学术投稿

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周友根

关键词:翼状胬肉, 羊膜移植
摘要: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75例(82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组,A组35例(38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B组40例(44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A组2例(3眼)复发,复发率7.9%,B组17例(19眼)复发,复发率43.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羊膜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输入袢结扎袢式空肠术式在上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输入袢结扎的袢式空肠吻合术在胃肠、胆肠等手术重建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对明确诊断的上消化道溃疡、胃窦癌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阻塞性黄疸、胰腺假性囊肿病共16例,采用输入袢结扎的袢式空肠吻合术重建消化道,对术后疗效观察并随防一年.结果:采用本术式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良好,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轻度消化液返流1例,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输入袢结扎袢式空肠吻合术操作简捷、合理、安全、实用.可作为上消化道手术重建中较为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

    作者:何春;湛本珠;袁火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含血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

    目的:探讨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Lipo-PGE1)加入ThomasⅡ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2~3周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建立Langendo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对照组:ThomasⅡ号停搏液灌注加低温;实验组:Lipo-PGE1加入ThomasⅡ号停搏液灌注并行低温.全心平均停循环90min,再灌注30min.观察指标:冠脉流量恢复率(CFR)、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心肌含水量、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漏出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结果:再灌注末实验组心肌MDA含量低于对照组,而SOD含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CFR和再灌注末心肌ATP含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心肌含水量、CK和LDH漏出量低于对照组.结论:Lipo-PGE1加入含血ThomasⅡ号停搏液可改善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

    作者:俞晓立;张希;姚尖平;熊迈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舌癌根治加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护理体会

    通过总结5例舌癌患者行舌癌根治术、功能性淋巴结清扫加游离皮瓣修复术手术前后临床护理,认为术前应充分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保持头颈适当制动、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重视皮瓣的观察与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做好饮食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刘长英;平小娟;马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预防早产儿贫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早产儿贫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42例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克早产儿,随机分为预防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预防组自生后第7天起给予rHuEPO 200IU/kg*次,皮下注射,隔日一次,共6周,余治疗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从第二周末开始予3~6mg/kg*天元素铁口服.分别于生后第7天(治疗前)及第2、3、4、5、6、7周(治疗时)和8周(治疗后)测定两组早产儿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计数.结果: 两组早产儿生后Hb、Hct均逐渐下降,但预防组下降明显小于对照组,经t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5例输血,而预防组仅1例输血,经精确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预防组治疗一周后Re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uEPO辅以铁剂治疗可安全有效预防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需要.

    作者:易烈致;田鸾英;高武红;帅英龙;黄远湖;孙彦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芬太尼、吗啡及氟哌利多不同配伍用于小儿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的比较

    目的:观察芬太尼、吗啡及氟哌利多不同配伍用于小儿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0例小儿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Id)和吗啡组(Im)、芬太尼组(If),其中If、Im为试验组,每组30例(n=30).各试验组与氟哌利多配伍,于手术结束前10分钟开始经静脉持续输入(CIA),2ml/h.于术后4h、8h、24h、48h记录各组循环呼吸变化、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m组和If组病例在术后48h中镇痛效果均良好、镇静深度适宜、各生命体征平稳.而Im组小儿恶心、厌食、瘙痒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If组 .结论:芬太尼(5μg/kg/d)+氟哌利多(20μg/kg/d)+生理盐水至100ml,2ml/h,用于小儿术后CIA是安全有效的,且效果佳、副作用少.

    作者:刘既霞;焦丰;肖彬;陈华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NK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1984年Hercend T等发现体内有少许T细胞表面能表达NK细胞特有的标志,就把这部分细胞称为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简称为NKT细胞(NKTC).NKTC在体内数量虽少,但它种类复杂、功能多样,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间起桥梁作用.NKTC参与体内免疫调节、维持免疫稳定,能防止母体妊娠时对胎儿的免疫排斥,能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并在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及防止器官移植排斥中发挥重要作用.NKTC已成为当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几年尤其热衷于NKTC诱导免疫耐受机理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感染、肿瘤、免疫性疾病的新思路.现就NKTC的研究概况,作一介绍.

    作者:童竞亚;严宜明;陈水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5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24h心电信息,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变化.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明显升高(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交感-迷走神经平衡向着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交感神经张力消退的方向偏移,使心房颤动易于发作和持续,心率变异性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分类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曾凡源;杨平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护理

    角膜炎、角膜溃疡是眼科常见的致盲眼病.随着眼科医学的发展,治疗各种角膜病的手段也逐渐增多,从以往的角膜移植术发展到现在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是用人类的透明角膜替换病变的不透明角膜,以达到增进视力或治疗某些角膜疾患的眼显微外科手术[1].其手术是由患者本人健康角巩缘组织或异体健康角膜缘组织,通过体外培养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并进行传代,再将干细胞羊膜上皮面向上行严重眼表病变的眼表重建移植治疗[2].我科从2003年3月~2004年9月期间对8例角膜溃疡的患者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富兰;何佛娥;廖志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浅谈加强医院成本管理

    随着医院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医院成本管理、降低医院成本费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想降低医院成本费用,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作者:张淑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清学常规检查方法在骨髓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血清蛋白电泳、血清球蛋白定量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的常规检查方法在多发性骨髓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明确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必要手段,防止误诊或漏诊.方法:对37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血清蛋白电泳、血清球蛋白定量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进行检测,统计其阳性检出率,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特异性.另取20份诊断为慢性肾炎、IgA肾病、高血压病、肺感染、肺心病等患者的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骨髓瘤常伴发肾脏病变,部分患者常因蛋白尿、血尿等症状而首诊泌尿专科,对照组侧重肾脏受损患者为对象).结果:37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标本中,血清蛋白电泳检出单克隆蛋白成分的阳性率为78.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球蛋白定量增高的检出率为89.2%,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增高的检出率为73.0%,两者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有分泌型和不分泌型,且血清学常规方法检出率低和特异性不高,检查结果可以为阴性,要排除或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不能以常规的血清学检验结果来判断,应进行骨髓穿刺采样,做骨髓象细胞形态学分析以明确诊断.

    作者:卢焕兴;林玉清;牛映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阿斯匹林剂量监测方法的选择

    目的:探讨口服阿司匹林后几种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寻求简易、经济、可靠、适合常规的实验.方法:对正常健康人连续口服阿斯匹林过程中不同时间血小板聚集试验、血浆GMP-140测定、血浆TXB2测定实验结果比较.结果:在口服阿斯匹林过程中,血小板聚集、血浆GMP-140、血浆TXB2测定,三个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结论:血小板聚集试验为阿斯匹林剂量监测简捷、实用、有效的血小板功能试验.

    作者:周勇;彭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不稳定肱骨骨折

    目的:总结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不稳定肱骨骨折的经验.方法:对37例开放性不稳定肱骨骨折患者进行彻底清创,伤口显露骨折端,以1~2枚加压螺钉固定骨折端,外侧用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伤口常规放置引流,感染性伤口延迟一期或二期关闭伤口,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37例均愈合,4例出现针道感染,3例出现5度以内成角畸形.本组无血管神经损伤.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不稳定肱骨骨折,能克服创口感染,保护软组织及骨折端血运,骨折端稳定固定,防止骨不连发生,是有效、简单、确切的一种治疗方法.早期功能锻炼防止骨折病发生.

    作者:陈子华;徐国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硝酸甘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比较硝酸甘油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分组方案为:A组硝普钠连续静滴(25~75mg/次),B组硝酸甘油连续静滴(25~75mg/次),C组硝酸甘油间歇治疗,以硝酸甘油(5~15mg/次),间隔6~8h静滴,各组均加用强心、利尿、吸氧等治疗.结果:心功能改善显效率A组40.6%,B组85.7%,C组100%.B、C组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A、B、C各组有效率分别为87.5%,100%,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病人中A组1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B组1例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和晕厥,C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硝酸甘油间歇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前两种方法,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值得推荐.

    作者:李晓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痔用吻合器行痔切闭术的临床研究(附230例报告)

    目的:评估自行设计的痔切闭术治疗严重痔的可行性、有效性、可靠性.方法:用国产痔专用吻合器于齿线上方1.5cm处行痔切闭术,共230例.同时,随机各抽取50例分为切闭组与切扎组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1.2min(5~25min).全部病例1次切闭完成.其中4例需补一针止血.230例中有3例部分裂开.1例并发血栓外痔.少数病人术后1~2天手纸染血.近期无大出血、排便障碍.与传统切扎术对比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切扎组.随访36个月(中位数11个月),无肛门剌激、狭窄、失禁、外翻、复发、排便障碍等并发症.术后一个月吻合钉开始脱落.结论:切闭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可靠、恢复快的新术式,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作者:张劲;李春生;林闯;李林;梁红;陈斌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压力蒸汽灭菌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高压蒸汽灭菌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1999年12月~2003年12月压力蒸汽灭菌的管理采取预先控制,过程控制,结果控制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4年来共进行压力蒸汽灭菌2976锅次,消毒灭菌率为100%.结论:加强高压灭菌工作的质量管理,主要是做好压力蒸汽灭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确保压力蒸汽灭菌的效果.

    作者:刘华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纤维胆道镜在胆道疾病的临床应用(附116例报告)

    目的:总结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对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治疗11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中行检查治疗83例,其中肝左外叶切除辅以术中纤维胆道镜应用8例,肝内结石取净率为82%,确诊胆囊出血2例,远端癌2例,确诊肝门部胆管癌1例,确诊胆总管远端重度炎症狭窄3例.术后行纤维胆道镜检查治疗33例,结石取净率95%,Oddi括约肌开口狭窄经纤胆镜扩张治愈2例,肝门部胆管癌用微波凝灼治疗后置镍钛合金支架1例.结论:纤维胆道镜在胆道疾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易沪萍;曾庆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03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内注射速尿和多巴胺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3例SBP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46例,两组病例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措施,腹水的处理:对照组应用双氢克尿塞及安体舒通,治疗组同时加用腹腔内注射速尿及多巴胺,直至腹水消退.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治愈23例(40.3%),有效19例(33.3%),无效15例(26.4%),总有效率73.6%;对照组治愈9例(19.5%),有效15例(32.6%),无效22例(47.9%),总有效率52.1%,两组比较,治愈及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既往的护肝利尿,限钠限水和积极抗感染的基础上,采用腹内注射速尿和多巴胺治疗SBP,其作用可能与改善肠粘膜通透性,提高腹膜回吸收能力和肾小球灌注率,明显改善患者的外周血流动力学等有关.

    作者:金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吉妮宫内节育器177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吉妮宫内节育器(IUD)放置后临床效果.方法:177例选择吉妮IUD的经产妇,经妇检及阴道分泌物检查无放置禁忌症,置后1、3、6、12个月随访,对其避孕效果,副反应及经闭率进行观察.结果:177例均放置成功,其中脱环率1.1%,带器妊娠率0.6%,因症取出率0.5%,1年经闭率97.7%.结论:吉妮IUD避孕安全性和可接受性好,适用于广大育龄妇女,值得推广.

    作者:成琨;张慧弘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溶组织内阿米巴培养的几点体会

    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与科研均离不开虫株,在以往,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Eh)感染率<10%[1],要临时建立虫株较容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知识的日益普及,发病人数越来越少,在我区,各县、市平均每年只有4~5例,无论对我们的教学还是科研的临时建株都带来极大的麻烦,所以,保种就特别重要.笔者进行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有菌培养多年,现就有关内容谈谈几点体会.

    作者:曹镐禄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56例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学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的情况.方法:回顾分析56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构成以及药敏感试验结果.结果:169例机械通气患者有56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3.4%,死亡率为35.7%;共培养出致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50株,革兰氏阳性菌14株,占VAP居首的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结论:VAP感染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且细菌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在治疗中应注重病原菌的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菌素.

    作者:甘亚娇;余晓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