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空肠巨大外生性恶性间质肉瘤1例

凌峻;谢小平

关键词:空肠, 外生性, 浅表淋巴结, 反复性, 贫血, 皮肤, 女性, 患者, 巩膜, 腹痛, 查体
摘要:患者女性,45岁,因反复性腹痛10年,加重4天入院.查体: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香苏饮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粘膜固有腺萎缩为突出病变,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以及炎症反应的消化道慢性疾病.笔者经过胃镜检查,病理活检对确诊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香苏饮加味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刁志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5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住院时间平均31天.治愈率80.7%,死亡率8.8%,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败血症1例,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1例;3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经手术引流治愈.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经及时合理的非手术治疗可有效地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罗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评价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在复治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9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化疗方案:治疗组以左氧氟沙星为主,联合利福喷汀、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对照组用利福喷汀、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疗程均为9个月.结果:共有93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治疗组46例,痰菌阴转率81%;对照组47例,痰菌阴转率56%;痰菌阴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灶显效率50%,空洞闭合率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31%,对照组3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变好转,药物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淑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喉癌术后鼻饲护理的体会

    目的:减轻因胃管长时间在胃内引起胃部不适、膈肌痉挛.方法:常规插入胃管后使胃管至贲门.结果:长时间胃管留置不出现胃粘膜糜烂及膈肌痉挛症.结论:胃管深度至贲门,不刺激胃粘膜,达到了鼻饲的目的,避免了因长时间鼻饲而出现的胃粘膜糜烂,膈肌痉挛等并发症.

    作者:于秀春;刘华萍;余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用灯盏花素注射液20ml,静滴每日1次,共2周;对照组(40例),丹参16ml,静滴每日1次,共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显效(85%)高于对照组(67.5%),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作者:曹林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附12例报告)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良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12例,其中皮质醇增多症8例(均为腺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腺瘤),无功能腺瘤2例.左侧4例,右侧8例.肾上腺肿瘤直径1.2~5.0cm,平均2.1cm.结果:除1例因粘连出血中转开放手术外,其余11例成功完成后腹腔镜手术.手术用时50~13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量10~60ml,平均30ml.术后住院时间5~12d,平均7d.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可成为肾上腺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肖日海;伍耿青;邹晓峰;黄明;袁源湖;王晓宁;陈洪波;吴玉婷;龙大治;刘佛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应用中华长城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目的:观察一种椎弓根钉系统中华长城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及固定效果.方法:对35例胸腰椎骨折并高位截瘫者行中华长城钉棒内固定术及自体髂骨横突间植骨或椎板切除开窗减压术.结果:手术操作时间60~120min,出血量200~500ml,经过1~4年,平均2.2年的定期随访,除1例因护理不当死于并发症,9例可弃拐杖行走,25例可坐轮椅、生活可基本自理,有1例出现螺丝钉松动而术后二年取出内固定物,有5例经常有胸腰段隐痛不适.结论:中华长城钉棒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不失为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曾金如;钟应华;周小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胃底贲门癌诊治体会(附202例报告)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2例手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病例资料.结果:胃底贲门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以低分化腺癌多见(,82.67%),手术可经腹(78.25%)或经胸(21.75%)进行.全胃切除(64.35%)或近端胃切除(35.65%)均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经腹全胃切除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合理的选择手术方法,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是提高胃底贲门癌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黄长文;王刚;曾广源;傅华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开颅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脑脊液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开颅术后脑脊液漏患者37例临床资料.结果:5例采用切口加固缝合后加压包扎,13例行皮下穿刺抽吸或持续引流,10例行腰穿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3例行手术修补,保守治疗6例,均痊愈未见复发.结论:脑脊液漏的处理关键在于预防.已发生的脑脊液漏,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切口加固缝合后加压包扎,皮下穿刺抽吸或持续引流,腰穿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等方法多可痊愈,无效则行手术修补.

    作者:罗军;邱传珍;王柏群;邹连生;刘鹏;娄建云;张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内窥镜鼻窦手术324例总结分析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疗效.方法:对324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随访6个月,治愈268例(82.7%),好转44例(12.6%),无效12例(3.7%).结论:术前常规CT扫描,认真阅读CT片,提高内窥镜手术操作技术,术后严格的随访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步骤.

    作者:陈蔚兰;杨军华;戴明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通过肺顺应性环形状变化判断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用肺顺应性环形状变化判断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的的可行性.方法:拟行开胸手术的成年患者20例,静脉诱导后插入Robertshaw双腔管,连接西门子KION麻醉工作站行机械间隙正压通气(IPPV),频率15次/min.根据双腔、单肺通气时肺顺应性环(P-V环)环体的变化及气道压力的变化反复调整导管,获得满意P-V环形状后再用传统听诊法判断其管端位置,后用OLYMPUS纤维喉镜确认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通气15min后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支气管管端位置不当时,P-V环曲线斜率向右明显移位,环体显著延长甚至畸形,气道压显著增高.肺顺应性环形状满意,经OLYMPUS纤维喉镜确认管端位置符合的15例,再行调整5例.结论:通过对肺顺应性环形状变化及气道压力变化综合评估,可提高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的正确到为率.

    作者:叶军明;谢海玉;曾琳;彭道珍;钟茂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双侧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5分,全部病例无切口感染,发生阴囊积液1例,皮下血肿1例,随访6~30个月,无疝复发.结论:该方法可应用于各种腹股沟疝病人,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疝修补方法.

    作者:贺长春;刘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牙体缺损-金属熔附烤瓷冠修复后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目的:评价牙体缺损金属烤瓷冠修复后出现问题及对策.方法:对42例76个金属烤瓷修复体修复后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结果:修复后出现的问题包括基牙慢性牙龈炎、急性牙髓炎、根尖周炎、咬合痛、食物嵌塞、牙松动、瓷冠松动或脱落、瓷崩、牙龈变色和美观效果差.结论:为了减少金属熔附烤瓷冠的并发症,应严格遵循设计原则和制作要求.

    作者:黄福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

    目的:研究肝癌切除术后,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肝癌切除50例,随机分两组,25例为观察组,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单纯切除2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1年、2年的肝内复发率和生存率作对比.结果:观察组1年、2年的肝内复发率为4%、16%,较对照组32%、44%降低(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1年、2年的生存率为96%、80%,较对照组68%、52%提高(P值均小于0.05).结论:肝癌切除术后,结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可进一步使残癌组织缺血坏死、降低复发率.

    作者:张国生;李小明;王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体会

    目的:评价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采用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182例,年龄6月至7岁,平均2.6岁.结果:术程均顺利,手术时间10~20分钟,平均15分钟,伤口不需缝合,术后2~3d出院.随诊患儿症状消失,术后无疤痕.结论: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切口小,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辉;傅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夹板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之一,好发于5~10岁年龄组.肱骨髁上骨折90%以上为伸直型.治疗上目前国内外学者均推崇首选闭合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但我科自1993~2001年采用手法复位,外敷药膏,小夹板加石膏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等治疗,效果满意,现将获得随访的65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黄彩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附12例报告)

    我科近2年来完成了12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成时保;罗伟昌;林鹤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空肠巨大外生性恶性间质肉瘤1例

    患者女性,45岁,因反复性腹痛10年,加重4天入院.查体: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

    作者:凌峻;谢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基本好转、痊愈出院127例,中重度致残19例,死亡18例.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结合其出血量、出血部位、头颅CT中线结构移位等综合考虑,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邱传珍;罗军;王柏群;刘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69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69例临床Ⅰ、Ⅱ期乳腺癌病人术前用CEF方案化疗1疗程,Ⅲ期乳腺癌病人术前用CEF方案化疗2疗程,疗程结束后第5天手术治疗.结果:临床观察全组元全完缓解病人,化疗后部分缓解(PR)15例,轻度缓解(MR)35例,无变化(NC)19例,总有效率为72.8%,无临床进展病例.彩超观察13例乳腺癌原发灶体积显著缩小,37例轻度缩小,有35例原发灶内血流丰富程度降低或消失;化疗后26枚肿大淋巴结缩小,8枚消失.病理检查50例病人瘤体变软缩小、肿瘤细胞退变坏死、间质水肿、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缩小,肿瘤细胞坏死,降低临床分期,有助于手术治疗及术式的选择,为术后辅助化疗提供指导.

    作者:胡立平;苏健;刘智华;刘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