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滨
白介素-13是由Th2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造血因子超家族类似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空间结构及受体结构,通过与受体结合,形成IL-13-受体复合物,使JAK活化,启动JAK-STAT6信号通路,激活有关基因的转录,调节造血前体细胞的功能.本文就IL-13对造血系统的作用,IL-13的受体结构,信号传导的过程作一综述.
作者:许铭炎;唐洪林;石小玉;王维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必须服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时代强烈呼唤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纯熟,职业道德优良,个人成熟性高的新型医学人才.传统的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已无法与此相适应.尤其是原有按课程设置的实验室,重复分散,功能单一,小而全,效益低,不利于课程与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不利于21世纪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之一.高等医科院校实验室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王维洛;李汉汀;李坊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先证者,黄某,男,1 9 12岁,因智力低下不会说话,行走来我室咨询.患者系第一胎,足月顺产.体检:体重11.5kg,身高71.5cm,耳廓大,耳位低;双手第3、4、5三指均不能伸直,皮纹检查:三叉点上移,高出正常15%,双手通贯掌,双手弓形纹多于5个.父母非近亲婚配.
作者:吕军华;刘菲予;俞剑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自1998年11月至1999年9月,我们用异环磷酰胺(IFO)、长春碱酰胺(VDS)、顺铂(DDP)组成联合方案(IVP)治疗晚期肺癌22例,近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守俊;康昭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人格特征,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提供服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一年级学生的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以及4项因子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都高于四年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16PF在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敢为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以及次元人格因素Ⅱ、Ⅲ、Ⅳ等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男女大学生在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实验性以及次元人格因素Ⅲ、Ⅳ等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四年级学生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各具有不同的人格心理结构.
作者:李舒梅;李小波;邱伟;熊跃玲;钟文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一、研究的动因1.学习者因素研究的必要性在长期的外语教学实践中,人们对外语教学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探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普遍重视研究教学的客体,即对语言本身、教材、教法等的研究较多.尤其是对教学法的研究,更是成了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人们似乎习惯于将学生外语学习的成败,较为直接地与教师因素联系在一起.因此,许多教师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图寻找佳方法去进行教学或者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常常使教师感到困惑的是,有时尝试了许多方法,学生的成绩不一定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认识到,教师和教学方法只是外因,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方面.而学习的内因,即学习者因素,如学习动力、兴趣、信心和学习者所作出的努力,与学习的成败有直接的关系.对学习者因素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外语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认识和了解.
作者:刘宁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氟乙酰胺是近年来使用的高效剧毒灭鼠药,人畜中毒时有发生.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1月共收治氟乙酰胺中毒所致精神障碍12例.报告如下.
作者:聂桂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了提高对老年人大叶性肺炎(以下简称老年肺炎)的认识,特将我院内科45例老年肺炎和随机选出同期住院75例青壮年大叶性肺炎临床资料(以下简称青壮年肺炎)与之对照分析,以了解老年肺炎与青壮年肺炎有何不同,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叶智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探讨血尿酸水平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血糖及血脂水平,并与100例正常健康者作对照.结果:糖尿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尿酸与甘油三酯、尿素氮、血肌酐呈正相关(r依次为0.23,0.33,0.24,P<0.05或0.01);与血糖、胆固醇的关系不明显(r分别为-0.15,-0.05,P>0.05).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正常尿酸血症组.结论: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应重视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防治.
作者:阮雪玲;林宏初;周顺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小儿心力衰竭中的实际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小儿心力衰竭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方法:对40例不同原因所致的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成口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组(治疗组)和口服安慰剂组(对照组).两组在服药前及服药后48小时均测算左心室收缩期短轴缩短分数(LUSF)、左室射血分数(EF),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治疗组LUSF和EF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ASP增加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改善心脏功能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黄明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输尿管结石是肾绞痛的常见病因,超声检查无创、迅速、可动态追踪,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自1997年以来我院B超结合彩色多普勒影像技术诊断输尿管结石298例,兹总结其中经临床证实的167例超声多普勒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观察10例5~9个月胎龄的正常胎儿左心室心肌细胞及胞核大小,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胎龄的增长,心肌细胞直径呈现增大趋势,而胞核直径在胎龄5~7月间逐渐增大,在胎龄7~9个月间逐渐减小,且由胞浆的边缘逐渐移向中央.肌原纤维逐渐密集沿其长轴排列,Z线、A、I、H、M带逐渐清晰可辨;线粒体嵴由不明显到明显且密集,沿肌原纤维规则排列;闰盘逐渐成熟,其三种连结(桥粒、中间连结、缝隙连结)逐渐清晰可见;肌将网逐渐丰富,横管位于Z线处.
作者:涂腊根;梅璞;文建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探讨中草药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琼脂平板连续稀释法.结果:黄莲、知母、七叶一枝花、黄芩、大黄、五蓓子对上述两菌均具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6~42m不等.这些药物对白色念珠菌的低抑菌浓度(MIC,mg/ml)分别为5.0,14.29,10.0,20.0,100.0,100.0;对新型隐球菌的MIC为:3.88,8.33,16.67,10.0,25.0,10.0.结论:黄莲、知母、七叶一枝花等六种中草药对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体外试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莲的抑菌作用强,抑菌圈大,MIC低.
作者:马廉兰;钟有添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髌骨粉碎性骨折难以获得满意的内固定,我科使用双克氏张力带钢丝或多根克氏针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骨折6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可造成患儿致残和死亡.而伴有惊厥的HIE又是其中的严重病例.本文对40例伴有惊厥的HIE病例进行临床综合的分析.
作者:刘跃梅;曾祥运;华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是暨南大学医学院、赣南医学院、河源市卫生学校的教学医院,同时也接受惠阳卫校、梅州卫校、从化卫校部分医士班、检验班、影像专业的学生临床实习,每年接受实习生约60~80名.如何加强教学医院内涵建设,促进临床实习带教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院教学医院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结合实际,制订教学工作计划,我们的做法是:
作者:刘焕青;赖桥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各种原因导致的极低体重儿(体重<1.5kg)每年占新生儿总数8%~10%.极低体重儿(VLBW)发育不全,各种生理反射弱,自我生存能力极差,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护理上有其特殊性.关于极低体重儿的心理发展及其预后受到大家的关注.我院儿科近两年对极低体重儿的早期抚触护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早期抚触,可以使VLBW体重增加,并发症和紧张行为减少,习惯定向力及运动能力均提高,使VLBW在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得到完整的身心护理.
作者:叶良玉;张友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20岁,因四肢麻木、乏力、眩晕、站立不稳9天,于1998年6月9日住院.1周前因发热咳嗽,后出现双下肢乏力,由下肢向上肢发展,2天后出现眩晕,视物旋转,行走不稳,双手不能持物,伴恶心呕吐,多汗,小便困难,既往于1997年5月及1998年2月各有类似上述症状发作一次.体检:体温37.2℃,神清,语言不清,无眼睑下垂,眼球各方向活动好,双眼水平震颤Ⅱ°,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Ⅲ级,四肢肌张力减低,闭目直立试验(+),双侧指鼻试验不准,跟膝胫试验不稳,两肘、膝关节以下触、痛觉明显减退,四肢腱反射消失,病理性反射(一),腰穿压力正常,蛋白0.7g/L,细胞数正常,肌电图示:广泛周围神经性损害.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变异型),用地塞米松20mg静滴,每日一次,用7天后,改用口服强的松30mg,每天一次及维生素B族,神经营养药等治疗,20天后基本痊愈出院.
作者:江宗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灌肠是解除便秘、治疗慢性肠炎、高热病人降温和手术前肠道清洁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方法是采用灌肠筒接肛管进行灌肠,经过多年临床使用发现常规灌肠筒灌肠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院自1995年以来对灌肠器具进行了改进,采用密闭式输液装置,共施行3000余例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辜某某,女,28岁,因护理患儿静滴青霉素时,突然感头晕、眼花、胸闷、气促,继之意识丧失.口唇发绀,脉搏细数,心音低钝,心率158次/min,血压测不到,疑诊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患者血压逐渐恢复稳定,神志清楚.
作者:李德烈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