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棠;邱水强;刘涛;胡安迪;孙梅凤;陈晓芳;刘瑾;罗振东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冠脉CT检查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接受冠状动脉CT检查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检查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包括健康教育、吸气屏气联系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再给予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检查成功率、焦虑评分(ASA)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5.45%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86.36%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成功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ASA评分(49.74±5.44)分低于对照组的(55.82±5.61)分,心率(63.52±4.27)次/min优于对照组的(69.81 +4.55)次/min,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脉CT检查患者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值得推广.
作者:李微;孙华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NICU患儿母亲的心理状况情况并提出相应医学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5-08~ 2017-02于我院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母亲75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患儿母亲SCL-90的附加因子、恐怖、敌对、焦虑、抑郁、强迫、躯体化等各项因子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周后的患儿母亲的附加因子、恐怖、敌对、焦虑、抑郁、强迫、躯体化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U患儿母亲的心理状况较差,应对NICU患儿母亲给予更多的关注,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和指导.
作者:邱红玲;王秀玲;冯周清;谢璐;吴红艳;罗桂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患者术后心脏康复方面的效果.方法:将2015-10~2017-08在我院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的226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113例对照组和113例干预组,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干预组患者联合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干预前后心脏康复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及体重指数(BMI)均明显降低,血脂相关指标(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改善,6 min步行距离(6MWT)均显著增加,且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干预后的预防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不良血管事件(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从而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有利于患者二级预防行为的增强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对患者术后的心脏康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格丽;王怀龙;曾加贤;庞依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不同类型儿童肱骨踝上骨折对关节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7年收治的76例肱骨踝上骨折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骨折分型分为GartlanⅡ型、GartlanⅢ型,所有患儿均在C型臂透视下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儿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指标;观察患儿肘关节功能变化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复位及手术,X线检查中患儿骨折线均呈模糊状,骨折端有连续性的骨痂形成;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2.8±4.1)mL,手术时间平均为(51.9±4.5)min,住院时间平均为(4.2±1.5)d,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1±1.3)周.随访过程中,GartlanⅡ型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9%,GartlanⅢ型患儿发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20%;经治疗后GartlanⅡ型患儿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4.29%,GartlanⅢ型患儿肘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73.17%.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不同类型儿童肱骨踝上骨折均可促进患儿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并有利于患儿预后,临床效果突出.
作者:张建强;孙长青;焦紫阳;杨少华;田倾厚;肖恒;周凤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TRACP56、B-ALP联合IGF-1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01 ~2017-01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21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测量结果,将210例患者分为正常组,骨密度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的TRACP5b、B-ALP以及IGF-1水平.结果:正常组患者共有67例,骨密度减低组患者78例,骨质疏松组患者共65例.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和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RACP5b水平比较:骨质疏松组>骨密度减低组>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B-ALP水平比较:骨质疏松组>骨密度减低组>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IGF-1水平比较:正常组>骨密度减低组>骨质疏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ACP5b、B-ALP联合IGF-1的检测能够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对中老年患者体检时进行TRACP5b、B-ALP联合IGF-1的检测能够对骨质疏松症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申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卒中单元医疗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4-05~2016-10接收的98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患者同意后按照患者床号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病房管理,观察组采用卒中单元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应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6.0±0.4)个月,在神经功能评分(NIHSS)方面,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服务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卒中单元医疗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昊;刘永明;邓小容;汪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组织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 (CDC6)、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4例,收集肿瘤切除标本,并取癌旁≥2cm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Mcm7m RNA、Cdc6m RNA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乳腺癌组织中Mcm7m RNA阳性率为85.14%、Cdc6m RNA阳性率为70.2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率41.89%、33.78% (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Mcm7m RNA在年龄、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P<0.05),Cdc6m RNA在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组织中Mcm7、Cdc6呈高表达状态,其作为肿瘤增殖标志物,对临床病情评估、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小英;李敬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对痉挛型偏瘫脑瘫(CP)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疗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伪刺激,观察组接受5Hz rTMS.于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12周分别使用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和改良Asthworth分级(MAS)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8周后,劂和MAS评定都较治疗前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功能改善情况和治疗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高频rTMS可显著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和肌张力,且适宜疗程为两个月.
作者:张丽华;李雪梅;张杨萍;汤敬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5月门诊输液室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5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8.10%(103/105)高于对照组87.62%(92/105),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90% (2/105)低于对照组9.52%(10/10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输液室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方式的应用,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可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且可降低门诊输液室不良事件发生率,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44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随机分为两组,在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常规治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微波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80.55%).结论:微波治疗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恢复疗效显著.
作者:李春玉;王丽敏;聂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湿疹患者脱敏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11~ 2017-08我院慢性湿疹患者110例,按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2.73%高于对照组78.18%(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55%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湿疹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2018-01我院83例GDM患者,根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4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依从性、不良妊娠结局,对比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结果:实验组依从率为95.23%,高于对照组(75.61%,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实验组FPG、2 hPG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巨大儿、早产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用于GDM患者,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控制血糖,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豆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放疗方案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患者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01收治的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术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术后放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观察组采用大分割放疗.对两组患者放疗后的近期疗效、美容效果、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进行评价对比.结果:①观察组放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8.68%(47/53),对照组则为94.34%(5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放疗方法的疗效基本一致.②观察组美容效果优良率为83.02% (44/53),对照组则为77.36%(41/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大分割放疗能够达到常规放疗的美容效果.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2%(6/53),低于对照组为26.41%(14/5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大分割放疗安全性更好.④两组患者经3年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转移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43%(5/53)、5.66%(3/53)、3.77%(2/53),对照组分别为7.55% (4/53)、3.77%(2/53)、1.89%(1/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放疗方案远期疗效相似.结论:大分割放疗和常规放疗对于乳腺癌保乳术患者术后治疗均有较高的疗效和美容效果.而大分割放疗的安全性更高,还可缩短放疗周期和减少放疗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作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与探析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所起到的临床效果与用药安全性.方法:所有研究对象选自于2016-12 ~2017-12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依据随机原则将70例患者分为34例对照组与36例实验组.将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组作为对照组,将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作为实验组.观察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ALT(丙氨酸基转氨酶)、HBV-DNA与TBiL(总胆红素)的变化与ALT恢复率、HBV-DNA转阴率与患者耐药率.结果:治疗前两组ALT、HBV-DNA与TBiL通过统计学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ALT、HBV-DNA与TBiL远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ALT恢复率、HBV-DNA转阴率与患者耐药率改善程度远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以很大程度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耐药率,用药更为安全可靠,因此颇具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全程优质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70例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全程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变化情况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经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及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率及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效果明显,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少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季苏楠;范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初步检测血清miR-9(microRNA-9,微小RNA-9)的表达水平,研究血清miR-9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生物标志物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血清miR-9的表达水平与AD患者临床相关性因素(年龄、性别、AD分期)的关系.方法:病例选择为2015-10 ~2017-11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D患者30例(病例组),门诊体检的65岁以上非AD患者30例(对照组),运用RT-qPCR(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9在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将病例组按年龄、性别、分期进行分组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iR-9在病例组血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iR-9的表达与AD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与AD的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miR-9的可作为AD临床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血清miR-9可以对AD病情进展进行评估以减轻病情及延缓其发展.
作者:王菲;侯丽淳;于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单孔微创穿刺闭式引流术与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03 ~2017-12我院收治的CSDH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穿刺组(n=48)和钻孔组(n=48).钻孔组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穿刺组采用单孔微创穿刺闭式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康复进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穿刺组总有效率[97.92% (47/48)]高于钻孔组[83.33% (40/48)],穿刺组术后脑膨胀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钻孔组,且穿刺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25% (3/48)]低于钻孔组[20.83%(10/48)](P<0.05).结论:与颅骨钻孔引流术比较,单孔微创穿刺闭式引流术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且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血清肿瘤抗原242(CA242)、肿瘤抗原199(CA199)、D-二聚体(D-D)联合诊断在胰腺癌中价值,从而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05 ~2017-11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54例胰腺癌患者、36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分别设为研究组、对照组,纳入同期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以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242、CA199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D-D水平,并对三者联合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三组血清CA242、CA199、D-D水平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研究组血清CA242、CA199、D-D水平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清CA242、CA199、D-D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高于D-D、CA242、CA199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诊断特异度与D-D、CA242、CA199单项诊断特异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CA242、CA199、D-D在胰腺癌患者中呈高表达,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韩庆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右美托咪啶与异丙酚镇静效果差异.方法:本院2015-04~2017-12期间诊治的硬膜外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选取9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麻醉药物不同予以分组:右美托咪定组(n=45)、异丙酚组(n=45),就2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麻醉期间出现呼吸抑制、高血压、低血压、躁动或者惊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异丙酚组,其中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异丙酚组(P<0.05);②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平均BIS值是(58.72±6.28),高于异丙酚组患者的平均BIS值(69.82±7.05)(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以右美托咪啶维持麻醉的镇静效果满意,但容易引起心动过缓,合并心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者应慎用.
作者:韩宏亮;洪道先;贾秋芳;陈英;宋俊杰;许远征;庞红利;宋直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12~2017-12在本院诊治的老年缺血性脑率中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进行超早期的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运动情况以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70.4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MA、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的FMA、BI评分差异无意义,护理后两组FMA以及BI评分升高均较显著,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有41例,占93.18%,对照组有34例,占77.27%,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的改善日常的生活能力及运动情况,并且满意度较高,在临床上可广泛使用.
作者:刘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