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刘琴

关键词:超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12~2017-12在本院诊治的老年缺血性脑率中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进行超早期的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运动情况以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70.4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MA、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的FMA、BI评分差异无意义,护理后两组FMA以及BI评分升高均较显著,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有41例,占93.18%,对照组有34例,占77.27%,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的改善日常的生活能力及运动情况,并且满意度较高,在临床上可广泛使用.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福建泉州、三明两地区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福建泉州、三明两地区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确定2017-01~2017-12为调查时间段,确定福建泉州、三明两地区18周岁以上的人群为调查对象,通过一般健康问卷(GHQ-12)将全部调查对象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通过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Ⅳ)、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判断调查对象精神分裂症发生情况,通过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价调查对象的心理、社会及职业功能.结果:10073名调查对象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0.45%,平均年龄(43.15±12.56)岁,GAF评分结果为(42.54±14.34)分;终生患病率为0.62%,现患率为0.54%;福建泉州、三明两地区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农村患者多于城市,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 ~59岁之间;性别、家庭年收入、居住状况、婚姻关系都是福建泉州、三明两地区精神分裂症出现的危险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作为精神障碍的一类具体表现,存在比较高的发病率,女性较男性的发病率更高(男女性发病率大致相同,无明显差别),30~60岁之间人群是主要发病人群,精神分裂症会对调查对象心理、社会、职业功能形成比较明显的影响.

    作者:罗滨;房超青;陈秀云;陈雪云;郑金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莫沙必利、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6-03~ 2017-08撷取的12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均为61例.实验组通过莫沙必利、铝碳酸镁治疗,参照组通过莫沙必利、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对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2%、78.69%,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治疗后,两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症状积分实行对比,实验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8%,明显低于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5%,组间比较,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应用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临床效果较佳,并且治疗安全系数较高,值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放心使用.

    作者:田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脉CT检查患者的临床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冠脉CT检查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接受冠状动脉CT检查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检查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包括健康教育、吸气屏气联系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再给予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检查成功率、焦虑评分(ASA)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5.45%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86.36%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成功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ASA评分(49.74±5.44)分低于对照组的(55.82±5.61)分,心率(63.52±4.27)次/min优于对照组的(69.81 +4.55)次/min,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脉CT检查患者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值得推广.

    作者:李微;孙华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TRACP5b、B-ALP联合IGF-1检测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TRACP56、B-ALP联合IGF-1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01 ~2017-01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21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测量结果,将210例患者分为正常组,骨密度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的TRACP5b、B-ALP以及IGF-1水平.结果:正常组患者共有67例,骨密度减低组患者78例,骨质疏松组患者共65例.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和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RACP5b水平比较:骨质疏松组>骨密度减低组>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B-ALP水平比较:骨质疏松组>骨密度减低组>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IGF-1水平比较:正常组>骨密度减低组>骨质疏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ACP5b、B-ALP联合IGF-1的检测能够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对中老年患者体检时进行TRACP5b、B-ALP联合IGF-1的检测能够对骨质疏松症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申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经阴道盆筋膜下前盆底修复术治疗重度膀胱膨出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经阴道盆筋膜下前盆底修复术治疗重度膀胱膨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10~ 2017-03确诊为重度膀胱膨出的女性患者16例,应用“工”形补片行经阴道盆筋膜下前盆底修复术,12例患者为Ⅲ度膀胱膨出(75%),4例患者为Ⅳ度膀胱膨出(25%),其中5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压力性尿失禁,同时行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回顾性分析经阴道盆筋膜下前盆底修复术治疗重度膀胱膨出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6例患者修复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平均为50.4min(45~5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7mL(60~120mL),术中未发生膀胱,血管、神经、尿道及输尿管损伤.平均住院天数7.5d(6~10d).术后24h抽取阴道纱布,全部患者在完成手术后72h去除导尿管能自行排尿,96h后B超测定残余尿<30mL,症状控制满意.患者术后2月POP-Q分度显著优于术前,其中膀胱膨出0度15例(93%),Ⅰ度1例(7%),未诉其他明显不适,Ba点评分由术前(-3±0.5)cm降为术后(1±0.5)cm,平均残余尿由术前120mL降为术后20mL,客观治愈率100%.随访时间2~18个月,平均10.5个月,16例患者均未出现补片侵蚀现象,客观治愈率为100%.5例同时行尿道中段悬吊术的患者尿失禁症状消失.结论:经阴道盆筋膜下“工”形补片前盆底修复术治疗女性重度膀胱膨出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作者:王伟;李小鑫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咪达唑仑联合亚低温治疗儿童颅内感染研究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亚低温治疗儿童颅内感染效果及其脑电图动态改变的观察.方法:确诊颅内感染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采用脱水、止血、抗感染、肠内营养、维持内环境和生命体征稳定及对症治疗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增加咪达唑仑联合亚低温治疗.结果:儿童颅内感染临床治疗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治愈+好转)高于对照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儿童颅内感染后10d脑电图观察组优良率95.57%(正常+轻度+中度)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亚低温治疗儿童颅内感染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叶泽忠;蒋绍清;张宁;谭少宏;童年;庞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C-Met和RON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酪氨酸激酶受体C-Met和RON的表达在肺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的意义,以及与其预后和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荧光技术测定130例肺腺癌及40例肺部非癌性病变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C-Met和RON的表达.结果:C-Met和RON在肺腺癌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组织的阳性表达,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随着肺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升高,C-Met和RON的阳性表达也越来越高.肺腺癌组织中C-Met和RON的单独阳性表达及两者联合阳性表达越高,患者预后及生存期则越差.结论:酪氨酸激酶受体C-Met和RON的阳性表达在肺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为更加有效地预测评估患者预后,可以联合检测C-Met和RON,与此同时,在治疗肺腺癌中,为更多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靶点.

    作者:刘鹏勇;王新;佟旭;周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2017-01~2018-01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8例,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n=44),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对试验组患者行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肿消除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穿刺引流术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铁辉;董鹏飞;张景峰;王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在骨科创伤救护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在骨科实习生创伤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5-09 ~2016-06我院骨科实习医生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对照组采用传统演示教学法带教,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演练带教,比较2组教学质量.结果:两组实习医生在培训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创伤救护理论和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创伤救护中对实习医生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带教效果理想,能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华;李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LY294002联合表阿霉素对骨肉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EPI联合LY294002应用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MTT法检测在不同浓度的表阿霉素和LY294002单独和/或联合作用下的MG63细胞株的增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过EPI和/或LY294002作用的MG63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抑制率呈剂量依赖,两药联合后抑制作用明显增加.结论:在单药和联合药物作用后MG63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侯志凌;倪蕾;赵宏伟;倪键;杨玉;王建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延伸性护理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延伸性护理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延伸性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C30)评分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SD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EORTC-C30各项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性护理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可改善其负性情绪,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硬膜外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右美托咪啶与异丙酚镇静效果差异研究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右美托咪啶与异丙酚镇静效果差异.方法:本院2015-04~2017-12期间诊治的硬膜外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选取9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麻醉药物不同予以分组:右美托咪定组(n=45)、异丙酚组(n=45),就2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麻醉期间出现呼吸抑制、高血压、低血压、躁动或者惊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异丙酚组,其中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异丙酚组(P<0.05);②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平均BIS值是(58.72±6.28),高于异丙酚组患者的平均BIS值(69.82±7.05)(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以右美托咪啶维持麻醉的镇静效果满意,但容易引起心动过缓,合并心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者应慎用.

    作者:韩宏亮;洪道先;贾秋芳;陈英;宋俊杰;许远征;庞红利;宋直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NICU患儿母亲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的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NICU患儿母亲的心理状况情况并提出相应医学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5-08~ 2017-02于我院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母亲75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患儿母亲SCL-90的附加因子、恐怖、敌对、焦虑、抑郁、强迫、躯体化等各项因子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周后的患儿母亲的附加因子、恐怖、敌对、焦虑、抑郁、强迫、躯体化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U患儿母亲的心理状况较差,应对NICU患儿母亲给予更多的关注,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和指导.

    作者:邱红玲;王秀玲;冯周清;谢璐;吴红艳;罗桂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护理关怀照护行为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关怀照护行为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4月以来的陪护家属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家属施以常规护理模式,而研究组则是在此基础上施以护理关怀照护,然后对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家属心理健康及行为各方面评分,包括焦虑、抑郁、躯体化、精神病性等的评分比之于对照组显著偏低,另外,研究组家属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医疗纠纷以及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优越,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关怀照护行为能够显著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有助于患儿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陈梅;马驰;陈卫红;戚小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三种不同排龈方法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在固定义齿修复时,不同牙龈生物型应用单线法、双线法和排龈膏排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固定义齿单冠修复共268例,薄龈生物型为129例,厚龈生物型为139例,各组内样本随机划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单线法、双线法和排龈膏排龈,橡胶取模并灌注石膏模型.治疗后评价疼痛程度、排龈效果,并测定牙龈指数(GI).结果:薄龈生物型C组与A、B两组的疼痛程度、牙龈出血的发生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排龈效果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厚龈生物型中B、C两组与A组在排龈效果上差异有显著(P<0.05),疼痛程度和牙龈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固定义齿修复时,薄龈生物型优先选择排龈膏排龈,以减少疼痛和牙龈出血的发生率,增加临床舒适度;厚龈生物型则选择排龈膏和双线法排龈,以获取精细印模和模型.

    作者:何光伟;张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环状混合痔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行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统计对比两组疗效、术后生活质量、手术及术后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 (35/36)高于对照组77.78% (28/36),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环状混合痔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任俊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系统护理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母婴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母婴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86例,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系统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母婴结局、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等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0.93% (P <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02%高于对照组74.42% (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予以系统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母婴结局,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天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行分组,将我院2016-12~2017-12撷取的10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78.4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4%,组问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情况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和治疗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能有效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治疗安全、可靠.

    作者:孙志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

    目的:观察与探析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所起到的临床效果与用药安全性.方法:所有研究对象选自于2016-12 ~2017-12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依据随机原则将70例患者分为34例对照组与36例实验组.将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组作为对照组,将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作为实验组.观察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ALT(丙氨酸基转氨酶)、HBV-DNA与TBiL(总胆红素)的变化与ALT恢复率、HBV-DNA转阴率与患者耐药率.结果:治疗前两组ALT、HBV-DNA与TBiL通过统计学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ALT、HBV-DNA与TBiL远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ALT恢复率、HBV-DNA转阴率与患者耐药率改善程度远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以很大程度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耐药率,用药更为安全可靠,因此颇具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对复发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对复发宫颈癌患者不良反应和两年生存率的影响,为复发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01~2015-10我院收治复发宫颈癌患者32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6例.对照组采用调强放疗,观察组给予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随防两年,观察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率,评价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完全缓解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膀胱反应、直肠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均与对照组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的生存率为100.0%,1年生存率为81.25%,2年的生存率为50.00%;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为93.75%,1年生存率为62.50%,2年的生存率为37.50%;观察组各时间段生存率均略高于对照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在复发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患者肿瘤控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安全性较高,在复发宫颈癌患者中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田淑贞;田梦圆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