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甲苷体外诱导MSC治疗兔股骨头坏死实验研究

孙庆;季庆辉;刘智勇;吕思锐;李煜;高博一

关键词:黄芪甲苷, 诱导, MSC, 治疗, 兔股骨头坏死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甲苷体外诱导 MSC治疗兔股骨头坏死疗效及促进成骨作用.方法:分成①对照组6只;②模型组6只;③髓芯减压组6只;④髓芯减压联合黄芪甲苷体外诱导MSC组6只.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制备采用液氮冷冻法诱导.结果:在8周时,髓芯减压联合黄芪甲苷体外诱导MSC组骨细胞形成致密饱满、量大清晰、増生活跃,造血细胞丰富,有较密骨小梁结构出现,骨密度出现高现象.结论:黄芪甲苷体外诱导 MSC治疗兔股骨头坏死,黄芪甲苷诱导MSC转化为成骨细胞,髓芯减压联合黄芪甲苷体外诱导MSC治疗兔股骨头坏死8周时有较密骨小梁结构出现,骨密度高.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开放性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3-09~2015-04收治的31例掌指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均可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手功能按TAM标准评分得出83.9%的优良率.结论: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掌指骨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愈合好等优点,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高云鹤;解云川;李长德;唐华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可替宁的浓度对全麻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清中可替宁浓度不同对全麻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120例,按照血清可替宁浓度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 组),每组为30例.即>20μg /L为A组;20~10μg /L为B组;10~1μg /L为C组;<1μg /L为D组;每组均于麻醉诱导前(T0) 、拔管即刻(T1) 、拔管后3min(T2) 、拔管后10min(T3) 记录SBP、DBP、HR.结果:在同一时间点A、B组的SBP、DBP、HR较C、D组明显升高.结果:(T0)时四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P均>0.05).T1、T2、T3时,在同一时间点上A 组 收缩压、舒张压、心率 与 B组近(P均>0.05),在同一时间点A、B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 均显著高于 C、D两组.结论:可替宁含量高的患者麻醉拔管的应激反应更加强烈.

    作者:马维娜;李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011~2015年深圳市龙岗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腹泻人群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该菌引起腹泻的防控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岗区2011~2015年腹泻人群粪便标本,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后,利用PCR进行鉴定与分型,然后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9.4%(95/1008);年龄分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4~25岁(11.5%)、25~35岁(11.6%)相对较高.检出类型以ETEC为主,占60.0%(56/95),其次为EPEC(22.1%,21/95)和EAEC(15.8%,15/95).出现较高耐药率的是萘啶酸(69.5%),其次是氨苄西林(40.0%)和四环素(34.7%);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率(MDR)为38.9%,ETEC、EPEC、EAEC多重耐药率分别为25.0%、66.7%、43.8%.结论:深圳市龙岗区五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 ETEC感染率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较严重;提示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白江涛;杨慧;陈应坚;刘渠;金玉娟;甘莉萍;叶珍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儿童肺炎护理中效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童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8~2015-08在我院儿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肺炎儿童100例,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临床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临床常规基础护理以外,增加综合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康复情况、护理效果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康复情况、护理效果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工作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的临床康复情况、改善护理效果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薛婷婷;马峰;邹艳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序列化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通过心理疏导、手术、术后持续镇痛序列化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我们收集了2008-01~2013-01在黑龙江省医院颌面外科就诊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术前心理疏导后在全麻下行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术后静脉输注镇痛药物7~14d)及对照组(常规局麻下行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对比两组治疗后第6个月、12个月疗效.结果: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54.2%;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41.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疼痛对睡眠、精神状态、日常生活、生活兴趣的干扰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序列化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可以临床推广.

    作者:刘琦;冉维志;赵玉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佳木斯地区15~24岁青年/学生中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佳木斯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的流行趋势,了解15~24岁青年/学生中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的感染状况.方法:对佳木斯地区2011~2015年进行的男男性行为人群哨点监测、VCT检测以及医疗机构等其它来源的艾滋病阳性病例分析比较.结果:佳木斯地区在2011~2015年检测到的324例HIV抗体阳性的病例中79%(256例)的感染途径是经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而在经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的病例中15~24岁青少年学生所占比例为28.1%(72例),病例数不断增加在该人群中比例有上升趋势.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哨点监测中HIV抗体阳性病例数分别为8、16、31、36、65例,感染率由2011年的2%逐年快速上升到2015年的14.25%.结论:佳木斯地区HIV感染者感染途径以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15~24岁青年/学生占该人群的比率逐年升高,要对男男性行为人群中青年/学生早期开展安全性行为教育有效遏制该人群的艾滋病高发态势.

    作者:周靖雯;程丽娟;许宏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川芎嗪阻滞细胞周期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川芎嗪阻滞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抗乳腺癌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川芎嗪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川芎嗪作用MCF-7细胞细胞周期分布.结果:不同浓度的川芎嗪作用MCF-7细胞24h、48h和72h可对MCF-7细胞的增殖产生直接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川芎嗪作用MCF-7细胞48h,川芎嗪诱导 MCF-7细胞停滞于G1期,呈量效关系.结论:川芎嗪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MCF-7细胞增殖.

    作者:宋庆娇;柳朝阳;王迪;王维铭;杨莹;刘璐;张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TOR、p70S6K在子宫腺肌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p70S6K在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在位内膜组织中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索其与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mTOR和p-P70S6K在异位病灶组、在位内膜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细胞中的表达.结果:p-mTOR和p-P70S6K在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中及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异位病灶与在位内膜中二者的表达无差异(P<0.05).异位病灶组中p-mTOR和p-P70S6K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778,P<0.05).结论:mTOR与P70S6K的高表达促进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吴雅冬;李亚君;朱紫薇;冯元元;陈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37例乳腺癌术后放疗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后放疗期间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3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干预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施以心理干预计划.结果:术后放疗期间通过沟通、观察、问卷了解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所有数据科学统计分析,焦虑、抑郁、恐惧、绝望的发生情况,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期间不良心理情绪,有利于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作者:马驰;戚晓华;陈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sTREM-1对AECOPD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内科住院的 48例AECOPD病人及门诊复查的32例COPD稳定期病人,测定加重期病人入院时和稳定期病人血清sTREM-1和hs-CRP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研究两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加重期病人入院时 sTREM-1和hs-CRP水平皆高于稳定期病人(P<0.05),应用 ROC分析,以血清中sTREM-1 72.56 ng/L浓度为AECOPD的早期诊断界值,其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 87.7%.结论:血清sTREM-1检测有助于 AECOPD 的早期诊断.

    作者:钟铨;王晓茜;鲍文华;钟雅;刘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口内数字化印模系统制作的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口腔病防治院2014-04~2015-08共120件需要进行冠修复的牙体,分为口内数字化印模组和传统印模组,每组各包括PFM和二氧化锆全冠30件.分别对比两组PFM和二氧化锆全冠修复效果.结果:数字印模组的各项指标均达A类标准;传统印模组各项指标均达B类标准.分别对比两组PFM和二氧化锆修复体的修复结果,数字印模组均优于传统印模组(P<0.05).结论:口内数字化印模优于传统印模,获得的修复体修复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士军;鲍莉;冯华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后神经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后神经性尿失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01~2015-07共144例产后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SS得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T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SS分数,有统计学显著性的差异(P<0.01).结论:心理护理在产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升治疗积极性,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帅;于海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程度扁平苔藓患者治疗前后唾液中IL-17与念珠菌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扁平苔藓患者口腔念珠菌定殖数量与唾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水平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口腔扁平苔藓伴有唾液念珠菌镜检阳性的患者,局部应用制霉菌素抗真菌治疗,并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唾液,应用含漱液浓缩培养法检测念珠菌定殖数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唾液IL-17表达水平,通过单位体积唾液念珠菌数量分为念珠菌感染组(实验组)和非感染组(对照组),并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念珠菌记数的变化和IL-17水平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经过治疗,il-17表达水平(11.47±3.71)ng/L明显低于治疗前(8.30±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念珠菌数量与唾液IL-1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27,P=0.006);对照组在治疗前后il-17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念珠菌感染可以引起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il-17含量的升高,通过抗念珠菌治疗可以减少扁平苔藓患者唾液IL-17表达水平.

    作者:朱建华;苗艺缤;刘继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佳木斯市城乡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佳木斯市城乡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为佳木斯市城乡地区居民脑卒中的防治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佳木斯市南岗办社区和江口镇乡镇>40岁的6110名进行现况调查,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6110名居民,总共筛查出脑卒中高危者391名,检测率为 6.40%,脑卒中者374 名,检测率6.12 %,短暂性脑缺血(TIA)者89名,检测率0.90%.其中男性TIA、脑卒中患病率分别为0.90% 、5.66%;女性TIA、脑卒中患病率分别为1.99% 、6.57%,女性TIA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χ2=12.46,P<0.01),男、女脑卒中患病率无明显差异(χ2=2.20,P>0.05);同时也表明男、女脑卒中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高.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房颤、糖尿病、超重或肥胖、劲动脉斑块、吸烟、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暴露率男性为 72.67%、31.06%、9.94%、34.87%、53.42%、22.98%、63.35%、42.24%、29.81%;女性为72.17%、21.30%、8.70%、44.35%、64.35%、30.87%、20.43%、55.65%、30.43%;女性脑卒中高危人群超重或者肥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暴露率明显高于男性(χ2=4.71,P<0.05;χ2=6.82,P<0.01);男性脑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危险因素暴露率高于女性(χ2=4.76,P<0.05;χ2=73.97,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房颤、糖尿病、超重或肥胖、劲动脉斑块、吸烟、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佳木斯市城乡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整体处于较高水平,血脂异常,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防治和干预,从而有效地控制脑卒中的发病率.

    作者:马建华;王复新;王昆祥;王辰;毕胜;汪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肌效贴在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肌效贴应用于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针刺、灸法及肌效贴贴扎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腰椎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肌效贴应用于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减轻患者腰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党培;李莉;姬鹏博;仵志强;邢国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松弛素在大鼠放射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

    目的:探讨松弛素在不同剂量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分别建立高、中、低三个剂量的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运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照射后1天、7、天、14天、28天肺组织中松弛素mRNA的表达量,行H-E染色后观察镜下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高剂量组肺组织松弛素mRNA表达量多,中剂量组其次,小剂量组少,三组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14天达到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弛素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且肺损伤程度越重,其作用越强.

    作者:王晓茜;鲍文华;钟铨;马雪梅;文锐;孙云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05~2016-03诊治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中抽取84例作研究对象,根据其年龄段将其分成60~70岁组(n=42)、70~80岁组(n=42),对比2组患者检出率、各瓣膜分布以及病变瓣膜所累及部位.结果:①60~70岁组患者的检出率是78.57%,低于70~80岁组患者的95.24%(P<0.05);②本组84例患者中,其瓣膜病变以AV为主,以心瓣叶基底部为主要病变瓣膜所累及部位;其中,60~70岁组患者的AV、MV病变构成比均高于70~80岁组(P<0.05),而MV+AV、MV+TV+AV的构成比则明显低于70~80岁组(P<0.05),60~70岁组患者与70~80岁组患者在累及瓣叶黏连钙化的构成比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心瓣叶基底部、上瓣叶、瓣叶边缘上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显著,检出率较高,且可清晰显示其各瓣膜分布以及病变瓣膜所累及部位,特别适宜高龄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使用.

    作者:叶长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热痛阈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山楂叶总黄酮(hawthorn leaves flavonoids,HLF)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致2型糖尿病大鼠在热痛阈方面的作用.方法:共需60例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得正常对照组、模型组、HLF高、中、低剂量三个治疗组、弥可保组共6组,每组研究例数相等.HLF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给予山楂叶总黄酮(HLF)70mg、140mg、210mg/kg·d,以此物质进行灌胃处理,弥可保组灌胃剂量为1.97mg/kg·d.结果:在模型组,所有研究对象普遍发生甩尾温度上升现象,即热痛阈升高(P<0.01),而HLF中高剂量治疗组热痛阈改变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热痛阈的改变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痛觉灵敏度具有明显的保留及改善作用.

    作者:陈熠飞;齐淑芳;陈虹;张明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精神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我院病房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优质服务组,各包括成员35例,对常规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措施,为后组患者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全程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观察满意度情况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常规组满意度较低,优质服务组较高(P<0.05);常规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后组(P<0.05).结论:对于临床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而言,为其提供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大部分家属对于临床服务感到满意,且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较高.

    作者:林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10~2016-11收治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2组,对比2组营养指标以及应激指标情况,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实验组前清蛋白(PAB)、转铁蛋白(TRF)、血清清蛋白(ALB)等营养指标均分别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C3及C4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对其提供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应激反应,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牟洪香;王李鸣;刘大伟;王莉;刘丽秋;辛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