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亚强
目的:观察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引起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14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引起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两组给予控制感染、补充液体、纠正酸中毒、离子紊乱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之上治疗组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对照组加用ATP、维生素C、维生素B6等能量合剂常规治疗,疗程7d.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心肌酶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引起心肌损害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春玉;聂磊;赵塔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讨论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存在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TLR4、NF-κB p65在11例癌旁正常组织和37例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讨论两者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OSCC中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TLR4、NF-κB p65的阳性率在OSCC组织中较癌旁正常组织高(P均<0.05);TLR4、NF-κB p65的阳性率与OSCC组织的局部侵袭性、分化程度相关(P均< 0.05),NF-κB p65的阳性率还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23);TLR4、NF-κB p65在OSCC组织中的阳性率呈正相关(r=0.618,P=0.000).结论:TLR4、NF-κB p65对OSCC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键;张国梁;关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直肠癌Miles术后造瘘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3-10~2015-04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者,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和出院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瘘口周围皮肤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直肠癌Miles术后造瘘口护理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瘘口周围皮肤问题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何淑玲;刘志丹;崔珑饶;郝凤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研究CHD5和K-ra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各自临床病理学指标的检测、分析各自不同表达程度探索性讨论二者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探索CHD5和K-ras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所选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CHD5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50% (13/40)与72.50% (29/40),所以在结直肠癌旁正常组织中CHD5蛋白多为明显阳性表达.经统计学系统运算明确发现:CHD5蛋白的表达与所选患者组织分化程度、肿瘤临床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预后好坏程度有关(均P <0.05),与直肠肿瘤浸润的深度、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范围无关(P>0.05).②所选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K-ras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7.5% (27/40)与37.50%(15/40),并且所选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蛋白多为阳性表达.经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发现,K-ras蛋白的表达与患者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临床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预后的好坏程度关系非常密切(P<0.05),相反与、结直肠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范围及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HD5表达下降与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患者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②K-ras在胃正常组织中表达不明显,在胃癌中高表达.且与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③CHD5与K-ras表达具有负相关性,提示二者有彼此制约、相互拮抗的作用.
作者:周昱;廉奇鑫;王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12(C-X-C chemokine ligand 12,CXCL12/SDF-1)及其特异性受体CXCR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52例NSCL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CXCL12、CXCR7的表达情况.结果:NSCLC标本中CXCL12/CXCR7的高表达率(67.31%、57.69%)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CXCL12、CXCR7高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TNM分期联系紧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12与CXCR7阳性高表达率具有一致性(r =0.57,P<0.05).结论:CXCL12、CXCL7高表达和NSCLC临床分期及其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二者表达具有相关性,选择性阻断受体CXCR7的作用对控制非小细胞肺癌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赵洋;朱晓峰;杨成鹏;张浩业;邹志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吡非尼酮(PFD)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中的作用及其对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UUO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治疗组给予吡非尼酮500mg/kg·d(溶解在1%羟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中)灌胃,正常组和UUO模型组给予等量1%羟甲基纤维素钠灌胃.各组大鼠在实验的第3、7、14天分批处死,每次各处死8只,取左肾石蜡包埋,进行HE、Masson染色,同时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ILK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对应时间点相比,UUO模型组肾小管间质损伤和纤维化程度加重,ILK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UO模型组对应时间点相比,治疗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和纤维化程度减轻,ILK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非尼酮抑制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下调ILK表达,推测吡非尼酮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可能与下调ILK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喜凤;康晓明;丁兰兰;李丽;梅梅;李慧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伏立康唑致精神症状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福建协和医院成人血液科300例血波系统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静脉注射伏立康唑,其中有6例出现精神症状,对其临床资料、治疗及转归以及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静脉注射伏立康唑致精神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停用伏立康唑,并加强分类标识、安全护理管理、适当改善住院环境、以家庭为中心的心理干预等优质护理措施后2~4d患者精神症状好转,无复发.结论:精神症状是伏立康唑较为少见的不良反应,但对患者影响较大,提早预防、及早发现、处理及时,预后较好.
作者:余小瑜;黄小梅;陈秀明;易耀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0例肾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继而研究其医院感染的相关特点及危险因素,以及作出有效预防措施.结果:500例肾内科患者中,共9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8.40%;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共41例,占8.20%;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常见,共80例,占86.96%;相关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侵入性操作、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是肾内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肾内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医院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进行防治,通过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廖兵;张劲;钟庆荣;钟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VAP)对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探讨添加叶酸、维生素B12后对癫痫患者Hcy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并确诊为癫痫患者50例,分成观察组(丙戊酸钠组),实验组(丙戊酸钠+叶酸+维生素B12组),并选取同期与之一般情况相同的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测定三组受试者1、3、5和8个月的Hcy浓度,并比较和分析各组间Hcy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1、3、5和8个月期间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同时间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后血Hcy明显升高,通过添加叶酸、维生素B12可以减低服用丙戊酸钠的癫痫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和梅;王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人工晶体植入后眼内炎症反应的原因,澄清这种反应与眼内炎的本质区别,推测可能出现的预后,提出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在术者相同、术式相同(超乳或非超小,切口3.2~ 5.5mm,完全囊袋内植入,完全或基本全覆盖),眼内灌注液相同(BSS,量40 ~ 100mL),黏弹剂相同(上海其胜生物),不用眼内缩瞳剂等,所不同的即为人工晶体(包括RS-55B、肝素处理晶体、亲水性折叠晶体),进行回顾性比对.在过去3年的3000余例白内障手术中采集850眼符合标准的进行均衡性检验,入选病例为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有其它眼病、糖尿病、明显皮质残留、前房出血、虹膜损伤、手术时间较长除外.并根据人工晶体的不同分为3组,“A”组RS-55B为300眼,“B”组肝素处理晶体330眼,“C”组折叠晶体220眼.结果:“A”组5眼(1.5%)且程度较重,全部有膜形成和玻璃体的反应,“B”组0眼(0%),“C”组1眼(0.45%)程度极轻,仅局部用药即在一周内完全恢复且不保留任何痕迹.结论:在手术技巧非常娴熟,手术时间越来越短,前房稳定良好,器械进入前房越来越少的今天眼内炎症反应与晶体的相关性越来越强,所以选择优质的人工晶体对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作者:高敬轩;倪双;金凤;王冬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调查分析,探讨该病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电子胃镜检查,所有数据SPSS 13.0统计分析,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以36 ~ 50岁患者所占比例高,为38.7%,且胆汁反流程度Ⅱ级、Ⅲ级患者所占比例大,分别为55.4%和37.8%;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和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人群的胆汁反流程度Ⅱ级、Ⅲ级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不吸烟、不饮酒、饮食规律和情绪心理状态平稳人群.结论:年龄、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以及紧张焦虑的心态是影响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胆汁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临床应给予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作者:崔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时使用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6%,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2%,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1.8%,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和12.7%,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确切,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稳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急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4-01~2015-01收治的9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95.74%,对照组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患者救治过程中有助于提升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并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
作者:黄朋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循环障碍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取2011-02 ~2014-02到我院进行就诊的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140例,另外再选取同年的轻型手足口病患儿140例,对这些患儿均进行一定的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一般手足口病基础治疗和对症治疗.结果:两组患儿的手足口病一般表现均为:发热、手、足、口腔、臀部出现疱疹、口腔黏膜等,这些表现的发生率两组基本无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异常的发生率情况上,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检查的项目中,如白细胞计数、血糖、脑脊液、磁共振、X线、心电图、肌钙蛋白等异常情况发生率情况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1.43%.结论: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病死率较高,病死原因也多发生于循环功能的衰竭,因此通过手足口病表现特征早期识别手足口病患儿,从而尽快进行综合性治疗,降低患儿病死率.
作者:叶汉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为研究正常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分泌的细胞因子对去势后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去势(ovx)组.建立sham和ovx模型.术后2个月取sham组和ovx组大鼠BMMSCs,分为sham(A)组、ovx(B)组、ovx细胞+ sham培养液(C)组、sham细胞+ovx培养液(D)组进行间接共培养,RT-PCR检测各组BMMSCs成骨成脂相关基因;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MMSCs成骨成脂相关蛋白;Western blot检测Wnt经典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油红染色;茜素红染色.结果:成骨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以及Wnt经典通路的相关蛋白β-catenin和active-β-catenin组明显高于B组,D组低于A组;成脂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C组明显低于B组,D组高于A组.油红染色、茜素红染色结果与基因、蛋白的结果相一致.结论:正常大鼠BMMSCs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够通过激活Wnt经典信号通路促进ovx大鼠BMMSCs的成骨分化并抑制其成脂分化.
作者:张立超;贺涛;帅逸;常赫然;杜晓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3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性选取2013-12 ~ 2014-0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参与本次研究,并将其设为治疗1组,回顾分析早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其设为治疗2组.治疗2组患儿单纯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1组患儿联合应用孟鲁司特钠和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组患儿咳嗽、高热、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明显早于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治疗2组患儿的75.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明显低于治疗2组患儿的30.6%,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敬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临床分析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对甲亢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7 ~2015-07收治70例甲亢性心动过速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选择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选择美托洛尔治疗,两组在治疗1周时和4周时,观察患者心律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在治疗1周时、4周时,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甲亢性心动过速患者,选择比索洛尔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美托洛尔,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症状,合理选择药物.
作者:李洪影;国玉芝;孙淑波;太史婧华;张天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丝氨酸蛋白酶HtrA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中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以及正常子宫内膜和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trA1在子宫内膜异位中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trA1在50例EMT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并与50例正常内膜进行比较;应用ELISA法检测以上所有患者血清中HtrA1的浓度.结果:HtrA1在EMT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异位内膜的表达显著低于在位的内膜组(P<0.05);在EMT患者外周血清中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外周血中HtrA1的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后第7天(P<0.05).结论:HtrA1可能在EMT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并且HtrA1可以作为EMT临床诊断及预后随访的血清标记物.
作者:张立娜;吕敬媛;宋宝杰;邢天容;陈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18β-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对人胃癌细胞HGC-27生长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2.5、25、50、100和200 μM的GA处理HGC-27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24、48和72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以AO/EB法初步观察GA诱导HGC-27凋亡的情况,以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确定凋亡的发生.结果:GA能抑制HGC-27细胞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GA可以引起HGC-27细胞核皱缩、染色质浓缩、细胞膜发泡、等凋亡特征,提示了凋亡的参与,通过Annexin V/PI双染色法终确定GA可剂量依赖性地引起HGC-27的凋亡.结论:GA可抑制人胃癌细胞HGC-27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GA引起HGC-27凋亡有关.
作者:贾洪岩;林芳;王立敏;刘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WWOX、Caspase-9两因子通过检测是否在人体乳腺癌组织有表达,并分析WWOX、Caspase-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研究两者关系.方法:在乳腺正常组织、乳腺癌组织中应用Elivision法测50例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中,同时整理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结果:在原位癌以及正常乳腺组织、浸润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0.00%(18/45);53.85% (7/13),76.92%(10/13),66.67% (8/12),58.33% (7/12),75.56% (34/45).且WWOX、Caspase-9每组两两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WWOX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Caspase-9在乳腺癌中呈低表达.②WWOX、Csapase-9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作者:王新;周昱;廉奇鑫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