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斐
目的:比较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经腹或腹腔镜下行残端宫颈切除术的疗效,寻找更合适的残端宫颈切除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3-07~2014-06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残端宫颈切除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经腹与腹腔镜残端宫颈切除术的疗效.结果:4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均因宫体良性疾患及年轻要求保留宫颈,20例行经腹残端宫颈切除术,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或CINⅢ级)11例,宫颈肌瘤4例,盆腔手术(卵巢或输卵管炎症或良性肿瘤)5例;20例行腹腔镜下残端宫颈切除术,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 ~ Ⅲ或CINⅢ级)10例,宫颈肌瘤6例,盆腔手术(卵巢或输卵管炎症或良性肿瘤)4例.结论:腹腔镜下残端宫颈切除术安全可行,其手术时间与经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经腹手术.
作者:贺捷;唐洁;田文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心电图指导洋地黄类药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07 ~ 2014-07收治的92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心电图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5%;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9%,研究组患者的临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好,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指导洋地黄类药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朱法军;尹昌浩;李思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本课题采用动物体内对新型含Cu抗菌钛合金的抗菌性的研究,为正畸种植支抗提供新型材料.方法:将表面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Cu钛合金植入体与纯钛植入体分别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肌肉内.在术后的每1、4、7、14天,以大体观察、细菌培养、白细胞计数的方法进行分析,验证含Cu抗菌钛合金的体内抗菌性.结果:纯钛组可见比较严重的化脓反应,大量细菌定植及炎症细胞浸润,白细胞升高明显.含Cu钛合金组愈合良好,个别可见轻微化脓反应,细菌及炎症细胞均好于纯钛组.结论:含Cu抗菌钛合金,在体内具有抗菌性.
作者:丁元圣;赵玥;张宏伟;赵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炎综合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全年收治的32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采用优质的综合护理方法,对两组患儿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13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有效率98.75%;对照组治愈85例,有效42例,无效33例,有效率79.3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优质的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秀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花苜蓿挥发油;以得到的紫花苜蓿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合率为指标,对挥发油包合的佳包合工艺进行优选;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包合产物进行定性鉴定.结果:确定了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搅拌时间120min,β-环糊精与挥发油投料比6g∶1mL.结论:饱和水溶液法可以高效地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
作者:李冬;国玉芝;栾凯迪;张羽男;刘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以脑出血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清IL-17,IL-2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出血组(C组),每组30只.分别设6h,24h,3d,7d,14d五个时间点.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与假手术组IL-17,IL-23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同一时间点IL-17,IL-23的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组内各时间点IL-17,IL-23的表达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L-17,IL-23的表达在脑出血后7d高于出血其他时间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大鼠发病6h后,外周血中IL-17,IL-23的表达增加;IL-17,IL-23的表达在脑出血后7d高于6h,24h,3d,14d.IL-17,IL-23参与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
作者:毕胜;李冬;王李鸣;赵岩岩;田嘉莹;李培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CBS教学法培养超声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效果及适用范围,针对超声专业实践操作这一教学难点,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以便推广.方法: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使其能够完整掌握CBS教学法.将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60人,每组分成20小组,每小组3人.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使用CBS教学法教学.分别于每学期期末对两组学生进行1次实践考试,共3次.结果:运用CBS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查阅质料,小组讨论.运用CBS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结论:本研究为探索超声专业学生培养的新教学方法.确定CBS教学法在不同实践操作教学阶段的作用均有效.CBS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作者:黄雪兰;解云川;梁阔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判定吸入性气管内全麻和全凭静脉麻醉,对肺组织是否有损伤,通过检测BALF中ICAM-1及VEGF的标志物.方法:选择气管内全麻的患者4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20),(Ⅰ)七氟醚-瑞芬太尼-仙林组20例.(Ⅱ)丙泊酚-瑞芬太尼-仙林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30min(Ti)、拔管后(T2)、采集三组气管内分泌物盥洗液进行检测.结果:①麻醉维持期间细胞粘附因子-1(ICAM-1)的表达Ⅰ组略高于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麻醉维持期间血管内皮因子(VEGF)的表达Ⅰ组略低于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在全麻维持时气管内分泌物盥洗液ICAM-1,VEGF无明显变化,说明这两种全麻药物对肺组织均无损伤.
作者:王宇娜;曾凡荣;刘海萍;孙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哮喘患者血清TIMP-1水平的测定,分析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以及4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TIMP-1的浓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TIMP-1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TIMP-1水平高于临床缓解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MP-1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随着哮喘程度加重,TIMP-1的浓度呈上升趋势.
作者:韩沛君;鲍文华;孙云晖;霍健民;闫红娥;刘甡;王凤玲;孙启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在兔下颌骨骨折愈合恢复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30只,兔的年龄11~ 12w,体重2.2~2.5kg.随机分为A、B组,每组15只(雌雄不限),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在兔的左侧下颌骨体部做2.0mm×10.0mm的骨折模型.A组建模术后第2日开始每天1次给予腹腔注射苦碟子注射液(10mL/kg),B组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分别在术后1w、3w、5w的时间点上截取兔的左侧下颌骨行HE染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免疫组化学染色观察,骨密度测定,X线测定和血清钙素的测定.结果:术后3w、5w时A组的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效果均强于B组(P<0.05);术后1w、3w、5w各时间点的骨密度测定,3w、5w比较明显,在5w时各组骨密度达大值,A组骨密度值均高于B组(P<0.05);术后1w、3w、5w经X线测定评分A组优于B组(P<0.05);血清钙素水平在1w、3w、5w时A组均较B组增高明显(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能积极有效的促进兔下颌骨骨折的愈合.
作者:段峰;刘德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理暗示干预在口腔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口腔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患者178例,随机分为心理暗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89例.心理暗示组在活动义齿修复前采用心理暗示干预的方法,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暗示,按照快速适应型、渐进适应型及弃用型三个等级统计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心理暗示组的快速适应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渐进适应型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弃用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暗示干预应用于口腔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可有效减轻可摘局部义齿患者初戴时的异物感,增强患者对可摘局部义齿使用的信心,缩短患者对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时间,能够使患者坚持戴用,且简单易行,在口腔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迟艳侠;肖月;张杰;麻春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细胞CYP1B1基因表达对紫杉醇化疗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以Ishikawa细胞经过细胞培养诱导其表达,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给予紫杉醇,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通过PCR技术检测CYP1B1 mRNA表达检测、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观察CYP1B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可以诱导CYP1B1基因表达.紫杉醇了明显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不同浓度抑制率不同.在0、0.1、1.0、5.0、10.0、30.0μg/mL抑制率分别为1.38%、25.41%、40.37%、59.78%、73.67%、89.34%.随着药物浓度和时间的增加,细胞存活呈负相关(P<0.05).结论:CYP1B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呈高表达,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体外化疗中起抑制作用.
作者:刘媛媛;孙华威;刘志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富锦、依兰、敖其镇等地.赫哲族人口不足5000人,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本研究随机抽取上述地区的6 ~15岁青少年及居住在该地区的相同汉族青少年为样本.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凤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溶剂法合成了铽-诺氟沙星-邻菲啰啉三元稀土配合物.方法: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配合物Tb (NFLX)3Phen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发出很强的绿色荧光.配合物显示出Tb3+的特征发射,没有出现配体的吸收峰.结论:两配体诺氟沙星和邻菲啰啉通过协同配位能有效的敏化Tb3+发光,增强铽离子发光强度.
作者:王莹;马冬云;赵艳丽;吕正鑫;张杰;张海峰;李烨;吕玉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按照问题为基础方式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在国内已经被一些重点医学院校逐步接受、采纳和开展,与此同时该学习方法也引起国外学者高度重视,并对该理论进行深入的实践和研究,其中以美国Barrows神经病学教授的研发开启了全新PBL的先河,并逐渐发展应用,在国内外医学院校获得了较卓著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芳芳;马小茹;刘蕾;王淑秋;刘君星;梁衍锋;吴佳梅;杨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血清消褪素和白介素-6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健康清洁级6~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UC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免疫学方法,刺激结肠制备成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标记为实验组20只,对照组不做任何操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出血清RvD1、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大鼠白介素-6平均含量为(94.84±6.43) ng/L,消褪素含量为(63.59±5.93) ng/L,正常对照组的大鼠白介素-6平均含量为(58.49±8.08) ng/L,消褪素含量为(44.85±3.55) ng/L.实验组大鼠白介素-6与消褪素呈正相关(r=0.444,P=0.006),对照组大鼠白介素-6与消退素无相关性(r=-0.011,P=0.948).结论:血清消退素与白介素-6具有相关性,前者具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作用.
作者:李璇;苗秋实;韩宇鹏;鲍秀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 2)的水平变化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入院后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糖控制达标:空腹血糖< 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个体日间血糖波动<5.0mmol/L)2周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清β-arrestin2水平,并计算各组样本中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新诊断T2DM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血清β-arrestin2水平、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高于治疗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新诊断T2DM患者血清β-arrestin2水平显著升高,可有效缓解胰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陈克研;潘佳秋;李睿;么荣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平卧位和俯卧位下经皮肾穿刺造瘘中结肠损伤的风险.方法:对439例平卧位的腹部CT及27例俯卧位腹部CT进行回顾分析,模拟一条自腰椎前切缘分别经过肾上盏、肾门、肾下盏的穿刺线,将升、降结肠位置分为穿刺线腹侧前方、背侧后方或经过穿刺线,前者定义为无潜在损伤风险、后二者定义为有潜在损伤风险,分析平卧位及俯卧位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结肠损伤的可能性.结果:结肠在平卧位下左侧肾上盏、肾门、肾下盏的穿刺中无一例出现潜在损伤风险,右侧肾上盏、肾门、肾下盏的穿刺中分别为0例、0例、3例,结肠潜在损伤风险为0.68%;结肠在俯卧下双侧肾上盏、肾门、肾下盏的穿刺中无一例出现潜在损伤风险.结论:俯卧位时双肾及结肠均向腹侧移位,但肾与结肠相对位置无明显变化,所以平卧位和俯卧位下经皮肾穿刺造瘘中基本上不会产生结肠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但建议经皮肾镜术前常规行CT检查,以避免结肠损伤的发生.
作者:唐松林;赵海生;张晓华;任为端;周祥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验证胶质瘤细胞(C6)可能的一种乳酸快速排泌机制.方法:C6按6组不同浓度(0.5×105;0.75×105;1×105;1.25×105;1.5×105;2×105)接种,24h收集上清液,检测乳酸,乳酸脱氢酶含量,以海马神经元HT22作为对照.结果:接种浓度为1×105 个/L组细胞24h密度适中处于指数增生期,乳酸和乳酸脱氢酶含量高于其他组(P<0.01)(除1.25×105个/L浓度组).C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含量明显高于HT22细胞培养上清液(P<0.01).结论:胶质瘤细胞可能有一种快速排泌机制,使得其代谢产生的大量乳酸在细胞外液中堆积.
作者:高丹丹;刘君星;辛华;李雅江;王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炎性关节炎,并以高尿酸血症为主要生化特征.随着痛风的发病率在我国不断地升高,研究者对痛风在免疫和炎症之间的关系颇为关注.NALP3(cryopyrin)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与ASC、caspase-1组成了炎性体信号转导通路,该炎性转导通路激活后会导致IL-1β等大量炎性因子的成熟和释放,进一步导致痛风的发作.本文将就炎性体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简述.
作者:王缘;白雪;王艳秋;张强;赵伟;张淑红;李若男;王天乙;关宝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