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英;李慧;刘玮
近年来,由于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了一些过去比较少见的鼻腔恶性肿瘤疾病病例.其中,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asal Non-Hodgkin lym-phoma,N-NHL)的报道有所增多.我科于2011年6月收治了1例鼻腔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现报道如下.
作者:吉雷;魏晓丽;詹俊杰;王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是探讨云南白药对大鼠脑出血后TNF-α、IL-1β的作用,降低脑水肿.方法:采用未肝素化的心脏自体血制备Wistar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模型成功后2h给治疗组大鼠喂食云南白药治疗,12h、1d、2d、3d、7d定时抽血,经离心后提取血清,用ELISA法先检测TNF-α、IL- 1β,观察TNF-α、IL- 1β的变化,判断云南白药对大鼠脑出血后TNF-α、IL-1β的影响是否显著.经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评价云南白药对脑出血大鼠疗效是否显著.结果:所有大鼠在头部注射自体血12h后,神经功能评分均>2分.出血组和治疗组从12h到3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现依次增高,3d后下降.治疗组TNF-α、IL-1β在12h~3d升高,3d后下降.治疗组在术后7d与3d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7d治疗组与出血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现明显减低(P<0.01).结论:云南白药的抗炎作用对TNF-α、IL-1β有影响,云南白药可通过抑制TNF-α、IL-1β的表达,减少血脑屏障的破坏.治疗脑水肿.同时改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促其好转.
作者:王金刚;王复新;张满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急救输血已不再是单一的输全血,而是把献血者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与高纯度有效成分制品,然后根据病人不同的需要或血检结果,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用血、科学用血,以提高临床输血的针对性.研究表明,成分输血日益成为现代化输血的重要标志,不仅可以提高疗效、充分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同时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成分输血并非绝对安全,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还可能传播疾病.为确保成分输血安全,要求护士更加全面掌握的输血常识,熟悉各种血液成分的作用和输注方法,了解各种输血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合理安排血液成分的顺序及输血速度,才能提高输血的疗效,减少输血风险,确保输血安全.本文通过观察分析临床成分输血常见问题,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将成分输血安全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白安群;周华;王振杰;宋丽娜;陈雪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骨化三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中TNF-a、IL-4和IL- 10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骨化三醇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雌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组,骨化三醇治疗组,每组15只,2周后,处死全部大鼠,断头取血,检测血清中TNF-a、IL-4和IL- 10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TNF-a水平升高,IL-4、IL- 10水平降低,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TNF-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IL-4、IL- 10表达水平上调.结论:骨化三醇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a的表达,上调IL-4、IL- 10的表达水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振英;李慧;刘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和核转录因子(NF-κB)与难治性癫痫耐药机制的关系及托吡酯(TPM)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24只;海人酸组(KA组)30只;TPM治疗组30只.应用KA前每天给TPM治疗组大鼠灌胃一次,至第14d灌胃后2h注射KA.分别于注射KA后6h、24h、3d处死大鼠,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gp和NF-κB表达变化.结果:①KA组P-gp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gp的表达在KA注射6h后升高(P<0.01),24h时达高峰(P<0.01),3d时下降但仍然高于6h组(P<0.01).TPM组与KA组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KA组NF-κB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NF-κB的表达在KA注射6h后升高,24h时达高峰(P<0.01),3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TPM组与KA组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③KA组海马组织中NF-κcB与P-gp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P<0.01).结论:KA致痫大鼠海马组织P-gp表达异常增高,其可能参与介导RE的多药耐药.TPM不上调P-gp的表达,P-gp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癫痫发作的结果.NF-κB与P-gp在癫痫模型表达呈正相关,提示NF-κB可能参与了P-gp介导的多药耐药.
作者:王海燕;张英琦;迟瑛娇;聂磊;王丽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Axin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及43例正常健康成人外周血中Ax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xin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急性白血病组(0.309±0.093)明显低于正常健康成人组(0.464±0.126) (P<0.05).Axin蛋白在急性白血病初治组(0.271±0.097)中表达水平低于经治组 (0.341±0.079)(P<0.05).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0.313±0.092)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0.307±0.096)患者外周血中,Axin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Axin蛋白低水平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相关(P<0.05),Ax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呈正相关(P<0.05),其与急性白血病的分型无明显关联.结论:Axin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于广晴;徐玥玥;李慧;王为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爆裂骨折几种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01~2011-07期间收治的87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别行保守治疗、经后路椎板全切或半切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直接减压)和后路不切椎板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间接减压).结果:获得一年半随访的患者共80例.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伤时为平均5.75和5.89,随访分别为1.37和0.85,两组比较受伤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直接减压和间接减压术前分别为5.88和5.91,随访为0.85和0.86,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直接减压和间接减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1min和123min、752mL和400mL,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减压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间接减压组.保守治疗组2例疼痛难受行后期手术治疗1例活动不当出现神经症状.结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一年后随访VAS评分有明显差异,手术治疗组VAS评分、手术前后伤椎高度、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故对于胸腰段爆裂骨折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应早期行手术治疗以改变患者后期生活质量,手术应以不切除椎板的间接减压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日光;韩超;王立卫;张亚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患者,男,25岁,因睾丸发育不良,第二性征不发育,外貌似儿童,口服生精丸及雄激素类药物.口服药物10周后,出现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停药.但未治疗.半月后黄染明显加重,伴全身皮肤瘙痒,来我院门诊就诊.检查甲、乙、丙及戊肝均阴性;检查肝功ALT64 U/L,AST98 U/L,ALP986 U/L,r-GT42 U/L,TBA372.8 umol/L,TBIL385.7 umol/L,DBIL242.4 umol/L;彩超见肝轻大,胆囊炎,少量腹腔积液.初步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10d后入院,黄染更明显,全身皮肤瘙痒明显,伴发热,高达38.7℃,呈不规则热,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咳嗽,咳痰,尿呈酱油色,粪呈白陶土样.入院查体:发育不良,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无肝掌,无蜘蛛痣,咽扁桃体I°肿大.
作者:董慧慧;赵金涛;王凤荣;张爽;袁禧先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胃动脉栓塞灌注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分析3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胃动脉灌注化疗后的结果.包括胃动脉造影表现,临床疗效,胃动脉栓塞灌注治疗后的临床表现等.结果:随机选中30例患者一年的生存率为22.4%,有效率44%.黑便、贫血等症状得到有效控制.3年的生存率为11%.结论:中晚期胃癌做胃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是比较有疗效的一种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一年存活率,并且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姜庆久;刘振玉;时桂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总癌瘤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1],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并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更是西方国家女性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本试验是通过子宫内膜癌组织的免疫组化的研究,了解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MMP-9、TIMP-1的表达,并采用多参数统计学分析该检测结果,探讨MMP-9、TIMP-1在肿瘤转移、侵袭中的作用,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监测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卢北燕;王艳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未分化和多向分化潜能,冬虫夏草中的氨基酸,核苷和糖蛋白等能诱导神经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方法:取新生24h内的wistar仔鼠海马区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三代后,加入低,中,高浓度冬虫夏草含药血清与对照血清进行培养,观察其对神经干细胞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情况.结果:新生大鼠海马分离培养的神经克隆球,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为Nestin阳性细胞.NSC贴壁分化的细胞呈NSE、GFAP阳性.冬虫夏草低,中药物实验组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呈量效依赖关系,高浓度药物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冬虫夏草药物血清可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量效依赖关系.
作者:郑衍芳;李艳君;赵勇;李啸红;黄昕燕;王志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改进高位硬膜外阻滞(TEA)治疗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前后TEA并发症及导管意外的发生机率,评估改进TEA治疗心力衰竭的康复护理路径在临床护理运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心力衰竭患者82例,其中扩张型心肌病67例,缺血性心肌病15例.根据WHO的诊断标准定义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既往都患过心梗.平均年龄(52.316.4)岁.男52例,女30例.随机分为两组护理:实验组(给予改进后的护理措施)和对照组(给予原有常规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护理方案:在常规心衰病人的护理基础上,加入置管后生命体征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呼吸、尿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和留置导管的情况;及时、准确的注药方法及护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对照组:沿用原有的心衰病人护理常规,硬膜外置管后的病情观察和注药均没有统一的标准.结果:改进护理措施后,无一例感染、脱管、漏药等现象发生.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硬膜外导管脱出,均再次行TEA.硬膜外导管埋置期间1例漏药,1例背部置管处皮肤红肿.结论:改进后的TEA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措施是正确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吕敬华;车玉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大庆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近年来在农村抽验药品的质量情况,为药监部门对农村的药品监管及抽验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检验报告书为依据,对2008~2011年我中心在农村抽验的药品质量现状及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庆市县及乡等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质量情况基本良好,存在质量问题较多的主要为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结论: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监管部门监管用药单位及中成药改进提出对策及建议.
作者:白秀梅;李丽丽;岳素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E和甲硝唑片及庆大霉素配伍(褥疮糊剂)在褥疮溃疡期局部换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褥疮溃疡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先清洁消毒疮面然后用维生素E和甲硝唑及庆大霉素制成糊剂外涂疮面.结果:褥疮治愈率92%.结论:褥疮糊剂治疗褥疮溃疡期是目前临床上快速有效的科学方法.
作者:赵晓莉;夏士艳;石秀萍;刘秀英;李朝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癫痫是神经系统中仅次于脑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我国约600多万患者,其中25%为难治性癫痫,目前主要有药物和外科治疗两种手段,其效果均不理想.现今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癫痫已是研究热点.本实验通过观察红景天苷、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对体外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向r-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定向分化的影响及移植对致痫鼠的作用,为神经干细胞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抗癫痫治疗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和梅;张瑶;关雪莲;侯立醇;张淑萍;张军武;刘力学;刘美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钼钯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及全数字化处理系统对乳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12~2011-09,30例乳管内乳头状肿瘤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钼靶X线平片摄影、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病理确诊.结果:18例中央型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大导管内类圆形和米粒样表面光整的充盈缺损征象;另有4例于可见Ⅱ、Ⅲ级导管内多发性充盈缺损,导管壁光滑完整,导管树柔软,走势自然.8例乳腺导管有不同程度扩张并扭曲,其中1例病变导管完全阻塞,阻塞近端导管中度扩张,管壁毛躁,断端平直,似刀切状;2例导管阻塞中断,呈潭湖状充盈征象;2例伴有沿导管分布的细砂样钙化影.结论:乳腺钼钯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摄片及全数字化处理系统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兴富;吕立樱;马飞虹;王曼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它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具有减少静脉穿刺、对血管刺激小、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有利于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的效率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医院的临床中.作为输液的主要工具,封管护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留置针的使用寿命及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现将我在神经科工作期间对封管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华;周英;陈亚荣;李蕴博;教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实验组血清IL-35的水平以及HBV-DNA拷贝数变化,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组中其相关性,希望为CHB的治疗和防治乙肝慢性纤维化寻找一条新的途径.方法:选择2009-01~2011-06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住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组20名、慢性重型肝炎组20例、乙肝肝硬化组20例,另取2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为对照.荧光定量PCR检测各实验组HBV-DNA拷贝数,ELISA检测各实验组血清IL- 35的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实验组TBIL、ALB、ALT、AST、PT的水平.结果:乙型肝炎组IL-3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慢性重型肝炎组显著高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P<0.01),乙肝肝硬化组显著高于慢性重型肝炎组(P<0.01);慢性重型肝炎组HBV-DNA拷贝数显著高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P<0.05),且乙肝肝硬化组显著高于慢性重型肝炎组(P<0.01);慢性病毒性肝炎组中IL-35水平与HBV-DNA拷贝数呈负相关(r=-0.647,P<0.01).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及乙肝后肝硬化血清IL- 35的水平均较正常人显著升高,IL-35有可能成为乙型肝炎疾病的血清学标记物.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IL- 35与HBV-DNA拷贝数呈负相关,检测病毒量有可能反应血清IL-35的高低情况.IL-35很有可能在乙型病毒肝炎的发生与进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李绍民;樊耀昕;代立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表达.方法:搜集34例CPHD患者,2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对患者加重期组、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进行检测.结果:CPHD患者急性加重期外周血Th17/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结论:CPHD患者外周血Th17 细胞比例增高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鲍文华;许君;阎红娥;孙云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由于生物医学迅速发展和特殊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医学知识的积累成倍增长,教师们出于对专业的热诚,竟相扩充教育内容和介绍高新技术,造成学生学习超负荷,容易在死记硬背中忽视实践能力和医德医风的培养,如何训练和加强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成了现代医学教育的主要问题.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是探索新型的教育或教学模式,迫切需要一种基于现代教学思想和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型教育模式.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及丰富内涵,教师能够系统、条理、简捷地将学习内容介绍给学生[1].追求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学生独立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
作者:李晶;于海波;于海涛;贾琳琳;王伟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