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如;王长华;涂灵;吴荣珍
目的比较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标准腹腔镜(standard diagnostic laparoscopy,LAP)及阴道注水腹腔镜(Transvaginal hydrolaparoscopy,THL)在输卵管性不孕上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子宫输卵管造影,阴道注水腹腔镜及标准腹腔检查输卵管性不孕28例,将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SG与LAP比较手术时间短,平均所需费用低,诊断符合率为64.29%(18/28),差异有显著性.THL与LAP比较手术时间短,平均所需费用低,诊断符合率为92.86%(26/28),平均所需费用HSG低,LAP为高,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虽简单,经济,但准确性不理想;标准腹腔镜具有准确,微创的优点,但存在需要住院和全身麻醉等缺点;阴道注水腹腔镜具有准确、微创,又简单、安全、快速、经济、不需住院和全身麻醉的全新方法,可作为不孕症早期检查的常规方法.
作者:江如;王长华;涂灵;吴荣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乌榄叶水提物对不同状态下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颈总动脉插管法,通过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股静脉给药,观察记录乌榄叶水提物对正常大鼠和夹闭颈总动脉升压大鼠的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结果乌榄叶水提物对正常大鼠和夹闭颈总动脉升压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快速、短效的降压作用,血压下降以后者更为明显.降压效果和持续时间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加大、延长.另外乌榄叶水提物有明显的减慢心率的作用.结论具有降压和减慢心率的药效作用,并有一定的药物量效关系;降压效果与大鼠基础血压相关.
作者:梁燕玲;董艳芬;罗艳;罗集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与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竞争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入院即刻及发病第七天BNP和cTnI水平,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分析BNP和cTnI水平与发生MACE的相关性.结果 AMI患者入院即刻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时间》10 h入院的AMI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发病时间≤10 h者(P《0.01);入院一周内死亡患者的BNP水平明显高于一周存活者(P《0.05).发生MACE的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者(P《0.01);AMI患者发病第七天BNP水平(432.79±383.82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七天BNP≥432.79 pg/mL的AMI患者总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BNP《432.79 pg/mL者(P《0.01).入院即刻cTnI≥52.5 ng/mL者总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cTnI《52.5 ng/mL者(P《0.01).联合入院即刻及发病第七天BNP和cTnI检测,两者均阳性者MACE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①入院即刻及发病第七天BNP水平具有预测预后的价值;②BNP水平越高,发生MACE危险性越高;③联合BNP、cTnI检测可进一步提高BNP对AMI患者的预测预后价值.
作者:游志刚;程晓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后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临床诊断把134颗后牙隐裂划分为五类,根据分类统一规范治疗修复手段,治疗过程中使用自凝塑料全冠保护患牙,合并牙髓炎、根尖周炎或/和根周围炎的患牙统一采用根管充填术进行治疗,所有患牙采用金属烤瓷全冠进行永久性修复,结合临床、X线牙片及对治疗失败而拔除患牙的检查来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结论后牙隐裂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单纯后牙隐裂早期治疗,活髓保存率高;后牙隐裂发展至牙根分叉处及牙根引起根周围炎时治愈率明显降低.
作者:江长弟;黄继洪;周辉;熊培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持续皮下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8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持续皮下输注(CSⅡ)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FPG、2hPG),空腹胰岛素、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与FPG比值.结果持续皮下输注(CSⅡ)治疗后,FPG、2 hP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和C肽分泌、胰岛素分泌指数、FINS与FPG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持续皮下输注治疗可显著改善初诊T2DM患者胰岛B功胞功能.
作者:徐晓燕;张帆;韩令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不同拔管方式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 102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先堵管后拔管)52例和研究组(不堵管一次性直接拔除气管套管)50例,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拔管时间、总置管时间,首次拔管成功率及拔管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总置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34%(17/50)明显低于对照组59.6%(31/5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气管套管在条件允许时应尽早拔除,一次性拔除气管套管可减少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张银清;陈汉民;廖圣芳;管定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与股静脉穿刺插管在血液净化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243例颈内静脉插管及187例股静脉插管的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颈内静脉插管的导管留置时间为(60±16)d;股静脉插管的导管留置时间(25±11)d(P《0.01).血流量分别为(280±40)mL/min、(210±50)mL/min(P《0.05).颈内静脉插管的血流量不足、感染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均低于股静脉插管. 结论相对比较而言,颈内静脉插管在血液净化中不失为更理想的临时血液通路.
作者:顾鄂;陈荣仙;李翠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尿毒症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50例尿毒症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GH浓度.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GH浓度(2.63±1.00)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5.48±0.96)ng/mL(P《0.05);尿毒症患者血清GH浓度(17.92±5.81)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GH浓度明显降低;尿毒症患者虽然GH水平明显升高,但机体对其产生抵抗,故其GH水平存在相对不足.
作者:谭丽玲;贾龙梅;习卫民;汪健;房向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术后早期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比较.方法将三种不同的免疫抑制方案分别用于肾移植患者.A组:CsA+Aza+Pred、B组:CsA+MMF+ Pred、C组:FK506+ MMF+ Pred.根移植肾早期功能状态,统计A、B、C三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发生率及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药物副作用等.结果在三组患者中比较,B组和C组移植肾1年存活率高于A组;C组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P《0.05).同时,C组的肝功能损害,肾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较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有更高的安全性,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有利于移植肾早期功能的恢复.
作者:何晓敏;戴澄;王平;张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气管切开术应用于正常的呼吸道被阻塞时,重建气道,改善呼吸.初气管切开常用于解除上呼吸道阻塞[1],以后又用于各种昏迷和高位截瘫的救治,近年来随着疾病方式的变化以及医学的发展,气管切开已被广泛应用于下呼吸道阻塞如严重肺部感染,外伤后昏迷呼吸困难,需要呼吸机治疗的各种原因的呼吸衰竭以及外科大手术或麻醉需要等等,气管切开已从单纯耳鼻喉科手术变为内外科、神经内外科、肿瘤科及口腔科等各临床科的一种重要的治疗和抢救手段.本文就近年来我院共行气管切开术261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借以对气管切开术进一步认识.
作者:艾红辉;孙建设;曾斌;詹志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不同骶前引流方法对会阴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共126例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的骶前引流方法及引流效果、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在会阴部切口引流管放置时间方面,黎氏双套管组《普通双套管组《单腔引流管组《切口开放引流组,结果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引流管日均引流量方面,切口开放引流组》黎氏双套管组》普通双套管组》单腔引流管组,结果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会阴部切口感染率方面,切口开放引流《黎氏双套管《普通双套管《单腔引流管,结果有显著性意义(P《0.001);在切口愈合时间方面,黎氏双套管《普通双套管《单腔引流管《切口开放引流,结果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直肠癌Miles手术骶前引流采用黎氏双套管冲洗负压吸引方法,更有利于会阴部切口的愈合.
作者:钱洪军;易伟;陈范昶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目的:探讨bak基因过度表达在膀胱癌EJ细胞凋亡途径中的作用以及对阿霉素的可能的增敏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脂质体法,膀胱癌细胞中转入bak/pcDNA3的设为实验组,空转pcDNA3的设为对照组,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ak在癌细胞中的表达,同时用阿霉素处理后,利用MTT法测出细胞生存率,进而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的聚集量.比色法检测癌细胞内Caspase-3活性改变.结果脂质体法转基因后,bak的mRNA呈阳性表达,细胞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癌细胞Caspase-3活性增强 (P《0.05),细胞内阿霉素聚集量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 bak基因对阿霉素杀伤膀胱癌细胞具有增敏作用,但并非通过帮助阿霉素进入细胞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激活Caspase-3有关.
作者:刘迎;杨江根;肖克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积极有效地治疗原发病,制酸和保护胃粘膜,加强支持疗法,补充和维持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改善周围循环,防止微循环障碍引起脏器功能紊乱,防止代谢性酸中毒.结果:23例颅脑伤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存活21例,死亡2例.结论:通过早期综合治疗,对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作者:欧阳义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对0.25%轻比重布比卡因与0.25%重比重布比卡因在肾输尿管手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应用中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择60例拟行肾或输尿管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CSEA麻醉方法;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射0.25%重比重布比卡因3 mL(重组)和0.25%轻比重布比卡因3 mL(轻组).结果重组起效时间与轻组比无明显差异;腰麻后15 min麻醉平面高于轻组(P《0.01);低血压发生率:重组46.7%,轻组16.2%;恶心呕吐发生率:重组26.7%,轻组6.7%,有显著差异性;轻组的麻醉平面消退较重组快(68.9 min对116.8 min).结论布比卡因轻比重液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布比卡因重比重液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相比具有对循环影响小的特点,且麻醉后不需改变体位即可手术.
作者:廖平生;葛霞光;陈受琳;董莉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微血管密度(MV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分析tTG与MVD和PCN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脑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tTG、PCNA的表达与MVD.结果随着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tTG、MVD及PCNA的表达率逐渐升高,各级之间有显著差异.tTG的表达与MVD及PC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①tTG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有助于脑胶质瘤的血管形成和生长及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②tTG,MVD和PCNA可作为评价脑胶质瘤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联合检测能更准确反映脑胶质瘤的病理特征,对病人预后判断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刘浩;廖达光;张天一;李昌琪;王知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和评价三种检测输卵管通畅性方法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0例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进行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造影术及腹腔镜下通美蓝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分别为72.58%,85.68%和98.50%.结论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输卵管通液简便易行,可作为初筛;输卵管造影可作为输卵管通畅性检测的常规检查;而腹腔镜下通美蓝术是当今输卵管通畅性检验的金标准,同时具有诊断和治疗价值.但腹腔镜还不能替代造影术,必要时二种方法可以互相补充,使诊断更为准确.
作者:曹华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 XPD基因生物体DNA和各种遗传物质,经常暴露在导致它结构受损的各种有害因素下,从而导致重要基因信息的丢失.为此,各种生物体也进化出了一系列不同的基因修复方式.通过基因修复,DNA的各种损害得到纠正.基因修复的重要性在一些因基因修复缺陷而引起的人类遗传性疾病中体现了出来.例如,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XP)患者不能修复因紫外线导致的DNA损害.
作者:张凌云;罗忠金;张吉翔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交通、工业的发展,创伤后骨缺损日益增多,骨肿瘤患者骨与关节移植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使骨组织需求量越来越多,骨移植越来越成为手术治疗骨科疾病的重要手段,骨组织是异种或异体组织移植中易成活的一种,自体骨由于来源有限,创伤大,手术时间长而限制了应用,同种异体骨的利用则扩大了骨移植的治疗范围,它的发展有赖于骨贮存技术的发展.
作者:叶勇军;熊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双侧上尿路结石致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双侧上尿路结石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治.其中一期手术25例,分期手术16例.结果 38例患者术后三周内Cr、BUN降至正常,5例血Cr、BUN分别稳定于132~386 μmol/L、BUN7.7~9.8 mmol/L.结论双侧上尿路结石引起的肾功能不全是泌尿外科的危重疾病,应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同时解除双侧梗阻,有效的防治并发症,较有利于双侧肾功能的恢复,应优先考虑.微创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应作为首选治疗.对不能及时解除梗阻的,应采取有效的引流.
作者:闵志军;徐华;黄崇明;肖运政;郭德迎;陈巧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细胞中心体的研究,了解食管癌细胞中心体异常的状况,探讨中心体异常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从223例食管癌标本中随机选取5例食管癌标本(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Ⅱ级)进行中心体特性的详细研究,同时选取同1例食管癌标本的正常食管粘膜上皮作为正常对照.中心体染色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一抗为抗中心体周围蛋白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against Pericentrin).结果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和相关统计分析,正常对照和食管癌细胞之间中心体结构异常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相关性之间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细胞相比食管癌细胞中心体结构发生显著改变;中心体异常和食管癌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
作者:官兵;李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