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刘媛媛;张伟范

关键词:面肌痉挛, 穴位注射, 疗效
摘要:面肌痉挛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多发生在中年以后,以眼轮匝肌间歇性颤搐,逐渐缓慢地扩散至同侧的其它面肌,严重者累及同侧口角颈阔肌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我院自1998年以来运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本病患者共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硝酸异山梨酯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合用治疗冠心病顽固性心衰19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我们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静滴治疗冠心病顽固性心衰1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病200例临床影像学分析

    目的:分析200例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病人X线及CT图像,归纳出其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本院门诊可疑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病人500例.其中被诊断为强直性骶髂关节炎者200例,致密性骨炎者15例,其它病变者15例.所有病人均行骶髂关节X线平片、骶髂关节CT扫描,结果:200例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病人:分为Ⅳ期,Ⅰ期病变为51例,Ⅱ期病变49例,Ⅲ期病变44例,Ⅳ病变56例.结论:强直性骶髂关节炎,与其它骶髂关节病变,在影像上具有不同之处,认真分析其影像学改变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不难做到的.

    作者:李春生;游勇;王就欣;王小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血钾原因分析及早期应用高浓度钾的护理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CPB)手术后严重低血钾较为常见.由于低血钾时心肌纤维成为起搏纤维,自律性强,易发生心律失常[1].如心动过速、房室性早搏、心室纤颤等.所以,术后预防和及时纠正低血钾也是CPB术后监护的重点,而传统的补钾方法不适用于心脏术后患者.特别是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我院自1994年开展CPB手术以来,均采用高浓度补钾预防和纠正术后早期低血钾.本文对我院2000-01~2001-12月行换瓣手术的6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曾出现低血钾者36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俊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原发性高血压伴脉压增大100例心率变异性的临床观察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目前临床上唯一能够评价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方法,它是反映人体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之一,是预测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我们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脉压增大(脉压>40mmHg)的患者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辉;李晓宇;赵婕;毕雪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猪空回肠动脉的形态观测

    目的:通过对猪空回肠器官内外动脉的观测、揭示规律性、探讨其血供与人类之间的异同,为空、回肠疾病机理的研究、各种手术术式的改进、器官替代移植及自身移植手术等提供血供方面的形态学依据.方法:通过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剥离、墨汁灌注揭层透明、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结果:猪小肠直动脉分支类型较单一,长度比人类长、管径则比人类细.结论:人类与猪在空、回肠器官外动脉形态上存在差异,在粘膜层绒毛毛细血管构型上亦不相同,但其余各层血管构型未见明显不同.

    作者:刘斌;王守安;钟震亚;张维烨;苗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超声导向多途径、多角度、多平面注药治疗三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体会

    肝海绵状血管瘤为肝脏良性肿瘤,瘤体较小时无明显症状,瘤体过大时会出现肝区不适,胀痛感,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可导致心功能不全或凝血机制障碍,甚至破裂出血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外临床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和介入性栓塞术.但往往由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生长部位靠近大血管,瘤体过大,多发,融合等诸多因素,使手术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介入性插管栓塞硬化术创伤较大,有一定痛苦.我们应用B超引导,实时动态监视下进行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注药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临床治肝血管瘤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宋丽英;杨博;刘丽;赵智辅;郭兴罡;赵洪梅;于惠平;闫新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应用

    目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是检测新鲜血浆中血小板的功能,由于含有血小板的新鲜血浆不能保存,所以一直没有控制这个试验的室内质控物.经过试验研究,找到了制做血小板聚集功能室内质控物的方法及质控方法.方法:选取10份基本正常人富含血小板的新鲜混合血浆作为室内质控物,应用X质控图,对大聚集率、大聚集时间、5min聚集率三个主要指标进行控制,综合分析运用,对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控制.结论:本方法的应用,使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有了可靠的保证.

    作者:曲灿华;周丽艳;刘亚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脑卒中昏迷病人的潜在问题和护理对策

    目的:为了降低脑卒中昏迷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感染的机会,我们结合临床经验,指定了预防脑卒中昏迷病人潜在问题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将100例病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各50例,并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整体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整体护理组对脑卒中昏迷病人潜在问题运用护理程序进行了护理,收到良好效果,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模式.结论:脑卒中昏迷病人的潜在问题中预防褥疮、肺感染为所有护理措施中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作用.

    作者:金荣梅;徐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术前访视对手术病人焦虑水平的影响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手术室护士传统工作方法是在手术间内配合手术为主,而忽视了病人的整体护理,手术对每一个病人来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经历,病人术前常有恐惧焦虑,无可奈何的心态,为探访术前手术护士访视对手术病人心理状态影响,深化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指导护理人员更好地对病人心理护理,我院手术室实施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下病房访视病人的作法,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杨婧;肖凤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体会

    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尚无一普遍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脑梗死的治疗多采用改善脑缺血、防止血栓形成、保护神经细胞等综合治疗方法,近年来,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受到普遍重视,而其脂微球制剂由于生产工艺的改进弥补了单纯制剂的某些不足.本研究采用双盲法对前列地尔和三七皂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比较.

    作者:王宏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IV-1 CN54 Gag蛋白与DNA疫苗联合免疫策略研究

    目的:通过蛋白疫苗与DNA疫苗联合免疫效果的分析,探讨这种免疫方案的优势.方法:用DNA质粒PVRC2000-syngag,在0,2,4周初始免疫BALB/c小鼠,在第6周用HIV-1 CN54 Gag 蛋白加强免疫,每间隔两周采小鼠尾血作结合抗体滴度变化的检测,在第10周处死小鼠,检测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结果: 小鼠在第1次免疫后两周就产生了特异性的结合抗体,抗体在4周开始快速增长,在Gag蛋白加强后两周达到高峰,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这种联合免疫组诱导出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体亚型检测倾向于Th2型体液免疫.结论:本实验为提高亚单位疫苗免疫原性提供了新的免疫方法.为免疫策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和启示.

    作者:闫冬梅;梁立春;王晓玲;林跃智;刘沙;邵一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颌面部骨折114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颌面部骨折的致伤原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2000-01~2004-12 我科收治的114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讨论. 结果: 颌面部骨折患者为11.17%,其中以21~30岁年龄组发病率高,占40.35%. 下颌骨骨折多见,占48.25%. 交通肇事和打架斗殴是主要的致伤原因.对骨折的治疗以钛板坚强内固定为主要治疗方法. 结论: 颌面骨骨折在口腔疾病中呈上升趋势,好发于青壮年,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为骨折治疗的佳方案.

    作者:李德超;苗波;关健;李善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系统化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改进

    目的:减轻或消除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取得家庭社会支持.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10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和评定, 对其中52例有不同程度抑郁障碍患者采取系统化护理.结果:经系统化护理后30例患者抑郁状态明显好转.结论:采用系统化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

    作者:崔颖;高凤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O2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临床体会

    牙本质过敏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牙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治疗牙本质过敏的方法很多,效果都不太理想,近年来应用激光治疗异突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现报道用CO2激光治疗仪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结果.

    作者:范立红;闫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系统低温对犬脊髓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评价系统低温对犬脊髓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1、实验组2和实验组3,每组6只.建立犬脊髓缺血损伤模型,实验组1常温下阻断主动脉40min,实验组2在30℃下阻断40min,实验组3在24℃下阻断40min,40min后开放主动脉.术后24h按Tarlov评分标准评价动物后肢神经功能,然后处死动物,取脊髓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2和实验组3动物后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1(P<0.01);实验组2和实验组3光镜下脊髓病理改变轻微,而实验组1较重,相比病理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系统低温对犬脊髓缺血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深度低温优于中度低温.

    作者:朱晓峰;战鹏;邹志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84例剖宫产指征临床探讨

    近来剖宫产的比率有上升趋势,恰当地掌握剖宫产指征,是衡量产科质量及对患者有高度责任心的标志.本人就我院2005-12~2004-12内的284例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作者:李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盐酸氨溴索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方法:选择GCS3~8分患者24例雾化吸入15mg/ml,2次/日,同时静点30 mg/ml,2次/日,连续10d.随机以24例同等伤情未应用氨溴索药物治疗病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能明显促使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尽早恢复,减少并发症,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祛痰药.

    作者:王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眼体针结合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56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配合体针疗法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的疗效.方法:56例患者均以眼针疗法为主,配合体针疗法.结果:治疗前后视力、视网膜、黄斑中心反射的变化,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该方法是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国芹;田树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醋酸氨银染色法网状纤维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

    病理诊断中癌组织的早期侵润在良恶性肿瘤鉴别中有极重要的诊断意义,但一般的组化染色无法确定上皮细胞是否真正破坏并侵犯基底膜.我们采用醋酸氨银网状纤维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双重染色法[1],在石蜡切片中同时显示基底膜和癌变腺体成分,使癌的早期侵犯很容易诊断,由于该法快速而有效,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波;姚海涛;卢凤美;孟庆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老年肺癌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及应该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本组病例术前给予呼吸训练,戒烟,支气管解痉药物及超声雾化吸入.术后采取吸氧,指导呼吸,超声雾化吸入后协助叩背排痰,早期活动并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量及速度等措施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上述预防性的护理措施,82例老年肺癌病人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文献报道.结论:通过综合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可有效地预防老年肺癌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宝红;宋文玲;郭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