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源;刘志刚
观察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晚期、难治性NHL的效果。方法:应用ProMACE-CytaBOM方案对18例晚期、难治性NHL患者进行化疗。结果显示:全组病例完全缓解率27.7%,部分缓解率33.3%,总缓解率为61.0%。该方案的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结论:ProMACE-CytaBOM方案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轻,可作治疗晚期难治性NHL的有效方案。
作者:王顺金;刘安文;李春来;谢春英;兰琼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梅尼埃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耳病,是一种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内耳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听力损失、眼震和耳胀满感[1]。但实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患者有这些典型的症状,而阳性体征不易获取也给诊断带来许多困难。甘油是小分子的渗透性药物,能够进入外淋巴,使内淋巴脱水,从而使梅尼埃病症状得以改善,可为诊断提供依据[2]。现将20例(28耳)梅尼埃病甘油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20例(28耳)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23~47岁;单耳12例,双耳8例;均主诉有眩晕、耳鸣,其中9例同时伴有听力下降及耳内堵塞感;病程长5年,短2 d;急性发作期有14例;耳镜检查鼓膜除4例内陷外均正常。所有患者均使用RT-150听力计进行纯音听阈检查,测试在隔声室中进行。测试当日患者禁食、水。按1.2 ml/kg体重的甘油加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次服下,于服前后1、2、3 h分别做纯音气导听力测定。取250~1 000Hz的平均气导比服药前提高10dB或10 Db以上为阳性[2~4]。2 结果 受试20例(28耳)中有13例(21耳)在服药后第1h听力有所改善,250~1 000Hz平均提高10~20 Db;耳鸣及耳内堵塞感减轻,听力在第2 h改善明显,听力提高范围10~30 Db,平均20 Db,3h后听力逐渐恢复到服药前水平。
作者:郭素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25岁,因四肢及躯干电烧伤6 d入院。入院查体:T 36.2℃,P68次/min,R 20次/min,左手肿胀明显,虎口处更为显著,拇指血供较差,环形呈焦痂状,末节呈黑色,无功能。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做好术前准备,第二天即行左手拇指清创术。术中见:拇指第二指骨坏死变黑,关节腔外露,行离断,第一指骨裸露,在指掌关节处才有正常皮肤及皮下组织,在左腹股沟处切取10cm×5cm大小的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轴型皮瓣,先缝合形成管状,再将拇指套入缝合,放置引流条,用石膏绷带固定,24h后拨除引流条,供皮区直接缝合。由于考虑到只有拇指根部皮肤与皮瓣建立血运,故到术后6周才行断蒂术。术后第一指骨功能恢复。
作者:廖立新;曾元临;赵英;闵定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01 肝脏疾病在本国为高发病,其病死率较高。肝病患者酶学变化规律的分析,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检测了82例正常健康人群和135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的变化,发现肝硬化、重型肝炎及肝癌患者ChE活性明显降低,现将结果作一分析报道,以探讨其临床价值。1 材料和方法 1) 病例来源:82例正常体验健康人均为本院职工(无肝脏疾病或其他对肝脏损伤有关的疾病)。135例肝病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急性肝炎组4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组9例,重型肝炎组8例,肝硬化组44例,肝癌组32例,全部病例均依据198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所订标准确诊。 2) 测定方法及试剂来源:(1)仪器:Olympus 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试剂:由RANDOX公司提供的试剂盒。(3)方法:ChE采用速率法测定。(4)判断标准:将检测对象所测ChE结果及假设不同的载断点,求出不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选择5 400U/L作为判断阴阳监界值(实际工作中的正常参考值下限为4 300U/L)。2 结果各组病人ChE的测定结果见附表。由附表可得:各肝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肝病组之间除了重型肝炎与肝硬化之间相差不显著外(P>0.05),其余都是相差非常显著(P<0.001)。
作者:刘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探讨ESWL治疗646例输尿管结石效果,分析了20例治疗效果较差的原因。方法:采用低能量增加冲击次数的治疗方法,治疗前行B超、KUB、同位素肾图及IVU等检查,治疗后行B超、KUB或IVU复查及临床随访。结果:一次成功率53.9%,复治率46.1%,总成功率96.9%。结论:提示采用低能量增加冲击次数,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碎石效果。
作者:刘帅光;邓顺中;彭轼平;熊礼生;王道仁;梅真葆;谢平;王共先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笔者采用Mathieu术治疗长段型尿道狭窄并加以改进,效果良好,扩大了其适应症的使用范围。1 临床资料1991~1998年共收治5例前尿道狭窄的男童,年龄4~12岁。狭窄原因:用膀胱粘膜管治疗尿道下裂术后狭窄2例;前尿道外伤术后尿道内长期置管致狭窄3例。狭窄部位均在尿道悬垂部。狭窄长度为2.5~1.5 cm,全部病例均伴有狭窄段周围组织的显著疤痕形成。临床上均有排尿困难症状,1例呈尿淋漓状,2例有不同程度的阴茎下弯。2 手术方法1) 缝线穿过龟头以牵引阴茎。2) 于冠状沟近端8 mm处环行切开阴茎皮肤直达海绵体白膜,将阴茎皮肤呈袖状脱套至阴茎根部。3) 切除狭窄之尿道(包括阴茎腹侧之疤痕组织),使阴茎完全伸直。4) 取较缺损尿道稍长,宽约1~1.2 em带血管蒂阴囊中缝皮瓣,围绕多孔硅胶管缝成皮管,将皮管向远端倒转,穿过阴茎根部之皮下隧道转至阴茎腹侧,将皮管近端与尿道缺损近端作斜面吻合,皮管远端则与缺损尿道远端作斜面吻合。将皮管两侧与阴茎白膜缝合数针固定。5) 将脱套之阴茎皮肤复位,原位双层缝合,同时分两层缝合阴囊中缝切口。6) 用尼龙纱巾和纱布分别适度包扎阴茎。7)行膀胱造瘘。
作者:陈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急性有机磷农业药中毒是内科常见急症,对于较大儿童或成人由于病史明确,症状相对不典型,临床极易误诊;若对其认识不足,不能及时诊治,病死率极高。本文报道了3例典型的婴儿有机磷农药中毒,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婴儿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认识。
作者:孙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长期排菌肺结核病例的重要性、防疫意义、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正规内科治疗一年以上仍旧排菌的63例肺结核空洞或结核性毁损肺患者,采用不同术式肺切除术切除不可逆病灶或附加胸廓成形术,并在手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一年。结果:59例患者痰菌阴转,阴转率达93.7%,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肺外科手术是治疗长期排菌合并空洞及毁损肺患者有效的方法。
作者:熊汉鹏;谢和详;王武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笔者于1995~1998年8月用思密达与硫糖铝治疗32例慢性腹泻患者,获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6例,女26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5岁,男女之比1:4.3,病程8个月~28年,平均5.43年,曾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如抗生素、中成药)治疗无效。腹泻特点:反复发作,大便呈稀糊状或水样,每日3~10次,腹痛时出现便意,腹泻后腹痛缓解,伴消瘦11例,不同程度贫血21例。采用结肠镜或钡灌肠均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所有病人大便常规提示稀糊状,13例可见脂肪球。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餐前服用硫糖铝1.0g,每天3~4次,思密达1包,每天3次,待腹泻症状完全缓解后再维持治疗2~4周。3 疗效判断 显效:腹痛、腹泻于7~10 d内停止;有效:腹痛、腹泻于10~15d内停止或腹痛、腹泻大有改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无效:腹痛、腹泻无改变。
作者:李盛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许多人被便秘所困扰,而目前对便秘的病因、病理生理尚不完全清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探索便秘的可能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作为检查肛肠功能状态的肛肠压力检测方法在判断某些便秘病人的肛肠病理生理的变化、指导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并有一些研究报告,但结论尚不完全统一。本人亦在此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现报告如下:1 实验设备、对象及方法1.1 实验对象儿童及成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共14名,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按《现代胃肠病学》所定标准。年龄小11岁,大63岁,平均48.5岁,女6名,男8名。便秘病史长者32年,短者4月余,平均5年。对照组:同期住院患者的家属及门诊非肛直肠疾病患者,共10名,女4名,男6名。年龄小14岁,大56岁,平均46岁。全部对照及实验组通过病史询问和/或实验室检查,无肝、胆、胰、糖尿病及其它全身性疾病,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排除结肠和直肠有器质性的病变。1.2 实验设备及材料YH-1A型压阻式微压传感器(北京航空医学开发公司制造),电脑多功能多导联生理记录仪(CPRS-生理记录系统,江西医学院功能实验中心制造),均速拖出器:用5转/min的同步电动机做成。扩张球囊:用7号橡胶手套中指做成,大充气量为100 ml。1992年11月至1997年6月,经检查为乳腺癌患者共42例。年龄23~75岁,平均为47.3岁,均为女性。年龄分布:20~29岁3例,30~39岁9例,40~49岁13例,50~59岁10例,60岁以上7例,多在35~64岁。 检查前临床诊断为乳腺癌者21例(占50%)。小叶增生5例(占11.9%)。乳腺包块,性质不明者16例(占38.1%)。2 方法仪器:国产KL-CA-WL电脑红外线诊断仪。用探头检查两侧乳腺基底及乳房上下、左右,观察所显示图像,记录资料。3 结果 术前红外线检查结果为乳癌中,2例有母系乳癌史,按国际临床病理分类标准,I期者9例,其中微小乳癌(肿瘤直径≤0.5cm)7例,早期乳癌检出率为66.67%。Ⅱ期19例,Ⅲ期10例,Ⅳ期4例。随访情况:全部病例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其中硬癌27例,弥漫型癌13例,湿疹样癌2例。4 讨论1)电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癌的应用简单易行,无创伤,无放射性损害,图像直观并可结合应用电脑进行系统分析处理等[1-2]
作者:杨刚;陈蔚云;钟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易患因素及用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脑电活动。方法:将65例脑梗死继发癫痫病人(研究组)与65例同期住院脑梗死病人(对照组)AEEG监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足以推断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易患因素;脑梗死发生在脑叶皮质区有癫痫样波的病例较在深部白质区有癫痫样波的病例多,两者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腔隙性脑梗死与脑梗死AEEG检出癫痫样波的病例比较,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继发癫痫单个病灶的病例与多个病灶的病例AEEG检测出癫痫样波比较,两者间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EEG监测对脑梗死继发癫痫有重要价值。脑梗死继发癫痫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脑梗死的部位和脑组织坏死灶的多少。
作者:张明;王春芝;卢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胆内瘘为-临床少见并发症,多系胆囊结石、胆囊炎压迫、溃烂邻近组织所致。以下就本院1988~1996年间,经手术证实的16例胆内瘘临床资料作一回顾,并结合文献讨论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30~72岁,平均56岁;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7例,胆囊胆管瘘2例,胆囊结肠瘘4例,胆管胃瘘1例,胆囊、胆管、十二指肠瘘1例,胆囊胆管回肠瘘1例;城市居民9例,农村小城镇居民7例;16例均具有腹痛、发热,10例出现黄疸,6例恶心呕吐较重且伴消化道出血症,6例腹痛腹泻;病程3个月至30年不等,10年以上10例,10年以下6例;术前明确诊断5例(1例医源性胆内瘘),治愈14例,死亡2例;16例瘘管类型和手术方式见附表。
作者:贾广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暴发性狼疮,治疗上多采用甲基强的松龙(甲强)脉冲疗法[1]。本文收集了我科1995~2000年治疗的6例暴发性狼疮(SLE)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大剂量甲强或地塞米松冲击治疗与病人感染发生率做了一初步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男,45岁,因关节痛半月,服中药治疗无效,2个月后突起高热,关节痛加重,颜面及四肢出现瘀斑,呈暗红色,下肢浮肿,胸片示双肺呈浸润性病变,尿检示尿蛋白(+++),风湿抗体示:ANA(+),Sm抗体(+),血找到狼疮细胞,确诊SLE。予甲基强的松龙1.0加入5%的250ml生理盐水静点,qd×3 d,改强的松60 mg(1.0mg/kg)口服,但患者体温持续不退,痰培养出绿脓杆菌,因败血症死亡。
作者:罗香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51岁,因多饮、多食、消瘦3月余,面黄加剧半月于1999年12月21日入院。患者于1999年9月18日因多饮、多食、消瘦来本院门诊就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灭糖灵80 mg Bid,美迪康250 mg Bid治疗,症状减轻,血、尿糖控制满意,约一个月后出现面黄、消瘦,当时查肝功能,总胆红素35.1 μmol/L,间接胆红素29.2μmol/L,未引起重视,继服上药治疗,至同年12月7日面黄加剧,伴乏力、疲倦、精神差、小便黄、大便结,门诊疑诊药物性肝炎收住院治疗。既往体健,无特殊疾病。体检:T 36.6℃,P 75次/min,R 18次/min,BP 120/90mmHg,神志清晰,轻度贫血外观伴巩膜轻度黄染,皮肤未见出血点及紫癜,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甲状腺不肿大,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膝踺反射两侧对称、较弱,未引出病理反射。入院后检查,胸片、B超肝胆脾胰均正常,甲、丙肝抗体(-),乙肝二对半表面抗体(+),大肝功总胆红素43.4μmol/L,间接胆红素34.8 μmol/L,直接胆红素8.6μmol/L,其他肝功项目正常,肾功能正常,血糖7.74μmol/L,血象Hb 93 g/L,RBC2.2×1012/L,MCV112f1,MCH 42.3pg,MCHC 378 g/L,RC1.2%,WBC 3.4×109/L,BPC58×109/L。疑诊“溶血性贫血”,考虑与降糖药的使用有关,停用降糖药,严格控制饮食,进一步作下列检查,结果:Coomb′s(-),HHam′s(-),糖水溶血试验(-),HbA2、HbF、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亨氏小体、异丙醇试验均正常,血红蛋白电泳未见异常区带。
作者:游志刚;汤爱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肺心病患者29例,年龄46~72岁,平均62.2岁。又分失代偿期肺心病组(A组)和早期肺心病组(B组)。皆有10年以上的慢支病史,经胸片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均符合1977年肺心病诊断标准。A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57~72岁,为典型肺心病人。受检时有呼吸衰竭,心电图有电轴右偏及(或)电压改变。B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46~72岁。受检时无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之征象,常规心电图电轴无明显右偏。胸前导联无顺钟向转位,无右心室肥厚的电压改变。肺气肿组(C组):共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44~65岁。皆有5年以上的慢支病史,胸片示肺透亮度增加,查体可见肋间隙增宽及桶状胸,未见右心室肥厚或肺心病者。
作者:刘远源;刘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01 随着电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乳腺透照检查显示出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现将42例乳腺癌的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供临床参考。1 临床资料 1992年11月至1997年6月,经检查为乳腺癌患者共42例。年龄23~75岁,平均为47.3岁,均为女性。年龄分布:20~29岁3例,30~39岁9例,40~49岁13例,50~59岁10例,60岁以上7例,多在35~64岁。 检查前临床诊断为乳腺癌者21例(占50%)。小叶增生5例(占11.9%)。乳腺包块,性质不明者16例(占38.1%)。2 方法 仪器:国产KL-CA-WL电脑红外线诊断仪。用探头检查两侧乳腺基底及乳房上下、左右,观察所显示图像,记录资料。3 结果术前红外线检查结果为乳癌中,2例有母系乳癌史,按国际临床病理分类标准,I期者9例,其中微小乳癌(肿瘤直径≤0.5cm)7例,早期乳癌检出率为66.67%。Ⅱ期19例,Ⅲ期10例,Ⅳ期4例。
作者:曹泽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近几年有很大进展。笔者在传统的激素、环磷酰胺二联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及不同的治疗阶段辩证地配合中药,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22例(治疗组),传统二联疗法治疗28例(对照组),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治疗组22例,其中男2例,女20例,平均23.6±8.4岁,病程3~56个月,平均10个月。对照组28例,病程及其它指标与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病人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2年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且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均为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中医分为四型,肝肾阴虚15例(68.29);气阴二虚1例(4.5%);脾肾阳虚2例(9.2%),热盛型4例(18.1%)。
作者:肖春玲;方卫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01 Wegener′s肉芽肿在临床上是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疾病,它以进行性坏死性肉芽肿和广泛的小血管炎为基本特征。本文报告一例被误诊,且首发症状为鼻塞、流鼻涕的病例。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0岁,因鼻塞、流鼻涕伴嗅觉减退4~5.个月于1999年3月13日入院。患者始于1998年10月间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鼻塞、流鼻涕,且伴头痛、嗅觉减退,无发热史。在外院以“过敏性鼻炎”治疗,并给予“曲安缩松”药肌注,共4次(4支),但症状并未改善,且逐渐加重,后发展至只能用口呼吸,每日难以入睡。故前来本院就医。本院鼻窦CT示:双鼻息肉、双筛窦炎、双下鼻甲肥大。门诊拟“鼻息肉,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收入院。体检:T 36.8℃,P 78次/min,R22次/min,Bp 14/10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
作者:胡小怡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 例1:25岁,孕1产1,因产后38 d,阴道内淋漓出血,B超示:胎盘残留,于1995年6月13日入院,入院当天家属坚决要求行清宫术。探宫深9 cm,大号刮匙刮宫时有突破感,患者出现腹痛,即予缩宫素并行B超:探子宫底前壁近右宫角部无底,子宫直肠窝内中量积液。诊断:子宫穿孔。 例2:26岁,孕3产3,因产后21 d,阴道大出血2次于1998年11月24日入院,B超提示:胎盘残留。经抗炎治疗2d于11月26日行清宫术。探宫深7.5cm,扩张宫颈静滴催产素后开始操作,予中号刮匙用力刮出少许胎盘组织,已机化,探针探右侧宫角前壁无底并带出少许大网膜。急行剖腹探查见子宫前壁偏右可见一长1 cm裂口,大网膜陷入3 crm长,证实子宫穿孔。 例3:23岁,孕1产1,因产后阴道淋漓出血37 d,突然增多2 h于1999年2月25日入院。B超提示:胎盘残留。入院后抗炎治疗5 d,行清宫术:探子宫深8cm,小号刮匙在宫腔底部刮取组织一块,因流血较多停止刮宫,肌注催产素后,探针在宫底前壁进入官腔无底。查宫颈举痛,子宫压痛明显,B超发现子宫直肠内有少量积液。诊断子宫穿孔。
作者:安云婷;陶玉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老年冠心病人(49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7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22例),并与32例健康老人组对照。采用“郭峰改良法”及PEG双抗法分别检测各组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及空腹和餐后2h胰岛素(IS)。结果:老年冠心病组RBC-ICR、空腹及糖负荷后的1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尤以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甚;空腹及糖负荷后的IS与RBC-ICR间均呈明显正相关性,r=0.31、r=0.38、P<0.01。老年冠心病组RBC-C3bRR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BC-ICR和IR参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并相互影响,加重血管内皮的损伤。
作者:邱元芝;曹平良;魏群;彭乐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