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李世梁;连育才;孙海东;朱小明;李悫;李育敏;钟锐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螺钉内固定, 伤椎置钉
摘要:目的:分析和比较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式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经伤椎固定,5钉2棒)29例和对照组(跨伤椎固定,4钉2棒)23例,分析和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侧位X线片伤椎椎体压缩率、伤椎Cobb角、疼痛VAS评分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24 ~36月(平均26.7月)随访.两组组内比较,椎体压缩率、Cobb角术后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椎体压缩率、Cobb角比较,观察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1周椎体压缩率、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压缩率、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比较,术后1周、末次随访腰背痛VAS评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1周、末次随访腰背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即刻恢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伤椎置钉对于维持椎体高度、改善Cobb角更有利,能显著矫正胸腰椎骨折的后凸畸形.跨伤椎固定末次随访存在伤椎继发压缩现象.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VIP、WanFang Data、CNKI、CBM,收集有关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月5日.由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提取文献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 5.2进行分析.结果:纳入随机对照试验9个,共8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在临床有效率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蓝光照射,在黄疸消退时间方面也优于单纯使用蓝光照射.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无论是临床有效率还是黄疸消退时间均优于单纯使用蓝光照射.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临床仍需更多的高质量、多方面的随机双盲试验支持.

    作者:程连华;章文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和比较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式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经伤椎固定,5钉2棒)29例和对照组(跨伤椎固定,4钉2棒)23例,分析和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侧位X线片伤椎椎体压缩率、伤椎Cobb角、疼痛VAS评分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24 ~36月(平均26.7月)随访.两组组内比较,椎体压缩率、Cobb角术后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椎体压缩率、Cobb角比较,观察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1周椎体压缩率、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压缩率、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比较,术后1周、末次随访腰背痛VAS评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1周、末次随访腰背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即刻恢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伤椎置钉对于维持椎体高度、改善Cobb角更有利,能显著矫正胸腰椎骨折的后凸畸形.跨伤椎固定末次随访存在伤椎继发压缩现象.

    作者:李世梁;连育才;孙海东;朱小明;李悫;李育敏;钟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登录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网(VIP)、PUBMED、MEDLINE及Embase,检索、筛选并排除有关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3对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2个研究,共957个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OR =3.87,95%可信区间(2.38,6.31)],合并影响Z=5.44(P<0.0001);症状积分比较的合并WMD=-2.49,CI[-3.64,-1.35],Z=5.81(P< 0.0001).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说明,热敏灸或与其他疗法联用优于常规治疗,进而为当前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由于纳入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以上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王堃;周美启;吴生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栀子柏皮汤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根据《伤寒论》“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以及其他文献记载“栀子柏皮汤不仅可以清泄胃与大肠之湿热,还可以清肌表,疗肌肤间热”.临床应用于治疗口服靶向药的皮疹、化疗后胆红素升高和煎汤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均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作者:杨宏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药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论治结合简快等心理疏导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同时个体化采用放松训练、认知疗法、简快疗法、交互分析等心理疏导治疗,1次/周,观察4周;对照组给予口服雷贝拉唑胶囊(10mg/次,2次/日)、多潘立酮(10mg/次,3次/日),疗程4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SAS、SDS量表及症状评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0%,对照组为6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论治结合简快等心理疏导能短期内缓解患者症状,其疗效优于常规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多潘立酮,副作用小,并有可能获得长期稳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卫兵;黄菊萍;刘慧君;伍桂珍;谭禾英;付小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硕士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分析了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中医药特色削弱;研究生专业弱化及培训基地不足;临床训练的过程管理不规范和考核体系不完善;导师对衔接的支持度不高和导师不足.为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调研和实践,提出以下对策:构建体现中医药特色课程体系,加强中医师承培训;强化专业方向,利用综合性医院资源补充基地;规范临床训练的过程管理,完善考核体系;提高导师对衔接的支持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陈银秀;白乔;林涛;林平;林丹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医药健康旅游作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业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促进旅游业结构转型发展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鼓励、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国家和各省市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但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缺乏等问题,本研究从发展模式创新、旅游产品开发、人才素质提高、健康文化培育、行业标准制定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

    作者:孟晓伟;姚东明;胡振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李照国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特点赏析举隅

    文章在简述李照国先生中医英译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通过例证,小结了先生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九大特点,以期供中医翻译人员借鉴和参考.

    作者:涂宇明;任俊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含药肠吸收液法的“瓜蒌反草乌”配伍对离体胸主动脉环舒缩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瓜蒌反草乌”配伍对草乌收缩血管效应的影响及其初步机理.方法:采用体外小肠翻转囊法制备草乌、草乌与瓜蒌不同比例配伍的含药肠吸收液,分别观察对基础状态,PE、KCl、普萘洛尔预处理离体胸主动脉环舒缩功能的影响.结果:草乌可引起基础状态血管环收缩,使PE、KCL和普萘洛尔预刺激血管环进一步收缩.不同比例的草乌瓜蒌配伍均可不同程度地引起基础状态、PE、KCL和普萘洛尔预刺激血管环的收缩,其中,配伍对基础状态、普萘洛尔预处理血管环的收缩作用明显强于单味草乌(P<0.05,P<0.01),但对PE与KCl预刺激血管环的收缩作用明显弱于单味草乌(P<0.05,P<0.01).结论:草乌对各种状态的血管环均有收缩效应;配伍后,瓜蒌可双向调节草乌的血管收缩效应,该现象可能与瓜蒌双向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内流的作用有关.

    作者:李莹;李文宏;赖珍珍;肖雄;许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含多糖制剂的剂型及其质量标准分析

    多糖类药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未来药物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多糖类药物的质量标准尚不完善,因此本文对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和中药保护品种库收载的27个含多糖的制剂标准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多糖类药物的开发提供质量标准的参考.

    作者:刘小林;金晨;程磊;管咏梅;朱卫丰;陈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丹参酮ⅡA聚乙二醇化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目的:制备丹参酮ⅡA聚乙二醇化纳米脂质载体(TA-P-NLC)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TA-P-NLC,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优工艺及处方,并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进行考察;微柱离心法测定包封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分析TA在NLC中的物理状态;使用透析袋法研究TA-P-NLC在人工体液中释药行为.结果:优处方制备所得TA-P-NLC呈较规则的球形,平均粒径为(218.8±0.76)nm,多分散系数为0.253±0.02,Zeta电位为(-34.3±0.37)mV,包封率为(85.43±0.89)%;DSC结果表明TA以非晶体形态分散于载体中;TA-P-NLC中丹参酮ⅡA在48h内累积释放率为45.63%.结论: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的TA-P-NLC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高且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作者:孙福娟;于凡;姚文琪;李国转;李旭;吴孟;陈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地龙的采收加工、炮制和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

    地龙的采收加工和炮制是影响地龙药效的重要方面,能够直接影响临床中医用药的安全.地龙质量标准的建立能够促进地龙饮片市场规范化,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从地龙的采收季节、加工方法、炮制工艺、炮制后活性成分含量和药效的变化以及地龙质量标准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地龙在夏秋季每年的7~9月采收为适宜,加工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砂炒并不适合地龙的炮制,黄酒更适合用于酒地龙的炮制,蛤粉制广地龙值得深入研究,建立以次黄嘌呤和肌苷的含量为指标的地龙含量测定的质量标准,加强对琥珀酸含量为地龙质量标准的研究,借助适合地龙的ISSR扩增系统和地龙H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中国药典,建立较为全面的地龙质量控制体系.

    作者:熊颂强;钟凌云;宋嬿;张玉莲;陈风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体质学说高血压前期中医健康管理思路探讨

    高血压前期人群是高血压病发生的一类高危群体,而中医相关理论对高血压早期的诊断分析与调理措施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由于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统一的模式,故制定中医健康管理相关标准体系尤为重要.笔者重点从高血压前期的体质分型和调理方案进行探讨,以期对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前期中医健康管理体系提供思路.

    作者:叶培汉;孙贵香;杨玉芳;贾维丽;龚兆红;刘向华;张冀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自拟育阴润珠颗粒结合针刺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71例

    目的:观察自拟育阴润珠颗粒结合针刺等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眼科门诊干眼症患者142例(284眼),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142眼)和对照组71例(142眼).观察组采用自拟育阴润珠颗粒结合针刺治疗,并予聚乙二醇眼液点眼,4次/d;对照组仅予聚乙二醇眼液点眼,4次/d.两组均15d为一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77%,对照组为64.7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症状积分、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荧光素染色情况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育阴润珠颗粒结合针刺等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疗效肯定.本研究采用常规西医疗法结合中医滋补肝肾之法,标本兼治;中药颗粒剂较汤剂服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俊;陈小娟;刘彬彬;钟守明;黄冰林;洪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江西中医药大学免费定向中医全科医生培养现状调查报告

    目的:为了解目前江西中医药大学免费定向中医全科医生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完善我校免费定向中医全科培养模式的意见建议.方法:对我校102名本科中医全科定向培养医学生发放自制调查问卷.结果:67%的全科医学生对学校目前的培养模式满意,大多学生希望学校能增加临床实践课时、寒暑假社区医院的实习时间、给予提升学历的机会和增设中医经典及西医课程等.结论:学校应当建议政府提供更多优惠政策、优化课程设置、配备优质的任课和带教老师、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考虑联合办学等方式,完善中医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作者:雷秋瑾;彭贵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全科医学课程体系的探索及建设

    为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改革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卫生资源下沉,国家做出了“发展和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决策.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同样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积极探索并构建“德育为先导、素质教育为主线、能力培养为核心、岗位实用为重点”的全科医学课程体系,建设“一个平台、二种模块、三个阶段、四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社区和基层全科医学人才.

    作者:薛琦;谭萍芬;蔡少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美洲大蠊多肽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多肽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制备美洲大蠊多肽含药血清,建立CAM模型,观察用美洲大蠊多肽含药血清处理后CAM血管数量和血管面积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美洲大蠊多肽PAP-2含药血清对CAM血管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的作用为明显(P<0.01).但美洲大蠊CⅡ-3和脱脂膏含药血清却对CAM血管有促进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加,促血管生成的作用越强(P<0.01).结论:美洲大蠊多肽PAP-2能抑制CAM血管的生长,而美洲大蠊CⅡ-3和脱脂膏却能促进体内CAM血管生成.

    作者:杜华钰;袁发璐;张蕊;彭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新藤黄酸-pH敏感脂质体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目的:考察新藤黄酸pH敏感脂质体(gambogenic acid-pH sensitive liposome,GNA-PLS)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对大鼠分别进行尾静脉注射GNA和GNA-PLS,于不同时间点眼眦静脉丛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体内GNA的血药浓度,并用DAS2.0软件拟合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结果:尾静脉注射等剂量GNA溶液和GNA-PLS后,其AUC0-480分别为(135.08±47.699)和(240.24±32.427) mg/L·min,Cmax分别为(4.672±2.035)和(13.08±2.087) mg/L,t1/2分别为(48.074±14.707)和(14.155±5.477) min,MRT0-480分别为(71.23±22.810)和(119.41±33.455) min.结论:PLS包载GNA后可以改变GNA在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提高了GNA在血浆中的血药浓度,为GNA在临床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余琼芳;周雅丽;张变;常佳丽;彭代银;陈卫东;张善堂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陈日新创立热敏灸新探

    本文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陈日新创立热敏灸的学术过程.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钻研经典,继承《黄帝内经》的灸学原理;二是勤于思考,努力探索针与灸的同质性;三是勇于创新,开创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

    作者:欧阳昕;王河宝;肖爱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维持阶段狼疮性肾炎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西药联合以益气养阴、利湿化瘀为法组方的中医药治疗对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维持期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属气阴两虚兼湿瘀互结证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上,对照组给予口服强的松加来氟米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利湿化瘀方,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补体C3、血沉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等.结果:两组临床及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身比较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补体C3、血沉等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补体C3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明显优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益气养阴、利湿化瘀法在治疗维持性狼疮性肾炎运用中取得满意疗效同时,能减少西药不良反应.

    作者:熊斯璐;彭璘;宋卫国;贺支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