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毓舜;王伟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LPL)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确定LPL基因内含子6中PvuⅡ位点基因多态性,并测定血脂各项指标.[结果]在男性组内,P--、P+-联合组TC、LDL-C、ApoB水平显著高于P++组(P<0.05),在女性组和总体组内,不同基因型组间各项血脂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LPL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与老年人血脂水平存在一定关联,P-等位基因与血浆高TC、LDL-C、ApoB有关,此种关系只在男性中存在.
作者:王延坤;赵斐;张勇;姜宁;张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人类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发生和发展受多基因和多环境因素影响,虽经大量的实验研究,仍无法确定导致高血压的决定性因素,但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至少30%~50%的血压变化是由基因这一因素引起的[1].
作者:宋冬林;李玉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健康教育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2000-2004年,我病区完成肾移植手术437例,其中男299例,女138例,年龄14~72岁,平均35岁.在肾移植手术不同时期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实施到每一位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徐焕霞;张婕;李小顺;王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肿瘤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由葡萄糖的氧化供应,而肿瘤细胞的糖代谢较之相应的正常细胞有很大的差异,其表现的主要特征是糖酵解显著增强,且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这种趋势就越明显.而造成肿瘤细胞糖酵解增强的主要原因与该细胞的酵解酶的活性增强有关.通过抑制这些酶的活性,阻断糖酵解的进行,从而使得肿瘤细胞因能量供应缺乏而死亡,但正常细胞不受影响.近年来有关糖酵解酶类抑制剂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方向,现综述如下.
作者:邹满意;陆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青蒿素、青蒿琥酯、双氢青嵩素对K56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白血病K562细胞,3种药物作用于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药物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3种药物在浓度为10-4、10-5、10-6 mol/L时,细胞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性,且不同药物其抑制作用强弱有明显差异.[结论]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及青蒿琥酯可以抑制肿瘤细胞K562的生长,且相同浓度下青蒿琥酯的作用强.
作者:樊嵘;谢红;杨磊;陈立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rtion,PCI)已经成为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穿刺部位的处理是冠脉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常规人工压迫止血法,存在诸多弊端,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患者制动时间较长,容易造成患者不适.近年来我们将血管缝合器应用于股动脉穿刺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源性猝死(SD)[1],其确切的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其发病基础是由于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继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近来有关炎症反应尤其是细胞因子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细胞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储毓舜;王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描述肿瘤家庭中患者及配偶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比较患者与配偶间差异,探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6例肿瘤家庭中患者和配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测定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SCL-90量表测量结果提示,患者组在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惧方面因子分高于常模;配偶在总分、阳性项目数、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方面因子分高于常模;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恐惧因子分上显著高于配偶;(2)与常模相比较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下降,配偶在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精神健康维度得分下降;(3)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肿瘤分期、病程、治疗方式;患者的SCL-90总分、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惧因子分以及配偶的SCL-90总分、焦虑、抑郁因子分也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相关.[结论]针对肿瘤家庭的心理特点制定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付炜;洪立立;王绍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CDX2在结肠黏膜、结肠腺瘤性息肉以及结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CDX2与结肠腺瘤性息肉和结肠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续贯选择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30例,结肠癌患者30例,以正常结肠黏膜3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DX2的表达.[结果]CDX2在正常结肠黏膜组阳性表达率为90.0%,结肠腺瘤性息肉组阳性表达率为60.0%,结肠癌组阳性表达率为33.3%.结肠癌组CDX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05),和结肠腺瘤性息肉组(P<0.05).[结论]本文提示CDX2作为肠上皮分化的特异性标志物,其表达减低可能与结肠腺瘤性息肉和结肠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作者:张姝翌;王邦茂;方维丽;章明放;刘文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以碘酒、酒精进行皮肤消毒是沿用已久的消毒方法.虽然近些年来不少医院用洗必泰、新洁尔灭进行皮肤消毒,但前者必须在碘酒干后用酒精脱碘2~3次方可操作,并可有皮肤染色;后者则为水溶液不易干燥.
作者:马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V-P shunt,VPS)的疗效,总结微创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5例微创治疗脑积水的临床资料.梗阻性脑积水25例,交通性脑积水10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行VPS.将分流管的脑室端置入侧脑室的额角,分流泵置于耳后.腹腔端置管时,在腹腔镜辅助下将腹腔端固定在肝膈间隙.观察其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一般恢复情况.[结果]35例均随访2~12个月,平均7.5个月.均无引流管阻塞、包裹,无颅内感染及腹腔感染.患者术后1周的症状、颅内压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CT,脑室明显缩小26例,6例轻度改善.[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脑积水安全可靠,具有定位准、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梁晋;孙洪涛;张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由多种病因共同作用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或骨细胞变性,进而导致骨的有活力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该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38岁,如早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使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变窄,后导致骨关节炎,绝大多数患者终都需要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作者:徐挥;孙明林;王景贵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监测近4年来天津地区儿童与腹泻有关的肠道病原菌的构成和药敏情况,为本地区儿童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并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集近4年我院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常规培养筛选出致病菌,通过生化和血清学鉴定到种、群、血清型,用MIC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肠道致病菌996株,总检出率19.98%.以志贺菌属(包括福氏志贺菌、宋氏志贺菌,共占34.74%)、肠球菌(检出率为54.02%)为优势构成.各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结论]天津地区儿童腹泻致病菌的构成特点与周边地区儿童相似,与成人相比较又有其自身特点,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高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1-2004年,我科应用臂丛神经阻滞患者124例,男68例,女56例,年龄17~74岁.ASA Ⅰ~Ⅱ级,上肢外伤行清创缝合术,血管、神经、肌腱吻合术,内固定术共73例;上肢内固定物取出术33例;正中神经或挠神经探查术13例;肩关节复位术3例;皮瓣转移术2例.术前30 min肌注鲁米那10 mg.
作者:段立杰;张建强;王雅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呼吸道感染仍是世界范围内导致人类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对于医学界乃至整个科学界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仅有50%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被明确,但仍有一些呼吸道感染,虽然认为由病毒引起,但病原一直不清楚.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人类呼吸道感染之间存在病原学关系的新型副粘液病毒.
作者:周信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199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共收治输尿管囊肿4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13~53岁,平均33岁.囊肿位于左侧16例,右侧20例,双侧4例.
作者:郑孝东;陈文军;朱炜;林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5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年,于2005年4月20日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90次/min,呼吸26次/min,体重26 kg,面色正常,无紫绀,无杵状指/趾,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罗音,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腹平坦,肝脾未触及.X线:肺动脉段突出,心脏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孙书红;杨星昌;胡晓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护理程序亦称护理过程,是护理实践中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护士在为护理服务对象提供护理照顾所应用的工作程序,是一种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1].护理程序一般可分为4个步骤,即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为了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我院感染科自2003年3月起将护理程序应用于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彩云;梁利红;梁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1].由于军队精简整编,聘用护士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表面上解决了在编军队护理人才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她们毕业学校教学水平高低不一,学历水平不等,普遍存在雇佣思想等问题,现以我院为例,简述加强聘用护士管理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作者:于榕;李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脏嘌呤代谢与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缺血预处理组心脏经每次3 min缺血+3 min再灌注,循环3次,而后保持持续工作状态10 min;对照组心脏保持持续工作状态10 min.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嘌呤代谢产物(尿酸、黄嘌呤、次黄嘌呤、次黄苷)及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活性.比较对照组与缺血预处理组嘌呤碱基的释放速率与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活性.[结果]心肌缺血预处理组嘌呤碱基的释放降低(P<0.05),并且尿酸为嘌呤释放的主要成分;与总嘌呤释放减少相反,次黄苷的释放有所增加(P<0.05);遭受缺血处理后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活性降低(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心肌缺血预处理调节离体心脏嘌呤代谢速率,修饰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成为导致次黄苷间接生成增加的原因.
作者:张敏;郑梅;于公元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