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形态学观察

李宏伟;王奕飞;马勇

关键词:C57纯系小鼠, B16细胞黑色素瘤株, 血管生成拟态
摘要:[目的]研究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动物模型建立方法以及血管生成拟态形态结构.[方法]将B16接种至C57纯系小鼠鼠鼷部,观察移植瘤组织内血管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并进行光镜下形态观察.[结果]C57小鼠体内出现移植瘤,肿瘤组织中具有血管生成拟态,肿瘤细胞构成管壁结构,这种结构中无内皮细胞存在,管腔中央还可见到红细胞.[结论]以B16接种到C57小鼠体内构建移植瘤是一种较好的研究血管生成拟态的方法.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统计学符号的用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39例烧伤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2000年-2004年5月,我科对239例中、重度烧伤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及病程的不同时期,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郭忠;杜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房颤转复前瞬间房颤周长的变化

    [目的]研究房颤终止前心房各部位房颤周长(AFCL)的变化特点,探讨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电生理机制.[方法]杂种犬5只,在左心房游离壁,右心耳心外膜和左上、左下肺静脉根部分别缝合1对电极,间距5 mm,经皮下隧道引至体外,经颈静脉将双极起搏电极置于右心耳,给予1 000次/min的快速刺激诱发房颤,使每次房颤持续5 min以上,测量左心房游离壁,右心耳,左上、左下肺静脉房颤持续过程中连续100个AFCL(AFCLL)以及房颤终止前10个AFCL( AFCLT).[结果]房颤持续阶段右心耳AFCL明显长于心房其他部位(P<0.05),房颤终止前心房各部位AFCL均明显延长,但各部位之间AFCL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房颤终止前伴有心房可兴奋间期的明显延长,并由房内多个随机的微折返环融合成单一大折返环.

    作者:时向民;王玉堂;单兆亮;闫俊瑾;李天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2例老年人肺癌合并肺结核误诊为结核球X线分析

    近年来肺结核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向,老年人肺癌与肺结核并存的几率增多,将肺癌误诊为肺结核时有发生,尤其是发生在结核好发部位,结核病灶较密集,而癌灶影像不典型时,更易误诊为结核球,本文收集12例老年人肺癌合并肺结核误诊为结核球的影像资料,分析误诊原因如下.

    作者:覃爱同;权建渊;胡琪擘;赵凤莲;常双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肝、脾疾病误诊为宫外孕2例报告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症,一直受到临床医生的普遍重视一旦破裂,引起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与其他脏器破裂出血有时难以鉴别.

    作者:刘喜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肾巨大结石手术治疗7例报告

    肾巨大结石临床上多以开放手术为主,理想的手术方式应具备术野显露好,出血少,对肾功能影响小等条件.作者自1989-2002年治疗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维如;王平;吉名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关于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输卵管介入再通术1008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0月-2003年1月我院连续施行的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介入治疗1 008例患者、1 977条输卵管,用改良性器械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结果]其中继发不孕症患者再通率为98%,原发性不孕症患者再通率为89.9%,受孕率分别为60.4%及31.6%.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卵管介入再通术的治疗具有创伤小、再通率高、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等优点,应作为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毓秀;李广琪;冯晨;康军;张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预防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护理干预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根治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0% [1],病死率通常为45.5% [2],多发生术后2~7 d,是引起患者全身中毒症状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加上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差,极易引起循环、呼吸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张娜;吴金凤;赵焕堂;李瑛;王志惠;陈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微波透热促进术后切口愈合45例报告

    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反射性、穿透性、吸收性强,近年国内将微波透热治疗广泛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2002年10月-2003年10月我们采用微波透热治疗手术患者的切口,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娜;王志惠;赵焕堂;吴金凤;李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加减四磨汤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腹部手术后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早期开始胃肠道营养、减少并发症是术后处理的一项重要内容.1996年3月-2003年5月,我院普外科对172例腹部手术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四磨汤早期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泽平;王运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军卫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军队各家医院目前都在使用<军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军字一号工程),因其功能强大,自动化程度高,在医院管理中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安全问题也显得突出重要.

    作者:焉桂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睫状体电凝治疗睫状体脱离52例

    眼挫伤可造成睫状体脱离.引起持续性低眼压,引起视网膜水肿,黄斑皱褶,使视力下降,长期持续性低眼压不恢复可引起眼底不可逆的损害.现将52例睫状体脱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禹;王英;孙绍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肠道细菌性感染80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X,DR-3355)是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于1986年开发的喹诺酮类新药,为氧氟沙星的光学活性L-型异构体,其特点是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 [1],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且不良反应小.为观察国产盐酸左氧氟沙星对肠道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及不良反应,我们对80例肠道感染进行开放性临床观察.

    作者:王颖;陈志军;张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肌梗死后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的调查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降脂药物的现状,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β受体阻滞剂对于AMI早期及其预后的重要意义和他汀类降脂药物对于AMI患者调脂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分析从2000-2002年226例因AMI入院的患者出院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物和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的情况,血清胆固醇水平.[结果]从2000-2002年AMI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无明显改变,使用率较低,平均为37.6%.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血清胆固醇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达标率逐年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对于AMI及其预后具有多种有益效应,应加强其应用力度,在临床中应注重血清胆固醇的达标率情况.

    作者:赵颖;魏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联用维甲酸及氟脲嘧啶脱氧核苷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氟脲嘧啶脱氧核苷(FUDR)单独作用或联合作用肝癌细胞的效应,为临床治疗肝癌的用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ATRA和FUDR分别及联合作用于培养的肝癌SMMC7721细胞,以Hoechst33342/PI双荧光活染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光度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单独作用时,ATRA诱导的凋亡细胞数比FUDR组少,联用FUDR和ATRA时,引起的凋亡细胞数增加,染成红色的细胞数也增加,FCM检测结果与染色观察结果相符.[结论]多种方法检测结果表明,ATRA 和FudR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作用以诱导细胞凋亡的形式为主,可能是其抗癌的重要机制之一,且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的药效强,具协同增效作用,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王凤梅;陆伟;李隽;朱争艳;吕洪敏;钱绍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

    [目的]进一步了解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3年住院的RV肠炎患儿的年龄、发病日期、症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发症及院内感染情况.同期住院的非RV肠炎作为对照,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小儿RV肠炎大多数发病于11月-次年2月,主要侵犯6~24 m的婴幼儿.院内获得的RV肠炎占全部RV肠炎的24.8%.RV肠炎组水样或蛋花汤样便的发生率67.6%,为非RV肠炎组的1.7倍;呕吐的发生率80.7%,为非RV肠炎组的2.2倍;呕吐发生于腹泻前56.6%,为非RV肠炎组的3.9倍.三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都具有极显著意义(P<0.001).两组比较,发病年龄、发热情况、呼吸道症状及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RV肠炎构成本组小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因.院内感染是RV肠炎值得重视的感染途径.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呕吐发生率高、特别是呕吐常发生于腹泻前是小儿RV肠炎的临床症状特点.

    作者:樊志荣;袁小明;趋波;庄卫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PPARγ及其激动剂影响心室重塑、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室重塑,进而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世界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其它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减低的同时,心衰的发病率仍然呈现普遍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人口的老龄化有关.既往大多数有关心室重塑和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变化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于血流动力学等方面,而有关其分子水平病理机制所知较少.

    作者:赵颖;叶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腕掌侧切割伤

    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腕掌侧切割伤较多见,常伴有腕部肌腱、血管、神经的损伤,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手功能的恢复,我院自1985年8月-1999年12月,收治腕掌侧切割伤致肌腱、血管和神经断裂者48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衣英豪;王相如;王汝武;杜道东;贾道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吸入型胰岛素的研究进展

    1 吸入型胰岛素的发展胰岛素从1922年问世以来,造福了无数的糖尿病患者,也拯救了无数的生命,据统计美国800万的糖尿患者口当中约有三百万人需要胰岛素的治疗[1],近年来胰岛素的制剂有相当大的进步,针头的改良也使注射胰岛素的疼痛降到低,但是多数患者还是期待摆脱每天打针的困扰.

    作者:王伟;王志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