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珍贵;徐春华;王锦云;彭丽婧
目的 评价PET/CT SUVmax在孤立性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过PET/CT检查的并且终手术病理确诊的57例肺孤立性GGNs的SUVmax回顾性比较分析,并利用ROC曲线对浸润性腺癌(IA)和微浸润型腺癌(MIA)、浸润前病变(AIS、AAH)的SUVmax进行分析,对表现mGGNs的腺癌和癌前病变的SUVmax与实性部分大径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pGGNs和mGGNs的SUVmax分别为0.78±0.22和1.23±0.52,mGGNs高于pG-GNs,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pGGNs中,良、恶性者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GGNs中,良性组SUVmax 1.42±0.97高于恶性MIA+AIS组0.84±0.27和IA组1.31±0.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A+AIS组低于I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腺癌和AAH中,SUVmax和实性成分大径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87(95%置信区间0.841,1.133),P<0.01;SUVmax为1.25可作为判别IA的界值,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51.9%,100%.结论 大多数磨玻璃结节为腺癌;PET/CT不能增加pGGNs中的诊断信息;在mGGNs中,SUVmax与腺癌实性部分的大径直线相关,其值1.25作为区分IA与AAH,AIS,MIA特异性高.
作者:骆柘璜;金爱芳;彭瑛;廖凤翔;陈小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在评估轻度持续性哮喘疗效及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62例轻度持续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每4周复诊1次并填写C-ACT;对照组治疗后仅入组12周后复诊1次并填写C-ACT.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C-ACT分数分别为18.81±2.48、23.26±2.03;对照组治疗前后C-ACT分数分别为19.29±2.54、22.17±2.3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漏药次数分别为3.9630±1.65207、5.7083±2.23566;观察组及对照组急性发作次数分别为:0.5926±0.63605、1.2500±0.89685.结论 C-ACT可以通过增加随诊次数与直观的分数变化,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哮喘疾病的了解、监督用药、减少急性发作概率,提高哮喘控制率.
作者:谭丽兰;胡新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载量水平和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0例单纯高危型HPV-DNA阳性的女性为研究组,根据其初始高危型HPV病毒载量水平分为4组,每组75例;以同期检查宫颈细胞学和高危型HPV-DNA均无异常的女性100名为对照组,全部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 经过两年的随访,研究组高危型HPV累积清除率79.67%;研究组的初始高危型HPV载量水平与宫颈病变程度间无明显正相关关系(rs=0.106,P>0.05);研究组的组织学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的组织学阳性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各载量组间的CINⅡ+(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累积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5岁以上组的CINⅡ+累积发病率高于35岁以下组的CINⅡ+累积发病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但高危型HPV载量水平和宫颈癌前病变的等级间无明显相关性,年龄因素影响了HPV感染者的免疫状态及病情转归.
作者:邓潇;陶玉玲;熊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多点阻滞法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分段抽剥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股神经多点阻滞法组(N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维持时间、术中升压药使用情况、术后镇痛补救情况、围术期不良反应及感觉阻滞评分、运动阻滞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N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镇痛时间长;运动阻滞评分高;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患者对比感觉阻滞评分、手术时间、患者信息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多点阻滞法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围术期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切.
作者:郑静;廖怀梁;郑金丽;邓笔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沉默人Bcl-2拮抗1基因(Bak1)的重组腺病毒,感染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并检测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设计特异性针对Bak1的shRNA序列及无关对照序列scr,分别构建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ak1基因沉默后的MG63细胞Bak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筛选出能高效沉默目标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包装扩繁,荧光显微镜观察计算病毒滴度,利用MTT法检测高效沉默的重组腺病毒感染MG63细胞后的细胞活性.结果 ①测序列结果表明,shRNA序列已成功克隆入到pAd-GFP载体上;②shRNA-3的沉默效率高,扩增纯化后腺病毒滴度达到7.7×108GFU/ml;③MTT检测显示与NC对照组相比,shRNA-3组MG63细胞活性增强(P<0.5).结论 成功构建了沉默Bak1的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Bak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红;柴爽;万雷;王吉利;黄宏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T细胞参与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伤可能发生的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5例抗结核性药物肝损伤的患者和30例同期接受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药物性损伤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和CD4+/CD8+的比值.结果 实验组中的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及CD4+/CD8+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D8+T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前的CD4+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及CD4+/CD8+的比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百分比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CD8+百分比显著高于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伤患者体内外周血CD3+、CD4+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减少,CD8+T细胞百分比增加;水飞薊宾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数目的变化,提示细胞免疫可能参与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伤的发病.
作者:黄洁;王晖;周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血浆脑利钠肽前体(pro-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血浆pro-BNP和CRP水平;采用卒中量表(NIHSS)和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浆pro-BNP和CRP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NIHSS评分(30.2±8.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MoCA评分(13.1±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pro-BNP和CRP水平分别为(509.4±102.6)pg/ml与(22.8±6.5)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浆pro-BNP和CRP水平上比较有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神经损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血浆pro-BNP和CRP水平上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pro-BNP和CRP水平分别为(572.9±43.7)pg/ml与(26.4±4.2)mg/L,显著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急性脑梗死血浆pro-BNP和CRP水平与MoCA呈负相关,与NIHSS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急性期血浆pro-BNP和CRP水平显著升高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更为严重,预后差.
作者:周淏;封凯旋;凌杰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随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门诊促排卵患者的增加, 超促排卵治疗导致的卵巢过度刺激和卵巢扭转的患者不断增多. 取卵后、IVF-ET术后及妊娠后发生卵巢扭转的文献报道比较多见,在取卵术前出现扭转的病例报道较少. 本院于2017年10月对1例取卵术前卵巢扭转的患者进行取卵后行手术处理,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许定飞;伍琼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并评价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重症药疹患者4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了血液净化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30d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较观察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病死率高于观察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7d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下降(P<0.05);观察组TNF-α、IL-6及CRP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下降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器官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ALT、Cr及CK-MB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后,两组患者ALT、Cr及CK-MB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观察组ALT、Cr及CK-MB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重症药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及改善患者的器官功能损害,降低患者的促炎症介质水平,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是重症药疹治疗的重要方法,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罗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内源性褪黑素昼夜节律性变化与丙泊酚量效关系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ASAⅠ-Ⅱ级患儿90例,将患儿按麻醉诱导时间点不同分为M组(8:00-9:00)、A组(14:00-15:00)、N组(1:00-2:00);所有患儿均采用全身麻醉,入室后抽血对褪黑素浓度进行检测;在抽取标本后,经静脉每20s注射丙泊酚0.5mg/kg,直到脑电双谱指数(BIS)评分降至50,记录BIS评分达到50所需丙泊酚总剂量,同时抽血监测患儿此时丙泊酚血药浓度;并记录患儿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及HR、BP.结果 3组患儿在体质量、年龄、男女比例、手术时间、术前BIS值方面无统计学差异;N组褪黑素浓度较M组和A组高,BIS值达50时N组丙泊酚用量及丙泊酚血药浓度低于M组和A组;患儿意识消失时N组丙泊酚的用量及HR、MAP均低于M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组与A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P>0.05);结论 丙泊酚的量效关系即药效学与婴幼儿内源性褪黑素昼夜节律性变化相关,即午夜婴幼儿体内褪黑素浓度越高丙泊酚的药效越强.
作者:章征兵;万彩云;罗春芳;谢维炎;许凯;冯应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常规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评价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进行剖宫产的279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全面检测子宫的位置、大小、形态等,重点观察子宫切口部位以及宫腔内情况,详细记录异常的大小、形态、范围及内部回声情况,记录结果并规范存图.再对比2种检查方法对子宫复旧及切口愈合程度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经阴道超声对切口愈合不良、 有宫腔积液及(或)残留物的诊断较腹部超声更为精准,两两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阴道超声较之腹部超声,成像更为清晰直观,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评估更为准确,对防治剖宫产术后远期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妮君;叶丽华;刘艳芳;官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探讨不同麻醉方案用于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剖宫产术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剖宫产的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40例,心功能Ⅱ-Ⅲ级,按麻醉方法不同均分为2组,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组(S组)22例、腰硬联合组(E组)18例,比较两组产妇入室时(T0)、切皮时(T1)、胎儿娩出时(T3)、术毕时(T4)各时点MAP、HR变化、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产妇各时点出血量、输液量,麻醉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新生儿娩出即刻脐动脉血气分析、新生儿出生后1min及5min Apgar评分及出生后1d、3dNBNA评分.结果与术前比较,S组产妇T1、T2时点MAP、HR无明显变化(P>0.05);E组MAP明显下降,HR明显上升(P<0.05).与S组比较,T1、T2时点E组产妇MAP明显低于E组,HR明显高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S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P<0.05),两组产妇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新生儿PO2及SaO2值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血气分析PH、PCO??2及BE值、1mim、5min及术后第3d、5d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全麻对胎儿和子宫收缩影响小,不增加失血量,Supreme喉罩能防止返流误吸并降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Supreme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较腰硬联合麻醉血流动力学平稳适用于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剖宫产术的麻醉.
作者:郭善亮;占胜福;张明生;周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4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2组(n=70):盐酸羟考酮组(O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两组产妇分别在胎儿取出后静脉给予羟考酮3mg或舒芬太尼5μg.分别记录两组产妇宫腔探查即刻(T1)、盆腔探查即刻(T2)、手术结束阴道探查即刻(T3)、术后首次检查子宫收缩时(T4)的VAS评分,同时记录产妇对围术期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O组T1及T2时点VAS评分降低(P<0.05),T3及T4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产妇对围术期镇痛满意度升高,产妇恶心、呕吐、头晕及呼吸循环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剖宫产产妇围术期镇痛效果好,且在内脏痛方面有优势,不良反应较舒芬太尼更少.
作者:陈铭君;陈文华;陈志强;郑剑波;张育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不同烟龄对健康人群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体检的400例男性健康体检者(排除任何急性及慢性疾病,尤其需要除外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风湿免疫系统、肿瘤、慢性肝炎等疾病),年龄45-60岁,根据吸烟指数分为:⑴非吸烟组:既往及目前均不吸烟者100例;⑵吸烟指数<300组(吸烟指数=吸烟年数×每天吸烟支数):100例;⑶吸烟指数300-400组:100例;⑷吸烟指数>400组:100例.4组患者均在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分别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检测.结果 吸烟指数300-400组、吸烟指数>400组与非吸烟组相比,CD3+%、CD4+%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吸烟指数<300组与非吸烟组相比,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吸烟组之间相比随着吸烟指数的增加CD3+%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烟指数<300组、吸烟指数300-400组、吸烟指数>400组与非吸烟组相比,CD8+%,CD4+/CD8+,IgA、IgG、Ig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吸烟指数大于300可以损害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表现为CD3+%、CD4+%的下降,且随着吸烟严重程度的提高,这种下降更明显.
作者:郭玲玲;涂红缨;熊美丽;温孝如;何艳玲;邹国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早卵泡期超长方案鲜胚移植中,选择性单胚胎移植与双胚胎移植对临床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使用早卵泡期超长方案降调节患者,根据移植胚胎情况分为选择性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组(SET组240例)、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组(SBT组473例)、双卵裂期胚胎移植组(DET组3942例),分析组间临床特征、超促排卵情况、妊娠率、着床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多胎妊娠率、剖宫产率、流产率、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⑴3组间临床基线特征及促排卵临床特征(HCG日内膜厚度、孕酮水平、E2水平、Gn天数、Gn总量、获卵数)基本一致.3组间男女出生性别比、宫外孕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第二个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⑵3组在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抱婴率方面,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SBT组种植率高,而DET组临床妊娠率及抱婴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T组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SBT组及DET组.SBT组晚期流产率显著低于SET组、DET组.DET组多胎妊娠率、剖宫产率、早产率显著高于SET组及SBT组.DET组产妇孕周、第一个新生儿出生体重、极低/低体重儿率显著低于SET组及SBT组,DET组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SET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单囊胚移植在保持较高的妊娠率的基础上,显著的降低了患者的多胎率和孕期并发症发生率,为孕期母婴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适宜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田莉峰;吴兴武;苏琼;李游;许定飞;伍琼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3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糖尿病酮症酸的防治经验.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诊的3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患者平均血糖水平(13.74±1.02)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4.87±8.52)mmol/L(P<0.05);3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痊愈率为100.00%(34/36),病死无,预后良好,治疗初期误诊率为5.56%(2/36);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其中精神不振、嗜睡者占比19.44%,口干舌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心率加快、少尿者占比50.00%,反胃、呕吐者占比16.67%,发热、呼吸深大者占比11.11%,下腹部存在包块,B超检测为尿潴留者占比2.78%;病因包括感染30.56%,未合理控制饮食11.11%,降糖药停用33.33%,劳累19.44%,妊娠5.56%;治疗前后患者血K(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ARF(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尿酮、渗透压、CR(肌酐)、Na(钠)、BUN(血尿素氮)、RBG(随机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pH(酸碱度)、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各异,通过持续输注胰岛素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纠正酮体,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熊珍贵;徐春华;王锦云;彭丽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效果及其对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两组患者在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组间疗效及细胞免疫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及DR水平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恶心、嗜睡、头晕、记忆力减退、食欲减退、皮疹、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23.26%;与对照组的20.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691).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同时还能够改善细胞免疫水平,安全性高.
作者:黎展鸿;曾志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3D打印HK型包皮环套在包皮环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18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107例进行3D打印HK型包皮环套术,对照组73例进行HK型包皮环套术,对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环套脱落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脱环时间(9.8±4.4)d较对照组(12.5±3.1)d更快,组间统计学比较(P<0.05),研究组术后出血、局部感染、龟头嵌顿及水肿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D打印HK型包皮环套术临床切实可行,可有效的缩短环套脱落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文刚;程祎;李杰;叶朝阳;黎明;吴志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日间微创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7年1月至18年1月日间微创治疗方案治疗的207例下肢静脉曲张资料,与同期普外科采取高位结扎加多点剥脱的34例传统手术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析各组在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日间微创治疗的患者能在手术当日离院,有效率达100%.与传统组相比满意度高、费用低、无疤痕、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日间微创治疗方案安全、可行、有效.
作者:王莹;熊志强;李若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进展至血管性痴呆(VD)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尚在VCIND阶段的患者68例,对患者随访1年,确定预后转归情况,对比VD和未进展为VD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VSE水平的差别,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BMI、吸烟史、TC、NSE、C-Peptid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NSE水平与年龄、TC呈正相关,与C-Peptide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1提示D组NSE进展为VD的风险是A组的1.48倍,而模型2和模型3分别为1.4倍和1.2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E水平的提高,可增加VCIND患者进展至VD的风险,可将该指标作为预测VD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越存;黎展鸿;陈雄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