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平;洪欣;龙翔;丁爱民;胡凌;马重阳;乐文鹏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对比剂在脑转移瘤中MRI检查中对脑转移瘤病灶显示的差异.方法 50例脑转移瘤患者行增强MR检查.先行平扫,静脉注射常规量(0.1mmol/kg)Gd-DTPA行增强扫描.20min后再注射0.2mmol/kg的Gd-DTPA行增强扫描.2d后再注射0.3mmol/kg的Gd-DTPA行增强扫描.对MR扫描所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常规量发现75个病灶,双倍量发现113个病灶,三倍量发现117个病灶,双倍量、三倍量的大剂量MR增强检出率和常规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大剂量MR增强可提高脑转移瘤病灶的检出率,尤其是三倍剂量.
作者:罗小平;洪欣;龙翔;丁爱民;胡凌;马重阳;乐文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VSD)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12月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患儿527例,其中男性309例,女性218例,年龄4个月-14岁,平均(2.6±1.8)岁.所有患者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在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结果 封堵成功510例.4例因置入后主动脉瓣返流明显,改为体外循环修补;6例因残余分流改为体外循环修补;4例因通过导丝困难而改成体外循环修补;2例因三尖瓣返流而改成体外循环修补;1例因残余分流加重2d后体外循环下取出封堵器同时修补室间隔缺损.随访1-30个月,无封堵器移位,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溶血等并发症.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涂洪强;明腾;邹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新产程时限标准与旧产程时限标准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8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90例.对实验组和常规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中催产素使用及分娩并发症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 常规组的剖宫产率20.00%,高于实验组的剖宫产率17.78%;常规组的产程中催产素使用率55.56%,高于实验组的产程中催产素使用率13.33%;常规组的产程中产后出血率13.33%和产褥感染率8.89%,高于实验组的产程中产后出血率2.22%和产褥感染率4.44%.由此可知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新产程时限标准更优于旧产程时限标准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推广.
作者:吴荣华;邹卫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雌激素用量对于纵膈术后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纵膈患者行腹腔镜监视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术后补充不同浓度雌激素治疗,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并对五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宫腔残余纵膈和宫腔黏连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后补充激素剂量无明显相关性.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增生情况随着雌激素用量的增加,患者人数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在妊娠结局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然妊娠率上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流产率明显下降,实验组的自然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降低,两两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纵膈术后患者应用雌激素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宫腔黏连的复发,改善患者妊娠结局,但是不同剂量雌激素的补充对于患者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子宫纵膈切除术后患者应用雌激素治疗是必要的,但应给予患者小有效剂量.
作者:邬欢欢;易迎春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孕症女性体重指数(BMI)对IVF/ICSI-ET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行IVF/ICSI-ET治疗后双胎妊娠的妇女3399例,按BMI分为4组:低体质量组(A组,404例),BMI<18.5kg/m2,正常体质量组(B组,2372例),BMI=18.5~23.9kg/m2,超重组(C组,517例),BMI=24.0~27.9kg/m2,肥胖组(D组,106例),BMI≥28kg/m2,回顾性分析其妊娠结局,出生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⑴基本情况比较,4组间年龄有显著差异,随着BMI增加,不孕年龄增大.不孕年限有显著差异,随着BMI增加,不孕年限延长.⑵不孕因素比较:输卵管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高泌乳素血症4组间无明显差异,排卵障碍及PCOS4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随着BMI的增加,排卵障碍和PCOS发生率呈逐渐增长的趋势.组内比较排卵障碍A、B组与C、D组比较有差异,C、D组明显高于A、B组,组内比较PCOS C、D组无差异,其余各组间均有差异.⑶妊娠结局比较:出生孕周4组间无明显差异,组内B、C组与D组有差异,肥胖组出生孕周相对更低,其余无差异;早期流产率无明显差异,晚期流产率4组组间比较有差异,组内A、B组与C、D组比较有差异,随着BMI的升高晚期流产率逐渐升高.⑷出生结局比较:早产发生率各组间组内均无差异,早产<32周各组间组内均无差异,32≤早产<37周各组间组内均无差异;双胎中出生体重1,A组与其余各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A组略低于其余各组,其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低出生体重及极低出生体重四组组间组内均无差异.出生体重2,4组间无明显差异,极低出生体重4组组间组内均无差异,低出生体重,组间无差异,B、C组D组有差异,其余各组无差异.4组间剖宫产率没有明显差异,但剖宫产率都高达80%以上.⑸孕产妇并发症:胆汁淤积综合症、高血压、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膜早剥、产后大出血、先兆子宫破裂、子宫切除、妊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重度子痫前期4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排卵障碍及PCOS患者BMI更高,BMI升高不孕年限会随之延长,晚期流产率增加,孕妇双胎分娩孕周与BMI没有直接关系,但肥胖女性分娩孕周有更低趋势,不同BMI组早产发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双胎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体质量组略低于其余各组,但低出生体重及极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与BMI指数无明显相关性,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与BMI指数没有明显相关性,但双胎妊娠的剖宫产率仍居高不下.
作者:许定飞;伍琼芳;苏琼;田莉峰;李游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乳腺球蛋白(Mammaglobin)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回顾性检测已确诊的50例子宫内膜腺癌病例和21例宫颈腺癌病例,观察其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ammaglobin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2%((36/50),而在宫颈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8%(1/21),两者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ammaglobin应用于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的鉴别诊断,尽管不是绝对特异,但可以作为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能够帮助判断子宫腺癌的原发部位,究竟是子宫内膜来源还是宫颈来源,进一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并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易静;何蓉;李君怡 刊期: 2018年第07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机动车辆的普及,创伤外科患者的患病率、病死率及相关治疗费用在逐年增加. 由于脾脏的解剖位置特殊且组织脆弱、血供丰富,外伤所致的脾破裂则成为创伤外科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患者会因此出现腹腔大出血,继而引发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1]. 自 1992 年 Delaitre[2]等报道了第一例腹腔镜脾切除以来,经过近二十多年的迅速发展,技术水平得到进步提高,手术适应证不断被扩大,禁忌证不断被改写. 传统观念认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不适合施行腔镜手术, 主要原因是脾破裂患者出血过多,腔镜手术无法在短时间内止住出血,患者可能出现生命危险.2001 年 Ran 等[3]报道 1 例手助腹 腔 镜 脾 切 除 术 (Hand -assisted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HAL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认为该手术可第一时间控制腹腔脏器出血情况, 避免患者出血过多,继而引发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本文就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L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优点和缺点、手术技巧、疗效评价及并发症作一综述.
作者:陈翔;刘承远;李佳伟;廖乐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格拉司琼复合利多卡因预注防治罗库溴铵注射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择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注射罗库溴铵前2min,分别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Ⅰ组)、利多卡因40mg(Ⅱ组)、格拉司琼3mg和利多卡因40mg混合液(Ⅲ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及单纯生理盐水5ml(Ⅳ组).观察并记录每组患者缩肢反应,术后24h内恶心呕吐、注射部位水泡和红肿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Ⅳ组比较,其他3组患者总缩肢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Ⅱ组比较,Ⅲ组缩肢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Ⅰ组、Ⅲ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P<0.05).四组均无一例注射部位水泡、红肿等不良反应.结论 格拉司琼复合利多卡因预注可有效缓解罗库溴铵注射痛,并且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作者:柯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应用人文关怀+新型单病种电话随访措施对上尿路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的患者进行延续性随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例上尿路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3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5例和观察组1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及基本人文关怀项目,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分阶段健康教育代替统一时间健康教育,用单病种电话随访等精准延续护理措施代替统一时间出院电话随访等举措,比较两组患者按期拔管率、患者拔管满意度、对医生的信任度,计数资料采取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按期拔管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拔管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医生信任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人文关怀+单病种电话随访日历进行精准延续随访可提高患者按期拔管率及拔管满意度.
作者:王晶;秦秋霞;屈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严重威胁母胎安全. 既往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仅仅注重对已患该疾病的孕妇进行处理及血压管理.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可以对可能患该病的孕妇进行预测及早期干预, 有临床研究表明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1]. 因此,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患者应该有一个全面的管理计划,包括孕前咨询及管理,孕期管理,适当的产时监测、围手术期管理、产后随访以及新生儿的管理.
作者:张一琼;张窈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康惠尔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治疗Ⅲ级糖尿病足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Ⅲ级糖尿病足患者10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控糖、抗感染、彻底清创,观察组应用康惠尔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换药,对照组采用常规湿性敷料换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伤口修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面缩小面积、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除3例转骨科手术治疗外,其余均显效或有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疗效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康惠尔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给Ⅲ级糖尿病足换药可以明显缩短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促进创面修复,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换药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新产程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我院实行新产程管理的100例产妇为研究组,并选择2014年1-2月在我院以旧产程标准(Friedman产程标准)管理的100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科干预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阴道分娩率、中转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长于较对照组(P<0.05);两组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转NICU治疗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发热、产后出血、宫颈裂伤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程干预方面:研究组的人工破膜、催产素点滴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分娩镇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产程给予产妇更充裕的时间进行阴道分娩,在分娩过程中减少了产程的干预,减少了催产素的使用,减少了人工破膜术.研究组并未增加产妇及新生儿的风险,降低了剖宫产率.陪伴分娩及新产程管理的产科管理新模式有助于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戴黎华;蒋冰;李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在我院呼吸科门诊及病房符合儿童慢性咳嗽诊断的患儿186例,治疗前均进行脉冲肺功检查检测;并且完善相关检查或诊断性治疗后终明确引起慢性咳嗽主要病因;同时选取健康儿童60例为对照组.然后对慢性咳嗽主要病因患儿的IOS检测Zrs、R5、R20、R35、X5、Fres等指标与健康儿童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慢性咳嗽主要病因IOS的特点.结果 186例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中87例为CVA,73例为UACS,10例为PIC,16例为其他原因引起.CVA组IOS检测的Zrs、R5、R20、R35、X5、Fres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UACS组IO检测的Zrs、R5、R20、R35、X5、Fres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仅R35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儿童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CVA和UACS;CVA患儿和UACS患儿的IOS检测有各自特点,因此,IOS检测对儿童慢性咳嗽主要病因寻找有一定的价值;并且IOS检测配合要求不高,适合推广使用.
作者:汪龙辉;周帆;吴封平;邢警;任慧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药四子散治疗老年人椎间孔镜术后腰痛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老年人椎间孔镜术后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方法与中药四子散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CK水平、VAS评分及ODI评分均分别显著小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上述指标水平变化程度均分别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中药四子散治疗老年人椎间孔镜术后腰痛的疗效显著,应加以推广.
作者:冯学烽;邹伟民;吴金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B族链球菌(GBS)引起的宫内感染对妊娠后期城乡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和分娩的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城区非农业人口及乡镇农业人口孕产妇依次分为A组(576例)和B组(318例),对两组年龄、GBS检测阳性率及母儿围产期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A组GBS阳性12例,阳性率为2.08%,B组GBS呈阳性30例,阳性率为9.43%;两组孕妇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26,P=0.00).B组宫内感染、产褥感染、剖宫产、早产发生率、胎儿窘迫和新生儿感染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BS引起的宫内感染对妊娠后期母婴结局造成不良影响,特别针对农村孕妇,应积极加强相关医学知识推广,降低乡镇农业人口GBS感染率.
作者:梁伟琼;何莲珠;陆国伟;彭俊云;林锐;陈群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术中使用聚乙醇酸网片与没有使用聚乙醇酸网片在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差异.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比较术中使用聚乙醇酸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文献,对纳入的15篇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聚乙醇酸网片分为聚乙醇酸组与对照组,采用RevMan5.3、STATA软件比较疗效差异,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对照研究,1477例,其中聚乙醇酸组796例,对照组681例.Meta分析显示:聚乙醇酸组胸腔引流时间(95%CI:-2.19~-0.69,P=0.0002)明显少于对照组,聚乙醇酸组住院时间(95%CI:-2.42~-0.16,P=0.02)少于对照组,聚乙醇酸组平均漏气时间(95%CI:-1.77~-0.07,P=0.3)少于对照组,聚乙醇酸组气胸复发(95%CI:0.13~0.31,P<0.00001)的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治疗自发性气胸中,使用聚乙醇酸网片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更好的选择.
作者:毛宇昂;魏益平;张文雄;张建勇;喻东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概率低、术后恢复快,因此,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可以替代外科手术成为治疗部分膜周部 VSD 的首选方法 [1].VSD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常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封堵器移位或脱落、腱索断裂、房室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返流、残余分流、溶血、心脏及血管穿孔、神经系统并发症及血栓形成等[2-5]. 其中血栓形成是 VSD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中不常见的危急并发症, 但若不及时发现、 正确处理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现将 1 例 VSD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后 1 周出现股深静脉血栓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周云国;段君凯;许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MRI表现.方法 对比38例三阴性乳腺癌与203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MR资料,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MR诊断特点.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ADC值平均0.79±0.16×10-3mm2/s,非三阴性组的0.91±0.16×10-3mm2/s;三阴性乳腺癌边缘光滑42.11%(16/38),非三阴性乳腺癌边缘光滑19.70%(40/203);三阴性乳腺癌环形强化57.89%(22/38),非三阴性乳腺癌环形强化35.96%(73/20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病变大小、形态、TIC曲线及患者年龄无明显差异.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对比非三阴性乳腺癌多环形强化,边缘光滑,ADC值相对较低.
作者:黄智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对脓毒症患者早期应用胸腺肽,对患者淋巴细胞凋亡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要求的2016年5月-2017年6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62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胸腺肽组(n=32)和常规组(n=30).胸腺肽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1.6mg,皮下注射/qd,连续给药7d为1个疗程.检测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第3、7d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淋巴细胞凋亡率,同时计算治疗前后2组患者肝肾功能、APACHEII评分以及ICU住院时间、28d生存情况.结果 ⑴2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淋巴细胞亚群CD4+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3d后比较,胸腺肽组淋巴细胞(CD4+、CD8+)水平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胸腺肽组淋巴细胞CD4+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2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淋巴细胞凋亡率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7d后下降明显.治疗3d后2组患者比较,胸腺肽组淋巴细胞凋亡率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胸腺肽组淋巴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⑶2组患者治疗7d后肝肾功能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后2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APACHEII评分比较,胸腺肽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肽组ICU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2组患者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可抑制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凋亡,改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蕙文;喻秋平;叶兴文;刘松;赵鑫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己时小郁子油脐疗对骨折卧床所致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骨科卧床所致患者便秘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前后顺序分为小郁子油脐疗组(A组)、己时小郁子油脐疗组(B组)及常规护理组(C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C组)予饮食指导、腹部按摩;己时小郁子油脐疗组(B组)在常规护理组(C组)的基础上,予己时(9:00-11:00)小郁子油脐疗;小郁子油脐疗组(A组)仅予小郁子油脐疗.观察3组患者干预3d后的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3组骨科卧床所致患者发生便秘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己时小郁子油脐疗组(B组)与小郁子油脐疗组(A组)缓解便秘发生均胜于常规护理组(C组)(P<0.05);己时小郁子油脐疗组(B组)缓解便秘发生的效果优于小郁子油脐疗组(A组)(P<0.05).结论 己时小郁子油脐疗组(B组)对骨折卧床所致患者便秘疗效显著.
作者:梁葵心;廖惠莲;傅秀芳;李淑萍;黄海洋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