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绛青;朱冬红;胡塔;郑璐;黄美玲;李珊
目的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过程中生成的引物二聚体(Primer Dimer,PD)回收再利用.方法 重组质粒pET28a(+)-ProDer f 1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以ProDer f 1基因特异性引物PCR验证阳性菌落,PCR产物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切胶回收菌落PCR过程中生成的引物二聚体,分光光度计260nm检测回收产物浓度;以重组质粒pET28a(+)-ProDer f 1为模版,不同浓度的回收产物为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目的条带切胶回收并测序.结果 回收产物为引物的PCR产物,在1000bp处出现特意条带,其核苷酸序列与ProDer f 1基因特异性引物PCR产物序列一致.结论 PCR过程中生成的引物二聚体可以作为特异性引物回收再利用.
作者:陈琪;刘晓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宫内外复合妊娠临床罕见,在妊娠妇女中发生率约为1/30000[1],宫内妊娠合并卵巢妊娠更罕见.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促排卵药物的广泛运用,近年来,宫内妊娠合并卵巢妊娠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有些研究表明,宫内外复合妊娠和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2]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输卵管功能损伤、卵巢过度刺激及一次性移植多枚胚胎.那些接受辅助生育技术受孕的妇女,宫内外复合妊娠的发生率往往高于自然怀孕者.还有研究指出,在移植多枚胚胎的病例中,以下几个因素容易促使发生宫内外复合妊娠[3],包括促卵泡发育中高水平雌激素影响输卵管的蠕动、注射时压力过大、移植液体过多、移植困难或移植管尖端过于靠近宫底[4]等.本病例原发不孕4年,吃过很长时间的中药,后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取卵8枚,移植新鲜胚胎2枚,存在发生宫内外复合妊娠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艺;汪美容;李隆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乳房按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样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分娩的产妇5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母乳喂养调查表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其母乳喂养现状;选择从本院住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按照方便抽样原则,并结合患者意愿,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100例进行乳房按摩干预措施,不愿意进行按摩的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给予产后乳房按摩,对照组不给予乳房按摩护理,两组孕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对比.结果 本次研究对500例产妇进行调查,母乳喂养率59.60%;人工喂养率14.80%;混合喂养率25.60%.两组组间产妇分娩后42d、3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情况调查,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影响我国母乳喂养率的因素包括乳房因素、分娩方式、职业、教育程度等;产后有效的乳房按摩,可促使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咏宜;张家榕;陈秀娟;钟连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 [1].目前主张ACS患者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然而,抗血小板治疗既可以减少缺血事件,也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2].当发生消化道出血,则与抗血小板治疗形成矛盾.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的一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致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对于初始如何选择和消化道出血后如何调整抗血小板药物.
作者:唐远鹏;郭春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妊娠晚期宫角部自发性破裂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妇科手术史的的女性,如剖宫产、等子宫破裂的危险明显升高[1-3].对于进行过异位妊娠手术的女性,临床对这部分患者的子宫破裂的预测和观察存在不足[4,5].我院发生1例右侧输卵管切除术后妊娠晚期宫角部自发性破裂,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琼;彭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片预防兔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B、C、D、E5组.均行L5-7全椎板切除术.在术中椎板缺损处:A组采用明胶海绵片覆盖,B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片覆盖,C组采用PDLLA可吸收生物膜覆盖,D组采用PDLLA可吸收生物膜膜+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片覆盖,E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第8周,将各组的大白兔处死,取脊柱标本,将脊柱标本行CT扫描,观察各组大白兔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充盈程度和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缺损程度的情况,用Microview统计软件计算单位体积内造影剂的充盈体积比.结果 B、D 2组切口愈合时间均较A、C、E 3组短(均P<0.05). A、B、C、D 4组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Ⅲ度充盈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E组;C、D 2组Ⅳ度充盈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A、B、E3组,而D组明显高于C组(均P<0.05). A、B、C、E 4组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Ⅲ度、Ⅳ度缺损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D组,A、C、D、E 4组Ⅲ度缺损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B组,A、B、C、D 4组Ⅳ度缺损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E组(均P<0.05). B、C、D3组椎管单位体积内造影剂的充盈体积比均明显高于A、E 2组(<0.05),D组明显高于B、C 2组(P<0.05).结论 PDLL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片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徐聪;熊海兰;尹生江;艾雯;樊祥伟;刘由军;郭春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3例,随机分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组和丹红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丹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NIHSS评分银杏二萜内酯葡胺组较丹红组降低更明显(P<0.05);且治疗后ADL评分银杏二萜内酯葡胺组较丹红组明显升高(P<0.05).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小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床边心电图检查结果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用药方案安全.
作者:张莲红;彭经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DR抗原受体(HLA-DR)指数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烧伤后24h内入住我院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烧伤面积≥30% 9例,烧伤面积10%-29% 16例,烧伤面积<10% 45例.于入院当天抽取静脉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指数.同时选取来我院体检的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单核细胞HLA-DR指数(15.00±5.60)明显低于对照组(32.25±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R指数在不同烧伤面积组间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结论 单核细胞HLA-DR指数是反映免疫功能的简单实用的指标,可作为烧伤患者早期感染的预警指标,为临床烧伤感染严重程度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价值.
作者:邢娟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直肠脱垂是外科常见疾病 [1],我院运用改良Delorme术式治疗Ⅱ度直肠脱垂患者1例,临床疗效显著.现结合病例及相关文献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反复便后肛内有肉状物脱出30年来我院就诊.患者30年来反复便后肛内脱出肉状物,甚则咳嗽时脱出,需用手回纳,伴肛周分泌物增多及瘙痒.大便稀,每天2-4次.曾于20年前、17年前在当地医院行注射治疗(具体不详),术后均再次复发.专科检查:直肠脱出于肛外,长约5cm,呈圆柱状,可见以直肠腔的同心圆排列的黏膜环形沟(如图1).指诊:肛门松弛,收缩无力,肛内及直肠内未触及异常增生物,退出指套无血染.心电图、胸片、血常规、血生化、直肠腔内三维B超、电子结肠镜检查均无异常.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提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减弱,考虑习惯性便秘或直肠脱垂;排便协调性异常;肛管静息压较小,考虑应力性失禁;肛管长度过长引起排便困难.
作者:肖明;肖勋文;陈盼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设计精确时效管理的电子化会诊流程.方法 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会诊流程进行质量改进.结果 电子化会诊流程缩短了会诊时限(平均会诊时间为10h);明显降低会诊超时率(由5.89%降至0.12%);提高了会诊满意度(由1. 23%升至99.30%);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由6.81d降至6.04d).结论 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会诊质量.
作者:徐晗;邹慧娟;张帆;吴华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 33 (interleukin-33,IL-33)、白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影响.方法 选取明确诊断的UC患者56例,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各28例,治疗组A给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组B在治疗组A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新液灌肠治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组A、治疗组B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清IL-33、IL-35、IL-10及IL-17的浓度,并行临床和肠镜效果评价.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A和治疗组B间血清IL-33、IL-35、IL-10及IL-17间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组A和治疗组B血清IL-33和IL-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35和IL-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IL-33和IL-17均低于治疗前水平,但治疗后A组血清IL-33和IL-17高于治疗后B组水平;且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IL-35和IL-10均高于同组治疗前水平,而治疗后A组血清IL-35和IL-10均低于治疗后B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及肠镜疗效均显示治疗B组显著优于治疗A组.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良好,并可显著降低血清IL-33和IL-17水平,并提高IL-35和IL-10浓度.
作者:胡颖;陈元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术的异位情况及解决办法.方法 对12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术(UVC),对其置管位置及置管操作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UVC中存在的问题,发生原因及可能解决办法.结果 12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术中,成功率71.0%(含退出至适当深度后仍可作为中心静脉使用的18例过深异位者),位置正常可以使用的86例,异位的53例,其中过浅异位16例,过深18例,肝区13例,腹主动脉2例,脱落2例,管头折返2例,异位率达43.8%.结论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虽异位率较高,但术者可以通过改进操作技术,调整操作位置来减少异位发生,从而提高脐静脉置管成功率.
作者:卢晓燕;招倩;周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ICU连续入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30例,对所有受试患者同时进行连续无创和有创血流动力学连续动态检查,有创方法作为对照,记录评价分析监测主要参数指标CI,采用应用回归分析无创血流与有创血流动力学CI值的关系、Bland-Altman分析两组CI偏倚的一致性.结果 两者方法所测得CI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无创和有创血流动力学所测得的CI值具有高度一致性,回归方程式无创CI=1.034+0.599×有创CI(r=0.467). Bland-Altman分析两次CI的偏倚及准确性一致性,两次CI偏倚呈正态分布,偏倚的均值是0.467,标准差是0.213,其上限为0.37,下限-0.464,各测量值绝大多数位于一致性界限内,两组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是安全方便可靠检测血流动力学的方法,能有效指导液体复苏.
作者:彭四萍;张永根;贺文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研究我科2012年5月-2016年5月治疗的35例80岁以上的(含80岁)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的治疗情况.观察患者的年龄、骨折分型、术前合并的内科病症、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出血情况、麻醉方式、术后并发症、手术切口愈合情况、骨折固定术后能否不负重无限制患髋自由活动、早期功能状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评估、调整全身情况,全部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下安全手术.术后切口正常愈合,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第1d即可在床上无限制自由活动,部分稳定骨折术后第3d可扶拐下地负重站立. 结论 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理评估全身情况,积极处理,手术,PFNA是一种安全、简单、牢靠的内固定方式.
作者:郭军芳;肖义陂;许振波;蔡敏;董章庆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胸腔镜手术中人工CO2气胸对患儿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胸腔镜下食管重建术的新生儿40例,男女不限,日龄1-28d,体重1.7-3.3kg,ASA分级Ⅱ或Ⅲ级,所有患儿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麻醉后行右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至颈静脉球部备用,分别于人工CO2气胸建立前(T0),人工CO2气胸建立后5min(T1)、10min(T2)、30min (T3)、60min(T4)、30min(T5),采动脉和右颈静脉球部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血糖浓度、乳酸浓度测定,记录各时点 HR、MAP、SpO2、PETCO2.结果 T1-T4时SpO2显著低于T0和T5时,PETCO2显著高于T0和T5时(P<0.05).与T0时比较,T1~T4时患儿SjvO2明显降低(P<0.05),Da-jvO2明显减小(P<0.05)、Da-jvGlu及Jl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5时患儿SjvO2、Da-jvO2、Da-jvGlu及Jl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胸腔镜手术中人工CO2气胸建立后可产生一定时间的脑氧供不足,但对脑葡萄糖代谢无明显影响,且气胸解除后脑氧供即可恢复正常.
作者:胡华琨;李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和比较腰围身高比值(WHtR)与体重指数(BMI)筛查心血管风险(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确定筛查切点,通过曲线下面积(AUC)比较筛查方法的效果.结果 当筛查2型糖尿病(T2DM)时,BMI切点为23.71,WHtR切点为0.5,WHtR筛查效果较好,敏感度为82.6%,特异度为48.6%.当筛查高血压时,BMI切点为24.9,WHtR切点为0.49,WHtR筛查效果较好,敏感度为70.7%,特异度为53.6%.当筛查高脂血症时,BMI切点为24.07,WHtR切点为0.49,WHtR筛查效果较好,敏感度为67.3%,特异度为56.1%.结论 与BMI相比,WHtR筛查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效果较好,可作为有效的预测心血管风险的中心型肥胖指标之一.
作者:艾雅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静脉肾盂造影(IVP)与128层螺旋CT全尿路平扫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研究.方法 临床疑诊泌尿系结石的患者纳入该研究,总共24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128层螺旋CT平扫)和对照组(采用静脉肾盂造影),每组各124例,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48例患者在随访结束时都确诊,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准确性分别为95.2%、75.0%(χ2=19.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灵敏度分别为97.5%、76.5%,特异度分别为75.0%、60%,约登指数分别为0.73、0.37(u=3.73,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假阳性率分别为0.8%、2.2%,假阴性率分别为50. 0%,90.3%.结论 128层螺旋CT全尿路平扫能够代替绝大部分静脉肾盂造影的功能,其优点在于无创跟可操作性强,并且可以反复,但是主要的缺点是不能评估肾功能.
作者:邓淑珍;吴迎澜;秦杰;张琴琴;龙翔;谢程;杨帆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幼年骨生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因创伤、先天性、肿瘤等因素导致的骨缺损幼年儿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骨填充材料,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 50例骨缺损中47例(94%)骨生长良好,3例(6%)骨生长不愈或骨愈合延迟.结论 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幼年先天性长骨缺损、创伤性骨缺损、骨肿瘤切除等骨缺损骨生长方面疗效满足临床需求,可以推广.
作者:方金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的CT及超声表现.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3岁),CT检查26例,其中20例行增强CT,超声检查16例.分析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内部是否均匀,增强CT或彩色超声所显示的病灶内部血供特征.结果 30例患者中,来源胸部16例,盆腹腔8例,实质性脏器3例(肝脏、肾脏及胰腺各1例),浅表软组织3例.肿瘤大小1.2~26.0cm,18例有包膜.肿块较小时CT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增强表现为均匀强化,而肿块较大时,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多为持续的渐进性不均匀强化,11例病灶中发现增粗的条状血管影.超声检查示肿块多为边界清晰的均质或不均质低回声实质团块,彩色多普勒示周边部条状或点状血流信号,RI均<0.7. 30例病例中发现钙化4例,液化7例,其中6例表现为病灶内部的小片状囊性区,其中1例表现为囊实性团块,囊性>50%.结论 SFT是一种少见的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富血供肿瘤,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点,结合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许辉;袁海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管理新生儿ABO溶血病前后住院各项费用及住院天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之前59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住院病人作为对照组,之后的59例作为路径组,将住院的费用及住院天数进行对比,观察应用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结果 应用临床路径管理新生儿ABO溶血病后,住院总费用较前明显减少(P值<0.05);化验费费用较前明显减少(P值<0.01),医疗服务费、护理费、治疗操作费、一次性材料费、药费及住院天数有降低,但变化不大(P值>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管理新生儿ABO溶血病能有效规范诊疗护理行为,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周福根;郭莉茗;曾芳;龙文香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