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聚DL-乳酸生物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预防兔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黏连的影像学评价

徐聪;熊海兰;尹生江;艾雯;樊祥伟;刘由军;郭春钰

关键词:聚-DL-乳酸医用可吸收生物膜, 丹参, 椎板切除, CT, 硬膜外粘连
摘要:目的 探讨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片预防兔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B、C、D、E5组.均行L5-7全椎板切除术.在术中椎板缺损处:A组采用明胶海绵片覆盖,B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片覆盖,C组采用PDLLA可吸收生物膜覆盖,D组采用PDLLA可吸收生物膜膜+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片覆盖,E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第8周,将各组的大白兔处死,取脊柱标本,将脊柱标本行CT扫描,观察各组大白兔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充盈程度和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缺损程度的情况,用Microview统计软件计算单位体积内造影剂的充盈体积比.结果 B、D 2组切口愈合时间均较A、C、E 3组短(均P<0.05). A、B、C、D 4组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Ⅲ度充盈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E组;C、D 2组Ⅳ度充盈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A、B、E3组,而D组明显高于C组(均P<0.05). A、B、C、E 4组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Ⅲ度、Ⅳ度缺损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D组,A、C、D、E 4组Ⅲ度缺损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B组,A、B、C、D 4组Ⅳ度缺损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E组(均P<0.05). B、C、D3组椎管单位体积内造影剂的充盈体积比均明显高于A、E 2组(<0.05),D组明显高于B、C 2组(P<0.05).结论 PDLL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片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具有良好的效果.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辅助下经单侧腰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分析并总结内镜辅助下经单侧腰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月间经手术治疗的46例R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内镜辅助下经单侧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和对照组(传统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分析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腰腿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手术并发症及植骨融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6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18.2(13~32)个月.两组组内术后各时间点的 VAS 及 ODI 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 1天腰、腿疼痛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 评分及 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植骨融合率为 90.9% (20/22例),对照组为95.8%(23/2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主要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对侧肢体疼痛、切口延迟愈合、融合器移位,其中,观察组6人次,对照组7人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辅助下经单侧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RLDH能获得与传统手术相似的疗效,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手术并发症不容忽视.

    作者:陈云生;钟鸣亮;陈荣春;张树芳;郭朝阳;潘奇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电子化会诊流程闭环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 设计精确时效管理的电子化会诊流程.方法 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会诊流程进行质量改进.结果 电子化会诊流程缩短了会诊时限(平均会诊时间为10h);明显降低会诊超时率(由5.89%降至0.12%);提高了会诊满意度(由1. 23%升至99.30%);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由6.81d降至6.04d).结论 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会诊质量.

    作者:徐晗;邹慧娟;张帆;吴华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递法明片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递法明片在儿童远视性弱视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门诊确诊为中度弱视的100例患者,年龄为5-8岁,屈光度均为远视,等效球镜屈光度+3.00DS~+10.00DS,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经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足矫配镜联合常规弱视训练(包括遮盖治疗和红闪、CAM等训练),其中治疗组给予口服递法明片,1片/次,2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淀粉片,1片/次,2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治疗后1、3个月视力,屈光度和P-VEP潜伏期的变化.结果 治疗1个月检查发现治疗组弱视儿童佳矫正视力平均提高1行左右,而对照组弱视眼视力无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发现两组儿童弱视眼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治疗组视力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且等效球镜屈光度平均下降0.57±0.28DS,P-VEP中P100潜伏期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递法明片可使儿童弱视治疗初期显效较快,通过改善弱视儿童眼底视细胞活性,促进患儿视力的较快提高,有助于缩短治疗周期.

    作者:梁玲玲;幸正茂;廖洪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脐静脉置管术的分析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术的异位情况及解决办法.方法 对12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术(UVC),对其置管位置及置管操作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UVC中存在的问题,发生原因及可能解决办法.结果 12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术中,成功率71.0%(含退出至适当深度后仍可作为中心静脉使用的18例过深异位者),位置正常可以使用的86例,异位的53例,其中过浅异位16例,过深18例,肝区13例,腹主动脉2例,脱落2例,管头折返2例,异位率达43.8%.结论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虽异位率较高,但术者可以通过改进操作技术,调整操作位置来减少异位发生,从而提高脐静脉置管成功率.

    作者:卢晓燕;招倩;周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HRCT联合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HRCT联合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SPN(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且有完整临床、CT资料的SPN64例,分为2组,研究组为43例肺恶性结节,对照组为28例肺良性结节,术前行HRCT及双动脉期增强检查,对2组SPN的CT形态表现及血流动力学进行比较.结果 HRCT扫描:43例恶性结节正确诊断32例,正确率为74.42%;HRCT联合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正确诊断40例,正确率为93.02%.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在肺恶性结节中出现的概率分别为76.74%、60.47%、58.14%、53.49%,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52.38%、23.81%、19.04%、14.2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肺恶性结节在动脉期早期、晚期强化后CT净增值均高于炎性肉芽肿性结节,但低于炎性结节(P<0.05);恶性结节CT净增值常≥20Hu,炎性肉芽肿结节CT净增值常≤10Hu,炎性结节CT净增值常≥50Hu.通过对结节细微CT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进行观察,提高了CT对肺恶性结节的定性诊断效能,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90.5%、95.0%、86.4%,均高于单独HRCT扫描.结论 HRCT联合双动脉期增强扫描观察SPN的CT形态和强化特点,有助于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丰章;李丰;潘朝阳;胡兆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CS合并消化道出血的1例分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 [1].目前主张ACS患者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然而,抗血小板治疗既可以减少缺血事件,也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2].当发生消化道出血,则与抗血小板治疗形成矛盾.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的一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致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对于初始如何选择和消化道出血后如何调整抗血小板药物.

    作者:唐远鹏;郭春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宝石能谱CT在肺栓塞及微小栓子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肺栓塞及微小栓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18年4月间50例临床高度怀疑PTE的患者行CT肺部平扫及能谱增强扫描,重建出单能量(60-65keV)肺动脉CTA及碘基图.观察肺动脉内有无血栓,筛查出阳性患者,并记录血栓的位置、数量及闭塞程度;使用GSI浏览器(GSI Viewer)得到栓塞区及正常对照区的碘基物质图和能谱曲线.分析碘基图及能谱曲线表现,记录肺内灌注异常的位置及数目,记录碘含量及能谱曲线斜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观察各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50例疑似患者内,有19例肺栓塞阴性患者,其碘基图未见明显异常.单纯CTPA组和联合能谱组分别检出栓塞肺动脉52、67支,其中37个栓子为完全性栓子,17个栓子偏心性栓子,7个中心型栓子,4个附壁型栓子.在碘基物质图上,其中57个闭塞性栓子均显示远端灌注减低区;而55个偏心型栓子中有16个栓子显示远端的灌注减低区,而中心型及附壁型栓子远端未见明显灌注减低,CTA栓子的栓塞程度与肺内有灌注减低区有统汁学意义(χ2=39.94,P<0.01).栓塞区的碘水值为2.05±3.12,对照组的碘水值为15.62±4.3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区的能谱曲线斜率为0.16±0.26,对照组的能谱曲线斜率为1.09±0.3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区CT值为-820. 43±85.12,对照区-808.75±70.12,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301).结论 联合能谱CT方法对于肺动脉栓塞及微小栓子检出率优于普通CT肺动脉造影,肺栓塞区域的碘基值和能谱曲线斜率低于正常对照区,间接反映了病变区域肺部血流灌注情况,这对肺栓塞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了更多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亮;胡含明;巫启恒;傅志颖;刘小红;刘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静脉肾盂造影与128层螺旋CT全尿路平扫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比较

    目的 比较静脉肾盂造影(IVP)与128层螺旋CT全尿路平扫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研究.方法 临床疑诊泌尿系结石的患者纳入该研究,总共24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128层螺旋CT平扫)和对照组(采用静脉肾盂造影),每组各124例,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48例患者在随访结束时都确诊,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准确性分别为95.2%、75.0%(χ2=19.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灵敏度分别为97.5%、76.5%,特异度分别为75.0%、60%,约登指数分别为0.73、0.37(u=3.73,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假阳性率分别为0.8%、2.2%,假阴性率分别为50. 0%,90.3%.结论 128层螺旋CT全尿路平扫能够代替绝大部分静脉肾盂造影的功能,其优点在于无创跟可操作性强,并且可以反复,但是主要的缺点是不能评估肾功能.

    作者:邓淑珍;吴迎澜;秦杰;张琴琴;龙翔;谢程;杨帆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ICU连续入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30例,对所有受试患者同时进行连续无创和有创血流动力学连续动态检查,有创方法作为对照,记录评价分析监测主要参数指标CI,采用应用回归分析无创血流与有创血流动力学CI值的关系、Bland-Altman分析两组CI偏倚的一致性.结果 两者方法所测得CI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无创和有创血流动力学所测得的CI值具有高度一致性,回归方程式无创CI=1.034+0.599×有创CI(r=0.467). Bland-Altman分析两次CI的偏倚及准确性一致性,两次CI偏倚呈正态分布,偏倚的均值是0.467,标准差是0.213,其上限为0.37,下限-0.464,各测量值绝大多数位于一致性界限内,两组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是安全方便可靠检测血流动力学的方法,能有效指导液体复苏.

    作者:彭四萍;张永根;贺文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幼年骨生长的影响

    目的 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幼年骨生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因创伤、先天性、肿瘤等因素导致的骨缺损幼年儿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骨填充材料,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 50例骨缺损中47例(94%)骨生长良好,3例(6%)骨生长不愈或骨愈合延迟.结论 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幼年先天性长骨缺损、创伤性骨缺损、骨肿瘤切除等骨缺损骨生长方面疗效满足临床需求,可以推广.

    作者:方金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喉癌喉部分切除带蒂颈阔肌皮瓣喉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声门型喉癌喉部分切除带蒂颈阔肌皮瓣喉形成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1989年5月-2017年12月116例声门型喉癌(T114例、T262例、T340例)喉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以及总结带蒂颈阔肌皮瓣喉形成术后喉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114例切口I期愈合,1例出现颈前皮肤坏死,1例喉瘘.所有患者出院前均能正常进食,拔管率100%,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音功能. 91例术后随访1-29年,术后1年半内,有3例喉部肿瘤复发,再行全喉切除术.术后12年,有1例突发心梗死亡.其余喉癌手术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生活至今. 20例失访.结论 喉癌喉部分切除带蒂颈阔肌皮瓣喉成形术,即能彻底切除肿瘤、同时又尽可能地保留喉的全部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罗红强;张学军;黄妍雯;何政;鄢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改良DeIorme术治疗Ⅱ度直肠脱垂1例并文献复习

    直肠脱垂是外科常见疾病 [1],我院运用改良Delorme术式治疗Ⅱ度直肠脱垂患者1例,临床疗效显著.现结合病例及相关文献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反复便后肛内有肉状物脱出30年来我院就诊.患者30年来反复便后肛内脱出肉状物,甚则咳嗽时脱出,需用手回纳,伴肛周分泌物增多及瘙痒.大便稀,每天2-4次.曾于20年前、17年前在当地医院行注射治疗(具体不详),术后均再次复发.专科检查:直肠脱出于肛外,长约5cm,呈圆柱状,可见以直肠腔的同心圆排列的黏膜环形沟(如图1).指诊:肛门松弛,收缩无力,肛内及直肠内未触及异常增生物,退出指套无血染.心电图、胸片、血常规、血生化、直肠腔内三维B超、电子结肠镜检查均无异常.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提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减弱,考虑习惯性便秘或直肠脱垂;排便协调性异常;肛管静息压较小,考虑应力性失禁;肛管长度过长引起排便困难.

    作者:肖明;肖勋文;陈盼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合并责任动脉近心端闭塞的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mous fistula, CCF)是指颈动脉海绵窦段的动脉壁或其分支发生破裂,以致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1].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种.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约占全部病例的75%以上[2].一般伤后动、静脉瘘症状出现的时间不一,急性者可立刻出现,迟发者数日、数周不等,常出现无症状的间歇期后再发病.其临床表现与海绵窦充血、压力增高以及瘘口流量、回流静脉的方向有关,并主要基于眼眶的血液循环障碍,发生严重的眼部症状.如搏动性突眼、球结膜充血水肿、眼外肌麻痹、进行性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和颅内血管杂音等,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出血的危险[3]. CCF治疗的原则是堵住瘘口,恢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以达到保护视力,消除杂音,使眼球回缩,防止脑缺血或出血的目的[4,5].血管内栓塞治疗仍然是目前的首先治疗.

    作者:周小兵;赵业禹;陈岩;李文强;汪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究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 33 (interleukin-33,IL-33)、白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影响.方法 选取明确诊断的UC患者56例,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各28例,治疗组A给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组B在治疗组A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新液灌肠治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组A、治疗组B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清IL-33、IL-35、IL-10及IL-17的浓度,并行临床和肠镜效果评价.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A和治疗组B间血清IL-33、IL-35、IL-10及IL-17间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组A和治疗组B血清IL-33和IL-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35和IL-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IL-33和IL-17均低于治疗前水平,但治疗后A组血清IL-33和IL-17高于治疗后B组水平;且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IL-35和IL-10均高于同组治疗前水平,而治疗后A组血清IL-35和IL-10均低于治疗后B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及肠镜疗效均显示治疗B组显著优于治疗A组.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良好,并可显著降低血清IL-33和IL-17水平,并提高IL-35和IL-10浓度.

    作者:胡颖;陈元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早孕合并卵巢妊娠破裂1例

    宫内外复合妊娠临床罕见,在妊娠妇女中发生率约为1/30000[1],宫内妊娠合并卵巢妊娠更罕见.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促排卵药物的广泛运用,近年来,宫内妊娠合并卵巢妊娠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有些研究表明,宫内外复合妊娠和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2]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输卵管功能损伤、卵巢过度刺激及一次性移植多枚胚胎.那些接受辅助生育技术受孕的妇女,宫内外复合妊娠的发生率往往高于自然怀孕者.还有研究指出,在移植多枚胚胎的病例中,以下几个因素容易促使发生宫内外复合妊娠[3],包括促卵泡发育中高水平雌激素影响输卵管的蠕动、注射时压力过大、移植液体过多、移植困难或移植管尖端过于靠近宫底[4]等.本病例原发不孕4年,吃过很长时间的中药,后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取卵8枚,移植新鲜胚胎2枚,存在发生宫内外复合妊娠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艺;汪美容;李隆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腰围身高比值:预测心血管风险的有效肥胖指标

    目的 评价和比较腰围身高比值(WHtR)与体重指数(BMI)筛查心血管风险(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确定筛查切点,通过曲线下面积(AUC)比较筛查方法的效果.结果 当筛查2型糖尿病(T2DM)时,BMI切点为23.71,WHtR切点为0.5,WHtR筛查效果较好,敏感度为82.6%,特异度为48.6%.当筛查高血压时,BMI切点为24.9,WHtR切点为0.49,WHtR筛查效果较好,敏感度为70.7%,特异度为53.6%.当筛查高脂血症时,BMI切点为24.07,WHtR切点为0.49,WHtR筛查效果较好,敏感度为67.3%,特异度为56.1%.结论 与BMI相比,WHtR筛查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效果较好,可作为有效的预测心血管风险的中心型肥胖指标之一.

    作者:艾雅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微信公众号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 随着医院药学服务逐渐转型,拟建立微信公众号为患者提供更优质、便捷的药学服务.方法 为分析患者对微信公众号的设置意愿,对本省12家综合性医疗机构的285位患者随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回收193份有效问卷,数据显示:微信APP与药学服务微信公众号的患者接受程度较高;可设置药学部简介、我的用药、药师在线三大模块,并推送科普教育知识.结论 患者期望设置微信公众号开启药学服务新模式,有助促进合理用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作者:付晓;姜雅萍;侯雄军;吴国军;胡建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非典型蛋白激酶表达与胰腺癌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非典型蛋白激酶ι(PKC-iota)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30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PKCι 的表达情况.结果 PKCι 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较癌旁组织明显增高(P<0.05),PKCι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呈正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KCι可能参与胰腺导管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并与胰腺癌患者的转移密切相关,检测PKCι表达对胰腺癌的综合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程明;梁怡明;邬林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SLE患者血清CXCL13水平与肾脏受累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3表达变化,并观察其与肾脏受损、B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受试者血清CXCL13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LN患者穿刺肾组织CD3、CD20、CD21表达并分析其与CXCL13关系.随访10例初诊LN患者并观察治疗6个月后血清CXCL13变化.结果 血清CXCL13在LN组中表达明显高于无肾脏受累SLE组、健康对照组(χ2=30.169,P<0.001). SLE患者血清CXCL13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55,P<0. 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39,P<0.001).Ⅲ型和Ⅳ型LN患者血清CXCL13水平均较V型LN患者升高(P均<0.05).通过对肾组织研究发现,CD20+LN患者血清CXCL13水平高于CD20-LN患者(Z=2.844,P=0.004);2类LN患者(CD20+细胞及CD3+细胞均有表达且两者呈区域分布)血清CXCL13水平较0类LN患者(CD20+细胞无表达,和/或CD3+细胞表达)和1类LN患者(CD20+细胞表达,和/或CD3+细胞表达,两者呈散在分布)均明显升高(P均<0.05).初诊LN患者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6个月后血清CXCL13水平、SLEDAI评分均降低.结论 CXCL13在SLE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参与肾脏受累过程,引起B细胞在肾组织中异常聚集、形成异位淋巴样组织.

    作者:何德宁;胡建康;朱静茹;戴森华;柳毓文;胡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的CT及超声表现.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3岁),CT检查26例,其中20例行增强CT,超声检查16例.分析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内部是否均匀,增强CT或彩色超声所显示的病灶内部血供特征.结果 30例患者中,来源胸部16例,盆腹腔8例,实质性脏器3例(肝脏、肾脏及胰腺各1例),浅表软组织3例.肿瘤大小1.2~26.0cm,18例有包膜.肿块较小时CT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增强表现为均匀强化,而肿块较大时,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多为持续的渐进性不均匀强化,11例病灶中发现增粗的条状血管影.超声检查示肿块多为边界清晰的均质或不均质低回声实质团块,彩色多普勒示周边部条状或点状血流信号,RI均<0.7. 30例病例中发现钙化4例,液化7例,其中6例表现为病灶内部的小片状囊性区,其中1例表现为囊实性团块,囊性>50%.结论 SFT是一种少见的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富血供肿瘤,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点,结合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许辉;袁海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