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胡含明;巫启恒;傅志颖;刘小红;刘霞
目的 分析并总结内镜辅助下经单侧腰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月间经手术治疗的46例R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内镜辅助下经单侧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和对照组(传统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分析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腰腿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手术并发症及植骨融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6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18.2(13~32)个月.两组组内术后各时间点的 VAS 及 ODI 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 1天腰、腿疼痛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 评分及 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植骨融合率为 90.9% (20/22例),对照组为95.8%(23/2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主要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对侧肢体疼痛、切口延迟愈合、融合器移位,其中,观察组6人次,对照组7人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辅助下经单侧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RLDH能获得与传统手术相似的疗效,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手术并发症不容忽视.
作者:陈云生;钟鸣亮;陈荣春;张树芳;郭朝阳;潘奇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宫内外复合妊娠临床罕见,在妊娠妇女中发生率约为1/30000[1],宫内妊娠合并卵巢妊娠更罕见.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促排卵药物的广泛运用,近年来,宫内妊娠合并卵巢妊娠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有些研究表明,宫内外复合妊娠和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2]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输卵管功能损伤、卵巢过度刺激及一次性移植多枚胚胎.那些接受辅助生育技术受孕的妇女,宫内外复合妊娠的发生率往往高于自然怀孕者.还有研究指出,在移植多枚胚胎的病例中,以下几个因素容易促使发生宫内外复合妊娠[3],包括促卵泡发育中高水平雌激素影响输卵管的蠕动、注射时压力过大、移植液体过多、移植困难或移植管尖端过于靠近宫底[4]等.本病例原发不孕4年,吃过很长时间的中药,后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取卵8枚,移植新鲜胚胎2枚,存在发生宫内外复合妊娠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艺;汪美容;李隆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 [1].目前主张ACS患者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然而,抗血小板治疗既可以减少缺血事件,也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2].当发生消化道出血,则与抗血小板治疗形成矛盾.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的一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致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对于初始如何选择和消化道出血后如何调整抗血小板药物.
作者:唐远鹏;郭春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片预防兔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B、C、D、E5组.均行L5-7全椎板切除术.在术中椎板缺损处:A组采用明胶海绵片覆盖,B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片覆盖,C组采用PDLLA可吸收生物膜覆盖,D组采用PDLLA可吸收生物膜膜+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片覆盖,E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第8周,将各组的大白兔处死,取脊柱标本,将脊柱标本行CT扫描,观察各组大白兔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充盈程度和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缺损程度的情况,用Microview统计软件计算单位体积内造影剂的充盈体积比.结果 B、D 2组切口愈合时间均较A、C、E 3组短(均P<0.05). A、B、C、D 4组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Ⅲ度充盈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E组;C、D 2组Ⅳ度充盈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A、B、E3组,而D组明显高于C组(均P<0.05). A、B、C、E 4组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Ⅲ度、Ⅳ度缺损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D组,A、C、D、E 4组Ⅲ度缺损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B组,A、B、C、D 4组Ⅳ度缺损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E组(均P<0.05). B、C、D3组椎管单位体积内造影剂的充盈体积比均明显高于A、E 2组(<0.05),D组明显高于B、C 2组(P<0.05).结论 PDLL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片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徐聪;熊海兰;尹生江;艾雯;樊祥伟;刘由军;郭春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HRCT联合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SPN(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且有完整临床、CT资料的SPN64例,分为2组,研究组为43例肺恶性结节,对照组为28例肺良性结节,术前行HRCT及双动脉期增强检查,对2组SPN的CT形态表现及血流动力学进行比较.结果 HRCT扫描:43例恶性结节正确诊断32例,正确率为74.42%;HRCT联合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正确诊断40例,正确率为93.02%.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在肺恶性结节中出现的概率分别为76.74%、60.47%、58.14%、53.49%,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52.38%、23.81%、19.04%、14.2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肺恶性结节在动脉期早期、晚期强化后CT净增值均高于炎性肉芽肿性结节,但低于炎性结节(P<0.05);恶性结节CT净增值常≥20Hu,炎性肉芽肿结节CT净增值常≤10Hu,炎性结节CT净增值常≥50Hu.通过对结节细微CT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进行观察,提高了CT对肺恶性结节的定性诊断效能,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90.5%、95.0%、86.4%,均高于单独HRCT扫描.结论 HRCT联合双动脉期增强扫描观察SPN的CT形态和强化特点,有助于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丰章;李丰;潘朝阳;胡兆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静脉肾盂造影(IVP)与128层螺旋CT全尿路平扫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研究.方法 临床疑诊泌尿系结石的患者纳入该研究,总共24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128层螺旋CT平扫)和对照组(采用静脉肾盂造影),每组各124例,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48例患者在随访结束时都确诊,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准确性分别为95.2%、75.0%(χ2=19.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灵敏度分别为97.5%、76.5%,特异度分别为75.0%、60%,约登指数分别为0.73、0.37(u=3.73,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假阳性率分别为0.8%、2.2%,假阴性率分别为50. 0%,90.3%.结论 128层螺旋CT全尿路平扫能够代替绝大部分静脉肾盂造影的功能,其优点在于无创跟可操作性强,并且可以反复,但是主要的缺点是不能评估肾功能.
作者:邓淑珍;吴迎澜;秦杰;张琴琴;龙翔;谢程;杨帆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DR抗原受体(HLA-DR)指数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烧伤后24h内入住我院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烧伤面积≥30% 9例,烧伤面积10%-29% 16例,烧伤面积<10% 45例.于入院当天抽取静脉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指数.同时选取来我院体检的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单核细胞HLA-DR指数(15.00±5.60)明显低于对照组(32.25±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R指数在不同烧伤面积组间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结论 单核细胞HLA-DR指数是反映免疫功能的简单实用的指标,可作为烧伤患者早期感染的预警指标,为临床烧伤感染严重程度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价值.
作者:邢娟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幼年骨生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因创伤、先天性、肿瘤等因素导致的骨缺损幼年儿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骨填充材料,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 50例骨缺损中47例(94%)骨生长良好,3例(6%)骨生长不愈或骨愈合延迟.结论 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幼年先天性长骨缺损、创伤性骨缺损、骨肿瘤切除等骨缺损骨生长方面疗效满足临床需求,可以推广.
作者:方金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子宫输卵管3D/4D超声造影在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不孕症妇女168例,超声引导双腔球囊导管置入宫腔,选择SonoVue(六氟化硫)作为超声造影剂,通过阴道容积探头在3D/4D下观察子宫、输卵管立体形态结构.结果 168例患者的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子宫输卵管显像良好,显示率97.6%;在判定输卵管结构敏感性方面达到93.16%,其特异性96.98%,在判定子宫畸形方面达到敏感性96%,其特异性99%.结论 子宫输卵管3D/4D超声造影重建技术在子宫、输卵管的立体空间成像有很强的临床应用,表现在简便、无创、精确、直观,评价输卵管源性和子宫源性不孕症患者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发展空间.
作者:程有生;黄小芳;周兰华;黄文娟;曾怡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两种方案在儿童漏斗胸Nuss术后的镇痛效果,探讨舒芬太尼在儿童漏斗胸Nuss术后静脉镇痛的有效剂量与方式.方法 接受漏斗胸Nuss术的儿童60例,年龄3-12岁.术后采用舒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镇痛,按舒芬太尼恒速背景输注剂量的不同分为S1组(n=30)和S2组(n=30),S1组(舒芬太尼,0.06μg·kg-1·h-1+PCA 0.03μg· kg-1,锁定时间30min),S2组起始方案同S1组(舒芬太尼0.06μg·kg-1·h-1+PCA 0.03μg·kg-1,锁定时间30min);当因疼痛第一次按压PCA后背景输注剂量调节为0.09μg·kg-1·h-1.观察记录两组术后12、24、48、72及96h的疼痛、镇静、情绪、睡眠质量评分,并记录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记录PCA次数,计算单位时间实际用药量,记录患儿或监护人对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但S2组较S1组的镇痛满意度高、患儿术后情绪状态好、睡眠质量好(P<0.05),易于为患儿及家属接受,两组术后不良反应轻.结论 当镇痛需求高时将舒芬太尼背景输注剂量由0.06μg·kg-·1 h-1提高为0.09μg·kg-1·h-1的方式在儿童漏斗胸Nuss术后的镇痛效果好,满意度高.
作者:彭夕华;肖煜;缑海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术的异位情况及解决办法.方法 对12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术(UVC),对其置管位置及置管操作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UVC中存在的问题,发生原因及可能解决办法.结果 12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术中,成功率71.0%(含退出至适当深度后仍可作为中心静脉使用的18例过深异位者),位置正常可以使用的86例,异位的53例,其中过浅异位16例,过深18例,肝区13例,腹主动脉2例,脱落2例,管头折返2例,异位率达43.8%.结论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虽异位率较高,但术者可以通过改进操作技术,调整操作位置来减少异位发生,从而提高脐静脉置管成功率.
作者:卢晓燕;招倩;周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 33 (interleukin-33,IL-33)、白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影响.方法 选取明确诊断的UC患者56例,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各28例,治疗组A给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组B在治疗组A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新液灌肠治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组A、治疗组B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清IL-33、IL-35、IL-10及IL-17的浓度,并行临床和肠镜效果评价.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A和治疗组B间血清IL-33、IL-35、IL-10及IL-17间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组A和治疗组B血清IL-33和IL-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35和IL-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IL-33和IL-17均低于治疗前水平,但治疗后A组血清IL-33和IL-17高于治疗后B组水平;且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IL-35和IL-10均高于同组治疗前水平,而治疗后A组血清IL-35和IL-10均低于治疗后B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及肠镜疗效均显示治疗B组显著优于治疗A组.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良好,并可显著降低血清IL-33和IL-17水平,并提高IL-35和IL-10浓度.
作者:胡颖;陈元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现状.方法 对医院2012-2017年临床分离的168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数据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7年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168株,临床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67.26%)、尿液(19.64%)、血液(5.95%).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6.43%,对抗菌药物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51.79%,对其他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基本在14%-46%左右,但对亚胺培南、美洛西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低于10%.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性严重,医院应加强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监测和控制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慎用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抗菌药物.
作者:陈晓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加温毯在老年患者DAA入式全髋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DAA)的全髋置换老年患者各100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表,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手术患者分为两组,使用改良式加温毯组(实验组)和常规皮肤保温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组.观察两组手术前后体温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肢体寒颤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开始时、手术开始时对比膀胱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开始后,两组患者的膀胱温度呈逐渐递减的趋势,但实验组在术后30min、60min、90min时膀胱温度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肢体寒颤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式加温毯能够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降低老年患者在行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DAA)全髋置换中的出血量,加快术后拔管时间,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晓君;江媛;余芳芳;周燕;刘雅静;赖福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模拟手术间对耳鼻咽喉手术患者减轻术前焦虑的作用.方法 2017年2月1日-2018年1月30日,在我院耳鼻咽喉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常规访视,实验组患者术前1d由访视护士带入模拟手术间,现场讲解手术过程,回答患者或家属疑问,对两组患者术前一天实验前、后分别进行焦虑评分.结果 实验组:实验前、后焦虑度SAS评分分别为69.3±2.42和40±2.23,对照组:实验前、后分别为68.9±2.35和62±2.65,实验前两组焦虑度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两组焦虑度SAS评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模拟手术间用于耳鼻咽喉手术病人术前减轻焦虑,临床效果确切,有推广意义.
作者:郭红云;李祥云;刘兰英;李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管理新生儿ABO溶血病前后住院各项费用及住院天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之前59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住院病人作为对照组,之后的59例作为路径组,将住院的费用及住院天数进行对比,观察应用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结果 应用临床路径管理新生儿ABO溶血病后,住院总费用较前明显减少(P值<0.05);化验费费用较前明显减少(P值<0.01),医疗服务费、护理费、治疗操作费、一次性材料费、药费及住院天数有降低,但变化不大(P值>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管理新生儿ABO溶血病能有效规范诊疗护理行为,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周福根;郭莉茗;曾芳;龙文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并分析其潜在的风险因素.方法 使用PHQ-9(抑郁量表-9)量表对690例住院T2DM患者进行评分.据所得分值,按7分、10分、12分3个不同切点分别计算抑郁患病率.为明确抑郁患病的风险因素,以10分为切点将患者分为抑郁(D)组和非抑郁(ND)组,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血清学资料的差异,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罹患抑郁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在不同PHQ-9评分切点下,住院T2DM患者抑郁患病率分别为25.4%、14.5%和10.4%.单因素分析显示:D组和ND组间25羟维生素D3水平、个人月收入、居住地存在统计学差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生活在农村的T2DM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显著高于城市.结论 住院T2DM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生活在农村是住院T2DM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张国平;陈超;沈云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声门型喉癌喉部分切除带蒂颈阔肌皮瓣喉形成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1989年5月-2017年12月116例声门型喉癌(T114例、T262例、T340例)喉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以及总结带蒂颈阔肌皮瓣喉形成术后喉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114例切口I期愈合,1例出现颈前皮肤坏死,1例喉瘘.所有患者出院前均能正常进食,拔管率100%,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音功能. 91例术后随访1-29年,术后1年半内,有3例喉部肿瘤复发,再行全喉切除术.术后12年,有1例突发心梗死亡.其余喉癌手术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生活至今. 20例失访.结论 喉癌喉部分切除带蒂颈阔肌皮瓣喉成形术,即能彻底切除肿瘤、同时又尽可能地保留喉的全部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罗红强;张学军;黄妍雯;何政;鄢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和比较腰围身高比值(WHtR)与体重指数(BMI)筛查心血管风险(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确定筛查切点,通过曲线下面积(AUC)比较筛查方法的效果.结果 当筛查2型糖尿病(T2DM)时,BMI切点为23.71,WHtR切点为0.5,WHtR筛查效果较好,敏感度为82.6%,特异度为48.6%.当筛查高血压时,BMI切点为24.9,WHtR切点为0.49,WHtR筛查效果较好,敏感度为70.7%,特异度为53.6%.当筛查高脂血症时,BMI切点为24.07,WHtR切点为0.49,WHtR筛查效果较好,敏感度为67.3%,特异度为56.1%.结论 与BMI相比,WHtR筛查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效果较好,可作为有效的预测心血管风险的中心型肥胖指标之一.
作者:艾雅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术后单次股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对股骨干下段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患者60例,择期在喉罩麻醉下行股骨干下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静脉镇痛;B组:术后超声引导下单次股神经阻滞+静脉镇痛.两组均行喉罩麻醉,A组以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0.15mg/kg配成100ml入电子镇痛泵. B组在手术结束后、麻醉未醒前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单次注入0.3%罗哌卡因30ml,镇痛泵配方中舒芬太尼改为1.5μg/kg.观察术后1h(T0)、手术结束后6h(T1)、手术结束后12h(T2)、手术结束后24h(T3)、手术结束后48h(T4)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测定两组患者各时间节点疼痛程度的变化;记录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及总体评价满意率.结果 ⑴T0、T1、T2时间点:B组HR、SBP、DBP、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Ramsay评分B组明显高于A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B组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T3、T4时间点各项指标比较,两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B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及总体评价满意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术后超声引导下单次股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对股骨干下段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佳,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杨玉军;华福州;陈勇;徐国海;帅君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