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茹;胡建康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及术前甲状腺激素水平在甲状腺单发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单发甲状腺结节93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48例(包括单纯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型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2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7例;颈部平扫后选择靶平面进行灌注扫描,比较各组病变CT灌注参数值如: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和达峰时间(TTP)以及术前相关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各灌注参数BV、BF、PS、MTT和TTP分别是22.13±14. 24ml/100ml、99.27±58.56ml/100ml/min、15.65±11.20ml·100ml/min、14.95±4.03s、8.46±5.47s;甲状腺癌各参数BV、BF、PS、MTT和TTP分别是23.85±14.11ml/100ml、116.25±60.64ml/100ml/min、23.30±6.67ml/100ml/min、12.95±1.63s、7.16±3.16s;亚急性甲状腺炎各参数BV、BF、PS、MTT和TTP分别是44.48±15.98ml/100ml、202.90±44.41ml/100ml/min、34.18±9.15ml/100ml/min、10. 64±0.98s、6.03±2.47s;三组数据间进行比较,BV、BF、PS、TT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TT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前甲状腺激素水平 TSH、FT3、FT4分别是1.769±0.856mIU/L、3.166±0.681pg/mL、1.537±1.335ng/dL;甲状腺癌 TSH、FT3、FT4分别是2.138±1.074mIU/L、3.110±0.708pg/ml、1.750±1.919ng/dL;亚急性甲状腺炎 TSH、FT3、FT4分别是1.091±1. 052mIU/L、3.523±0.398pg/m、1.481±0.289ng/dL;三组数据间进行比较,术前血清T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3、F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所有病例按术前TSH水平重新分组统计,三组病例甲状腺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甲状腺结节各灌注参数BV、BF、PS、TTP与术前血清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组P值均>0.05,表明BV、BF、PS、TTP与TSH间均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CT灌注参数PS、TTP、BV、BF以及术前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单发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照涛;左敏静;彭碧波;刘颖;严辉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克氏针联合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并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4月-2014年3月采用克氏针联合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7例(髌骨爪组),与同时期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的3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张力带组)进行比较,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未次随访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结果6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6.8个月.髌骨爪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未次随访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氏针联合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具有术中操作方便、坚强固定、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早期功能锻炼,符合生物固定原理,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夏淑文;黄国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和探讨类似左主干损伤心电图表现的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方法 总结我科近3年诊治的98例急性胸痛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类患者均具有典型左主干损伤心电图表现,并均经主、肺动脉、冠状动脉CTA或冠脉、主、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研究不同疾病胸痛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结果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6岁,胸痛更加严重、常伴有背痛,既往无类似胸痛发作病史,缺乏典型缺血性胸痛心电图及心肌损伤坏死标志物的动态改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有更多的心血管急性危险因素(≥2),发病年龄平均74岁,既往多有类似发作病史,具有典型缺血性胸痛心电图及心肌损伤坏死标志物水平的动态改变,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以低血压及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具有更多肺动脉栓塞危险因素,心电图及心肌损伤坏死标志物缺乏典型动态改变.结论 急性胸痛患者如出现类似左主干损伤的心电图表现时,需要考虑到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急性肺动脉栓塞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高危胸痛可能.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劳力性缺血性胸痛病史、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动态改变有助于尽快明确诊断及尽早采取正确的治疗策略.
作者:田克钧;钟玉婷;钟一鸣;王小萍;周爱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microRNA-21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0例人胃癌组织及癌旁胃粘膜组织中microRNA-214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相较于癌旁胃黏膜组织,microRNA-214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RNA-214相对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icroRNA-214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microRNA-214有可能成为胃癌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熊欣;梅金红;熊一峰;严俊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为颈部淋巴结清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1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 全组162例患者Ⅵ区淋巴结总转移率为46.91%(76/162),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8.27%(62/162),侧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Ⅲ区淋巴结转移率66.12%(41/62),Ⅳ区淋巴结转移率41.94%(26/62),Ⅱ区淋巴结转移率33.87%(21/62),Ⅴ区淋巴结转移率11.29%(11/62).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高的颈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Ⅲ区、Ⅳ区、Ⅱ区、Ⅴ区,患侧颈Ⅵ区淋巴结预防性清扫应作为甲状腺癌的常规手术方式,对于术前临床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可以行选择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制定个体化的颈清扫模式.
作者:许德斌;袁春雷;张缤迎;余济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TPV)阻滞对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TPV阻滞组(GP组).GP组在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手术切口肋间手术侧TPV阻滞.两组术后均应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进行镇痛.记录两组麻醉期间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手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术毕到拔管时间.记录两组术后6、12、24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术后36h PCIA泵总的用药量、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共47例患者完成了研究操作.与G组比较,GP组麻醉期间MAP、HR平稳无显著变化,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毕到拔管时间,术后36h PCIA泵总用药量、术后6h、12h、24hVAS评分,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均显著减少,镇痛满意度增高(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前行TPV阻滞能为这类单侧胸部手术提供较理想的术中术后镇痛.
作者:来伟;丁国友;孟海兵;帅君;胡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94例COPD患者(包括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和46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NLR比值及血清YKL-40在各组之间的差异,并且应用ROC曲线法评价的YKL-40水平和NLR对COPD的诊断效价及在COPD分期中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血清YKL-40水平及NLR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是COPD分层(分期)分析中,急性加重期仅有YKL-40水平较稳定期高,而NLR没有差异.根据ROC曲线评价的结果,YKL-40和NLR诊断COPD的ROC曲线AUC为0.78和0.69,而联合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可信区间CI分别(0.74-0.87),和单个指标YKL和NLR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OPD稳定期中NLR、YKL-40、联合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80.3%、52.9%、56.9%).COPD急性加重期中NLR、YKL-40、联合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88.4%、90.7%、93.0%),联合指标在COPD急性加重期判断阳性率高于NLR及YKL-40.结论 血清YKL-40及YKL40-NLR联合指标在COPD的临床诊断及分期中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可能用于COPD的加重期诊断及治疗预后指标.
作者:廖洁;张琛晓;彭可君;李小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研究突发性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焦虑(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SCL-90量表对22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调查,并与正常人常模44例进行比较.结果 突发性聋患者的SAS、SDS测评结果和正常人常模得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SCL-90总分142.59±38.81分,高于正常成人常模总分140.07±36.53分, SCL-90中各项得分均高于正常人,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的得分和正常人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焦虑评分与正常成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突聋的治疗需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
作者:王凯;李晓华;孙建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物理疗法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两组患者均给予眼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3.6%,观察组为94.6%,观察组明显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61.8%,观察组为92.7%,观察组明显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物理疗法应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且可更好的帮助患者缓解眼部临床症状,改善睑板腺功能,并提高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彭鑫;张华英;罗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腹绒毛穿刺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例孕11-13+6周胎儿超声异常的孕妇施行超声引导下经腹绒毛穿刺,经培养、制片、染色后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诊断2例13-三体综合征和1例21-三体综合征.结论孕早期经腹绒毛穿刺是一项可行的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袁慧珍;刘艳秋;黄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孕前女性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治疗后分娩结局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首次IVF-ET助孕,顺利分娩的1804例患者.按照出生婴儿单双胎情况分为单胎组和双胎组,再根据孕前女性BMI分为3组:A组(低体重组,BMI<18.5kg/m2);B组(正常体重组,18.5≤BMI<24kg/m2);C组(超重及肥胖组,BMI≥24kg/m2).分析各组的基本情况、产妇合并症、分娩情况、出生婴儿体重.结果 ⑴单胎组中,A组年龄小,总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Gn)天数比C组短,总Gn量小,低体重儿数比C组多;C组总Gn量大,巨大儿数多;C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比B组更高;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移植胚数、早产率和剖宫产率各组无统计学意义.⑵双胎组中,A组年龄小;C组总Gn天数长,总Gn量大;移植胚数、早产率,剖宫产率,分娩新生儿体重,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各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VF-ET治疗前BMI高的超重和肥胖组女性Gn时间及用量明显增加;单胎中,超重和肥胖组女性的巨大儿分娩率和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均较正常体重组及低体重组女性高;双胎组中,孕前女性体重指数对新生儿体重和母亲并发症无明显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IVF-ET治疗前控制女性BMI有利于其分娩.
作者:李游;田莉峰;苏琼;许定飞;伍琼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云克对非绝经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GIOP)的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或住院部病情稳定(SLEDAI≤5)SLE患者,随机分为钙剂+维生素D3(VitD3)组、钙剂+VitD3+阿仑膦酸盐组、钙剂+VitD3+云克组,给予相应治疗并于第0、3、6个月监测骨代谢指标.各因素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各观察组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改变(P>0.1).在VitD3组中,治疗后血清N端骨钙素(N-MID)、β胶原分解片段(β-CT)水平上升,骨密度值无明显差异.而在云克、阿仑膦酸盐组中,治疗后血清N-MID、β-CT水平均下降,骨密度值升高.结论 对于稳定期、长期服用小剂量激素的SLE患者,云克可以降低骨代谢,提高骨密度.
作者:朱静茹;胡建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9月医院收治的26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15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诊断结果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且手术标本均行病理学检查证实罹患有相应疾病,在手术前1周内均进行CT和MRI检查,观察两种诊断方法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并总结两种疾病鉴别诊断时的影学检查经验.结果26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经过CT检查显示肿块钙化、胰管钙化者分别有3例、20例,有21例呈低密度,有8例腹主动脉旁、肝门可见钙化淋巴结,9例肝内胆管扩张;MRI扫描结果显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现出持续性或者平台型,其中枯藤征、胰管贯通征分别有21例、23例.胰头癌患者术前CT检查显示14例增强扫描可见门静脉期病灶强化,所有病例均可见病灶处胆管截断;MRI扫描结果显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现出平台型或者缓慢流出型,其中有14例显示出双管征、软藤征、不相交征.结论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鉴别诊断中CT和MRI均有一定的价值,但MRI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有力手段.
作者:张吉林;吴铭;夏佳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肿瘤之一,居第四位,中国发病率在亚洲国家位居前列.据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每年约有10.1万例新发宫颈癌病例和2.6万例死亡病例,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与生命.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被认为是诱发宫颈癌的必要因素,尤其HPV16、18型感染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占宫颈癌的70%.宫颈癌三级预防的中心战略为预防HPV感染.HPV疫苗的研制使得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有望取得飞跃性突破,但全球疫苗推广工作仍存在很多挑战.本文现将其进展做一详细综述.
作者:吴细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中药敷脐治疗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的便秘效果.方法 选择180例血液肿瘤化疗后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口服乳果糖,每次10ml,每日3次,连服1周;治疗组90例,每日行穴位按摩配合中药敷脐,中药敷脐24h1次连敷2次,穴位及腹部按摩每次12-18min,每日2次,连续1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为效为5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首次排便时间、平均间隔时间、治疗3d后排便形态、停药后一周自主排便次数方面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应用揉按穴位、腹部按摩配合中药敷脐这种治疗方式能有效地解除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便秘症状,从而减少感染和出血的发生,对远期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龚艳;李凤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三棱镜适应试验联合双眼外直肌后徙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2014年至2016年我院对47例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行三棱镜适应试验检查,以此为手术量依据,行双眼外直肌后徙,观察三棱镜适应前后的斜视度,以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眼位恢复情况.结果 三棱镜适应试验后视远及视近斜视度均较之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8例(81%)正位,1例(2%)过矫,8例(17%)欠矫.结论 以三棱镜适应试验的手术量设计双眼外直肌后徙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水莲;金涵;李岚;徐洁;陈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术后放疗辅助治疗和单纯直接手术3种治疗方案对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肿瘤分期、手术及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ⅢA期NSCLC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患者为新辅助化疗组,术后行放射治疗者为放疗组,同期单纯直接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分期变化,并对比3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总降期率达67.65%(23/34);手术切除率观察组(97.06%)显著高于放疗组(93.33%)和对照组(91.17%),手术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放疗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生存曲线观察组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和术后放疗均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且新辅助化疗可以在控制化疗不良反应的同时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对于3A期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加手术的方案更值得推广.
作者:戴文祥;罗云;张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孕产妇TGF-β1、IL-4、IFN-γ和IL-12的血清水平及胎盘中的表达,在HBV宫内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1月间,在我院分娩的HBV感染孕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发生宫内感染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孕妇血清中TGF-β1、IL-4、IFN-γ和IL-12水平进行定量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胎盘组织中TGF-β1、IL-4、IFN-γ和IL-1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⑴HBeAg阳性组宫内感染发生率高于HBeAg阴性组(P<0.05).⑵宫内感染患者血清中TGF-β1和IL-4水平较未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IFN-γ和IL-12水平较未感染组明显降低(P<0.05).⑶TGF-β1、IL-4、IFN-γ和IL-12的阳性细胞主要定位在绒毛血管内皮细胞、胎盘滋养细胞和蜕膜细胞中,绒毛间质细胞表达量相对较少.表达的部位主要集中在细胞浆中.宫内感染组胎盘组织中TGF-β1和IL-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而IFN-γ和IL-12的阳性表达率则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反映了Th1/Th2细胞失衡,以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 Treg)的过度活跃,这可能是HBV宫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孕妇HBeAg阳性预示HBV宫内感染率增加.
作者:彭凯欣;洪倩;郑九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米氮平与奥替溴铵联合用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奥替溴铵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米氮平联合奥替溴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为96.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观察组为8.00%,两组均无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米氮平与奥替溴铵联合用药应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帮助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且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彭启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研究稳心颗粒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卡托普利,观察组增加稳心颗粒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变化、心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血压的变化.结果 改善心律失常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心力衰竭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 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5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结论 稳心颗粒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
作者:刘世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