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波
目的 探讨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及其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38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AKI的发生率,分析其围手术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839例患者中有281例发生AKI,总发生率为7.3%,其中58例(1.5%)行腹膜透析治疗.年龄、体表面积、血肌酐水平、血尿素氮水平、血β2微球蛋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低直肠温度及术后速尿使用量为术后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而术前肌酐水平、血尿素氮水平、血β2微球蛋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为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AKI的发生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对此类患儿应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与监测,从而预防AKI的发生.
作者:谢学良;明腾;段君凯;邹勇;黄国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3例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患者,采用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处断裂,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4~12个月(平均7.4个月),按TAM系统功能评定法评定:优12例,良8例,可2例,治疗优良率为91.3%.结论 应用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操作简便、固定牢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夏启水;李强;冷元曦;周雄;支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新型抗凝药Xa因子抑制剂阿哌沙班在椎体成型术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需行椎体成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阿哌沙班组)及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疗程均为14d.监测指标包括:围手术期1个月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实验室检查指标(PT、APTT、D-D、CR、BUN)、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阿哌沙班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7.5%,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发生率为10%,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PT、APTT、D-D对照均无差异(P>0.05);治疗组的术后第1d及术后14d肾功能均无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14d肾功能显著升高,并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出血例数比例为7.5%,对照组为37.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哌沙班能有效预防椎体成型术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不影响凝血功能,出血风险低、对肾功能影响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冯学烽;邹伟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抑郁对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老年(年龄≥60岁)结直肠癌术后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出院时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评,将入选者分为单纯肠癌术后组(SDS<50分),肠癌术后合并抑郁组(SDS≥50分)两组,随访1年,记录其死亡情况.比较两组1年病死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单纯肠癌术后组死亡3例,1年死亡率为1.57%(95%CI:1.25%-6.22%),肠癌术后合并抑郁组死亡5例,1年死亡率为7.07%(95%CI:3.75%-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单纯肠癌术后患者,肠癌术后合并抑郁患者1年死亡率的OR值为3.35,(95%CI:2.01-7.17,P=0.039).结论 抑郁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磊;钟武;叶善平;方传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下肢长管状骨折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下肢长管状骨折患者86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GA组和CSEA组各43例,GA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CSEA组采用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两组麻醉镇痛效果和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切皮、骨性操作、缝皮3个时段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SEA组中肺部感染率和肺呼吸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G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年龄以及麻醉方式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CSEA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G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中两组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全身麻醉,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可以明显降低下肢长管状骨折患者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和麻醉并发症.
作者:肖鸣;肖根桢;刘建庭;许群峰;赖国琳;刘志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麻醉中的佳用药间隔时间.方法 120例ASA I-II级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各组30例.均给予舒芬太尼0.1ug/kg,丙泊酚按需给药,均在30s内推注完毕,其中观察组A组患者注入舒芬太尼后间隔1min注入丙泊酚;B组间隔2min;C组间隔5min;对照组D组不间隔.观察和记录胃镜诊疗前、过程中HR、SPO2、MAP及RR的变化,意识消失时间和苏醒时间、麻醉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记录丙泊酚总用量.结果 4组患者麻醉前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诱导期及插管后较麻醉前下降明显(P<0.05),但均小于基础值的20%,处于参考范围内.对照组D组在诱导期及插管后各时间点血压、血氧饱和度较实验组A组和B组明显下降(P<0.05),与实验组C组差别不大(P>0.05).实验组A组和B组的丙泊酚用量较C组和D组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快于其他两组,且不良反应少,满意度高.结论 在无痛胃镜麻醉中,给予舒芬太尼后间隔1min再注入丙泊酚,此时丙泊酚用量少,对呼吸、血液循环系统抑制轻,且患者苏醒较快,副作用较少.
作者:周芬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妊娠是一个特殊时期, 母体与胎儿系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紧密联系的独立个体, 妇女妊娠期用药关系到母体及胎儿安全. 临床药师在产科开展药学服务十分必要. 现就我院产科临床药学服务的实践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郑丽丽;黄荳;李伟;罗琳;张玲;罗晓红;李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利肺胶囊联合舒利迭对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胞因子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2例,对照组78例,其中治疗组给予利肺胶囊联合舒利迭,对照组给予舒利迭,观察两组在临床疗效以及细胞因子(MMP-9,TIMP-1)以及氧化应激(SOD,MDA)等指标改变.结果 利肺胶囊联合舒利迭能缓解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临床症状、降低MMP-9以及TIMP-1表达,同时还能缓解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氧化应激状态(P<0.05).结论 在常规吸入舒利迭治疗基础上,加用利肺胶囊有助于改善AECOPD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氧化/抗氧化失衡,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俊芳;刘春云;肖新发;罗一钧;龚享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腹部湿热敷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妇科腹部手术后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腹部湿热敷.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对照组52.57h,实验组36.07h,P<0.0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对照组2.21d,实验组3.43d,P<0.001;术后住院天数对照组9.80d,实验组15.21d,P<0.001.实验组各项指标结果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腹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5.结论 腹部湿热敷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舒适、安全、经济,无副作用,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可广泛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
作者:皮细雷;朱福良;兰秋红;都三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2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入选,所有患者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依据动脉血气分析、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调整呼吸机参数,使动脉血PaO2>60mmHg,PaCO2<50mmHg.通气24h后以Pplat35cmH2O为临界点分为高平台压组(Pplat>35cmH2O),低平台压组(Pplat<35cmH2O),留取血标本.高平台压组采用个体化通气策略通气24h后留取血标本.记录发生气胸、纵膈气肿等严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事件病例数并留取血标本.结果 高平台压组SP-D(24.60±1.95)μg/ml、KL-6(8.39±0.67)μg/ml明显高于低平台压组SP-D(16.71±1.50)μg/ml、KL-6(3.48±0.99)μg/ml(P<0.05).高平台压组采用个体化通气策略后SP-D(16.93±1.28)μg/ml、KL-6(3.54±0.69)μg/ml明显下降,P<0.05,高平台压组发生1例气胸且SP-D、(KL-6值明显升高.Pplat与血清中SP-D(r=0.881,P<0.05)、KL-6(r=0.840,P<0.05)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标志物SP-D、KL-6可作为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指标,个体化通气策略可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作者:蒋光辉;刘素芸;陶文强;周雯;万建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7年间29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行经皮肝穿后的病理结果和诊断情况.结果 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29例患者经肝脏病理学检查后确诊率达77.8%.其中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10例(34.48%),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4例(13.79%),胆汁淤积性肝病3例(19.34%),血色素沉着病2例(6.90%),EB病毒相关性肝炎2例(6.90%),肝淀粉样变性1例(3.54%),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例(3.54%).6例患者未确诊(20.69%).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诊断,应首先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可能性.本研究为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诊断提供了线索,对临床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珂;吴振平;邹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腔内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接受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腔内剜除术的患者为观察组,50例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电切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质量、切除比例、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残余尿量(RUV)、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的评估结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60.93±9.15)ml、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为(20.61±6.44)h、住院天数为(8.15±1.3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切除质量为(64.17±21.95)g、切除比例为(64.21±9.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UV、Qmax、IPSS以及QOL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0%,两者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腔内剜除术可显著改善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志荣;李杰;叶朝阳;黎明;程袆;刘文刚;孔广发;莫永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00例展开研究,观察分析患者的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10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共分离出142株病菌,包括36株(25.35%)革兰式阳性球菌、97株(68.31%)革兰氏阴性杆菌和9株(6.34%)真菌.在革兰式阳性球菌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和舒巴坦均有较高的耐药率;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主要表现为革兰氏阴性菌,且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
作者:唐旭;陈运超;李小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儿童重症毒蕈中毒的临床特点,评价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儿童重症毒蕈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28例重症毒蕈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19例及死亡组9例,对患儿行HP联合HD治疗前后肝功能、心肌酶谱及肾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进行HP联合HD治疗后生存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及肌酐(Creatinine,Cr)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生存组HP联合HD治疗后ALT、AST、 白蛋白(Albumin,ALB)、LDH、CK、CK-MB、 尿素(Blood urine nitrogen,BUN)及C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无肝性脑病并发症患儿病死率低于合并肝性脑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联合HD治疗对儿童重症毒蕈中毒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重症毒蕈中毒出现肝性脑病并发症时死亡率高.
作者:邓美慧;郑卫民;傅睿;黄玉辉;陶珊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抗体、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抗体与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的关系.方法 26例RRMS患者(RRMS组)和3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EBV的早期抗原(VEA)-IgG、VEA-IgA、VEA-IgM和衣壳抗原(VCA)-IgG、VCA-IgA、VCA-IgM,以及CMV-IgG、CMV-IgM.检测的6个EBV抗体出现阳性的样本即为EBV抗体阳性样本,EBV抗体阳性率为EBV抗体阳性样本与总样本数比值×100%.对比RRMS组和对照组间各抗体阳性率的差别,以及RRMS组和对照组中CMV-IgG阳性与CMV-IgG阴性之间EBV各抗体阳性率的差别.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RMS组的VCA-IgG、EBV抗体和CMV-IgG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在RRMS组中,CMV-IgG阳性患者的VCA-IgG阳性率比CMV-IgG阴性患者明显降低(55.6%比100%,P<0.05),而在对照组中,CMV-IgG阳性者EBV抗体的阳性率比CMV-IgG阴性患者更高(75.0%比33.3%,P<0.05).相关性分析:VCA-IgG阳性和EBV抗体阳性与RRMS患病呈正相关(分别r=0.292,P<0.05和r=0.277,P<0.05),VCA-IgG阳性与RRMS患者EDSS呈负相关(r=-0.470,P<0.05),EBV抗体阳性与与RRMS患者EDSS呈正相关(r=0.490,P<0.05).结论 EBV感染与RRMS的发病有关,但与RRMS复发次数无关.在RRMS中,CMV-IgG阴性患者比CMV-IgG阳性患者更易出现VCA-IgG阳性(即既往EBV感染率更高);而对照组中则相反,CMV-IgG阳性的健康体检者EBV感染率(EBV抗体阳性率)更高,提示CMV-IgG有可能减少RRMS患者的EBV感染机会或者其EBV抗体的产生,从而减轻其临床症状.
作者:刘诗英;谢旭芳;屈新辉;柴文;胡凡;聂凤;吴晓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疏血通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研究观察,根据抽取顺序对80例患者进行排号,40例单号患者分为参照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40例双号患者分为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组间治疗前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各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组间在治疗效果上比较,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参照组显著更高(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疏血通能使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更显著地改善,能够促进临床疗效的明显提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江雄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系统评价18F-FDG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膈淋巴转移,旨在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全面检索SinoMed、ScienceDirect、Embase和PubMed等数据库,辅以人工补充文献信息,收集自建库以来至2015年公开发表的关于18F-FDG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膈淋巴转移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统计量,拟合SROC曲线,绘制Deek`s漏斗图和Fagan列线图.结果 终纳入研究16个,患者1983例.Meta分析结果:以淋巴结为研究对象,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及其95%CI分别为0.77(0.64,0.87)、0.92(0.86,0.96),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0和0.24,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及其95%CI为0.93(0.90,0.95);为以患者为研究对象,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1(0.63,0.78)、0.82(0.74,0.88),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4和0.35,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及其95%CI是0.82(0.78,0.85).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NSCLC纵膈淋巴转移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红宾;刘征;张福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骨肉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将1975年至2015年我院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共157例进行切片,HE染色,选择性做网状纤维,VG及奥新蓝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型分级.结果 骨肉瘤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多见的一种,在本组157例中146例皆于手术后死亡,在随访的99例中,多在术后6个月至1年内死亡,占31.31%,1至2年内死亡占17.17%其中短于术后2个月死亡,仅11例存活超过5年以上.结论 传统的分型分级,不能显示分型分级与预后有明确关系,免疫组化检测能精准判断患者的生存与预后.
作者:肖义陂;曾秋林;张文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儿末节断指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7年9月对20例小儿末节断指进行了再植,男15例,女5例,年龄在5个月-4岁,平均年龄16.5个月,10例甲根部,7例远指间关节,3例指尖部.结果 18例成活,2例坏死,18例成活中,10例未出现血运变化,2例出现动脉危象,6例出现静脉危象,经积极处理后,血运转正常;2例坏死病例,1例为甲根部离断,无可吻合静脉,术后反复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放血等积极治疗均无效,坏死;1例为指尖部原位缝合,术后第5d远断端发黑坏死.结论 小儿断指尤其是末节断指又属于较特殊的一类,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评估以及恰当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的积极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熊辉;廖忠林;邓小兵;邓刚清;刘克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T2DM)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后的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192例T2DM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比组,每组96例,对比组开展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由专业药师进行药学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的控制效果,并评测两组用药依从性,掌握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FPG、2hPG水平整体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优良率为97.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均分别优于对比组的79.2%、9.8%(P<0.05).结论 在社区对T2DM患者用药治疗中开展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率,确保用药效果,更好地控制血糖,且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廖国杭;王翠捷;丁水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