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王国权;吴晓兰

关键词:支气管炎, 化痰止咳颗粒, 临床症状,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8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平均数字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49例;B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化痰止咳颗粒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A组患儿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B组,A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应用化痰止咳颗粒治疗支气管炎患儿,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8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平均数字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49例;B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化痰止咳颗粒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A组患儿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B组,A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应用化痰止咳颗粒治疗支气管炎患儿,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王国权;吴晓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胃癌CT征象与组织分化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胃癌的螺旋CT征象与组织分化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更对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胃癌的术前行低张力水充盈螺旋CT及增强扫描结果,并将螺旋CT结果与术后病理及组织分化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胃癌组织分化与CT图像上病灶大小(χ2=4.910,P=0.027)、浆膜侵犯(χ2=9.899,P=0.002)、淋巴结转移(χ2=9.770,P=0.002)及术前分期(χ2=22.117,P<0.001)具有相关性。结论胃癌分化程度与螺旋CT上病灶的浸润转移密相关,螺旋CT做为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初步估计胃癌的组织分化。

    作者:刘国梁;徐静;王峰;占晗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短期CPAP干预对中老年OSAHS患者血清8-OHdG、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清8-OHdG、TNF-α在中老年OSAHS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比较短期CPAP干预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确诊的23例中、重度OSAHS患者(AHI≥15次/h)作为试验组和25例(AHI<15次/h)对照者。比较两组8-O-HdG、TNF-α水平及其关系,试验组随机给予连续3d CPAP干预,观察8-OHdG、TNF-α的变化。结果试验组AHI、8-O-HdG、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5),夜间低SaO2、平均SaO2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经呼吸机治疗3d后,AHI、8-OHdG、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夜间低SaO2、平均SaO2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8-O-HdG、TNF-α与AHI呈正相关,与低SaO2、平均SaO2呈负相关(P<0.05)。8-OHdG与TNF-α呈正相关(r=0.303,P=0.037)。结论中老年OSAHS患者体内可能存在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CPAP对其有改善作用。

    作者:章婷;汪俊;杨晶;罗荧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评估、疗效判定及长期预后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评估、疗效判定及长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将15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4个组,比较4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LVEF和血浆Nt-proBNP水平,并以所有患者中位Nt-proBNP水平1750ng/L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1750ng/L)和高水平组(≥1750ng/L),观察随访24个月期间2组患者长期预后情况。结果4组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同组入院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组患者治疗后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低Nt-proBNP水平组患者2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及生存率均明显高于高Nt-proBNP水平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治疗效果以及心血管事件、再次住院率和生存率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曾能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CO2气腹压力对糖尿病患者LC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不同CO2气腹压对于糖尿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根据术中气腹压水平随机分为Ⅰ,Ⅱ,Ⅲ3组,每组20例,Ⅰ组:气腹压力为7mmHg;Ⅱ组:气腹压力为12mmHg;Ⅲ组:气腹压力为15mmHg。术后1h、24h、48h、72h分别采静脉血5ml,测定血清中ALT、AST、GGT、TBIL的浓度。结果Ⅰ,Ⅱ,Ⅲ组术后1,24,48h的ALT、AST、GGT、TBIL都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72h仅Ⅲ组较术前升高(P<0.01),Ⅰ,Ⅱ组也升高,但和术前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Ⅰ,Ⅱ组相比Ⅲ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中ALT、AST、GGT、TBIL的浓度都显著升高(P<0.01);与Ⅰ组相比,Ⅱ组术后1,24,48h 血清中ALT、AST、GGT、TBIL 的浓度都显著升高(P<0.01)。结论 CO2气腹能够引起糖尿病患者明显肝功能损害,气腹压力越大,肝功能损害程度越重。短时间低CO2气腹压和常规CO2气腹压引起糖尿病患者肝功能损害是一过性的。

    作者:张小斌;张将;周毅;赵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T中骨炎信号在预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起源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CT在预测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状瘤起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CT影像及手术资料,并且与鼻内镜所见的肿瘤的起源部位进行对比,并做相关性分析,研究CT所显示骨炎部位同手术所见肿瘤起源部位的关系。结果病变以中鼻道为中心,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同时侵犯同侧鼻窦;24例患者中的19例骨炎部位与肿瘤的根蒂部位一致,一致性达79.16%,提示根据CT影像中骨增生部位可预计肿瘤的起源部位。结论 CT能较好的判断肿瘤的侵及范围,CT影像中的骨炎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肿瘤起源部位有较高的一致性,CT影像中骨质的变化可以在术前预测肿瘤的起源部位,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

    作者:蔡艳臣;张剑;罗五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亚低温在心源性休克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存率影响。方法选择心源性休克病人90例,分成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给予亚低温治疗:用冰毯或经血液净化管路输入冷置换液把目标温度设置为33℃左右。同时经股动脉置入脉搏指示持续心排监测(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导管,接仪器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记录患者降温前血压(0h)、降温后8、16、24h心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CI),心率(heart rate,HR),血管外周阻力等变化(system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观察病人2个月内存活率。对照组给予目前常规治疗,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结果两组均通过调整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血压,血压无明显差异。病人心率在亚低温组稍显降低,但统计学无差异。心脏指数亚低温组增高, 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温组外周阻力没有明显差异。亚低温组应用去甲肾上腺素量较低,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亚低温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能增加心输出量,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作者:杨小刚;罗来邦;洪华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吸烟对早期血管病变的影响及戒烟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吸烟对早期血管病变的影响及戒烟后不同时间段血管病变的改善程度。方法随机选择不同中青年人群495例[(平均年龄39±6)岁],吸烟组186例(≥5支/d,持续≥1年),不吸烟组157例(从不吸烟),戒烟组152例(停止吸烟至少1个月),戒烟组又分三组,戒烟<1年,1年≤戒烟<10,戒烟≥10年。室温下测定肱动脉一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流量介导的肱动脉扩张(FMD),计算体重指数(BMI),测量肱动脉血压,标准方法检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血糖、肌酐。结果⑴吸烟组的baPWV及CIMT分别为1503.65±18.45及0.92±0.26,较不吸烟组明显增加(分别为1168.54±13.57及0.72±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的ABI及FMD分别为0.86±0.12及9.73±1.26,较不吸烟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15±0.65及13.3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即使戒烟后,在一定时期内,戒烟组baPWV较不吸烟组仍增加;⑶戒烟10年以上组的baPWV与从不吸烟者baPWV相比,两者无明显差异(1162.37±9.10 vs 1168.54±13.57,P>0.05)。结论⑴吸烟可引起动脉礓硬度增加,baPWV升高;⑵戒烟可以改善动脉硬化,但戒烟10年以上才能达到从不吸烟的水平。

    作者:聂福根;李美根;金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CISS亚型关系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氦酸(homocysteine,Hcy)浓度与脑梗死CISS亚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7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CISS病因分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脑梗死67例,心源性(CS)脑梗死37例,穿支动脉疾病(PAD)脑梗死34例,其他疾病因明确性(OE)脑梗死16例,病因不明性(UE)脑梗死12例,同时选取2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酶法测定晨起空腹血浆Hcy浓度,统计分析Hcy水平与CISS亚型间相关性。结果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⑵急性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亚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其他亚组(P<0.005);⑶急性脑梗死非大动脉粥样硬化亚组之间血清Hcy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浆Hcy增高与CISS分型中LAA亚型密切相关,提示HHcy可能通过引发大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脑梗死。

    作者:胡艳红;王军;刘建勇;魏景景;刘昊;庆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罗氏自动化学发光仪测促甲状腺激素性能验证

    目的:通过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对罗氏Cobas e602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测定进行性能验证及评价。方法参考ISO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及相关文献,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对本仪器的稳定性、精密度、正确度、线性相关进行检测,完成性能验证及评价。结果本仪器稳定性4h相对偏倚为5%,8h相对偏倚-3%,测试的结果应小于厂家允许误差(厂家允许误差+10%),批内精密度及批间精密度符合厂家提供的要求。正确度验证结果所测的校准品结果与“靶值”偏差范围为-3.0-3.9%,明显小于厂家提供的范围。TSH在0.06-99之间线性良好,r=0.998。结论罗氏Cobas e602稳定性、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结果均符合厂家要求,验证结果全部通过。

    作者:叶斌华;胡杰群;周晓;刘少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神经性皮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数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性皮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数。方法使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量表评价140例神经性皮炎病例组和98例健康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并使用SPSS 17.0对病例组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数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的DLQI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分与皮疹部位、病程、瘙痒和肥厚程度显著相关(P<0.01);而皮疹部位、就诊次数、瘙痒和肥厚程度影响了DLQI评分(P<0.05);神经性皮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症状和感受方面(32.16%),其次是休闲娱乐(23.49%),少的是人际关系(5.09%)。结论神经性皮炎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中等程度影响,多种因素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工作中应给以关注。

    作者:章俊;杨美平;黄艳春;谢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3250例血培养病原菌变化以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2012-2014年萍乡市萍矿总医院血液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情况,为临床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VITEK系统鉴定细菌,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作体外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3软件分析血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药敏结果。结果⑴血培养分离菌种类分布情况。3250份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培养阳性标本672份,病原菌756株,阳性率为23.3%,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98株(52.6%);革兰阳性菌256株(33.8%),真菌43株(5.7%),其他59株(7.8%),排列前五位的革兰阴性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主要的阳性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以及屎肠球菌。⑵药敏情况。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药敏佳为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头孢哌酮,铜绿假单胞菌为头孢他啶,庆大霉素以及亚胺培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呋喃妥因以及万古霉素,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以及屎肠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医院感染中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血培养加药敏实验可以为临床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准确的抗菌谱,减少二重感染的发生。

    作者:程利;耿娜;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MiR-34a在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肾癌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人类基因的转录大约只有1.5%的转录产物可以编码蛋白质,其余部分均被认为是非编码RNA。根据转录本的大小将非编码RNA 分为长链非编码RNA和短链非编码RNA。 MicroRNA作为短链非编码 RNA 中重要的一个亚类在短链非编码RNA 中研究得多,大小在18-22nt 之间[1,2]。MicroRNA首次在植物中被发现,后证实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序列的高度保守性显示了它们重要的调节功能,这引起了人们对microRNA在细胞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3]。MicroRNA 的成熟过程包括从细胞核中运输出细胞质再经过Dicer 酶加工成为成熟的miRNAs,它们通过结合在特定的信使RNA 中的互补序列调控基因的表达。每条miRNA的5’末端含有一个种子序列,其可以与特定的信使RNA上的互补序列相结合,此互补序列存在于信使RNA的3’非编码区,这种结合依赖于互补序列的长度和互补的匹配程度。 MiRNA-mRNA结合后通过招募沉默复合物来调节基因的表达,大多情况下是减少与它们匹配基因的表达。它们减少基因表达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抑制翻译突进,另一种是通过mRNA的降解来调节目的基因的表达状态[3,4]。到目前为止大概有四千种人源miRNAs被发现,其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并且每一种miRNA都具有几百甚至上千种靶标基因,这就预示着我们目前的研究状态对miRNA 的功能机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且目前已经有研究发现miRNAs还可以调节一些假基因的表达来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以及通过RNA激活的形式激活目标基因的表达[5]。这些假基因与可以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它们有着共同调节microRNAs的作用,并且通过这些microRNAs的桥接作用达到基因间的相互调节。MiRNAs在肿瘤中的作用在此前已经研究相当之多,它们参与各种肿瘤以及良性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MiRNAs的差异性表达,在同一个细胞中可能因为微环境的变化而使它们的表达和靶标基因被转换。 MiR-34家族与P53关系密切并呈正相关作用,在多种癌细胞中发现miR-34可直接作用P53而影响很多基因的表达[6],在本文中有详细的机制讲述。因此,P53基因的丢失减少了miR-34家族的表达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细胞的凋亡并且影响了其他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多方位调节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郎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麻仁丸在减少前列腺术后出血中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麻仁丸在减少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由同一术者实施的55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按术后是否服用麻仁丸进行随机分组,用药组中31例为术后第一天进食后常规口服麻仁丸(6g,Tid)1个月的患者,对照组中24例为术后未服用麻仁丸的患者。随访并观察两组中患者术后排便及前列腺出血的情况。结果用药组患者中1例(3.23%)发生因便秘导致前列腺出血,经保守治疗治愈,其余患者未发生,均如期出院,随访1个月亦未发生因便秘导致出血。对照组中5例(20.83%)患者出现术后便秘及前列腺出血,延期拔导尿管及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麻仁丸可预防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便秘,降低术后出血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包佑根;王金根;毛允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脾脏增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研究

    目的:研究脾脏增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46例脾脏增大的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组织穿刺活检术,并检测其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结果46例脾脏增大的慢性HBV携带者中G2-4S2-4期例数为36例占78.3%,HBeAg阴性和阳性组及HBV DNA阴性和阳性组间肝组织炎症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HBeAg阴性和阳性组间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2比例分别为30%和7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V DNA阴性和阳性组间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2比例分别为46.2%和6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结论脾脏大的慢性HBV携带者大部分肝组织病变明显,部分甚至已经形成肝硬化,这些患者均有必要行肝穿刺活检术了解肝脏组织状态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邱自辉;邓勇;邱艳;陈宇;李朝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德安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胫骨中下1/3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及传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及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别(P>0.05);微创组与传统组优良率分别为93.3%和73.3%(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别(6.7%vs 3.3%,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损伤小,更符合生物学接骨原则,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刘军强;陆磊;陈新平;胡美进;寇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及深静脉血栓影响的观察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及深静脉血栓影响。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和试验组(氨甲环酸)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血红蛋白和术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输血率为16.3%,平均输血量为285.71ml±37.61ml,均低于对照组的输血率(35.0%)与平均输血量(491.51ml±51.120ml);试验组的术后1d及术后3d的血红蛋白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系统因子(纤维蛋白原、PT、APT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DVT发生率分别为8.31%、6.7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给予氨甲环酸治疗,能达到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的同时,有效降低患者失血量,减少输血。

    作者:叶家炼;吴淼金;吕杏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储备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储备功能和病情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以4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各1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健康志愿者15例作为正常对照,进行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肝功能检测,同时进行血清肝功能检测。结果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参数MVmax40、CUM40及CUM120值在正常对照、NAFL、NASH、NAFH组间依次降低,NASH、NAFH组与正常对照及NAF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气试验参数与肝功能血清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NAFLD患者的肝细胞损伤情况和肝脏的储备功能,可用于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病情分级。

    作者:周槐娜;涂文平;周玉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在宫颈相关疾病检出率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本论文通过观察并评价宫颈HPV检测、阴道镜对子宫颈相关疾病的检出率差异,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同时进行阴道镜及HPV检查,并在阴道镜下进行病理活检的202名宫颈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在子宫颈相关疾病的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阴道镜图像异型血管对宫颈癌相关性高;镶嵌及异型血管与CINⅢ相关性高;镶嵌及点状血管与CINⅡ相关性高;镶嵌及白色上皮与CINⅠ相关性高;白色上皮及正常转化区对宫颈炎相关性高.。HPV检测对宫颈癌、CINⅢ、CINⅡ相关性高,而对CINⅠ及宫颈炎相关性不大。其中高危HPV与宫颈癌及CINⅢ的相关性明显高于低危HPV。阴道镜对宫颈相关疾病的总体检出符合率为81.68%;HPV的宫颈相关疾病的总体检出率为75.25%,两组间总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CINⅠ、宫颈炎的检出上阴道镜高于HPV检测。结论阴道镜及宫颈HPV检测对发现宫颈相关疾病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两种方法的总体检出率差异不大,但各有特点,可联合应用,以减少漏诊。

    作者:李娟;周月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SVF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Ⅳ期压疮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Ⅳ期压疮治疗中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VF)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50例Ⅳ期压疮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换药实验组,实验组20例患者在常规换药基础上采用SVF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就有效率方面,svf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而常规换药组为73.3%,两种治疗方法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其次,对比两组患者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以及疼痛评分等指标,实验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Ⅳ期压疮治疗中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VF)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较常规换药临床效果更好,且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和减轻患者疼痛等优点,可以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发春;徐萍;邹立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