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聚乙二醇-CO-低聚乳酸)三元共聚酯的生物相容性的初步研究*

邓君;孙翔;崔苏萍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治疗, 细胞支架,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聚乙二醇-CO-低聚乳酸)
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聚乙二醇-CO-低聚乳酸)三元共聚酯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取清洁级雄性健康BSL-C57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分离培养获得小鼠B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仪鉴定表面标志物.BMSCs培养至3代后,将BMSCs与PBTEOLA三元共聚酯制成的生物材料薄膜共培养,96h后固定进行电镜扫描,并用DAPI荧光染料染色处理,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细胞计数.结果 B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CD34、CD45阴性,CD90弱阳性,CD73阳性.扫描电镜下,PBTEOLA三元共聚酯材料与BMSCs共培养形成的细胞支架,其表面细胞数量多,细胞状态正常.荧光显微镜下,对其细胞支架表面的细胞进行计数,显示表面细胞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结论 PBTEOLA三元共聚酯材料与BMSCs共培养制成的细胞支架表面有细胞存活及增殖,由于PBTEOLA三元共聚酯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及可降解等性质,所以该新型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干细胞治疗多种疾病的支架材料之一.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IDH1 R132H突变对U87MG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体内外研究

    目的 探讨IDH1 mut(R132H)对U87MG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表达IDH1 mut(R132H)的慢病毒浸染胶质瘤细胞,利用RT-PCR验证转染效率并通过细胞计数验证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人为加入IDH1 mut(R132H)代谢产物2-HG,细胞计数方法 验证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表达IDH1 mut(R132H)的慢病毒浸染胶质瘤细胞后,NOD/SCID小鼠皮下注射建立动物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并记录,提取肿瘤组织RNA验证IDH1 mut(R132H)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肿瘤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RT-PCR验证IDH1 mut(R132H)和IDH1 wt表达于U87MG胶质瘤细胞中;其细胞增殖速度慢于IDH1 wt和空白对照组;2-HG能抑制细胞的增长;动物体内实验再次证实,表达IDH1 mut(R132H)的肿瘤生长速度慢于IDH1 wt,并且Ki-67的表达在IDH1 mut(R132H)肿瘤少于IDH1 wt.结论 IDH1 R132H突变对U87MG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起到抑制作用.

    作者:梁锐;肖兵;唐尤佳;高翔;张国锋;徐文华;祝新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腹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在剖腹产产后出血中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7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76例剖腹产产后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的B-Lynch缝合术以及经改良后的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7%,与对照组81.6%相比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操作时间上均明显减短,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改良B-Lynch缝合术对剖腹产产后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余红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杂交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动脉瘤2例报道

    目的 探讨杂交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瘤的方法 .方法 2013年至2014年我院2例病例主动脉弓部瘤实行经颈部横切口,行头臂动脉搭桥+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2例病例均成功完成头臂动脉搭桥+支架腔内隔绝术,释放支架后即行主动脉造影证实主动脉弓部瘤完全封闭、无内漏,人工血管桥通畅.出院前及术后3月复查主动脉双源CTA示支架位置良好,桥血管通畅.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心血管重要事件发生.结论 杂交手术为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相对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作者:刘元庆;盛国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择期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共61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使用量、苏醒时间、拔管相关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10.4611,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t=7.9737,10.5306,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Ramsay评分及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拔管后10min 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t=10.0741,P<0.05.观察组拔管后30min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4134,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能够有效镇静、镇痛,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东;熊宜辉;李薇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葛根素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加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4例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即均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A-CEI、他汀类降脂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连用5d)等,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500mg静滴,l次/d,疗程14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4.38%,明显高于对照组53.13%(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46.88%(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加用葛根素治疗UA,溶栓和缓解心绞痛症状效果更好,对防止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作用,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方法 简单,使用方便安全,用药期间无需实验室监测.

    作者:卢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社交恐惧症观察

    目的 研究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汀对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的门诊治疗的社交恐惧症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研究组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均有好转.研究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的评定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汀对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郭隆润;钟华;廖梅蓉;刘典英;王海丽;黄必清;刘旺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个体化睾酮替代疗法在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个体化睾酮替代疗法在不同血清总睾酮的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男科门诊就诊的68例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总睾酮水平将患者分为绝对降低组(43例,入组患者血清总睾酮水平低于8nmol/L)和相对降低组(25例,血清总睾酮水平处于8~11.5nmol/L),绝对降低组均给予十一酸睾丸酮(安特尔)口服,80mg,2次/d,治疗3个月.相对降低组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相对降低A组(12例)和相对降低B组(13例),相对降低A组同样给予安特尔口服,80mg,2次/d,治疗3个月;相对降低B组则给予小剂量安特尔口服,即40mg,2次/日.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患者ADAM问卷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等,评估个体化睾酮替代疗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⑴绝对降低组、相对降低A组、相对降低B组3个月后体能评分、精神心理评分、性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相对降低A组与相对降低B组的ADAM问卷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⑵绝对降低组、相对降低A组、相对降低B组3月后的TT水平较治疗前提高、而SHBG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相对降低A组与相对降低B组的TT水平均超过12nmol/L,但相对降低A组TT水平显著高于相对降低B组(P<0.05),而SHBG差异不显著.⑶治疗期间未发现水钠潴留、急性尿潴留等严重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出现红细胞压积升高、血红蛋白升高、PSA升高等,但相对降低B组红细胞压积升高、PSA升高发生率低于相对降低A组(P<0.05).结论 血清TT水平低于8nmol的患者应建议给予常规剂量的睾酮补充治疗,而血清TT介于8~11.5nmol的LOH患者,可尝试使用小剂量睾酮补充治疗.

    作者:顾家望;冯亮;贝雷鸣;李冬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中TGF-β、IL-10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比较我院收治的5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实验组)与5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浆TGF-β和IL-10水平,并深入分析不同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患儿血浆TGF-β和IL-10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0d血浆TGF-β、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0d血浆TGF-β、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愈组患儿血浆TGF-β、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有效组和无效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效组患儿血浆TGF-β、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效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未复发组患儿血浆TGF-β、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明显症状复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浆TGF-β、IL-10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效果评估均有一定预测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钟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乳腺癌术后放疗与内分泌治疗同时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放疗与内分泌治疗同时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肿瘤科收的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乳腺癌术后放疗与内分泌治疗同时应用,对照组进行术后放疗序贯内分泌治疗,前瞻性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放射性皮肤纤维化、放射性肺纤维化、放射性肺炎、放射性心脏及血管炎的发生率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死亡率为3(7.5%),局部复发率为4(10.0%),远处转移率为3(7.5%);对照组的死亡率为5(12.5%),复发率为6(15.0%),远处转移率为4(10.0%),两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放疗同时内分泌治疗并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预后较好,可以考虑乳腺癌术后局部放疗的同时应用内分泌治疗.

    作者:张群贵;余瑛;丁金泉;郭守俊;李为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在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334只眼)急性PACG患者,对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患者与未脱离患者,对房角关闭范围,眼压控制水平及前房炎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4眼中65眼(19.5%)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脱离组房角关闭范围3-4个象限比例为84.6%,高于对照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离组眼压≤10mmHg比例为20.0%,比未脱离组高(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离组发生前房炎症比例为61.5%,比未脱离组高(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M为早期诊断急性PACG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提供了新的诊断依据.

    作者:胡锡彬;何建中;邱艳飞;赖伟;钟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中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中应用.方法 本研究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到我院急诊收治的100例单剖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联合用药组50例,布比卡因组50例,布比卡因组注射0.5%的布比卡因2.0ml,联合用药组的患者注射0.5%的布比卡因1.2ml和5ug舒芬太尼,注射时间是10-15s,然后将产妇迅速转为平卧位,接着左倾手术床15-20度,以免出现仰卧低血压综合症.其他方法 均相同.结果 联合用药组与布比卡因组的组内以及各组之间的各时间点心率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P>0.05).这两组的SpO2都在98%以上,联合用药组在T1-T5时间点的MAP都明显高于布比卡因组相同的时间点(P值均<0.05),布比卡因组的MAP在T1-T5时间点都明显比同组T0时间点低(P值均<0.05).联合用药组的麻黄素使用率是8.00%,低于布比卡因组(P<0.05);联合用药组在总不良反应率(20.00%)明显低于布比卡因组的(42%),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运用在剖宫产中,不仅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低,而且降低了手术过程中麻黄素使用率不良反应出现率,安全有效.

    作者:曾友良;周力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江西省第六次肝胆外科学术年会在南昌召开

    江西省第六次肝胆外科学术年会于2016年4月16-17日在南昌召开, 江西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昌大学一附院院长时军,江西省医院研究型学会副会长、南昌大学二附院副院长邵江华,江西省医学会外科学分常委、肝胆外科学组组长邹书兵等专家出席会议并讲话.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梁廷波教授、福建省立医院王耀东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虞先濬教授等等受会议邀请出席了会议,并分别就肝胆胰疾病的前沿热点、手术难点、手术技巧、术后护理等主题开设了专题讲座.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聚乙二醇-CO-低聚乳酸)三元共聚酯的生物相容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聚乙二醇-CO-低聚乳酸)三元共聚酯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取清洁级雄性健康BSL-C57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分离培养获得小鼠B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仪鉴定表面标志物.BMSCs培养至3代后,将BMSCs与PBTEOLA三元共聚酯制成的生物材料薄膜共培养,96h后固定进行电镜扫描,并用DAPI荧光染料染色处理,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细胞计数.结果 B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CD34、CD45阴性,CD90弱阳性,CD73阳性.扫描电镜下,PBTEOLA三元共聚酯材料与BMSCs共培养形成的细胞支架,其表面细胞数量多,细胞状态正常.荧光显微镜下,对其细胞支架表面的细胞进行计数,显示表面细胞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结论 PBTEOLA三元共聚酯材料与BMSCs共培养制成的细胞支架表面有细胞存活及增殖,由于PBTEOLA三元共聚酯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及可降解等性质,所以该新型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干细胞治疗多种疾病的支架材料之一.

    作者:邓君;孙翔;崔苏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组(O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O组麻醉采用羟考酮0.1mg/kg和丙泊酚2.0mg/kg静脉注射,F组麻醉采用芬太尼1.0μg/kg和丙泊酚2.0mg/kg静脉注射,C组静脉注射10ml生理盐水.记录3组患者的检查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T1)、入镜(声门)时(T2)、入镜2min(T3)、入镜5min(T4)、退镜时(T5)的HR、SpO2、SBP、DBP,观察3组患者在镜检时的耐受情况及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随访患者对麻醉的舒适满意度.结果 O组和F组患者在T1时HR、SBP、DBP与T0比较显著下降(P<0.05),C组患者在T2-T4时HR、SBP、DBP与T0比较显著升高,同时点SpO2与T0比较显著下降;O组和F组患者在T1-T4时HR、SBP、DBP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SpO2在T2-T4时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O组和F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检查过程中呛咳、屏气、强迫坐起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组呛咳、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O组和F组患者舒适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可有效地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检查时舒适度高,且药物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铭君;陈文华;陈志强;郑剑波;张育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EGFR、Ki67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比较TNBC与non-TNBC在临床病理特征及EGFR、Ki67表达的差异,探讨EGFR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76例,包括TNBC 42例(15.6%),non-TNBC 234例(84.4%),比较两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GFR和Ki67在两者间的表达差异及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在发病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NBC组淋巴结转移比例高(61.9%比43.2%,P<0.05);EGFR和Ki67在TNB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non-TNBC组(83.3%,85.7%比58.1%,64.1%,P<0.05),EGFR与Ki67仅在TNBC组中的表达有相关性(r=0.365,P=0.017),non-TNBC组中两者无相关性(r=0.069,P=0.293).结论 TNBC较non-TNBC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EGFR与Ki67在TNBC中阳性表达率高于non-TNBC且两者表达有相关性,可能与TNBC不良预后相关,可望为TNBC的治疗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万宇;黄建军;包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本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2012年01月至2015年8月,我院共完成55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治疗.所有患儿均存在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一例罕见混合型合并右位心,多根左上肺静脉分支异位引流至右房.其中男36例,女19例;年龄12d-3岁,平均(4.3±3.2)个月,体重3.2-11 kg,平均(5.4±1.2)kg;心上型33例,心内型20例,心下型1例,混合型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全麻低温深停循环或选择性脑灌注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33例心上型采用左心房顶部入路,20例心内型患儿采用冠状静脉窦去顶,扩大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通道,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一例心内型合并桥静脉梗阻按心上型纠治,1例心下型采用心脏上翻方法 共干与左心房吻合,1例混合型根据回流采用不同的方式将肺静脉引流至左心房.结果 本组病例4例死亡,术中死亡1例为心下型,术后死亡3例均为心上型,1例术后出现膈肌麻痹,行膈肌折叠术;1例出现术后再狭窄,再次手术治疗,随访1年无残余梗阻;余例随4个月-3年无梗阻.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TAPVC无自愈可能,早期易形成肺动脉高压,导致肺血管阻塞性病变,一般手术前明确诊断,即应早期手术,如存在肺静脉回流梗阻,应立即急诊手术.心内型及心上型TAPVC的手术纠治效果良好:心上型采用经上腔与升主动脉间隙手术路径能明显降低术后心率失常的发生,保证吻合口通畅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作者:张盛;明腾;邹勇;艾凌云;涂洪强;王小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拟在全麻下行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D1组)、右美托咪定1μg/kg(D2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术前30min在术前等候室内监测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D1组患儿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D2组滴入右美托咪定1μg/kg,C组滴入等容量生理盐水0.5ml.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直至患儿入睡,术中按需追加异丙酚.记录患儿滴鼻前(T0)、滴鼻后30min、镜检5min及术毕清醒(T1-T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OAA/S评分.记录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效果、异丙酚用量、术毕苏醒时间及不良事件(舌后坠、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体动反应、恶心及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T1-T3时OAA/S评分降低,患儿麻醉诱导时间缩短,麻醉效果升高,异丙酚用量减少,舌后坠、呼吸抑制及体动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术毕苏醒时间、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比较,D2组T1-T3时OAA/S评分降低,患儿麻醉诱导时间缩短,麻醉效果升高,异丙酚用量减少,舌后坠、呼吸抑制及体动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术毕苏醒时间、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纤维结肠镜检查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滴鼻复合异丙酚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其剂量选择1μg/kg优于0.5μg/kg.

    作者:陈文华;陈铭君;陈志强;郑剑波;张育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体温控制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注全麻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危重患者术中体温控制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6月选择需要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麻醉危重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体温控制组(术中体温控制在37.5℃,对照组不控温(手术室常温),术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清醒时间,同时随访术后延迟性呼吸抑制、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时期间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诱导及麻醉清醒期间HR、BP、MAP及BIS未有统计学差别,但实验组手术期间HR、MAP及BIS均低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576.57±73.88)mg、(1073±355)μg,而对照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658.45±95.47)mg、(1118±465)μg,两组中丙泊酚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体温控制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丙泊酚用量小并且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常规室温下全麻.

    作者:张海萍;吴云娟;吴蔚芳;韩南火;廖小勇;万卫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含漱康复新液联合中药清胃散辩证加减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使用康复新液联合中药清胃散辩证加减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提供指导建议.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口腔门诊部进行治疗的12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含漱康复新液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胃散辩证加减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溃疡愈合时间、溃疡痊愈结果 .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为1.02±0.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平均愈合时间上治疗组为(3.2±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5±0.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例数为45(72.58%),有效率为59(95.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51.61%)、49(79.0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76,P=0.007<0.05).结论 使用康复新液联合中药清胃散辩证加减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缩短溃疡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

    作者:许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