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排毒保肾丸对腹膜透析微炎症状态影响的研究

王金象;陈帮明;刘干炎;刘永芳;徐;吴慧心;姚子睿;林雪菲;陈佳

关键词:排毒保肾丸, 腹膜透析, 微炎症状态, 氯沙坦
摘要:目的:观察排毒保肾丸对腹膜透析微炎症状态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肾病科门诊或住院的96例慢性肾脏病(CKD5期)且已行腹膜透析(CAPD)至少8周的患者,采随机分为排毒保肾丸组和氯沙坦组,各48例。排毒保肾组给予排毒保肾丸(大黄?虫丸加减)治疗,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钾片治疗,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外周IL-6、TNF-α、Hs-CRP、SAA、Fg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外周IL-6、TNF-α、Hs-CRP、SAA、F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毒保肾丸可降低腹膜透析患者IL-6、TNF-α、Hs-CRP、SAA、Fg水平,且有氯沙坦类似的抗炎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血管瘤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婴幼儿血管瘤(IH)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病理染色(HE染色方法)分别筛选出30例婴幼儿血管瘤(IH)为实验组和30例瘤旁组织为对照组;并分别行人巨细胞病毒pp65蛋白免疫组化、免疫荧光以及半定量PCR(RT-PCR)检测。结果⑴IH组织免疫荧光pp65表达:pp65蛋白在所有瘤体组织中(30例),只有3例表达阳性,阳性率10%,而在瘤旁组织中,30例均阴性,即该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p65并未直接参与HCMV导致的IH形成。⑵RT-PCR结果显示:pp65mRNA基因在瘤体组织中,30例当中有20例阳性,阳性率达到66.7%,而在瘤旁组织中,30例标本阳性却仅1例,即二者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p65通过pp65mRNA可能调控参与了HCMV导致的IH形成。结论研究表明HCMV与IH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相关性,但是否密切相关及具体机制如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傅荣华;邹筠;谭梅军;罗国龙;杨文萍;袁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术后加速康复策略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后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和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5-68岁,体重指数18-29kg/m2,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ERAS策略组(E组)和传统手术组(C组),每组30例。 E组实施ERAS策略,C组实施传统常规围术期处理及麻醉方法。记录2组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补液量、芬太尼总用量、术前、术毕时CVP和体温;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第1d(T2)、第3d(T3)及第7d(T4)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Th1细胞和Th2细胞亚群比例,计算Th1/Th2比值,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IFN-γ和IL-4浓度。记录患者术后4、8、24、48h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E组术中补液量、芬太尼总用量、术毕时CVP和术后4、8、24h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毕时体温明显升高(P<0.05);与T0比较,C组T2-T4时、E组T2-T3时外周血Treg细胞、Th2细胞百分比和血清TGF-β、IL-4浓度明显升高,外周血Th1细胞百分比、Th1/Th2比值和血清IFN-γ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E组T2-T4时外周血Treg细胞、Th2细胞百分比和血清TGF-β和IL-4浓度明显降低,外周血Th1细胞百分比、Th1/Th2比值和血清IFN-γ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ERAS策略可减少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且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术后细胞免疫的抑制程度。

    作者:卢忆梅;周志东;徐国海;郎海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微创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FN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的AFNF患者50例,根据切口入路方式分为常规组(25例)和微创切口组(2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微创切口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随访1年后,微创切口组Harris评分优良率(92.00%)及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微创微创切口THA在提高FNF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以及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阮晓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2例AMI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血运重建,强心、利尿、抗凝、抗血小板、扩张血管、调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前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结果⑴随访期内,观察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血清脑钠肽(BNP)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期结束后,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LVEDV、LVESV、BN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AMI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确切,且可降低MACE发生率。

    作者:陈丽俐;喻伟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南昌52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

    目的:筛选IgE抗体表达阳性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了解该病患儿血清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肾内科确诊、居住地为南昌的52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静脉血标本,应用免疫印迹法定量检测过敏原IgE抗体,并筛选IgE抗体表达阳性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了解该病南昌发病的高危因素及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过敏性紫癜发病多集中在春季和夏季。所有患儿中,特异性IgE阳性患儿占比44.27%。引起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病的常见过敏原分别为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其中吸入性过敏原中尘螨组合IgE阳性率高,占比12.02%;而食入性过敏原中海鱼组合IgE性率高,占比10.68%。且相较于吸入性过敏原,食入性过敏原IgE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南昌过敏性紫癜发病多集中在春季和夏季,主要过敏原是尘螨组合及海鱼组合,且食入性过敏原较吸入性过敏原所占比重更高,患儿应避免接触或摄入,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及反复发作。

    作者:齐海锋;谈小云;傅睿;黄玉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NSE在高热惊厥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高热惊厥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12月因高热惊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儿纳入研究,共84例,根据诊断标准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组(48例)和复杂性高热惊厥组(36例),分别检测两组患儿的NSE表达水平。结果复杂性高热惊厥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高热惊厥组(P<0.05),有显著差异(P<0.05);复杂性高热惊厥组脑脊液NSE水平高于单纯性高热惊厥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热惊厥发作可导致血清及脑脊液中NSE水平升高,尤以复杂性惊厥血清中NSE水平升高明显;NSE可作为高热惊厥预后判断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作者:谢基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预测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预测评估价值。方法选择近几年在我院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并手术的179例超声BI-RADS分级为3级、4级(4a、4b、4c)、5级的179个乳腺肿块,将超声分级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评估BI-RADS分级对肿块良恶性的预测情况。结果179例术后病理结果,良性病变90例,恶性病变89例。3级、4a级、4b级、4c级和5级的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3.23%、28%、72.73%、85%、94%。结论超声BI-RADS分级规范了报告书写,比较客观地反映乳腺肿块声像特征,受检查医生主观影响较小,对肿块具有良好的良恶性预测功能。

    作者:吴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儿童巴特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巴特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BS)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例BS患儿临床资料。结果⑴4例患儿均为男性,就诊年龄3个月-1岁4月,病程0.5-6个月,2例为早产儿,临床表现以腹泻、呕吐、营养不良多见,血压正常;⑵实验室检查均有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代谢性碱中毒,血醛固酮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部分有肾素活性、尿钾、尿氯及尿钙水平升高;⑶予补钾联合保钾利尿剂螺内酯及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布洛芬治疗,出院时患儿电解质均正常,2例仍有轻度代谢性碱中毒,临床症状缓解;⑷出院随访至今仍长期口服补钾,监测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正常,生长发育落后及营养不良症状有所改善。结论 BS发病年龄不同临床症状不同,不同基因突变也会导致临床表现多样,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来诊断,有条件可行基因检测;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联合用药疗效更佳。

    作者:邓美慧;黄玉辉;郑卫民;傅睿;彭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江西医药》获江西省第五届优秀期刊二等奖

    日前,由江西省期刊协会组织评选的第五届优秀期刊奖揭晓,《江西医药》荣获江西省第五届优秀期刊二等奖。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疗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NIP)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德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NIP患者109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感染性质分为细菌感染组(58例)和非细菌感染组(51例),并选取同时期健康新生儿10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新生儿血清PCT、hs-CRP和WBC水平,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新生儿血清PCT、hs-CRP和WBC计数均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细菌感染组升高幅度更大,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血清PCT、hs-CRP和WBC计数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而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PCT、hs-CRP和WBC计数联合检测对于NI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而细菌性感染组各指标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研究组和非细菌感染组(P<0.05)。结论 PCT、hs-CRP和WBC计数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NIP阳性率,可作为NIP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主要依据。

    作者:黄世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化疗和卡介苗免疫对结核病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内穿孔素和颗粒溶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化疗和卡介苗免疫对结核病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内穿孔素和颗粒溶素表达的影响。方法按体重相近的原则将90只体重(19±1)g,属龄(7±1)个月实验用C57 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⑴健康对照组15只(A组);⑵结核病对照组15只(B组);⑶卡介苗免疫组15只(C组);⑷卡介苗免疫成功后结核菌攻击组15只(D组);⑸结核病化疗组15只(E组);⑹结核病化疗1个月后加卡介苗免疫治疗组15只(F组)。分别进行相应的实验处理,对相应的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 C组、D组、E组以及F组中CD3+和CD8+水平与B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F组与其余3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C组、D组、E组以及F组中穿孔素和颗粒溶素水平与B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F组与其余三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化疗和卡介苗免疫联合治疗对结核病具有更加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建华;农雪萍;雷建平;万引;陈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SHG)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ICU危重症SHG患者186例,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分为强化治疗组(58例)、常规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55例),目标血糖分别为4.1-6.1mmol/L、6.1-8.1mmol/L和8.1-11.1mmol/L。比较3组的近期预后。结果在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SIRS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常规治疗组低,强化治疗组次之,对照组高,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医院感染率和MODS发生率方面,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强化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可显著改善ICU危重症SHG患者的预后、减少死亡率,目标血糖6.1-8.1mmol/L时患者的获益大。

    作者:张永根;贺文成;杜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类型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监测不孕不育患者子宫内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2014年收治的不孕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经阴道超声从月经周期第8-11d开始监测内膜厚度、形态、蠕动幅度,对比阴道经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结果,探讨内膜类型、厚度、蠕动幅度与妊娠的关系。结果内膜厚度0.8-1.4cm者的妊娠率高,与内膜厚度<0.8cm、>1.4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蠕动幅度小动较大动和中动的妊娠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不育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是一种理想、无创、安全、可靠的辅助检查手段,监测子宫内膜的厚度、回声及蠕动幅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锋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预注射对瑞芬太尼致全身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作用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进行右美托咪定或氯胺酮预泵注对瑞芬太尼诱发的全麻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10月于我院诊断为“乳腺癌”并拟于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即右美托咪定组(D组),氯胺酮组(K组)以及生理盐水组(S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前3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氯胺酮0.5mg/kg,生理盐水10ml。术毕清醒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若VAS≥4分,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g。记录3组患者术毕清醒即刻、清醒后30、60、90、120min的VAS评分、术后2h需给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的患者数量、停止瑞芬太尼泵注至出现VAS≥4分的时间,静脉接受舒芬太尼的用量及患者自接受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后至VAS<4分所需时间,记录随访过程中各组患者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D组和K组患者停止泵注瑞芬太尼后第一次出现VAS≥4分的时间较长,需进行术后镇痛的患者数量显著少于S组(P<0.05)。3组需进行术后镇痛的患者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VAS均降至4分以下。术后30、60、90、120min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D组与K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射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或氯胺酮可有效缓解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后所导致的痛觉过敏。

    作者:袁波;杨兴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改良手法复位与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63例分析

    目的:观察改良手法复位与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163例,采用改良手法复位与小夹板,个性化中医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手法复位石膏或塑形夹板外固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78.1%;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40.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良手法复位与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殷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鄱阳湖血吸虫病疫区人群肝脾肿大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鄱阳湖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肝脾肿大情况。方法以B超和粪检方法对鄱阳县表波村居民同时进行检查。结果居民肝肿大率和纤维化率分别为16.1%和76.6%,男性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肝肿大/肝纤维化率都呈现增高的变化趋势。脾肿大率较高,20-岁以上年龄组均高于79%,男性也高于女性。渔船民肝肿大和肝实质纤维化Ⅱ级改变率分别为22.2%和36.5%,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结论血吸虫病疫区人群肝脾肿大和纤维化率均较高,B超检查可以反映血吸虫病疫区人群肝脾病理变化。

    作者:黄北南;谢曙英;姜唯声;兰炜明;戴坤教;曾小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1至2016/1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小剂量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大剂量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BNP、LVEF、hsCRP水平以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但两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治疗后BNP、LVEF、hsCRP水平以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尤其以大剂量方案疗效提升以及相关指标改善效果更佳。

    作者:程晓燕;程德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手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完善的镇静、镇痛、催眠效果,能够减轻术中伤害性刺激、降低麻醉药物用量、调控心血管的稳定性、对神经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1,2]。由于右美托咪定的上述特点,现如今已广泛地运用在神经外科手术及其他各类手术中,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对右美托咪定脑保护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神经外科手术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郭余大(综述);戴寒英(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定治疗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岁,均为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其中Ⅲ度9例,Ⅳ度21例。合并下胫腓分离2例,内踝无骨折而三角韧带损伤4例,所有患者均存在后踝骨折。Ⅲ度患者采用单一后外侧切口,Ⅳ度增加内踝切口,手术顺序依次为后踝、外踝、内踝。30例均获得10-16个月的随访(平均11个月)。结果后踝骨折T型钢板固定8例,螺钉固定22例。4例三角韧带损伤患者,1例在后踝、外踝复位固定后,踝关节内侧间隙仍增宽,作内踝切口探查,发现三角韧带断裂、并嵌于关节间隙,予以抽出并修复;另3例后踝及外踝固定后,踝关节内侧间隙恢复正常,未作内侧切口探查。2例下胫腓分离患者,1例通过下胫腓螺钉固定;另1例在后踝及外踝固定后,行腓骨牵拉试验检查为阴性,故未行下胫腓螺钉固定。根据Baird-Jackson评分,本组优2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结论后外侧切口尤其适用于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Ⅲ度踝关节损伤,仅用一个切口即可完成后踝及外踝骨折的治疗,后外侧软组织厚实,对内置物覆盖好,其反过来也减少了内置物的激惹及伤口并发症;后踝可在直视下准确复位、固定可靠,患者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快。

    作者:庄传记;吕志华;周锦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再次发生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患者再次发生脆性骨折(FF)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靖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PO合并FF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再次发生FF分为病例组(33例)与对照组(81例),PO患者随访期内再次发生FF为病例组,未再次发生FF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先采用χ2检验筛选有统计意义指标,然后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χ2检验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体质指数(BMI)、PO分型、初次骨折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抗骨质疏松治疗、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合并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是PO患者再次发生F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骨质疏松治疗则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根据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PO患者FF再次发生率。

    作者:熊海水;邹素红;陈丽俐;付辉明;黄济和;何菊梅;陈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