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基层乙肝防治与健康管理技术培训项目江西站启动

关键词:中国, 基层医院, 乙肝防治, 健康, 管理技术, 培训项目, 西站, 医学会, 感染病学, 江西省, 专题讲座, 知名专家, 医药卫生, 医务人员, 研究中心, 南昌市, 科技发展, 培训班, 学术, 县级
摘要: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基层乙肝防治与健康管理技术培训项目江西站于2016年8月5-6日在南昌启动。本次培训班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提供学术支持,江西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协办,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开设了专题讲座,来自江西省各县级基层医院及南昌市医院等共15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阴茎单层与双层肉膜蒂组织覆盖在Snodgrass尿道下裂修复中的应用22例体会

    目的:探讨阴茎单层与双层肉膜蒂组织覆盖在Snodgrass尿道下裂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组22例,年龄1-7岁,平均2.5岁,尿道下裂类型为冠状沟型7例,阴茎体型12例,阴茎阴囊型3例,分别应用阴茎肉膜蒂组织对Snodgrass法修复的新尿道进行单层和双层覆盖,其中单层覆盖12例双层覆盖10例。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其中尿瘘3例,无明显尿道狭窄及尿道憩室病例。结论阴茎单层与双层肉膜蒂组织覆盖Snodgrass法修复的新尿道均可以有效防止尿瘘和伤口裂开,其中双层覆盖能更有效的减少尿瘘发生,重建类似正常阴茎外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江华;饶品德;熊春凤;刘琛;李贺;吴文波;段智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糖脂代谢紊乱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究糖脂代谢紊乱与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6例PCOS患者(观察组)和106例非PCOS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血清学糖脂指标,分析糖脂代谢水平对PCOS的影响。结果106例PCOS患者中糖耐量正常患者42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13例,糖耐量受损患者28例,糖调节受损患者14例,2型糖尿病患者9例;对照组分别为95、3、7、1和0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 PCOS组患者病理特征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COS组中,糖耐量正常、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糖调节受损、2型糖尿病等亚组患者中分别出现6、9、23、12和9例脂代谢异常患者,PCOS组患者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患者血脂水平随血糖水平升高而升高,即伴随着糖代谢紊乱程度增加脂代谢紊乱加剧。患者PCOS雄激素水平、月经紊乱程度和卵巢多囊样改变同其糖、脂代谢紊乱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PCOS患者的糖代谢水平与脂代谢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糖脂代谢紊乱可能对PCOS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92例产后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研究组采用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哑铃训练疗法,疗程完成后分别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研究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达到了97.9%和52.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和35.4%(均P<0.05)。研究组子宫脱垂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59.3%和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和19.8%(均P<0.05);观察组尿失禁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6.8%和4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和26.0%(均P<0.05)。结论采用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可以使得盆底肌肉的弹力得到恢复,而恢复其生理功能。

    作者:吕岚;赖慧超;邱胜凤;李慧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4例(36只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角检查、前房中央深度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中央深度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角粘连程度改善,且未发生后囊膜破裂,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控制眼压、改善房角粘连、增加前房中央深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娟;陈璐;周佩佩;荀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分娩方式及产科因素对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以及不同产科因素和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67例足月分娩且产后复查的产妇,其中经阴道分娩135例,选择性剖宫产132例。观察和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产科因素与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关联性。结果产后6-8周时,经阴道分娩组、选择性剖宫产组的Ⅰ类和Ⅱ类盆底肌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压力性尿失禁(SUI)阴道分娩组SUI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218;阴道分娩组的盆腔器官脱垂(POP)各项均比剖宫产严重(P值分别为0.0218、<0.0001和0.0001)。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对盆底肌力有影响(P=0.0028),但不会影响产妇POP;产妇年龄、分娩前BMI都均与盆底肌力下降和POP的发生相关,产妇年龄过大或分娩前BMI过高都会增加盆底功能障碍(PFD)的发生;产次不会明显影响产妇的POP发生率和盆底肌力(P>0.05)。结论剖宫产能够降低产后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但不会减少盆底肌力下降和SUI的发生。控制产妇分娩前BMI可降低POP的发生率,而其他产科因素的不同对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

    作者:徐慧;杨霞;肖志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8例,同时进行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过12-24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较好,术后cobb's角度恢复良好。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胸腰段骨折是可行的,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可减少内固定的折损。

    作者:袁贤赟;吴骏;刘伟;赖蔚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江西省儿童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特征及病原谱研究

    目的:了解江西省儿童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特征及病原谱。方法对2011年135例江西省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患儿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PCR和RT-PCR方法对这135例患儿结膜拭子同时进行肠道病毒70型、柯萨奇病毒24型变异株和腺病毒3种病毒检测。结果2011年江西省儿童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特征还是以眼红、眼部疼涩和异物感伴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多症状为主,其中,48.15%出现伪膜,35.56%出现发烧症状;PCR和RT-PCR检测结果为腺病毒阳性103份,占98.10%,肠道病毒70型阳性2份,占1.90%。结论2011年江西省儿童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特征还是以眼红、眼部疼涩和异物感伴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多症状为主;病原谱主要由腺病毒和HEV70两种病毒组成,腺病毒为绝对优势病原。

    作者:杨洋;龚甜;殷小龙;施勇;周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固体脂质纳米姜黄素通过PI3K/AKT通路对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固体脂质纳米姜黄素对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溶液扩散法制备Cur-SLN,设置Cur-SLN药物组(药物浓度分别为10、20、40、60μmol/L)、阴性对照组(不加Cur-SLN,仅含正常的Caski细胞)及空白对照组(不含细胞仅加培养液)。分别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PI3K、AKT和p-AKT蛋白表达。结果随着Cur-SLN浓度的增加,Caski细胞的抑制率与细胞凋亡明显上升,Caski细胞PI3K、p-AKT蛋白则呈现Cur-SLN浓度依赖性下调表达,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10、20、40、60umol/L Cur-SLN处理组、阴性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ur-SLN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诱发细胞凋亡,进而导致Caski细胞增殖抑制,为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丁书军;黄宁;黄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乙肝父婴垂直传播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乙肝父婴垂直传播率、易感因素及阻断措施。方法表面抗原父亲阳性,母亲阴性的子代,全程疫苗接种,自愿种HBIG,脐血及全程接种1个月后测HBVM及乙肝DNA,比较不同父亲感染、母亲免疫状态及子代免疫方式下检测结果。结果子代未发现乙肝DNA或HBsAg阳性者,脐血抗-HBs与母亲相关,种HBIG对子代抗一HBs影响无统计意义。结论未观察到乙肝父婴垂直传播,配偶患乙肝的女性如抗-HBs阴性孕前免疫至阳性可防止父亲对子代可能的父-母-婴传播及水平传播。

    作者:胡琳凤;龚剑红;熊慧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仪器自动化批量分离全血不同人组的效率评估

    目的:使用仪器自动化批量分离全血,寻求佳人组配比,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仪器自动化批量分离全血制备红细胞和血浆时,每批次不同数量全血不同数量人组的工作效率、产品质量等,比较工作效率,寻求佳人员数量配比。结果仪器法制备的血液外观质量及全项质量抽检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5-60袋全血2人组、3人组及4人组效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120袋及61-120袋全血均为4人组高于3人组效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仪器自动化批量分离全血制备的血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每批次60袋以上全血使用4人组的人员配比进行分离制备效率高。

    作者:李莹;杨剑;黄丽红;彭世球;苗燕平;徐翠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中微小RNA-100和PLK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微小RNA-100(miRNA-10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PLK1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NA-100和PLK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NA-100与临床病理特征及PLK1表达的关系。结果 miRNA-100和PL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 miR-100低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16),TNM分期更晚(P=0.001)。而miR-100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miRNA-100高表达患者,PLK1表达水平较低(P=0.009)。结论 miRNA-100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与PLK1表达呈负相关。 miRNA-100有可能作为提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恶性进展的潜在标志物。

    作者:邓莉;杜哲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膀胱镜检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膀胱镜检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膀胱镜检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年龄60-8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n=20):局部麻醉组(M组),依托咪酯组(E组),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组(ES组)。 M组给予局部麻醉;E组静注依托咪酯0.3mg/kg;ES组静注依托咪酯0.3mg/kg复合舒芬太尼0.1μg/kg。记录三组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1min(T1)、术后4h(T2)时HR、MAP、心率-收缩压乘积(RP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组T0和T2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Ⅰ)、糖原磷酸化酶BB(GP-BB)水平;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前1日、手术当日房性和室性早搏次数。结果与T0比较,M组T1时HR、MAP、RPP增加(P<0.05);E组和ES组T1时HR、MAP、RPP低于与M组(P<0.05);与T0比较,M组和E组T1时cTnⅠ、GP-BB水平上升(P<0.05);ES组T1时cTnⅠ、GP-BB水平低于M组和E组。与术前1日比较,M组和E组手术当日房性和室性早搏次数增多;ES组手术当日房性和室性早搏次数低于M组和E组(P<0.05)。结论与局部麻醉和依托咪酯麻醉比较,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膀胱镜检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心肌保护效应。

    作者:张杰;温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小剂量螺内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常规联合用药加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研究血钾和ARR对螺内酯治疗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4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观察组)和安慰剂组(对照组),每组各82例。两组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加用螺内酯20mg/d和安慰剂。随访3个月,观测血压、血钠、血钾、血肌酐和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除螺内酯组有4例患者因明显不良反应而退出试验外,其余16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螺内酯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的降幅分别达到-13.4(-17.7,-8.3)mmHg、-5.8(-7.3,-3.4)mmHg和-8.1(-11.9,-2.8)mmHg,与安慰剂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均<0.01)。螺内酯导致血钾和血肌酐升高,以及轻微的血钠降低(P均<0.01),但均在可控范围之内。螺内酯对血糖无影响(P=0.804)。此外基线血钾≤4.1mmol/L的亚组或基线ARR≥141.5的亚组,在经螺内酯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更大(P均<0.01)。结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加用小剂量螺内酯能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同时基线血钾和ARR能有效预测螺内酯治疗的反应性。

    作者:曾潇;周宁;曹少雄;乐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D44+CD133+在胃癌干细胞分离与鉴定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验证不同恶性程度、分级、分期的胃癌,其恶性程度与肿瘤干细胞有无关联。方法分离、无血清培养人胃癌原代sphere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原代胃癌spheres中CD44+CD133+胃癌干细胞。体外克隆形成实验及RT-PCR检测spheres中干性基因的表达情况鉴定sphere细胞的肿瘤干细胞特性。比较原代胃癌细胞及spheres在裸鼠体内成瘤差异,对移植瘤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Ki67的表达来比较原代胃癌细胞及sphere在裸鼠体内的增值能力来确定培养的spheres是胃癌干细胞在体外的聚集体。结果经原代无血清培养分选出来的细胞中85.93%的细胞是胃癌干细胞。体外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形态变化不显著。Villin(a)和LGR(b)的表达在胃癌干细胞中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调。结论 CD44和CD133可以作为胃癌干细胞的分选标记,并且胃癌细胞中确实存在胃癌干细胞。

    作者:王艳华;刘冬兰;熊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阿米替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收集紧张型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使用阿米替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予阿米替林联合假刺激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后第2d分别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疗效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VAS、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治疗后4周相比较,2组较治疗前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阿米替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更好,且安全,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汪光荣;林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奥美拉唑不同给药方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不同给药方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4h内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2次/d,疗程3-5d后,改为口服质子泵抑制剂40mg鼻饲,2次/d,总疗程不超过7d。 B组为24h内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2次/d,用药疗程为7-10d,C组24h内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2次/d,疗程为14d左右。对3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院内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9.3%、6.6%、6.6%,使用奥美拉唑不同给药方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A组与B组、A组与C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奥美拉唑时间长的C组患者胃肠道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高。院内感染发生率A组患者低,与C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时间使用奥美拉唑并不能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且能够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可能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风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鹏;刘建萍;黄雪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手术治疗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14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增生型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重睑切口,泪腺复位固定,加固眶隔的手术方法。结果14例28眼患者手术后眼睑肿胀消退,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脱垂泪腺固定术后随访8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症状改善、效果明显,实现患者美容和功能的双重疗效。

    作者:李宇平;朱家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64-MDCTA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MDCTA在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临床疑诊AMI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行DSA、及64-MDCTA检查,2例行外科肠切除手术,2例肠镜活检。通过DSA、临床及病理结果与64-MDCTA影像对比分析。结果64-MDCTA发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血栓形成8例,肠系膜下动脉栓塞3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23例,肠系膜下动脉狭窄5例,2例肠系膜动静脉未见异常,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4例。64-MDCTA拟诊44例为AMI,18例为CMI,2例正常。根据DSA、临床与手术病理后确诊40例AMI,24例CMI。64-MDCTA对AMI的诊断敏感性100.00%,特异性83.33%,阳性预测值95.24%,阴性预测值100.00%。结论64-MDCTA对AMI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向海鸿;周宇元;陈涛;程功文;胡奇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垂体后叶素联合甲氨蝶呤在腹腔镜辅助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与甲氨蝶呤在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采用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2例和34例。术中给予观察组患者注射垂体后叶素和甲氨蝶呤,对照组未注射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出血量)、术后血β-hCG浓度、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病例数、输卵管通畅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手术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病例(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β-hCG浓度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两组患者术后第1d血β-hCG浓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第4d、第7d和第11d血β-hCG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的输卵管通畅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因出血和渗血过于严重,术中行患侧输卵管切除。结论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过程中注射垂体后叶素和甲氨蝶呤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减少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作者:彭莉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WalkAway-96全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培养病原菌42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19株(51.6%),革兰阳性菌195株(46.0%),假丝酵母菌属10株(2.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分离率分别居第2、3位,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8.6%和45.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低(<2.6%),对酶抑制剂类、头孢西丁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15.4%),对常用抗菌药物头孢类、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33.3%-69.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2.7%和88.2%,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明显低于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耐药较低(4.5%、4.8%、9.1%),对克林霉素、喹诺酮类、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也小于27.3%。二者对青霉素耐药率均很高(100%、96.4%),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在49.3%-88.2%之间。结论我院血流感染细菌以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为主,细菌耐药性均较严重,应密切监测细菌耐药性变化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重视血培养标本送检和细菌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俞良瑛;漆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