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莉;杜哲明
口腔修复材料的研发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制作方法上来看:传统的粉浆涂塑、渗透陶瓷、压铸陶瓷,已发展到目前数字化的CAD/CAM切割陶瓷(做减法加工),和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加工的陶瓷(做加法加工);从成分上看:有二氧化硅基陶瓷、氧化铝类陶瓷、氧化锆类陶瓷以及多孔陶瓷与有机聚合物形成的混合陶瓷(弹性瓷)。上述牙色修复材料广泛用于牙体缺损修复(嵌体、高嵌体、贴面),牙列缺损(冠、桥修复)和种植上部修复体。这些修复体都要通过粘接剂水门汀,粘结在基牙、桩核或种植体上行使功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粘接剂磷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树脂致性的玻璃离子水门汀、化学固化的树脂水门汀,光固化树脂水门汀和双固化树脂水门汀。修复体牢固地粘接在基牙等结构上,是修复体形使功能,防止微渗漏,继发龋的重要因素。目前常用于口腔修复体表面处理的方法有表面打磨,喷砂,酸蚀,碱蚀和硅烷化处理。本文将对陶瓷材料表面处理与粘接强度的研究现状,做如下综述。
作者:朱嘉(综述);廖岚(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膀胱镜检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膀胱镜检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年龄60-8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n=20):局部麻醉组(M组),依托咪酯组(E组),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组(ES组)。 M组给予局部麻醉;E组静注依托咪酯0.3mg/kg;ES组静注依托咪酯0.3mg/kg复合舒芬太尼0.1μg/kg。记录三组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1min(T1)、术后4h(T2)时HR、MAP、心率-收缩压乘积(RP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组T0和T2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Ⅰ)、糖原磷酸化酶BB(GP-BB)水平;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前1日、手术当日房性和室性早搏次数。结果与T0比较,M组T1时HR、MAP、RPP增加(P<0.05);E组和ES组T1时HR、MAP、RPP低于与M组(P<0.05);与T0比较,M组和E组T1时cTnⅠ、GP-BB水平上升(P<0.05);ES组T1时cTnⅠ、GP-BB水平低于M组和E组。与术前1日比较,M组和E组手术当日房性和室性早搏次数增多;ES组手术当日房性和室性早搏次数低于M组和E组(P<0.05)。结论与局部麻醉和依托咪酯麻醉比较,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膀胱镜检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心肌保护效应。
作者:张杰;温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92例产后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研究组采用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哑铃训练疗法,疗程完成后分别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研究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达到了97.9%和52.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和35.4%(均P<0.05)。研究组子宫脱垂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59.3%和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和19.8%(均P<0.05);观察组尿失禁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6.8%和4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和26.0%(均P<0.05)。结论采用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可以使得盆底肌肉的弹力得到恢复,而恢复其生理功能。
作者:吕岚;赖慧超;邱胜凤;李慧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岁,行下肢手术患者60例,分成ABC 3组,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在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麻醉下,BC 2组侧卧位在超声下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方向.使用22G穿刺针,注入0.2%的罗哌卡因0.5-1.0ml/kg。C组超声探头置于穿刺点头侧中线观察骶管湍流再送入套管。根据手术时间要求追加局麻药,药量为首次剂量的1/2。术中常规监测ECG、HR、RR、BP、SpO2和T。结果 C组全部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对循环影响小,静脉麻醉用量明显减少。无麻醉意外及骶管穿刺后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骶管阻滞技术是一种有临床使用价值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可根据手术需要延长麻醉时间,减少静脉药用量,能很好的满足小儿下肢手术需要,且操作简便。
作者:刘金生;汪春华;龚珺卿;任德胜;谢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以及不同产科因素和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67例足月分娩且产后复查的产妇,其中经阴道分娩135例,选择性剖宫产132例。观察和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产科因素与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关联性。结果产后6-8周时,经阴道分娩组、选择性剖宫产组的Ⅰ类和Ⅱ类盆底肌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压力性尿失禁(SUI)阴道分娩组SUI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218;阴道分娩组的盆腔器官脱垂(POP)各项均比剖宫产严重(P值分别为0.0218、<0.0001和0.0001)。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对盆底肌力有影响(P=0.0028),但不会影响产妇POP;产妇年龄、分娩前BMI都均与盆底肌力下降和POP的发生相关,产妇年龄过大或分娩前BMI过高都会增加盆底功能障碍(PFD)的发生;产次不会明显影响产妇的POP发生率和盆底肌力(P>0.05)。结论剖宫产能够降低产后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但不会减少盆底肌力下降和SUI的发生。控制产妇分娩前BMI可降低POP的发生率,而其他产科因素的不同对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
作者:徐慧;杨霞;肖志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于重症肺炎的价值。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66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升级方案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总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二重感染率、死亡率和气管插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和不良情况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亚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西黄丸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我院确诊的晚期肝癌患者14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化疗栓塞组和西黄栓塞组,每组70例,化疗栓塞组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西黄栓塞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西黄丸口服治疗,随访1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1年内生存情况。结果西黄栓塞组患者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化疗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黄栓塞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化疗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黄丸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有效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晓泉;朱力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Fiol四步法在对下壁缺血时判定罪犯血管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PCI患者,测量患者心电图,以及采用Fiol氏法对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进行鉴定。结果10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经过预测后确证正确者有90例,正确率达到90.0%。结论 V3R-V5R与Fiol四步法在下壁缺血时罪犯血管进行判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记录18导联心电图在辅助鉴别急性下壁心梗罪犯血管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曹竣;廖金;朱恒青;谢绍峰;冯云;刘伟斌;钟勇辉;谢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江西省儿童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特征及病原谱。方法对2011年135例江西省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患儿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PCR和RT-PCR方法对这135例患儿结膜拭子同时进行肠道病毒70型、柯萨奇病毒24型变异株和腺病毒3种病毒检测。结果2011年江西省儿童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特征还是以眼红、眼部疼涩和异物感伴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多症状为主,其中,48.15%出现伪膜,35.56%出现发烧症状;PCR和RT-PCR检测结果为腺病毒阳性103份,占98.10%,肠道病毒70型阳性2份,占1.90%。结论2011年江西省儿童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特征还是以眼红、眼部疼涩和异物感伴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多症状为主;病原谱主要由腺病毒和HEV70两种病毒组成,腺病毒为绝对优势病原。
作者:杨洋;龚甜;殷小龙;施勇;周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应用RT-PCR技术检测NF-κB在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治疗前后表达的情况,研究NF-κB与急性髓性白血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NF-κB抑制剂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T-PCR)技术检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诱导治疗前后与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NF-κB的表达,分析NF-κB与急性髓系白血病之间的关系。结果⑴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的NF-κB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经诱导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NF-κB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经诱导治疗后未达完全缓解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NF-κB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后完全缓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NF-κB基因明显升高,提示NF-κB的高表达可能是急性髓系白血病重要的致病因素,而经诱导治疗后未达完全缓解的患者与完全缓解患者之间NF-κB基因表达差异显著,提示NF-κB可能是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魏宇靖;刘婷婷;柯波;符环;程洪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WalkAway-96全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培养病原菌42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19株(51.6%),革兰阳性菌195株(46.0%),假丝酵母菌属10株(2.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分离率分别居第2、3位,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8.6%和45.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低(<2.6%),对酶抑制剂类、头孢西丁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15.4%),对常用抗菌药物头孢类、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33.3%-69.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2.7%和88.2%,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明显低于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耐药较低(4.5%、4.8%、9.1%),对克林霉素、喹诺酮类、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也小于27.3%。二者对青霉素耐药率均很高(100%、96.4%),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在49.3%-88.2%之间。结论我院血流感染细菌以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为主,细菌耐药性均较严重,应密切监测细菌耐药性变化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重视血培养标本送检和细菌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俞良瑛;漆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淋巴免疫疗法联合中西医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HA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4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HCG注射液、维生素E胶丸等西医疗法及中药汤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淋巴免疫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IgM、CD4+和CD4+/CD8+明显下降、IgG和CD3+显著上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愈显率83.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2%(P<0.05)。结论淋巴免疫疗法联合中西医疗法可有效提高HA的临床疗效,调节免疫功能及分娩结局。
作者:李晓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2016年7月16-17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西省医学会、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承办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第二届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江西省脑血管病论坛”在江西南昌隆重召开。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本院早产儿白色念珠菌败血症进行临床分析,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对本院2013年9月-2015年12月发生的12例早产儿白色念珠菌败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早产儿中,胎龄28-36周,出生体重1080-2400g。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暂停、青紫、精神软、反应欠佳等,多在生后2-3周确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20×109/L4例,<5×109/L7例;血小板<100×109/L8例;C反应蛋白升高10例;12例早产儿血培养均生长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均予氟康唑治疗,治愈8例,合并髋关节炎、膝关节炎和脑膜炎各1例,合并关节炎者均转外科治疗,1例合并脑膜炎者家属放弃治疗。结论本院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病原体多为白色念珠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应加强感染防控,强调手卫生,避免滥用抗菌素,定期检测患儿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早期发现真菌性败血症并积极预防及治疗。
作者:李霁竹;唐文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由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江西省医学会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携手联合举办的“第十届华东地区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大会”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新进展”学习班,于2016年7月15-16日在江西南昌成功召开。大会开幕式由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南昌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汪阳主持,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介入学组组长刘建民教授和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昌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洪涛教授致欢迎辞。来自华东地区各级医院的代表200人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神经介入沙龙、大会报告、专题发言、病例讨论等。
作者:汪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结肠囊肿是一种罕见疾病,其特征是生长于黏膜下层、肌层或浆膜下层,形成囊状或管状构造[1]。因囊肿的位置、大小、阻塞肠腔、合并感染、出血、是否与肠壁或肠腔内相通等不同,此类患者可呈现完全不同症状;临床诊疗有一定特殊性。笔者近期在临床工作中诊疗1例横结肠黏膜下囊肿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春梅;袁喜红;李坚;周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验证不同恶性程度、分级、分期的胃癌,其恶性程度与肿瘤干细胞有无关联。方法分离、无血清培养人胃癌原代sphere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原代胃癌spheres中CD44+CD133+胃癌干细胞。体外克隆形成实验及RT-PCR检测spheres中干性基因的表达情况鉴定sphere细胞的肿瘤干细胞特性。比较原代胃癌细胞及spheres在裸鼠体内成瘤差异,对移植瘤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Ki67的表达来比较原代胃癌细胞及sphere在裸鼠体内的增值能力来确定培养的spheres是胃癌干细胞在体外的聚集体。结果经原代无血清培养分选出来的细胞中85.93%的细胞是胃癌干细胞。体外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形态变化不显著。Villin(a)和LGR(b)的表达在胃癌干细胞中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调。结论 CD44和CD133可以作为胃癌干细胞的分选标记,并且胃癌细胞中确实存在胃癌干细胞。
作者:王艳华;刘冬兰;熊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麻醉的安全性与麻醉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0月来我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和治疗的400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麻醉,对照组应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比较两组患者SpO2、HR、SBP、DBP、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及各种不适反应发生率。结果检查前两组患者的SpO2、HR、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时和苏醒后1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明显低于对照组(67.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74.56,P<0.01)。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分别为(3.4±1.2)min、(9.6±1.6)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3.5)min、(18.6±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中,具有安全、起效快、可控性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首次住院过敏性紫癜患儿40例,按照尿液分析、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结果分为尿检正常组25例及紫癜性肾炎(HSPN)组15例,同时期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6、IL-8、IL-10及TNF-α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IgA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SPN组及尿检正常组血清IL-6、TNF-α及Ig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SPN组血清IL-6、TNF-α及IgA均高于尿检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L-8及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TNF-α及IgA可能参与HSP及HSPN的发病。
作者:邓美慧;苗静;郑卫民;傅睿;黄玉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基层乙肝防治与健康管理技术培训项目江西站于2016年8月5-6日在南昌启动。本次培训班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提供学术支持,江西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协办,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开设了专题讲座,来自江西省各县级基层医院及南昌市医院等共15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