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淋巴免疫疗法联合中西医治疗习惯性流产临床分析

李晓芳

关键词:习惯性流产, 淋巴免疫疗法, 中西医治疗,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淋巴免疫疗法联合中西医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HA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4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HCG注射液、维生素E胶丸等西医疗法及中药汤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淋巴免疫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IgM、CD4+和CD4+/CD8+明显下降、IgG和CD3+显著上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愈显率83.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2%(P<0.05)。结论淋巴免疫疗法联合中西医疗法可有效提高HA的临床疗效,调节免疫功能及分娩结局。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于重症肺炎的价值。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66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升级方案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总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二重感染率、死亡率和气管插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和不良情况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亚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河源市无偿献血ALT不合格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与性别、年龄、职业、献血次数的关系,探讨献血者ALT增高的原因。方法 HB-sAg、抗-HCV、抗-TP、HIV(Ag/Ab)初复检均采用ELISA方法检测。ALT初复检检测由深圳迈瑞BS-4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速率法的检测,由LIS完成对室内质控进行分析。结果在2013年01月至2015年12月无偿献血的43735份全血标本中,ALT不合格在所有检测不合格项目中所占比例大;不合格率男性高于女性;ALT增高在不同职业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ALT升高的原因以肥胖、饮酒、劳累常见,通过针对性的对无偿献血进行宣传教育,降低ALT不合格率是有效的。结论加强献血健康知识宣传,开展ALT初筛,可以有效地降低ALT不合格率,节约宝贵血液资源。

    作者:叶登凰;周雪年;刘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麻醉前访视病情自动评估系统的研究

    目的:针对麻醉术前访视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程序开发,快速解决麻醉医生术前访视相关病历资料的采集。方法在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平台上进行开发设计,建立临床数据中心数据库,设计程序从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中检索并导出患者各项术前病史、诊断、治疗、检验、影像学、心电图等资料,对异常结果进行标识记录,显示其异常值临床意义。结果该系统开发应用可为麻醉医师快速查找患者术前病史及检查信息,以及异常值的结果,显示其异常值临床意义,为麻醉医师制定麻醉方案提供辅助帮助作用。结论麻醉前访视病情自动评估系统的开发为麻醉医师快速提供术前相关信息,提高了麻醉工作效率。

    作者:崔颖;叶艳文;彭永明;武玲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WalkAway-96全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培养病原菌42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19株(51.6%),革兰阳性菌195株(46.0%),假丝酵母菌属10株(2.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分离率分别居第2、3位,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8.6%和45.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低(<2.6%),对酶抑制剂类、头孢西丁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15.4%),对常用抗菌药物头孢类、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33.3%-69.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2.7%和88.2%,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明显低于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耐药较低(4.5%、4.8%、9.1%),对克林霉素、喹诺酮类、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也小于27.3%。二者对青霉素耐药率均很高(100%、96.4%),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在49.3%-88.2%之间。结论我院血流感染细菌以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为主,细菌耐药性均较严重,应密切监测细菌耐药性变化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重视血培养标本送检和细菌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俞良瑛;漆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淋巴免疫疗法联合中西医治疗习惯性流产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淋巴免疫疗法联合中西医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HA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4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HCG注射液、维生素E胶丸等西医疗法及中药汤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淋巴免疫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IgM、CD4+和CD4+/CD8+明显下降、IgG和CD3+显著上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愈显率83.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2%(P<0.05)。结论淋巴免疫疗法联合中西医疗法可有效提高HA的临床疗效,调节免疫功能及分娩结局。

    作者:李晓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第十届华东地区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大会在南昌召开

    由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江西省医学会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携手联合举办的“第十届华东地区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大会”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新进展”学习班,于2016年7月15-16日在江西南昌成功召开。大会开幕式由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南昌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汪阳主持,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介入学组组长刘建民教授和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昌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洪涛教授致欢迎辞。来自华东地区各级医院的代表200人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神经介入沙龙、大会报告、专题发言、病例讨论等。

    作者:汪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小剂量螺内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常规联合用药加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研究血钾和ARR对螺内酯治疗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4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观察组)和安慰剂组(对照组),每组各82例。两组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加用螺内酯20mg/d和安慰剂。随访3个月,观测血压、血钠、血钾、血肌酐和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除螺内酯组有4例患者因明显不良反应而退出试验外,其余16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螺内酯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的降幅分别达到-13.4(-17.7,-8.3)mmHg、-5.8(-7.3,-3.4)mmHg和-8.1(-11.9,-2.8)mmHg,与安慰剂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均<0.01)。螺内酯导致血钾和血肌酐升高,以及轻微的血钠降低(P均<0.01),但均在可控范围之内。螺内酯对血糖无影响(P=0.804)。此外基线血钾≤4.1mmol/L的亚组或基线ARR≥141.5的亚组,在经螺内酯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更大(P均<0.01)。结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加用小剂量螺内酯能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同时基线血钾和ARR能有效预测螺内酯治疗的反应性。

    作者:曾潇;周宁;曹少雄;乐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西黄丸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西黄丸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我院确诊的晚期肝癌患者14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化疗栓塞组和西黄栓塞组,每组70例,化疗栓塞组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西黄栓塞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西黄丸口服治疗,随访1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1年内生存情况。结果西黄栓塞组患者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化疗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黄栓塞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化疗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黄丸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有效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晓泉;朱力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上颌中切牙缺失GBR术后骨量变化的短期研究

    目的:探讨上颌中切牙缺失后无明显垂直骨高度缺失的患者,在种植同期行GBR术后短期内骨量的变化研究。方法23例上颌中切牙缺失的患者,完成Osstem种植体31颗植入,在缺损区植入Bio-Oss人工骨粉,覆盖Bio-Gide 可吸收生物膜,植入6-9个月,行牙龈诱导后完成上部结构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23例患者共29颗种植体稳固无松动,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短期种植成功率93.5%;美学效果恢复良好。结论上颌中切牙缺失且牙槽嵴唇腭侧宽度不足时,可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来恢复牙槽嵴的丰满度,保证种植成功率,满足患者的美学要求。

    作者:赵杰;建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在小儿连续骶管阻滞下肢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岁,行下肢手术患者60例,分成ABC 3组,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在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麻醉下,BC 2组侧卧位在超声下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方向.使用22G穿刺针,注入0.2%的罗哌卡因0.5-1.0ml/kg。C组超声探头置于穿刺点头侧中线观察骶管湍流再送入套管。根据手术时间要求追加局麻药,药量为首次剂量的1/2。术中常规监测ECG、HR、RR、BP、SpO2和T。结果 C组全部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对循环影响小,静脉麻醉用量明显减少。无麻醉意外及骶管穿刺后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骶管阻滞技术是一种有临床使用价值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可根据手术需要延长麻醉时间,减少静脉药用量,能很好的满足小儿下肢手术需要,且操作简便。

    作者:刘金生;汪春华;龚珺卿;任德胜;谢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福建省三明地区1008例尿路结石成分分析

    目的:探讨福建省三明地区1008例尿石症患者尿路结石组成,为临床防治尿石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0月间通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1008例尿路结石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尿路结石成分与性别、年龄的关联。结果尿路结石男性发病比女性高,比例约1.23:1。主要类型的结石为草酸钙,其次为磷酸氢钙、碳酸磷灰石,无水尿酸、鸟粪石和胱氨酸。只有50.6%有一种成分,37.7%有两组以上成分,11.7%含有三组以上成分。同时也显示了碳酸磷灰石(P=0.000)、无水尿酸(P=0.000)、磷酸镁胺(P=0.000)男性比女性发病高。结论结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形成和复发、建立结石防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东明;伊岱旭;廖尚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医用耳脑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目的:探讨医用耳脑胶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中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7月-2015年11月,我科采用医用耳脑胶结合外支架或钢板,克氏针治疗17例桡骨远端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7岁。根据AO分型,C1型8例,C2型6例,C3型3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3个月,骨折均愈合,无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术后根据Dienst标准进行腕关节活动评价标准评分,优1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4.1%。结论耳脑胶结合外支架或钢板,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能大限度的保留关节面及骨皮质完整,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奇;韩东;方冰;刘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D44+CD133+在胃癌干细胞分离与鉴定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验证不同恶性程度、分级、分期的胃癌,其恶性程度与肿瘤干细胞有无关联。方法分离、无血清培养人胃癌原代sphere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原代胃癌spheres中CD44+CD133+胃癌干细胞。体外克隆形成实验及RT-PCR检测spheres中干性基因的表达情况鉴定sphere细胞的肿瘤干细胞特性。比较原代胃癌细胞及spheres在裸鼠体内成瘤差异,对移植瘤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Ki67的表达来比较原代胃癌细胞及sphere在裸鼠体内的增值能力来确定培养的spheres是胃癌干细胞在体外的聚集体。结果经原代无血清培养分选出来的细胞中85.93%的细胞是胃癌干细胞。体外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形态变化不显著。Villin(a)和LGR(b)的表达在胃癌干细胞中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调。结论 CD44和CD133可以作为胃癌干细胞的分选标记,并且胃癌细胞中确实存在胃癌干细胞。

    作者:王艳华;刘冬兰;熊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国基层乙肝防治与健康管理技术培训项目江西站启动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基层乙肝防治与健康管理技术培训项目江西站于2016年8月5-6日在南昌启动。本次培训班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提供学术支持,江西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协办,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开设了专题讲座,来自江西省各县级基层医院及南昌市医院等共15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结肠镜下诊治不典型阑尾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诊治不典型阑尾炎的可靠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不典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予以结肠镜下治疗+术后头孢哌酮、甲硝唑抗感染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头孢哌酮+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痛缓解天数、血象恢复情况、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天数、白细胞恢复正常平均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治疗费用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中阑尾开口周围粘膜处炎症11例、回肠末端炎症4例、回盲部溃疡1例,其余结肠镜检查无异常。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vs 25.00%)和术后复发率(0%vs 10.00%)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肠镜对于不典型阑尾炎有良好的诊断作用,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法;同时结肠镜下治疗不典型阑尾炎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国梁;郑敏伟;赖鑫;徐月圆;郑要初;徐静;余盈娟;占晗琳;王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垂体后叶素联合甲氨蝶呤在腹腔镜辅助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与甲氨蝶呤在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采用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2例和34例。术中给予观察组患者注射垂体后叶素和甲氨蝶呤,对照组未注射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出血量)、术后血β-hCG浓度、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病例数、输卵管通畅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手术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病例(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β-hCG浓度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两组患者术后第1d血β-hCG浓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第4d、第7d和第11d血β-hCG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的输卵管通畅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因出血和渗血过于严重,术中行患侧输卵管切除。结论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过程中注射垂体后叶素和甲氨蝶呤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减少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作者:彭莉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第二届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江西省脑血管病论坛召开

    2016年7月16-17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西省医学会、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承办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第二届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江西省脑血管病论坛”在江西南昌隆重召开。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微波消融术联合化疗夹心模式治疗直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癌的观察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术联合化疗夹心模式治疗直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直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癌无外科手术指征(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化疗+微波消融术+化疗(化疗方案:伊立替康+5-FU,次选择方案:奥沙利铂+5-FU,共完成8个周期);对照组:单纯化疗(化疗方案:伊立替康+5-FU,次选择方案:奥沙利铂+5-FU,共完成10个周期)。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7.14%(12/21)和23.81%(5/21),部分缓解率分别为23.81%(5/21)和28.57%(6/21),稳定率分别为4.76%(1/21)和28.57%(6/21),有效率分别为80.95%(17/21)和52.38%(11/21),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9-9转阴率实验组为71.43%(15/21),61.9%(13/21),对照组38.1%(8/21)、23.81%(5/21),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平均延长5.9个月,3/4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实验组为19.04%(4/21),对照组治疗47.62%(10/21)。结论微波消融术联合化疗夹心模式治疗直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癌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正清;兆明;俞根;汪云;花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情况,并观察其在诊断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患手足口病的80例患儿资料,按照患儿的病情,将其中的2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研究A组,60例轻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研究B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组儿童的各项血清心肌酶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A组的血清AST水平为(88.92±8.19)U/L、LDH水平为(330.14±43.15)U/L,α-HBDH水平为(265.17±39.26)U/L,CK水平为(236.14±17.78)U/L,CK-MB 水平为(35.82±5.51)U/L,显著高于观察B组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中观察B组患儿的各项血清心肌酶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更高。急性期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AST水平为(66.71±8.19)U/L,LDH水平为(342.51±20.78)U/L,α-HBDH水平为(215.24±22.76)U/L,CK水平为(225.83±24.16)U/L,CK-MB水平为(34.35±3.57)U/L,显著高于恢复期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对于评估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变化及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重视。

    作者:陈瑞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NF-κB在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应用RT-PCR技术检测NF-κB在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治疗前后表达的情况,研究NF-κB与急性髓性白血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NF-κB抑制剂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T-PCR)技术检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诱导治疗前后与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NF-κB的表达,分析NF-κB与急性髓系白血病之间的关系。结果⑴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的NF-κB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经诱导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NF-κB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经诱导治疗后未达完全缓解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NF-κB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后完全缓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NF-κB基因明显升高,提示NF-κB的高表达可能是急性髓系白血病重要的致病因素,而经诱导治疗后未达完全缓解的患者与完全缓解患者之间NF-κB基因表达差异显著,提示NF-κB可能是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魏宇靖;刘婷婷;柯波;符环;程洪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