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爱阔尔达包茎扩张矫形器+包皮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的临床观察

刘传荣;骆福裕;刘辉;钟斌;徐建兵;吴书清;黄秀明;李伟俊;袁淦峰;舒芳

关键词:包茎, 扩张术, 爱阔尔达包茎扩张矫形器
摘要:目的:探讨爱阔尔达包茎扩张矫形器+包皮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爱阔尔达包茎扩张矫形器+包皮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术后每天用金霉素眼膏涂龟头及包皮1次,此后坚持每日上翻包皮露出冠状沟防止粘连。结果90例患儿术中术后疼痛轻,包皮水肿明显减轻,患儿依从性好,复发率低,包皮能轻松自如上翻。结论包茎扩张矫形器+包皮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操作简便、温和持续扩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患儿依从性好,效果佳,适宜推广应用。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目的:运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探讨其早期改变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PIH患者和40例健康孕妇作为观察和对照组,使用3D-STI测量观察及对照组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VGL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VGRS)、左心室整体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VGCS)、左心室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LVGA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做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LVGLS减低(P<0.05),LVGRS、LVGCS、LVGAS、LVEF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3D-STI技术通过评估PIH患者左心室的三维整体应变,可敏感反映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改变。PIH患者在LVEF正常时已发生收缩功能改变,为临床早期治疗及疗效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应康;周丽娜;胡震;王继伟;郭良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住院期及出院后康复训练和督导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

    目的:评价住院期及出院后康复训练和督导对脑梗死(CI)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I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住院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出院康复计划,并于出院后给予回访及督导。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后,两组CSS评分及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ADL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vs 68.75%,P<0.05)。结论住院期及出院后康复训练和督导可有效改善CI患者的神经功能及ADL,疗效确切,值得推荐。

    作者:廖琼;林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策略和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策略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给予阑尾切除术治疗及抗生素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疼痛缓解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69.56%,与对照组的93.48%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87%vs 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vs 13.04%,P<0.05)。结论抗生素治疗虽有一定的复发率,但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抗生素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对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及小儿,具有安全性;但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筛选,以免延误佳手术时机。

    作者:郑敏伟;刘国梁;赖鑫;郑要初;徐静;余盈娟;占晗琳;王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育龄期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调查本地区育龄期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6例育龄期(20-45周岁)PCOS患者作为PCOS组,另选取同期调查中年龄、月经等情况相当的200例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超声检查结果和血清学指标。结果 PCOS组中,月经紊乱135例(92.46%);不孕116例(79.45%);肥胖47例(32.19%);痤疮49例(33.56%);多毛:F-G 总分≥6分17例(11.64%),F-G 总分>2分57例(39.04%);黑棘皮症1例(0.68%)。 PCOS组患者血清T、LH、PRL、E2和LH/FS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SH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COS组患者中有33例(24.44%)为高雄激素血症。≥35岁组与20-29岁组PCOS患者血清中FSH、PRL、E2和LH/FSH差异显著(P<0.05)。≥35岁组PCOS患者血清中INS、TG、FPG、IR均显著高于20~29岁组和30~34岁组(P<0.05)。各BMI组PCOS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随BMI增加,PCOS患者血清INS、TG和IR水平显著升高(P<0.05)。 BMI>25组患者FPG值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两组患者B超检查卵巢异常比例差异显著(96.30%vs 3.50%)。结论 PCOS临床特征具有地域性,本地区育龄期PCOS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不孕和多囊卵巢样改变;肥胖PCOS患者具有严重的糖脂代谢异常,远期并发症风险更高。

    作者:钟丽珍;艾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两种方法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步行活动功能的改善效果研究

    目的:比较高龄(≥70周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后的术后步行活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周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行PFNA治疗(PFNA组),14例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步行活动功能。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PFNA组(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差异不显著(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PFNA组(P<0.05),两组在12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较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高龄(≥70周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步行活动功能改善情况更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冯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赫赛汀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赫赛汀治疗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常规组和赫赛汀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赫赛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赫赛汀治疗,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赫赛汀组患者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组和赫赛汀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赫赛汀治疗可有效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且无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的风险。

    作者:杨丽萍;梁璟慧;唐牧;王烈亮;吴毓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恩他卡朋与吡贝地尔援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恩他卡朋和吡贝地尔援释片对帕金森病异动症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帕金森异动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均使用左旋多巴片进行基本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使用恩卡他朋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吡贝地尔援释片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之后,对照组患者的(UPDRS)ⅢA异动症平均评分为2.1±1.4,观察组患者的(UPDRS)ⅢA异动症平均评分为0.9±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帕金森异动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左旋多巴联合恩他卡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显著的提高。

    作者:王恩铭;刘晶晶;朱新喜;江振华;李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PLC快速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血清万古霉素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Agilent HC-C18柱(4.6×150mm,5u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缓冲液(20∶8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以6%高氯酸为沉淀血清蛋白,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测定。结果万古霉素的低、中、高(2.0,16.0,64.0mg/L)3种浓度的准确度介于98%-110%之间,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8.5%(n=5);分析方法的定量下限浓度为2mg/L;线性范围为2.0-64.0mg/L,回归方程为y=13.871x+8.8127(R=0.9996, P<0.05,n=7)。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适用于血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作者:温金华;魏筱华;邹德琴;周健;曹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电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在肾结石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电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DURL)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结石患者20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2例,分别采取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和DURL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及下床活动时间更短(P<0.05),但手术时间较长(P<0.05),而两组净石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80%vs 27.45%,P<0.05)。结论在治疗肾结石方面,DURL和PCNL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DURL在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减轻创伤及降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刘江;欧阳唐锋;钟少云;章静;程正兴;王志伟;郭丽辉;郭浩轶;李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和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锁孔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对于颅内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51例,将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的26例分入A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的25例分入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A组术后SF-36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11.54%vs 40.00%,P<0.05)。结论与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相比,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在缩短颅内肿瘤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值得推荐。

    作者:甘智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宫颈癌合并罕见巨大淋巴结转移1例分析

    1病例资料患者,38岁。因卵巢囊肿术后5个月,妇检发现盆腔包块4d于2013年7月18日入院。于2013年7月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少许流血,7月14日当地B超,提示“盆腔包块”,于2013年7月17日来我院就诊,彩超示“子宫正常大小,子宫左侧见76×54×51mm的实质性回声,回声不均匀,提示:左宫旁实性包块”。2004年因“左输卵管妊娠”在外地行腹式左输卵管切除+右输卵管结扎。2013年2月因“左卵巢囊肿”在当地医院行腹式左卵巢囊肿剔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为良性囊肿。专科情况: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软,白色分泌物,宫颈直径3.0cm,质稍硬,糜烂状,子宫左侧可及一大小约8cm的实性包块,质硬,无明显压痛,活动差,与子宫关系不密切,右附件未及明显异常,三合诊:双侧宫旁软。入院相关检查:血CA125161.7U/ml。宫颈活检:鳞状上皮癌II级,盆腔磁共振:左侧附件区实质性占位,考虑恶性肿瘤,性索间质细胞肿瘤?左侧腰大肌下缘内侧淋巴结稍肿大,结合临床。诊断:宫颈癌Ib1期、盆腔包块性质待查:恶性肿瘤?于2013年7月26日行腹式广泛子宫切除+双卵巢切除+右输卵管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盆腹腔广泛粘连,无腹水,大网膜与前侧腹膜粘连。左输卵管缺如,右附件、左卵巢外观未见特殊病变,子宫约4×3×3cm大小,表面光滑,子宫下段与膀胱致密粘连,左侧盆腔可及一10cm肿大淋巴结,考虑为左闭孔淋巴结,与血管、盆底致密粘连;右闭孔淋巴结肿大约3cm,双髂外、髂总淋巴结稍肿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未及肿大,术中将约10cm的肿大淋巴结逐步分离,完整切除,分离过程中损伤左髂外静脉,手术困难。术后病理:宫颈鳞癌II级,浸润宫颈壁深层大于1/2,转移至左侧闭孔淋巴结(1/2),余阴性。术后诊断:宫颈鳞癌Ib1期。考虑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建议术后4-6程TP方案月化疗及同步放疗。患者术后补充了4程TP方案月化疗(多西他赛+卡铂)及全盆腔外照射4500cgy。术后31月(2016年3月)电话随访,患者2015年12月罹患急性肾衰竭,目前一般情况较差。

    作者:刘晖;熊树华;刘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RhD阴性个体输血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针对RhD阴性个体不同输血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RhD阴性个体血型血清学结果及不同输血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共收治RhD阴性个体357例,其中78例接受了输血治疗,同型输血26例,配合性输血1例,储存式自体输血48例,互助献血3例。结论 RhD阴性属稀有血型,汉族人群中约占0.3%-0.5%,将不同的输血方法应用于临床,可以尽快寻找到血源,缓解RhD阴性血液供需矛盾,并有效的保障RhD阴性个体的输血安全。

    作者:王洁;杨庆忠;乐爱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5年15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到手术时间长短分为A、B两组:发病12h内手术者为A组,共5例;发病12h后手术者为B组,共10例。所有患者均术中取栓,部分肠坏死患者予以肠切除,在术中灌注尿激酶,术后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结果术中发现不同程度肠坏死,A组1例小肠坏死,予以切除坏死肠管行肠吻合,其余4例单纯取栓。 B组肠坏死9例,其中2例广泛肠坏死予以广泛肠切除,1例小肠跳跃性坏死予以单纯切除,1例坏死3m,频死小肠1.5m,当时不能判定,予以旷置于腹腔外24h,确定坏死3.2m,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远端回肠切除,其余4例单纯小肠切除。 A组5例治愈4例(80%),死亡1例(20%),B组治愈5例(50%),死亡5例(50%)。12h内治疗肠坏死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12h后治疗(P<0.0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避免肠坏死,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彭沛;吴保安;吴波;汪晓建;韩丁乐;马李;罗登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CD9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CD9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79例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CD9抗原表达的水平。结果 CD9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表达水平远远高于髓系其它类型白血病。结论 CD9是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敏感但不特异的指标,有助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各亚型的区分。

    作者:邢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精困难患者中取卵日提前一天取精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提前1d取精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取精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取精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一般辅助取精治疗后提前1d取精成功但取卵日取精失败的30例IVF-ET周期作为研究组,接受一般辅助取精治疗后取卵日取精成功的31例IVF-ET周期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提前1d取精组和取卵日取精组的女方年龄(30.87±4.47岁vs 31.48±4.02岁),男方年龄(34.67±6.33岁 vs 35.23±6.09岁),不孕年限(3.87±2.74年vs 4.71±3.45年),女方BMI(21.65±2.34kg/m2 vs 21.80±3.06kg/m2),移植胚胎数(1.90±0.31个vs 1.84±0.45个)等指标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前1d取精组和取卵日取精组的加精时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分别为(95.90±2.40%vs 96.06±2.4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前1d取精组和取卵日取精组两组的获卵数(12.80±5.31个vs 11.52±5.28个),受精率(73.7%vs 78.2%),2pn受精率(57.3%vs 60.8%),2pn卵裂率(97.3%vs 97.7%),优质胚胎率(38.3%vs 33.0%)等实验室指标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的HCG阳性率(60.0%vs 71.0%)和临床妊娠率(60.0%vs 64.5%)对比分析,提前1d取精组的临床妊娠结局略低于取卵日取精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提前1d取精的精液处理后在取卵日当天可以收集到足够的有活力的精子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提前1d取精组可以获得和取卵日取精组相似的妊娠结局。

    作者:唐亮;吴兴武;许定飞;余敏;田莉峰;辛才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联合三维适形放疗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应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给予观察组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后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80.00%vs 40.00%)和CR率显(40.00%vs 6.67%)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80.00%(12/15)、66.67%(10/15)、53.33%(8/15)和53.33%(8/15)、40.00%(6/15)和26.67%(4/15),两组患者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的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4±6.9)分 vs (64.8±6.4)分,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较单纯能够肝动脉栓塞介入化疗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

    作者:黄龙璋;余静;尚红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非气管内全麻中的镇静效果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非气管内全身麻醉中的镇静效应。方法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急诊行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60例。麻醉方法均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两组患儿均以咪唑安定0.1-0.2mg/kg、丙泊酚2-3mg/kg静脉推注及丙泊酚2mg/kg·hr静脉泵注维持镇静。D组自开始静脉麻醉时静脉输注负荷剂量(1.0μg/kg)的右旋美托咪啶,10min输注完,结束后再以1.0μg/kg·h维持静脉输注,对照组则以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输注。记录右美托咪定负荷给药前(T0)、负荷给药结束即刻(T1)、负荷给药结束后5min(T2)、负荷给药结束后10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SDP、SPO2、HR及T4时儿童镇静评分表(CHW)评分,记录各组患儿术中及麻醉苏醒期发生呛咳和(或)屏气、喉或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SpO2<90%)及改行气管插管的例数,记录麻醉恢复时间(手术结束到刺激患儿有哭闹、挣扎)。结果 D组患儿术中及麻醉苏醒期发生呛咳、喉痉挛和低氧血症(SpO2<90%)的例数低于C组(P<0.05),CHW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非气管内全身麻醉中的气道并发症。

    作者:彭夕华;缑海娣;张红艳;胡华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尿激酶用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预防血栓形成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尿激酶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长期留置导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两组患者常规血液透析后进行常规封管液封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每月1次在血液透析前采用微量泵将尿激酶5万单位+0.9%生理盐水10ml泵入长期留置导管动静脉,两端各5ml,泵入速度10ml/h,30min内泵完。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形成率、透析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血流量[(258.82±34.61 vs 176.32±29.47)ml/min]显著高于对照组,留置导管阻塞率[(3.86±1.21 vs 17.93±3.65)次/1000导管日]和感染率[(1.28±0.35 vs 10.38±2.66)次/1000导管日]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vs 33.33%,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PT、TT、FIB、NIR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67%vs 46.67%,P<0.05)。结论在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中每月一次预防性应用尿激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导管通常情况,降低感染率和血栓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栓预防手段。

    作者:孙丽萍;刘镇;周龙珍;董小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0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10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抗菌素使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少于开腹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疗效肯定。

    作者:涂云霞;潘玫;胡小青;华金仁;余期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婴儿血清IFN-γ、IL-10、IL-1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IFN-γ、IL-10、IL-17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患有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婴儿30例为试验组及体检健康的婴儿2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中IFN-γ、IL-10、IL-17的含量。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IFN-γ、IL-10、IL-17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F-γ、IL-10、IL-17之间的两两相关系数都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IFN-γ、IL-10、IL-17可能参与了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岚;谭梅军;万盛华;许增华;张双红;吴蔚;段亚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