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内侧副韧带撕裂的超声诊断应用体会

丁发辉;欧阳卫

关键词:膝内侧副韧带撕裂, 膝内侧副韧带滑囊炎
摘要:目的:总结在膝内侧副韧带撕裂的超声诊断工作的应用体会。方法对31例具有明确外伤及膝部疼痛病史的患者进行膝内侧副韧带超声检查,并将MRI结果作为金标准,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结果中10例为膝内侧副韧带撕裂,21例阴性。 MRI结果中8例诊断为膝内侧副韧带撕裂,1例考虑为膝内侧副韧带滑囊炎,22例阴性。结论膝内侧副韧带撕裂的超声检查应用还不够广泛,与MRI仍有差距。但通过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诊断符合率得到了提高。这项技术已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室间隔修补术患儿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室间隔修补患儿中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需要手术纠治的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D组于气管插管后给予右美托咪定,先静脉给予负荷量0.5μg/kg,10min内泵注完毕,继以0.5μg/(kg·h)的速率泵注维持直至体外循环开始;C组则给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体外循环结束后即刻(T1),体外循环后4h(T2),手术后12h(T3)经中心静脉抽血测定TNF-α、IL-6、IL-8、丙二醛(MDA)浓度和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以及CK-MB、cTnI值,并记录患儿术后临床指标。结果 T0时两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在T1、T2、T3时D组和C组的TNF-α、IL-6、IL-8、MDA、CK-MB、cTnI较T0时增高,而SOD较T0时降低(P<0.05);组间比较,D组的TNF-α、IL-6、IL-8、MDA、CK-MB、cTnI在 T1、T2、T3时较C组低,SOD较C组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以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炎性反应,产生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章征兵;明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并总结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的患儿80例,ASAⅡ-Ⅳ级,男52例,女28例,出生2-28d,体重1.4-3.5kg,所有患儿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分别于气胸建立前(T0)、气胸建立后30min(T1)、气胸建立后60min(T2)、气胸建立后90min(T3)、气胸解除后20min(T4)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动脉血pH、PaO2、PaCO2同时记录各时点HR、MAP、SpO2、PETCO2、PIP、PEEP、RR。结果8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毕带气管导管回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所有患儿T0-T4各时点HR、MAP、PEE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3时SpO2、pH、PaO2显著低于T0时,PETCO2、RR、PIP、PaCO2显著高于T0时(P<0.05);T4时SpO2、PETCO2、RR、PIP、动脉血pH、PaO2及PaCO2较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麻醉处理要点包括术前应积极治疗肺炎,调整营养状态;麻醉诱导时保留自主呼吸,气管导管尖端尽可能位于食管气管瘘以下;术中采用低潮气量加适当PEEP并辅以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单肺通气策略;加强围人工气胸期动脉血气分析的动态监测也十分必要。

    作者:胡华琨;李强;钟惠真;彭夕华;肖煜;许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观察

    目的:探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将ICU58例重症肺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A组29例)和有创治疗组(B组29例)。所有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尽早气管插管给予有创机械通气(IMV),当出现PIC窗时,A组拔除气管插管,改用面罩无创通气序贯治疗;B组继续IMV,以SIMV+PSV模式撤机。记录两组患者出现PIC窗的时间、IMV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死亡例数、再次插管例数、呼吸相关性肺炎(VAP)例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患者PIC窗出现时生命体征(MAP、RR、HR)和动脉血气指标(ABG),以及出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MV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均减少,住ICU时间缩短, VAP发病率、再次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以PIC窗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有较好临床效果。

    作者:徐方林;雷睿;姜玉芬;闫阳;肖志峰;姚伟;吐尔干巴依;张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在输尿管切开取石中的应用(附28例病例报告)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在输尿管切开取石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4年4月间,应用输尿管镜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10例(其中3例多发结石,7例单发结石),下段结石18例(4例多发结石,14例单发结石),结石直径大小0.8cm-3.0cm,平均1.9cm。观察取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成功率90%(9/10),中下段100%(18/18)。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上移至肾盂,术后行体外震波碎石,1个月后复查KUB结石全部排出。手术时间40min-90min,平均65min,术后住院时间7d-9d,平均8d。并发症发生率3.57%(1/28),仅1例出现持续高热。结论在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中,输尿管镜的应用是安全、可靠、有效的,尤其在结石位置移动,及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应用具有其独特的功效。

    作者:谢文虎;张中华;黎源;刘军华;宋小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慢阻肺合并呼衰患者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营养支持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的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肺功能指标和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显著改善,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有更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可以较快的缓解老年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曾桂珍;张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下颌后牙垂直骨量严重不足植入人工骨粉延期种植1例

    种植修复已经成为牙缺失修复的主要方法,但植入骨内的种植体需要足够骨硬组织支持。下颌后牙牙缺失区由于牙周病等各种原因导致牙槽骨垂直骨量不足而影响牙种植。通常垂直骨量不足一般应用Onlay植骨[1],但是Onlay 骨移植也存在移植骨块吸收比较多,同时也有移植骨与植骨术区基骨愈合欠佳的缺点,且需要开辟一个取骨区,造成一个新创伤区,患者痛苦大,难接受。在下颌后牙垂直骨量严重不足时如何减少患者的痛苦并简化手术使种植区骨量能满足种植的要求是广大口腔医务工作者的追求。本文报道1例下颌骨垂直骨量严重不足,直接采用人工骨粉植入延期种植1例,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魏洪武;郭水根;郑希军;温国胜;黄娇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于手术前后分别测量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中缘高度,手术前后VAS评分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患者手术时间为0.8-3.1h,平均为(2.2±0.9)h,术中出血量较少。68个椎体中,行双侧穿刺48个(70.6%)、单侧穿刺20个(29.4%),未出现穿刺失败病例。手术后患者VAS评分、Cobb角度明显低于手术前,而前缘高度、中缘高度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未出现椎管中骨水泥渗漏情况,而椎体前缘韧带后渗漏1例,椎弓根内渗漏1例,椎间空隙内渗漏0例,神经轻度损伤1例,伤口不愈合0例,畸形愈合0例,骨折不愈合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周友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59例后路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取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31例,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28例。分别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等,并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40.2±10.8)min,术中出血量(80.3±29.3)ml,手术后负压球引流总量(64.2±20.1)ml,无脑脊液漏和神经硬脊膜损伤。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73.6±14.3)min,术中出血量(182±61.7)ml,术后负压球引流总量(210.1±70.5)ml,脑脊液漏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优于传统后正中手术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具有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损伤较小的手术入路。

    作者:章翀;徐仁平;吴培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似马链球菌血行感染致感染性休克1例

    链球菌属是一群触酶阴性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该群种类繁多,目前临床血清学方法进行分群(A、B、C、D、F、G 群),根据溶血现象(β溶血、α溶血或草绿色链球菌、γ溶血或不溶血)进行分类。似马链球菌属C群链球菌:CAMP、马尿酸钠试验阴性,65g/L氯化钠耐盐阴性,杆菌肽耐药。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何招辉;杨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与CT对比分析

    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采用X线与CT诊断的价值进行评价,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121例临床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采取X线和CT对骶髂关节病变进行诊断,并对两种手段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骶髂关节0-Ⅱ级改变X线检出率低于CT检查(P<0.05),Ⅲ-Ⅳ级改变两种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P>0.05)。结论 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初级病变的诊断率和准确性较高,在早期病变诊断中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华小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8例胸部结节病的CT诊断回顾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8个胸部结节病病例的CT表现。结果18个病例均表现为胸部淋巴结肿大,其中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8例,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17例,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且无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例。有12例表现为肺部病变,其中多发结节9例,磨玻璃样影4例,不规则线状影6例。5例并有胸膜病变。结论胸部结节病在CT上有特征性的表现,CT对该病的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洪伟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方法选择经典型喉罩型号在女性患者全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比较按不同方法选择经典型喉罩(LMA)大小在女性患者乳腺手术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女性乳腺手术患者60例,根据选择喉罩型号的方法不同,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n=30),按标准体重选择;B组(n=30)按修正后方法选择。所有患者依次注入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5mg/kg后,由同一名麻醉科医师插入LMA。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全麻。结果两组患者间各时点SBP、DBP、HR、PETCO2、Ppeak、胸肺顺应性(Cp)及气道密闭压(OLP)等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A 组LMA 置入时间明显长于 B 组,分别为(35±5)s 与(28±3)s(P<0.05),术后咽痛分别为10例(13%)和3例(10%)(P<0.05)。两组一次置入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年女性患者依据标准体重的修正方法选择喉罩,更易置入,口咽部损伤较轻。

    作者:李荣胜;廖永强;蓝晓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鲑降钙素联合仙灵骨葆对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鲑降钙素联合仙灵骨葆对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患者疗效。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120例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鲑降钙素联合仙灵骨葆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后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疗效、骨密度、碱性磷酸酶、胸椎椎体前缘和中线的高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鲑降钙素联合仙灵骨葆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的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荣能;芦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江西省武宁县2008-2013年0-14岁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江西武宁县0-14岁儿童死亡原因,为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3年0-14岁儿童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平均粗死亡率为89.49/10万,标化死亡率为81.20/10万,0-岁组死亡率高(560.61/10万),且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前5位死因是损伤、先天异常、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占90.48%。0-组死亡构成比高,占49.37%,主要是围生期疾病(占39.80%)、先天异常(占28.72%)、损伤(占14.87%)。结论预防儿童溺水、交通事故、意外窒息等损伤和降低起源于围生期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与死亡是降低0-14岁儿童死亡率的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

    作者:潘盛林;段红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刀Focus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刀Focus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甲状腺手术患者共95例,分为研究组(n=49,采用超声刀Focus)和对照组(n=46,采用传统电刀)。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切除甲状腺的时间(26.3±3.8 vs 37.4±4.5min)、手术切口长度(38.3±5.9 vs 50.4±8.4cm)、术中出血量(13.5±1.5 vs 20.4±3.8ml)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术后引流量、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超声刀Focus较传统电刀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缩小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简化手术操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昌达;易熔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药敏试验在抗菌药物选择中的指导作用

    目的:探讨药敏试验在抗菌药物选择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住院患者100例,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入院后即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情况调整抗生素使用。记录两组所使用的抗生素及治疗效果,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药剂量和用药频次的合理比例上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热、白细胞增多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药敏试验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降低其使用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程秀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儿泻停联合蜡样芽孢杆菌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儿泻停颗粒联合蜡样芽孢杆菌胶囊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8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儿泻停联合蜡样芽孢杆菌和蒙脱石散联合蜡样芽孢杆菌治疗,并予等同基础治疗。记录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等基线情况,比较两组治疗第3d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基线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3d试验组有效率97.4%,对照组96.7%,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3%vs 12%),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儿泻停颗粒与蒙脱石散分别联合蜡样芽孢杆菌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相当,安全性好,但前者便秘不良反应更少,是更优的临床选择。

    作者:吴蔚;万盛华;万宏;段亚群;李香莲;肖珍君;罗丽娟;刘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制作技术及粘接剂对氧化铝全瓷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目的:评价不同制作技术及粘接剂对In-Ceram氧化铝全瓷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3种技术制作氧化铝全瓷冠各15个,分别采用3种粘接剂粘固于离体牙,温度循环实验后,将样本放入质量分数为2%的亚甲蓝溶液48h,体式显微镜观察牙与粘接剂界面的微渗漏状况,记录观察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粘结树脂型粘接剂微渗漏小,其次是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玻璃离子微渗漏大(P<0.05);采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和玻璃离子粘固不同全瓷冠时,粉浆涂塑氧化铝冠的微渗漏大(P<0.05)。结论 Cerec inLab system制作的全瓷冠边缘微渗漏小。自粘结树脂型粘接剂抗边缘微渗漏能力强,是粘固In-Ceram氧化铝全瓷冠的理想粘接剂。

    作者:李东方;姚心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尿毒症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发作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尿毒症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发作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10例因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并发神经精神症状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时间、症状及处理方法。结果神经精神症状发作时间:应用头孢曲松5例,平均7.5d;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例,平均8.5d;应用头孢曲松1例,使用6d;应用头孢吡肟1例,使用4d;应用头孢他啶1例,4.0g/d,使用7d。表现意识障碍有6例次,表现精神异常5例次,表现抽搐2例次。所有患者一经确诊,立即停用抗生素,同时予消除脑水肿的治疗措施,均于24-48h内症状消失。所有患者症状缓解后均未复发。结论对于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尿毒症患者,在出现精神异常后,应高度警惕精神症发作,可根据病史、用药史、及临床表现及时确诊;一经确诊应及时停药和对症处理,必要时增加血液透析次数。

    作者:陈小军;周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口服产气粉在胃癌螺旋CT检查中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口服产气粉行胃部螺旋CT(SCT)扫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100例胃癌患者分2组,各50例。两组分别口服产气粉和水,行胃部SCT扫描,所得诊断结果与电子胃镜(FG)和/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并比较胃腔充盈度、对比剂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病变检出率。结果研究组口服产气粉胃腔充盈满意率为94%,病灶检出率为98%;对照组口服水胃腔充盈满意率为78%,病灶检出率为8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行胃部SCT扫描,选用产气粉作为对比剂具有较大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熊萍香;袁武;杨武;杨井岗;晏根平;罗正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