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慢阻肺合并呼衰患者疗效评价

曾桂珍;张俊

关键词:营养支持,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营养状况
摘要:目的:评价营养支持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的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肺功能指标和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显著改善,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有更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可以较快的缓解老年患者临床症状。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尿毒症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发作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尿毒症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发作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10例因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并发神经精神症状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时间、症状及处理方法。结果神经精神症状发作时间:应用头孢曲松5例,平均7.5d;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例,平均8.5d;应用头孢曲松1例,使用6d;应用头孢吡肟1例,使用4d;应用头孢他啶1例,4.0g/d,使用7d。表现意识障碍有6例次,表现精神异常5例次,表现抽搐2例次。所有患者一经确诊,立即停用抗生素,同时予消除脑水肿的治疗措施,均于24-48h内症状消失。所有患者症状缓解后均未复发。结论对于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尿毒症患者,在出现精神异常后,应高度警惕精神症发作,可根据病史、用药史、及临床表现及时确诊;一经确诊应及时停药和对症处理,必要时增加血液透析次数。

    作者:陈小军;周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慢阻肺合并呼衰患者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营养支持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的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肺功能指标和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显著改善,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有更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可以较快的缓解老年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曾桂珍;张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并总结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的患儿80例,ASAⅡ-Ⅳ级,男52例,女28例,出生2-28d,体重1.4-3.5kg,所有患儿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分别于气胸建立前(T0)、气胸建立后30min(T1)、气胸建立后60min(T2)、气胸建立后90min(T3)、气胸解除后20min(T4)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动脉血pH、PaO2、PaCO2同时记录各时点HR、MAP、SpO2、PETCO2、PIP、PEEP、RR。结果8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毕带气管导管回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所有患儿T0-T4各时点HR、MAP、PEE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3时SpO2、pH、PaO2显著低于T0时,PETCO2、RR、PIP、PaCO2显著高于T0时(P<0.05);T4时SpO2、PETCO2、RR、PIP、动脉血pH、PaO2及PaCO2较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麻醉处理要点包括术前应积极治疗肺炎,调整营养状态;麻醉诱导时保留自主呼吸,气管导管尖端尽可能位于食管气管瘘以下;术中采用低潮气量加适当PEEP并辅以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单肺通气策略;加强围人工气胸期动脉血气分析的动态监测也十分必要。

    作者:胡华琨;李强;钟惠真;彭夕华;肖煜;许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首诊于眼科的鼻窦炎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眼科医生对眼鼻相关性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避免漏、诊误诊而造成不良后果。方法对31例以眼部症状首诊于眼科的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鼻窦炎可以眼痛、眼睑水肿、视力下降、球结膜充血、眼球突出等症状首诊于眼科。结论由于生理及解剖因素,鼻窦病变常影响或波及眼眶,患者以眼部症状来首诊;临床上眼科医生应提高对眼鼻相关性疾病的认识,对病患详细认真检查,争取做到早期诊断,避免误诊而延误治疗。

    作者:鄢涛;罗祝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制作技术及粘接剂对氧化铝全瓷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目的:评价不同制作技术及粘接剂对In-Ceram氧化铝全瓷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3种技术制作氧化铝全瓷冠各15个,分别采用3种粘接剂粘固于离体牙,温度循环实验后,将样本放入质量分数为2%的亚甲蓝溶液48h,体式显微镜观察牙与粘接剂界面的微渗漏状况,记录观察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粘结树脂型粘接剂微渗漏小,其次是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玻璃离子微渗漏大(P<0.05);采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和玻璃离子粘固不同全瓷冠时,粉浆涂塑氧化铝冠的微渗漏大(P<0.05)。结论 Cerec inLab system制作的全瓷冠边缘微渗漏小。自粘结树脂型粘接剂抗边缘微渗漏能力强,是粘固In-Ceram氧化铝全瓷冠的理想粘接剂。

    作者:李东方;姚心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儿泻停联合蜡样芽孢杆菌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儿泻停颗粒联合蜡样芽孢杆菌胶囊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8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儿泻停联合蜡样芽孢杆菌和蒙脱石散联合蜡样芽孢杆菌治疗,并予等同基础治疗。记录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等基线情况,比较两组治疗第3d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基线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3d试验组有效率97.4%,对照组96.7%,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3%vs 12%),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儿泻停颗粒与蒙脱石散分别联合蜡样芽孢杆菌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相当,安全性好,但前者便秘不良反应更少,是更优的临床选择。

    作者:吴蔚;万盛华;万宏;段亚群;李香莲;肖珍君;罗丽娟;刘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痔术后肛门狭窄手术中改良纵切横缝术的运用与体会

    目的:观察改良纵切横缝术用于痔术后肛门狭窄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2年6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32例痔术后肛门狭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32例患者术后取得满意疗效,随访半年均未诉不适,且无复发。

    作者:张晓飞;谢沐初;黄德荣;刘歆;王莹;张金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59例后路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取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31例,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28例。分别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等,并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40.2±10.8)min,术中出血量(80.3±29.3)ml,手术后负压球引流总量(64.2±20.1)ml,无脑脊液漏和神经硬脊膜损伤。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73.6±14.3)min,术中出血量(182±61.7)ml,术后负压球引流总量(210.1±70.5)ml,脑脊液漏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优于传统后正中手术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具有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损伤较小的手术入路。

    作者:章翀;徐仁平;吴培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将1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30R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OMA-IR和HOMA-β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时血糖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血糖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具有血糖控制好、胰岛素使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彭望英;况福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双源CT能谱成像技术在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成像技术对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淋巴瘤患者及30例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双源CT动脉期及静脉期能量资料,比较两者的CT值、碘覆盖值(CToA)、标准化平均碘浓度(NIC)、碘浓度差(IC)、碘浓度均一化比值(HRIC)及单能谱图像上淋巴结CT值差别。组间行双样本t检验分析,以P<0.05为结果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果淋巴瘤组淋巴结的平扫CT值、动静脉CT值分别与平扫CT值差值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瘤组淋巴结,3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组动脉期及静脉期的CToA、IC、HRIC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瘤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NIC无显著差异(P>0.05)。淋巴瘤组淋巴结在单能量图像上CT值较转移性淋巴瘤组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能谱成像可提高淋巴瘤及转移性淋巴瘤的检出及诊断准确率,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曾炳亮;桂绍高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于手术前后分别测量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中缘高度,手术前后VAS评分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患者手术时间为0.8-3.1h,平均为(2.2±0.9)h,术中出血量较少。68个椎体中,行双侧穿刺48个(70.6%)、单侧穿刺20个(29.4%),未出现穿刺失败病例。手术后患者VAS评分、Cobb角度明显低于手术前,而前缘高度、中缘高度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未出现椎管中骨水泥渗漏情况,而椎体前缘韧带后渗漏1例,椎弓根内渗漏1例,椎间空隙内渗漏0例,神经轻度损伤1例,伤口不愈合0例,畸形愈合0例,骨折不愈合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周友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合体滋养细胞微粒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合体滋养细胞微粒(STBMs)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正常妊娠者30例(对照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30例(实验组)外周血中STBMs的含量,探讨STBMs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 STBMs在实验组外周血中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3.41,P<0.05);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结论 STBMs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含量升高,造成母体内皮系统受损及炎症反应,从而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万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江西省武宁县2008-2013年0-14岁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江西武宁县0-14岁儿童死亡原因,为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3年0-14岁儿童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平均粗死亡率为89.49/10万,标化死亡率为81.20/10万,0-岁组死亡率高(560.61/10万),且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前5位死因是损伤、先天异常、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占90.48%。0-组死亡构成比高,占49.37%,主要是围生期疾病(占39.80%)、先天异常(占28.72%)、损伤(占14.87%)。结论预防儿童溺水、交通事故、意外窒息等损伤和降低起源于围生期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与死亡是降低0-14岁儿童死亡率的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

    作者:潘盛林;段红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江西省某三甲医院2005-2013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江西某三甲医院网络直报传染病的构成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年至2013年网络报告传染病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13年共报告传染病2140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2085例,占97.43%;报告丙类传染病3种31例,占1.45%;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3种24例,占1.12%。构成比排在前五位的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梅毒、丙型肝炎、甲型肝炎。结论肺结核、乙型肝炎和梅毒是目前该院收治的主要传染病,应将其作为该院传染病防治的重点。

    作者:熊小玲;余小辉;彭丽娟;徐赛秀;戈永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室间隔修补术患儿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室间隔修补患儿中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需要手术纠治的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D组于气管插管后给予右美托咪定,先静脉给予负荷量0.5μg/kg,10min内泵注完毕,继以0.5μg/(kg·h)的速率泵注维持直至体外循环开始;C组则给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体外循环结束后即刻(T1),体外循环后4h(T2),手术后12h(T3)经中心静脉抽血测定TNF-α、IL-6、IL-8、丙二醛(MDA)浓度和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以及CK-MB、cTnI值,并记录患儿术后临床指标。结果 T0时两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在T1、T2、T3时D组和C组的TNF-α、IL-6、IL-8、MDA、CK-MB、cTnI较T0时增高,而SOD较T0时降低(P<0.05);组间比较,D组的TNF-α、IL-6、IL-8、MDA、CK-MB、cTnI在 T1、T2、T3时较C组低,SOD较C组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以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炎性反应,产生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章征兵;明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血脂妇女绝经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脂妇女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绝经前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脂妇女100例,其中50例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50例为颈动脉正常作为对照组。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正常组IMT<1.0mm;增厚组1.0mm≤IMT<1.2mm;斑块组IMT≥1.2mm。结果高血脂妇女,绝经前及后1-4年,颈动脉无粥样硬化,绝经后5-7年开始发病,8-15年发病率高,发病率分别为18%和62%。结论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曾清华;徐翔;徐臻;宋高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入路方案对肩胛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案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外侧缘入路和传统Judet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日常活动及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操作相对简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周文荣;陈胜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降压药物对心电的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近期的一项研究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3.5%,估计总患病人口数在3.3亿。持续的高血压可对心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结构性、器质性以及心电学的影响。众所周知,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并发心房颤动[1-3]。

    作者:张丽芙(综述);李萍(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江西省城乡居民体力活动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江西省城乡居民体力活动水平及模式。方法利用江西省2010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对3000例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的体力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江西省成年居民体力活动水平不足、中等、活跃的比例分别为20.77%、30.33%、48.90%(标化后为21.68%、31.67%、46.64%);工作、交通、休闲锻炼的活动量占总体力活动量的比例分别为62.57%、28.48%、8.95%(标化后为62.30%、28.49%、9.21%);平均静坐、睡眠时间分别为5.05h/d、7.68h/d,静态时间合计为12.73h/d。结论江西省成年居民体力活动水平尚可,工作是居民体力活动的主要来源,今后应调整体力活动类型构成,倡导居民更多参加休闲锻炼,减少每日静坐时间。

    作者:范为民;陈轶英;朱丽萍;李艾;颜玮;吉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综合连贯性治疗外伤性脑室铸型

    目的:探讨综合连贯性治疗外伤性脑室铸型的疗效。方法对94例外伤脑室铸型患者分两组,其中48例采用手术、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综合连贯性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46例行单纯脑室外引流的患者为对照组,并对其死亡率和临床有效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2.5%,死亡率27%;对照组总有效率28.6%,死亡率64.2%。结论侧脑室引流及腰大池脑脊液置换对于外伤性脑室铸型能较快消除血肿,促进脑脊液循环通路的重新建立,是提高预后的有效的救治措施。

    作者:许歆;易宇光;陈小萍;李金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