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燕;刘金鹏;李云
目的 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 方法 病例选择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24例胃溃疡伴抑郁状态的患者. 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腹胀、腹痛、嗳气等的症状积分变化情况、HAMD积分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和HAMD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AMD积分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6%)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 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伴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有效改善溃疡病症,减轻抑郁状况,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黄海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mindin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 方法 选择90例T2DM患者,按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分为3组. Ⅰ组(正常蛋白尿组)、Ⅱ组(微量蛋白尿组)、Ⅲ组(大量蛋白尿组),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 检测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尿mindin/尿肌酐比值(UMCR)、CIMT等. 结果 CIMT、UMCR呈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递增(P<0.05或0.01). UMCR与UACR呈正相关(r=0.579、P<0.01);CIMT与UMCR、UACR、病程、HbA1c、LDL-C、收缩压、血肌酐呈正相关(r=0.385、0.394、0.209、0.199、0.211、0.223、0.202,P<0.05 或0.01);CIMT与HDL-C呈负相关(r=-0.218,P<0.0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UMCR、UACR、LDL-C、HbA1c是对CIMT有独立影响的因素(β=0.332、0.278、0.273、0.267,P<0.05). 结论 UMCR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韦玉和;邵雪景;赵志勇;冯小芬;印永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在全世界,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是人类第四大恶性肿瘤,且发病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而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其发病率约占全球胃癌发病率的46.8%[1]. 腹膜转移是影响其手术预后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约50%的患者出现胃癌腹膜转移[2]. 胃癌转移途径主要为淋巴转移、腹膜播散及血行转移,由于胃癌标准根治术的广泛普及, 局部淋巴结转移已非胃癌复发的主要原因,相反腹膜转移成为主要问题. 本文就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机制、 诊断及防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林良庆;林建昌;魏敏;揭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临床诊治的经验. 方法 选取近3年来我科经超声诊断为CSP患者26例,根据不同分型,分别采取5种病灶处理措施,总结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孕囊部分植入型11例,孕囊完全植入型12例,混合型3例. 清宫术或加水囊压迫止血6例,剖腹清除病灶或子宫切除2例,经阴道径路病灶清除14例,腹腔镜和/或联合宫腔镜清除病灶或子宫动脉栓塞治疗4例,全部治愈. 结论 剖宫产瘢痕妊娠应高度重视,应在腹部和阴道超声检查下明确孕囊与子宫瘢痕位置关系,分别采取不同处理手段,避免产生严重后果.经阴道径路病灶清除术+子宫瘢痕修补术符合微创特点,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丽娟;钟云;金月凤;陈美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采用内侧入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 对2012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2例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内侧入路显露骨折端,钢板、螺钉终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6.3个月;术中出血量25-100ml,平均50.6ml;手术时间63min-125min,平均82.5min;术后仅1例发生迟发性尺神经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20周,平均16周;末次Mayo肘关节评分86±2分,优6例,良4例,优良率83. 3%. 结论 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术中显露清晰、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不影响骨折愈合,是肱骨干下段骨折的良好手术入路.
作者:王其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的新调研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全球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约3.87亿, 其中我国约占24.9%,远远高于世界平均发病率8.3%,居全球首位. 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慢性病变以微小血管、大血管为主要特征,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冠状动脉病变等.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 是糖尿病患者终末期死亡原因之一.
作者:戴春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测定入选的8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值. 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Hcy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塞有明显相关性,均为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作者:陶玉慧;李林;廖为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维持镇静合理用量.方法 将1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选择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4组,术中泵注异丙酚速度分别为4、5、6、7mg/(kg·h).记录术中NT指数、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苏醒时间.结果 D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血管活性药用量更多,苏醒时间更长,P<0.05;A组的NT指数(NTI)为52±6,B组的NT为48±5,C组的NT为42±5,D组的NT为35±9. 结论 在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用量在6mg/(kg·h),能满足所需的麻醉深度,且能保持循环的相对稳定.
作者:梁小虎;周兵;罗小群;黎丹萍;巫志国;彭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与慢乙肝Child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50例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按肝功能Child-ph分级,分为轻、中、重度3组,进行肝脏瞬时弹性检测剪切波,比较慢性乙肝Child-ph分级的差异. 结果 研究发现,肝脏瞬时弹性检测和慢乙肝Child分级存在相关性,肝脏瞬时弹性检测慢乙肝ChildA、B、C级患者AUROC(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0.907、0.935. 结论 研究表明,肝脏瞬时弹性检测剪切波与肝功能Child-ph分级中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肝腹水、肝性脑病之间的关系来证实剪切波数据的多少与慢性乙肝Child分级轻度、中度、重度成正相关,为临床抗乙肝病毒治疗,减轻肝硬化提供佐证.
作者:李忠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3岁,农民.因反复全身皮疹、瘙痒1月, 乏力、 皮肤黄染1周于2011年11月30日入院.患者缘于1个月前采摘油茶籽数小时后渐出现全身皮肤红疹伴瘙痒、低热,在当地医院予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等治疗后皮疹消退. 半月前分捡油茶籽后再度出现全身皮肤红疹、瘙痒及浮肿,在当地医院予地塞米松、 葡萄糖酸钙等治疗后皮疹、浮肿消退.1周前渐感乏力,伴食欲减退、尿黄,继而自觉皮肤变黄, 遂至我院治疗.
作者:朱龙川;徐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对高能损伤致四肢骨折合并重要血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究,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对本院于2012年7 月-2015 年8 月治疗的62 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患者进行MESS评分系统评分评估伤情,统计每例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治疗结束后随访2月-3年,平均(24.5±1.2)月. 对全部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60例保肢患者MESS评分平均为(5±0.88)分. 2例截肢患者MESS评分均大于7分.52例患者治疗有效,8例患者治疗显效,2例患者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结论 对于高能损伤致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进行治疗,应积极手术修复损伤的血管并行骨折修复,尽快改善伤肢缺血症状,降低截肢率,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董财荣;邓高荣;刘宏洋;陈绍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62例非瓣膜性房颤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将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31例,分别应用达比加群酯、华法林抗凝治疗. 比较两组应用抗凝药物后的栓塞或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中、轻微出血、少量出血、大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凝血指标等. 结果 两组之间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及死亡病例;研究组的栓塞或血栓形成(3.05%)、缺血性脑卒中(1.53%)、少量出血(0.76%),与对照组病例栓塞或血栓形成(3.29%)、缺血性脑卒中(0.76%)、少量出血(0.76%)等项目分别比较,结果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轻微出血比例分别为3.29%、6.11%,两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病患者的抗凝有效性与华法林相似,但其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
作者:苏长安;曾赣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移植在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分析40例颞下颌关节锚固术术中取游离脂肪移植充填在颞下颌关节髁突前区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年,全组患者疗效均为优良.结论 游离脂肪移植能有效预防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后瘢痕黏连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本方法取材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严俊峰;习伟宏;邱嘉旋;曹钟义;钱永;熊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用超声刀与电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超声刀组)和对照组(电刀组),各30例,予以实施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通过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出淋巴结数目、引流管(胸壁、腋窝)留置时间、皮瓣愈合不良例数、术侧上肢水肿例数等指标的分析,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胸壁、腋窝)留置时间、术侧上肢水肿例数等方面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在淋巴结检出数目、皮瓣愈合不良例数等方面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中应用超声刀操作,比应用电刀操作更安全,且并发症发生率并不增加,给患者带来更大受益,优势明显,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作者:夏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肩关节脱位需静脉麻醉下手法复位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依托咪酯(E组)、依托咪酯+芬太尼(EF组)和依托咪酯+地佐辛(ED组),每组各30例,分别在诱导时缓慢静脉注射麻醉药物,E组给于依托咪酯0.2mg/kg;EF组依次给于芬太尼1μg/kg,依托咪酯0.2mg/kg;ED组依次给于地佐辛0.1mg/kg,依托咪酯0.2mg/kg. 观察麻醉给药前、诱导后、术中、术毕和术后10min患者MAP、HR、SPO2的变化;记录患者复位时间、复位次数、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呛咳、肌阵挛、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情况;评价麻醉效果.结果 与术前比较,3组患者诱导后各时间点MAP、HR、SPO2无明显变化.3组患者麻醉效果优,复位成功率100%,复位时间、复位次数3组无差异统计学意义,依托咪酯+芬太尼组苏醒时间长(P<0.05),依托咪酯组与依托咪酯+地佐辛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 依托咪酯组患者肌阵挛发生率高(P<0.05),依托咪酯+芬太尼组患者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高(P<0.05),其中依托咪酯+地佐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 结论 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静脉麻醉能满足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更加安全.
作者:杨明敏;张奇芬;陶晓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和术毕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90例,年龄22-65岁,其中男44例,女46例,术前ASAⅡ-Ⅳ级,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为C组,右旋美托咪啶组为D组,每组45例.D组患者入室开放静脉通道后开始泵注负荷量1.5μg/kg右旋美托咪定,诱导后持续泵注维持量右旋美托咪定(0.5-0.7)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分别于入手术室时(T1)、股动脉穿刺(T2)、置放导丝开始(T3)、手术结束(T4)、气管拔管即刻(T5)和拔管后10min(T6)等时刻点,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并于T1-T6时刻点抽取患者颈内静脉测血浆肾上腺素(A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浓度. 结果 在T1和T3时刻点,两组患者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4-T6时刻点,D组患者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在T1时刻点,两组患者血浆AE、NE、DA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在T2-T6时刻点,两组患者血浆AE、NE、DA水平呈上升趋势,且C组明显高于D组(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拔管时间和苏醒期躁动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可以降低患者应激水平,缩短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
作者:况雪峰;刘莹;高玉兰;黄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善释补片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应用善释补片行前入路腹膜前间隙修补治疗腹股沟疝180例, 回顾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成功, 每侧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5min,术后无尿潴留、切口感染,脂肪液化一例,阴囊积液、血肿共13例,切口麻木、疼痛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随访1-12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可靠,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其手术方式可行,容易掌握,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刚;丁金火;陈劲强;余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阴性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住院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服用氨磺必利,对照组服用利培酮;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用BPRS、SANS量表评价疗效,TESS评价副反应,并用定期心电图、空腹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查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有效4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有效3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的BPRS量表总分和SANS阴性症状量表各因子分减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血压、心率、肝功能及空腹血糖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比对照组患者体重增加少和EPS发生率低,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氨磺必利对阴性症状的改善优于利培酮且更为安全,更少引起体重、EPS等问题.
作者:刘少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对AECOPD患者血气变化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ECOPD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NAC辅助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PaO2、PaCO2及FEV1/FVC、FEV1%pred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PaO2升高、PaCO2降低(P<0.05),对照组虽有PaO2升高,PaCO2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FVC、FEV1%pred治疗3个月后两组均改善不明显,无差异性(P>0.05). 治疗6个月后,两组Pa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EV1/FVC、FEV1%pred改善明显,而对照组却改善不明显,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NAC治疗AECOPD能够改善动脉血气,升高PaO2,降低PaCO2,且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NAC的长期使用可以使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作者:万训等;高四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早期和中晚期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CBP技术对67例确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6、12、24及36h血浆中TNF-α、IL-1β、IL-6、IL-8的浓度,比较两个不同时段对ARDS进行干预对患者治愈率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CBP治疗后两组ARDS患者血清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且不同时段下降幅度不一,治疗36h后各指标降至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早期CBP治疗组治愈率比中晚期CBP治疗组明显增高,死亡率明显降低,两组间治愈率及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BP对ARDS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的清除是确切和有效的,若能早期干预有利于及时阻断炎症反应和提高ARDS救治成功率.
作者:周仪华;王舒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