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毅;彭庆明
目的:探讨雄性激素源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患者毛囊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毛囊活检方法获取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患者顶部、枕部以及非脱发者顶部毛囊及周围组织标本,观察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staining, HE)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雄性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结果患者顶部毛囊及周围组织中HE染色可见单一核细胞浸润,AR表达率79.17%,明显强于枕部(20.83%)和非脱发者顶部(20%)(P<0.05),患者枕部与非脱发者顶部毛囊及周围组织中AR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毛囊活检为AGA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手段,也为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患者早期防治提供了依据。
作者:梁皓;赵云杰;金磊;涂艳;陈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西咪替丁片和酮替芬片联合服用,治疗组24例除采用对照组相同药物外,还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内服中药方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复发率17.6%,对照组复发率40%,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χ2=7.76,P<0.01)。结论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复发率低。
作者:李玄芳;胡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胃镜下喷洒不同药物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于胃镜下喷洒超微大黄粉溶液与去甲肾上腺素,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喷洒超微大黄粉溶液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产生的疗效更确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振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5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95例正常健康体检妇女(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受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及NK细胞(CD16++CD56+)数量情况,观察两组及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中上述细胞数量情况变化情况。结果宫颈癌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情况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3+、CD3+CD4+及CD16++CD56+细胞数量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性(P<0.05);外周血CD3+CD8+细胞数量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免疫功与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
作者:蔡艳平;谭金龙;吴美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早产是影响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早产的发生率约为5%-15%,占新生儿死亡率的15%[1],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idiopathic re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而NRDS主要是由肺透明膜病变引起,故医学界又将NRDS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of newborn, HMD)。1972年,Graham Liggins[2]第一次报告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将HMD 的风险从25.8%降至9%,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正式发表公布: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胎肺成熟,降低早产儿HMD的发病率。下面就产前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作一综述。
作者:辛思明(综述);刘淮(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微创诊治顽固性鼻出血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2年月12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鼻出血56例在鼻内镜下检查,明确出血点后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微填塞或者鼻内镜下应用物理效应(微波)止血。结果除5例行2次行鼻内镜止血,其余均一次性止血成功,总治愈达100%,随访3-6个月无复发,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应用鼻内镜下止血,视野清晰,止血效果确切,尤其对于顽固的鼻出血。
作者:方小明;李剑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3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CT、MRI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获得诊断,除2例全胰癌行保守治疗,其余21例均行PD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2年,手术切除肿瘤的胰头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胰体尾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2例保守治疗的患者分别存活为6个月和4个月。结论 PD仍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精细操作,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
作者:马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90锶敷贴治疗鸡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鸡眼患者随机分成敷贴组和对照组,敷贴组32例共40处皮损,采用90锶敷贴治疗;对照组31例共42处皮损,行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种方法治疗鸡眼2个月后的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敷贴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P<0.05)。敷贴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分别为5%(2/40)、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17,P<0.01)。结论90锶敷贴治疗鸡眼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文晓琴;欧阳良;陈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头颅CT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2脑出血患者,分析其CT检查结果,分别对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22例患者中基底节区脑出血多,为60例(49.2%),丘脑出血36例(29.5%),脑叶出血13例(10.7%),小脑出血6例(4.9%),脑干出血7例(5.7%),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死亡16例(26.7%),丘脑出血死亡7例(19.4%),脑叶出血死亡5例(38.4%),小脑出血死亡2例(33.3%),脑干出血死亡5例(71.4%),脑干出血死亡比例高(P<0.05)。49例患者脑出血破入脑室,死亡26例(53.1%),与未破入脑室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50ml18例,死亡17例,死亡率高,为94.4%。结论 CT检查方便、迅速,是检测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手段,而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系统是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爱华;邹南安;崔钢;黄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的疗效。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两组: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组(P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F组),每组40例。P组喷他佐辛0.5mg/kg缓慢静注,F组芬太尼1ug/kg缓慢静注,随后两组静脉给予异丙酚1-2mg/kg进行麻醉。观察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中体动,呼吸循环功能,不良事件(如呼吸暂停,眩晕,恶心呕吐,谵妄、定向力差),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中等音量唤醒指令+轻拍肩膀唤醒),满意度评分(术者操作和麻醉科医师满意度以及病人3者满意度评分的均值),异丙酚使用剂量和不良事件。结果 P组异丙酚使用剂量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少于F组,P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短于F组,P组满意度评分高于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的苏醒时间与F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电子胃镜检查术,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朱晶;张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与甘油三酯检测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6例,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开展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甘油三酯水平检测,而后进行分析。结果经对比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甘油三酯水平均较健康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则较健康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甘油三酯水平较未透析治疗者发生逐渐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则较未透析组发生明显升高(P<0.0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肾衰患者预后效果越差。结论对超敏C反应蛋白与甘油三酯水平进行准确检测,可为肾功能衰竭的诊断、病情以及预后效果评估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康利根;罗志强;朱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表达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与顺铂耐药的相关性。方法以2010年4月-2013年7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9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新鲜肿瘤组织标本的ERCC1表达水平,给予所有研究对象2个疗程的化疗,化疗方案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2个周期后,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79例NSCLC患者,37例ERCC1呈阳性表达,42例ERCC1呈阴性表达。(2)ERCC1阳性表达组与ERCC1阴性表达组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吸烟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RCC1阴性表达组的化疗疗效显著优于ERCC1阳性表达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检测ERCC1有助于预测患者对顺铂的耐药性。
作者:任剑;吕赛平;徐炎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感染患儿的生物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23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G-)180株(77.25%),革兰阳性(G+)菌48株(20.60%),真菌5株(2.15%)。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36.05%)、肺炎克雷伯菌(28.33%)、表皮葡萄球菌(10.30%)。G-杆菌对β-内酰胺类制剂、第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性较高。 G+球菌对新生儿常用的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庆大霉素敏感性较高。结论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的分析,有利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李德元;陈婷婷;陈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手术时间均较同类手术延长,其中27例剖宫产患者手术时间延长20-40min,15例妇科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延长30-70min;42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在150-600ml,平均260ml,术中无大出血发生。33例切口渗液少,予每日换药挤压切口至渗液流出后用桶状微波照射伤口30min,1次/d,不置引流条,结果愈合时间9-15d,平均12d;9例切口有大量渗液、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的患者,在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基础上,使用二联抗生素静点(至少5d),结果8例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20d,平均15.5d;1例行Ⅱ期缝合,愈合时间22d。结论对有切口脂肪液可能的高危患者,应充分做好术评估,加强营养、控制血糖,慎用电刀,术中应充分冲洗,局部加压包扎,放置引流条。对已发生切口脂肪液化者,应加压包扎,局部应用微波照射;对切口全层裂开者可进行彻底清创,应用抗生素,勤换药,局部应用微波照射。
作者:周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石英纤维桩与铸造贱金属桩(钴铬)修复的双根管前磨牙中,不同桩核系统体外抗折性能。方法选取正畸治疗中对称拔除的双根管前磨牙48颗,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各24颗。在离体牙釉牙骨质界上方2mm处截冠并进行常规根管治疗后,A组用石英纤维桩,B组用铸造贱金属桩(钴铬)修复,桩核完成后用烤瓷冠修复外形,两组试件包埋后用压力测试仪进行抗折裂强度测试和折裂模式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 两组桩核系统的抗折裂强度(N)分别为(334.85±15.58)N,(407.76±16.22)N,对两组抗折裂强度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P<0.01,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试件的折裂模式,A、B两组可进行再次修复的例数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87.5%和25.0%。结论纤维桩的抗折裂强度虽然低于传统铸造贱金属(钴铬)桩,但其抗折裂强度足以承受双根管前磨牙的日常咀嚼力量,而纤维桩修复失败后可再次修复的概率大于传统铸造贱金属(钴铬)桩,因此纤维桩是更适合修复双根管前磨牙的桩核系统。
作者:许云;范华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评价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病人膝关节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手术治疗成功率、骨折愈合的情况并根据Hohl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价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价值。结果经过随访观察,15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Hohl评分为:11例优,4例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达100%;所有患者复查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无移位、无畸形、关节面无塌陷。结论选择膝关节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永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单药及丙戊酸钠和托吡酯(TMP)联合用药治疗儿童癫痫时VPA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3年6月间我院癫痫患儿单用VPA及VPA联用TMP治疗癫痫的病例,对VPA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及患儿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血药浓度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179例单用VPA的患儿中VPA血药浓度低于50μg/ml的有127例,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95例(74.80%),无效的有32例(25.20%),在50-100μg/ml 之间的有52例,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37例(71.15%),无效的有15例(28.85%),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10例(5.59%);69例VPA联用TMP 的患儿中VPA的血药浓度低于50μg/ml的有46例(66.7%),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34例(73.9%),无效的有12例(26.09%)。在50-100μg/ml之间的有23例,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17例(73.92%),无效的有6例(26.08%),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4例(5.80%)。结论当VPA与TMP联用时,与单用VPA相比,VPA的血药浓度对两组之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作者:欧阳伶;吴华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比不同径路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上盏结石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肾上盏结石患者,按照手术径路均分为第11肋上缘径路治疗组(A组)与第11肋下缘径路治疗组(B组),均进行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手术穿刺时间、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以及结石复发率分别为(5.60±1.22)min、100.00%、0.00%,与B组的(6.51±1.32)min、86.67%、6.67%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状,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结论经第11肋上缘径路治疗肾上盏结石,与第11肋下缘径路治疗法相比,能缩短经皮肾通道的距离,操作快捷,有效提高一次性结石清除率,疗效更确切。
作者:张迪明;糜建萍;杨海静;陈江;文丰;赵令云;赖招鑫;欧阳冬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zit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病、治疗、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8月本院NICU收治的53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儿中胎龄<34周37例,占69.8%;24h内开始喂养者34例,占64.2%;非母乳喂养者41例,占77.4%;发病时间<2周36例,占67.9%;出生体重<1500g19例,其中I、Ⅱ期4例,Ⅲ期15例,存活8例(42.1%),≥1500g 34例,其中I、Ⅱ期20例,Ⅲ期14例,存活25例(73.5%),(P<0.01)。胎龄<34周的37例中,I、Ⅱ期13例,Ⅲ期24例,存活19例(51.4%),胎龄≥34周16例,其中I、Ⅱ期11例,Ⅲ期5例,存活14例(87.5%),(P<0.025)。53例NEC患儿共治愈31例,好转2例,死亡及放弃后死亡20例。结论 NEC好发于胎龄<34周者,多发生于生后2周内,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对有高危因素的患儿适当延迟喂养及母乳喂养可降低NEC的发病率。
作者:陈丽萍;晁小云;王巧芳;曾立春;喻聪;李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提高本刊采编时效,加速推进本刊采编作业的现代化;为更加方便作者投稿,及时了解审稿进展,本刊于近日正式启用网上采编系统。本系统开通后,正式实现了本刊投、审、编网上一体化运作,整个采编流程更加透明、公开、高效,采、编、审互动更方便,更准确。这也标志我刊的软硬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