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华;邹南安;崔钢;黄春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磷酸化的ERK1/2(p-ERK1/2)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肺组织炎性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10只。 HE染色,半定量评定大鼠肺组织炎症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p-ERK1/2在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结果哮喘组大鼠肺组织炎性评分及p-ERK1/2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RK1/2主要表达于气道周围,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779,P<0.01)。结论哮喘大鼠的肺组织 p-ERK1/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提示p-ERK1/2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且与肺部炎症有一定关系。
作者:孙萍;吴颖;石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顺铂的两种给药方法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方法将5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静脉治疗组: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24h后继以顺铂75mg/m2静脉滴注;腹腔灌注组: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24h后继以顺铂100mg/m2腹腔灌注,第8d予紫杉醇60mg/m2腹腔灌注。每3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静脉治疗组CR 3例,PR 10例,总有效率50.0%;腹腔灌注组CR 7例,PR 15例,总有效率84.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大多数患者毒副反应较轻,多为Ⅰ°-Ⅱ°,少数Ⅲ°-Ⅳ°,但均能耐受。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消化道症状、关节肌肉痛等反应肾毒性、肌肉关节痛等不良反应腹腔灌注组较静脉滴注组发生率较高,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结论紫杉醇与顺铂腹腔灌注给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可能与腹腔内给药剂量增大有关。
作者:邹厚文;罗会俊;余瑛;王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效果。方法将4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行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20例)与常规甲状腺手术(常规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美容效果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腔镜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9.2±25.7)min、(74.5±10.3)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2±7.2)ml、(37.3±6.5)ml(P<0.01);术后引流量分别为(82.5±25.3)ml、(40.3±19.5)ml(P<0.01);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0±1.3)d、(5.0±0.3)d(P>0.05);对切口满意率分别为90.0%与36.3%(P<0.00);两者均无甲状腺旁腺及喉返神经损伤及因术后大出血而再次手术等并发症。结论经胸乳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勒世联;孙明生;邓鹏;周启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评价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病人膝关节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手术治疗成功率、骨折愈合的情况并根据Hohl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价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价值。结果经过随访观察,15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Hohl评分为:11例优,4例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达100%;所有患者复查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无移位、无畸形、关节面无塌陷。结论选择膝关节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永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感染患儿的生物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23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G-)180株(77.25%),革兰阳性(G+)菌48株(20.60%),真菌5株(2.15%)。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36.05%)、肺炎克雷伯菌(28.33%)、表皮葡萄球菌(10.30%)。G-杆菌对β-内酰胺类制剂、第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性较高。 G+球菌对新生儿常用的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庆大霉素敏感性较高。结论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的分析,有利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李德元;陈婷婷;陈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石英纤维桩与铸造贱金属桩(钴铬)修复的双根管前磨牙中,不同桩核系统体外抗折性能。方法选取正畸治疗中对称拔除的双根管前磨牙48颗,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各24颗。在离体牙釉牙骨质界上方2mm处截冠并进行常规根管治疗后,A组用石英纤维桩,B组用铸造贱金属桩(钴铬)修复,桩核完成后用烤瓷冠修复外形,两组试件包埋后用压力测试仪进行抗折裂强度测试和折裂模式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 两组桩核系统的抗折裂强度(N)分别为(334.85±15.58)N,(407.76±16.22)N,对两组抗折裂强度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P<0.01,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试件的折裂模式,A、B两组可进行再次修复的例数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87.5%和25.0%。结论纤维桩的抗折裂强度虽然低于传统铸造贱金属(钴铬)桩,但其抗折裂强度足以承受双根管前磨牙的日常咀嚼力量,而纤维桩修复失败后可再次修复的概率大于传统铸造贱金属(钴铬)桩,因此纤维桩是更适合修复双根管前磨牙的桩核系统。
作者:许云;范华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COPD和哮喘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皮质醇的变化,探讨其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OPD患者40例,其中轻症组15例,重症组25例;哮喘患者30例,其中控制组12例,未控制组18例;对照组3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于清晨8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数及血清皮质醇含量。结果(1)COPD组CD3+为(839.43±433.29)个/μl,CD4+为(439.43±246.99)个/μl,CD8+为(411.23±246.19)个/μl;哮喘组CD3+为(1080.67±623.78)个/μl,CD4+为(546.23±441.43)个/μl,CD8+为(524.43±226.89)个/μl;对照组CD3+为(1158.23±508.00)个/μl,CD4+为(586.40±351.33)个/μl,CD8+为(571.83±315.52)个/μl。 COPD组CD4+、CD8+T细胞数比对照组低(P<0.05);哮喘组CD3+、CD4+、CD8+T细胞计数比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清内源性皮质醇COPD组为(3.61±1.99)ng/ml,哮喘组为(5.88±3.16)ng/ml,对照组为(8.47±3.02) ng/ml。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1)COP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病情越重,下降越明显;COPD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亦下降明显。为干预COPD患者细胞免疫及使用外源性激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2)哮喘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对两者干预均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乾中;周海凤;徐晓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A/G多态性与Graves病(GD)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方法对99例GD患者和107例健康对照者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GD患者被研究99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外显子1的49位AA纯合子为14.14%,AG杂合子为39.39%,GG纯合子为46.47%,107例的健康对照者AA纯合子为25.23%,AG杂合子为53.27%,GG纯合子为21.50%。 GD患者与对照者GG纯合子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GD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第1外显子第49位A基因和G基因频率分别为33.84%和66.16%,G基因组频率明显高于A基因(P<0.05);健康对照者A基因组频率和G基因组频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性别之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江西地区汉族人群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A/G多态性与GD发生存在正相关性。
作者:朱凌燕;李莹;龚甜;刘建英;徐积兄;甘华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后诱发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84例行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手术结束前20min给予地佐辛静脉缓慢推注,对照组患者于同一时间给予芬太尼静脉缓慢推注,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T 0(苏醒后即刻)、T1(苏醒后30min)、T2(苏醒后60min)时VAS、BCS和SAS评分以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各时间段VAS、BCS和SAS评分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和T2时VAS、BCS和SAS评分均发生明显改变,与T0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瘙痒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地佐辛可有效预防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后诱发痛觉过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付智俊;苗卉;陈文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传统机械通气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并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B组采用传统的机械通气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前后动脉血pH、PaO2、PaCO2、SaO2等及机械通气所致的并发症。结果 A组无患者死亡,B组1例死亡,两组生存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7.6d 和9.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为有创通气分别为2/21和6/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6d 和22.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保护性机械通气,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所致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王红鸾;蔡金莲;付强;喻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大斜面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积水的可行性。方法自2006年10月-2011年10月以来,对6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患儿实行大斜面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显露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梗阻的连接部及裁剪扩大的肾盂,将远端输尿管自内上向外下斜行裁剪,内侧比外侧高1cm左右,形成自内上向外下的大斜面,与肾盂吻合成形,自肾盂与膀胱之间放置双J管,经尿道留置导尿管。结果术后7d拔除导尿管,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6-12个月做SPECT,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复查肾脏恢复的情况:影像学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1例患儿出现再次梗阻现象。结论大斜面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具有吻合口宽广,不易梗阻,手术成功率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智峰;唐静;王江华;李贺;吴文波;饶品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10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均经钻颅血肿引流均治愈;余3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如果患者年龄偏大,颅脑损伤常较轻、积液量不多,经保守治疗或钻颅引流可治愈。
作者:刘化文;万邹;宋增亮;姚勇;郑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确诊的早期AS患者,均行骨盆平片、CT和MRI检查,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例早期AS患者,骨盆平片发现病变0级、Ⅰ级和Ⅱ级分别为32例、0例和6例;CT发现病变0级、Ⅰ级和Ⅱ级分别为13例、6例和19例;MRI发现病变0级、Ⅰ级和Ⅱ级分别为9例、11例和18例。骨盆平片各级病变与CT及MRI的各级病变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对显示异常病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各级病变显示对应比较,Ⅱ级病变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病变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于早期AS特别是对于<Ⅱ级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优势,可清晰显示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脂肪沉积、、软骨、滑膜及肌腱韧带异常,对于及时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欧阳锋;晏飞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皮硝外敷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将3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6例,除观察组加用皮硝外敷外,2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IL-6水平和TNF-α水平等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感染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均明显缓解(P<0.05),肛门排气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5d血清CPK值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3d 、7d血清CRP水平也分别降于对照组(P<0.05),并且,其血清IL-6、TNF-α水平下降速度也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采用皮硝外敷可有效地缓解老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肠功能恢复和改善患者临床转归。
作者:谢小平;朱国民;吴厚斌;刘逸;揭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5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95例正常健康体检妇女(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受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及NK细胞(CD16++CD56+)数量情况,观察两组及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中上述细胞数量情况变化情况。结果宫颈癌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情况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3+、CD3+CD4+及CD16++CD56+细胞数量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性(P<0.05);外周血CD3+CD8+细胞数量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免疫功与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
作者:蔡艳平;谭金龙;吴美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的疗效。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两组: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组(P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F组),每组40例。P组喷他佐辛0.5mg/kg缓慢静注,F组芬太尼1ug/kg缓慢静注,随后两组静脉给予异丙酚1-2mg/kg进行麻醉。观察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中体动,呼吸循环功能,不良事件(如呼吸暂停,眩晕,恶心呕吐,谵妄、定向力差),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中等音量唤醒指令+轻拍肩膀唤醒),满意度评分(术者操作和麻醉科医师满意度以及病人3者满意度评分的均值),异丙酚使用剂量和不良事件。结果 P组异丙酚使用剂量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少于F组,P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短于F组,P组满意度评分高于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的苏醒时间与F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电子胃镜检查术,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朱晶;张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提高本刊采编时效,加速推进本刊采编作业的现代化;为更加方便作者投稿,及时了解审稿进展,本刊于近日正式启用网上采编系统。本系统开通后,正式实现了本刊投、审、编网上一体化运作,整个采编流程更加透明、公开、高效,采、编、审互动更方便,更准确。这也标志我刊的软硬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制备左旋聚乳酸-g-羟乙基壳聚糖(PLLA-g-HECS)复合支架,并进行性能测定。方法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LLA-g-HECS聚合物,再用压片机,将聚合物压模成形,测定复合支架的微观形貌、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溶解实验及溶血试验。结果复合支架具有纳米微米共存的高孔隙直径的亚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图谱说明引入左旋聚乳酸链段后进一步减弱了HECS分子间和分子内较强的氢键作用。结论复合支架溶解实验显示复合物有较好的溶解性。溶血实验提示复合支架复合支架不会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杨宏志;舒勇;李晓峰;谢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658例(男296例,女362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药物性肝炎发生率24.9%,男性少于女性,HBV感染组高于非HBV感染组;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升高;大约90%的患者发生在用药后3个月内。结论年龄、HBV感染是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女性患者及HBV-DNA阳性患者更易出现药物性肝炎,对于此类患者需密切监测肝功能。
作者:吴于青;戴亮;雷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多排螺旋CT表现,提高对腹内疝影像表现的认识,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腹内疝的临床资料及多排螺旋CT表现。CT检查采用平扫及双期增强,并进行了多平面重组及大密度投影处理。结果19例术前CT检查均表现为肠梗阻,7例诊断为肠管发生绞窄。14例考虑腹内疝,其中网膜孔疝2例,十二指肠旁疝3例,大网膜裂孔疝4例,盲肠周围疝1例,肠粘连束带腹内疝4例。各型腹内疝的共性征象及其个性征象与手术结果及病理存在相关性。结论多排螺旋CT能明确诊断腹内疝,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张园;孙多成;汪新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