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萍;吴颖;石岩
目的:观察胃镜下喷洒不同药物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于胃镜下喷洒超微大黄粉溶液与去甲肾上腺素,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喷洒超微大黄粉溶液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产生的疗效更确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振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效果。方法将4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行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20例)与常规甲状腺手术(常规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美容效果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腔镜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9.2±25.7)min、(74.5±10.3)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2±7.2)ml、(37.3±6.5)ml(P<0.01);术后引流量分别为(82.5±25.3)ml、(40.3±19.5)ml(P<0.01);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0±1.3)d、(5.0±0.3)d(P>0.05);对切口满意率分别为90.0%与36.3%(P<0.00);两者均无甲状腺旁腺及喉返神经损伤及因术后大出血而再次手术等并发症。结论经胸乳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勒世联;孙明生;邓鹏;周启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6岁ASAI级患儿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和阿托品组,行骶管麻醉前5min分别肌注阿托品0.02mg/kg、氯胺酮5mg/kg和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氯胺酮5mg/kg。记录手术前、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术前用药后阿托品组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增高,长托宁组血压、心率基本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小儿骶管阻滞麻醉前用药是一种更安全、更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
作者:江耀明;寻兵;张丁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头颅CT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2脑出血患者,分析其CT检查结果,分别对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22例患者中基底节区脑出血多,为60例(49.2%),丘脑出血36例(29.5%),脑叶出血13例(10.7%),小脑出血6例(4.9%),脑干出血7例(5.7%),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死亡16例(26.7%),丘脑出血死亡7例(19.4%),脑叶出血死亡5例(38.4%),小脑出血死亡2例(33.3%),脑干出血死亡5例(71.4%),脑干出血死亡比例高(P<0.05)。49例患者脑出血破入脑室,死亡26例(53.1%),与未破入脑室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50ml18例,死亡17例,死亡率高,为94.4%。结论 CT检查方便、迅速,是检测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手段,而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系统是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爱华;邹南安;崔钢;黄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手术时间均较同类手术延长,其中27例剖宫产患者手术时间延长20-40min,15例妇科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延长30-70min;42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在150-600ml,平均260ml,术中无大出血发生。33例切口渗液少,予每日换药挤压切口至渗液流出后用桶状微波照射伤口30min,1次/d,不置引流条,结果愈合时间9-15d,平均12d;9例切口有大量渗液、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的患者,在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基础上,使用二联抗生素静点(至少5d),结果8例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20d,平均15.5d;1例行Ⅱ期缝合,愈合时间22d。结论对有切口脂肪液可能的高危患者,应充分做好术评估,加强营养、控制血糖,慎用电刀,术中应充分冲洗,局部加压包扎,放置引流条。对已发生切口脂肪液化者,应加压包扎,局部应用微波照射;对切口全层裂开者可进行彻底清创,应用抗生素,勤换药,局部应用微波照射。
作者:周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评估生长抑素、大黄、泛影葡胺的联合应用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疗效。方法将75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予以:⑴常规保守治疗: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胃肠减压;⑵生理盐水50ml+生长抑素6mg持续静脉泵入;⑶76%泛影葡胺80ml胃管注入并夹管2h;⑷生大黄20g放入水中煮沸,冷却至30℃左右后灌肠,2次/d,300-500ml/次。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守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肥皂水灌肠、抗感染、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结果治疗组保守治疗有效37例,对照组保守治疗有效27例,治疗组首次肛门通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治疗组4例中转手术治疗,其中1例肠粘连松解术、3例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肠吻合,对照组7例中转手术治疗,其中2例肠粘连松解术、5例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肠吻合;治疗组无死亡,对照组1例因高龄患者全麻术后肺部感染合并心衰而死亡。结论生长抑素、大黄、泛影葡胺的联合应用治疗在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安全、经济、疗效协同的作用,在基层医院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谭洪育;黄凌敏;罗满生;雍铁山;张和林;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大斜面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积水的可行性。方法自2006年10月-2011年10月以来,对6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患儿实行大斜面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显露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梗阻的连接部及裁剪扩大的肾盂,将远端输尿管自内上向外下斜行裁剪,内侧比外侧高1cm左右,形成自内上向外下的大斜面,与肾盂吻合成形,自肾盂与膀胱之间放置双J管,经尿道留置导尿管。结果术后7d拔除导尿管,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6-12个月做SPECT,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复查肾脏恢复的情况:影像学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1例患儿出现再次梗阻现象。结论大斜面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具有吻合口宽广,不易梗阻,手术成功率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智峰;唐静;王江华;李贺;吴文波;饶品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表达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与顺铂耐药的相关性。方法以2010年4月-2013年7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9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新鲜肿瘤组织标本的ERCC1表达水平,给予所有研究对象2个疗程的化疗,化疗方案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2个周期后,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79例NSCLC患者,37例ERCC1呈阳性表达,42例ERCC1呈阴性表达。(2)ERCC1阳性表达组与ERCC1阴性表达组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吸烟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RCC1阴性表达组的化疗疗效显著优于ERCC1阳性表达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检测ERCC1有助于预测患者对顺铂的耐药性。
作者:任剑;吕赛平;徐炎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由上海市医学会、浙江省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山东省医学会、安徽省医学会、福建省医学会及江西省医学会(排名不分先后)联合主办,江西省医学会消化病及消化内镜分会承办的第十二届华东地区消化病学术大会将于2014年4月25日-4月27日在江西南昌召开。这是本年度华东地区消化界的一次盛会,会议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将有数位国内外消化及消化内镜领域的顶尖级专家就当前消化系统疾病的新进展、新理念和新技术作学术报告,并参加主持疑难病例分析会。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华东各省市以及江西省各地的消化、消化内镜及相关学科医护人员参加本次学术会议(参会代表可获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皮硝外敷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将3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6例,除观察组加用皮硝外敷外,2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IL-6水平和TNF-α水平等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感染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均明显缓解(P<0.05),肛门排气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5d血清CPK值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3d 、7d血清CRP水平也分别降于对照组(P<0.05),并且,其血清IL-6、TNF-α水平下降速度也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采用皮硝外敷可有效地缓解老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肠功能恢复和改善患者临床转归。
作者:谢小平;朱国民;吴厚斌;刘逸;揭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1年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4例4眼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均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注药治疗,其中1例摘除人工晶体。结果4例中2例眼内炎细菌培养阳性,均为表皮葡萄球菌。4例眼内炎均得到控制,恢复了良好的视功能,好达到0.8。结论结膜囊污染是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主要因素之一,规范操作并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可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注药术,尽量保留人工晶体对患者视功能的恢复有益。
作者:张倩;刘菲;付书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评价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病人膝关节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手术治疗成功率、骨折愈合的情况并根据Hohl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价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价值。结果经过随访观察,15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Hohl评分为:11例优,4例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达100%;所有患者复查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无移位、无畸形、关节面无塌陷。结论选择膝关节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永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10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均经钻颅血肿引流均治愈;余3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如果患者年龄偏大,颅脑损伤常较轻、积液量不多,经保守治疗或钻颅引流可治愈。
作者:刘化文;万邹;宋增亮;姚勇;郑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比不同径路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上盏结石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肾上盏结石患者,按照手术径路均分为第11肋上缘径路治疗组(A组)与第11肋下缘径路治疗组(B组),均进行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手术穿刺时间、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以及结石复发率分别为(5.60±1.22)min、100.00%、0.00%,与B组的(6.51±1.32)min、86.67%、6.67%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状,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结论经第11肋上缘径路治疗肾上盏结石,与第11肋下缘径路治疗法相比,能缩短经皮肾通道的距离,操作快捷,有效提高一次性结石清除率,疗效更确切。
作者:张迪明;糜建萍;杨海静;陈江;文丰;赵令云;赖招鑫;欧阳冬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经验。方法对23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行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加行直肠壁悬吊术,术后4周和术后1年分别评价疗效,并作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疗程12-26d,平均(15.05+10.20)d,术后未见后遗症及并发症。术后4周,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术后1年,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5%。两个时点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的基础上附加行直肠壁悬吊术近、远期疗效均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余灵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患者急性大量出血时小剂量肝素对于防治休克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行择期剖宫产时急性出血量超过2000ml者,随机均分为肝素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肝素组患者静脉注射肝素500U,根据试管法测凝血时间≤10min者,追加肝素500U;对照组20例不用肝素。所有患者均采用抗休克治疗,成分输血,必要时切除子宫去除病因。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和术后转归。结果肝素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渗血)明显减少;D-二聚体呈下降趋势。对照组5例肾衰,1例死亡。结论小剂量肝素用于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有助于减少出血,防治肾衰、DIC等并发症。
作者:程良道;宋劼;张冰;陈蒙蒙;周群;王庆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西咪替丁片和酮替芬片联合服用,治疗组24例除采用对照组相同药物外,还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内服中药方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复发率17.6%,对照组复发率40%,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χ2=7.76,P<0.01)。结论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复发率低。
作者:李玄芳;胡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单药及丙戊酸钠和托吡酯(TMP)联合用药治疗儿童癫痫时VPA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3年6月间我院癫痫患儿单用VPA及VPA联用TMP治疗癫痫的病例,对VPA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及患儿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血药浓度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179例单用VPA的患儿中VPA血药浓度低于50μg/ml的有127例,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95例(74.80%),无效的有32例(25.20%),在50-100μg/ml 之间的有52例,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37例(71.15%),无效的有15例(28.85%),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10例(5.59%);69例VPA联用TMP 的患儿中VPA的血药浓度低于50μg/ml的有46例(66.7%),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34例(73.9%),无效的有12例(26.09%)。在50-100μg/ml之间的有23例,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17例(73.92%),无效的有6例(26.08%),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4例(5.80%)。结论当VPA与TMP联用时,与单用VPA相比,VPA的血药浓度对两组之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作者:欧阳伶;吴华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早产是影响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早产的发生率约为5%-15%,占新生儿死亡率的15%[1],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idiopathic re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而NRDS主要是由肺透明膜病变引起,故医学界又将NRDS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of newborn, HMD)。1972年,Graham Liggins[2]第一次报告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将HMD 的风险从25.8%降至9%,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正式发表公布: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胎肺成熟,降低早产儿HMD的发病率。下面就产前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作一综述。
作者:辛思明(综述);刘淮(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超声解剖分区与淋巴结超声特征相结合对淋巴结定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超声途径分别观察颈部I至VI区域的淋巴结超声回声特点,结合原发肿瘤在颈部淋巴结的引流特征分析。结果不同性质的颈部淋巴结病变具备各自超声特征声像;转移性淋巴结偏心性宽厚型皮质内杂乱镶嵌型回声极具特征,与鳞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高。不同恶性肿瘤的淋巴引流有客观规律性,使转移性淋巴结颈部分布各具区域特征。颈部淋巴结超声解剖分区与淋巴结超声表现相结合可以对淋巴结定性,同单独依据淋巴结超声特点定性诊断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解剖分区与淋巴结的超声特点相结合分析,对区别颈部淋巴结尤其是异常淋巴结中的良恶性病变极为重要,可以提高超声定性诊断颈部淋巴结的可靠性。
作者:邱日锋;饶文康;余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