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硝外敷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作用

谢小平;朱国民;吴厚斌;刘逸;揭志刚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皮硝, 老年人,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皮硝外敷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将3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6例,除观察组加用皮硝外敷外,2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IL-6水平和TNF-α水平等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感染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均明显缓解(P<0.05),肛门排气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5d血清CPK值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3d 、7d血清CRP水平也分别降于对照组(P<0.05),并且,其血清IL-6、TNF-α水平下降速度也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采用皮硝外敷可有效地缓解老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肠功能恢复和改善患者临床转归。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表达ERCC1与顺铂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表达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与顺铂耐药的相关性。方法以2010年4月-2013年7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9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新鲜肿瘤组织标本的ERCC1表达水平,给予所有研究对象2个疗程的化疗,化疗方案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2个周期后,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79例NSCLC患者,37例ERCC1呈阳性表达,42例ERCC1呈阴性表达。(2)ERCC1阳性表达组与ERCC1阴性表达组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吸烟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RCC1阴性表达组的化疗疗效显著优于ERCC1阳性表达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检测ERCC1有助于预测患者对顺铂的耐药性。

    作者:任剑;吕赛平;徐炎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内感染4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1年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4例4眼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均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注药治疗,其中1例摘除人工晶体。结果4例中2例眼内炎细菌培养阳性,均为表皮葡萄球菌。4例眼内炎均得到控制,恢复了良好的视功能,好达到0.8。结论结膜囊污染是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主要因素之一,规范操作并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可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注药术,尽量保留人工晶体对患者视功能的恢复有益。

    作者:张倩;刘菲;付书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聚乳酸-壳聚糖软骨支架的性能测定

    目的:制备左旋聚乳酸-g-羟乙基壳聚糖(PLLA-g-HECS)复合支架,并进行性能测定。方法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LLA-g-HECS聚合物,再用压片机,将聚合物压模成形,测定复合支架的微观形貌、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溶解实验及溶血试验。结果复合支架具有纳米微米共存的高孔隙直径的亚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图谱说明引入左旋聚乳酸链段后进一步减弱了HECS分子间和分子内较强的氢键作用。结论复合支架溶解实验显示复合物有较好的溶解性。溶血实验提示复合支架复合支架不会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杨宏志;舒勇;李晓峰;谢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3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CT、MRI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获得诊断,除2例全胰癌行保守治疗,其余21例均行PD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2年,手术切除肿瘤的胰头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胰体尾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2例保守治疗的患者分别存活为6个月和4个月。结论 PD仍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精细操作,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

    作者:马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及治疗经验分析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手术时间均较同类手术延长,其中27例剖宫产患者手术时间延长20-40min,15例妇科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延长30-70min;42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在150-600ml,平均260ml,术中无大出血发生。33例切口渗液少,予每日换药挤压切口至渗液流出后用桶状微波照射伤口30min,1次/d,不置引流条,结果愈合时间9-15d,平均12d;9例切口有大量渗液、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的患者,在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基础上,使用二联抗生素静点(至少5d),结果8例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20d,平均15.5d;1例行Ⅱ期缝合,愈合时间22d。结论对有切口脂肪液可能的高危患者,应充分做好术评估,加强营养、控制血糖,慎用电刀,术中应充分冲洗,局部加压包扎,放置引流条。对已发生切口脂肪液化者,应加压包扎,局部应用微波照射;对切口全层裂开者可进行彻底清创,应用抗生素,勤换药,局部应用微波照射。

    作者:周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658例(男296例,女362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药物性肝炎发生率24.9%,男性少于女性,HBV感染组高于非HBV感染组;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升高;大约90%的患者发生在用药后3个月内。结论年龄、HBV感染是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女性患者及HBV-DNA阳性患者更易出现药物性肝炎,对于此类患者需密切监测肝功能。

    作者:吴于青;戴亮;雷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毛囊活检在雄性激素源性脱发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雄性激素源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患者毛囊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毛囊活检方法获取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患者顶部、枕部以及非脱发者顶部毛囊及周围组织标本,观察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staining, HE)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雄性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结果患者顶部毛囊及周围组织中HE染色可见单一核细胞浸润,AR表达率79.17%,明显强于枕部(20.83%)和非脱发者顶部(20%)(P<0.05),患者枕部与非脱发者顶部毛囊及周围组织中AR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毛囊活检为AGA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手段,也为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患者早期防治提供了依据。

    作者:梁皓;赵云杰;金磊;涂艳;陈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江西地区汉族人群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A/G多态性与Graves病相关性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A/G多态性与Graves病(GD)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方法对99例GD患者和107例健康对照者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GD患者被研究99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外显子1的49位AA纯合子为14.14%,AG杂合子为39.39%,GG纯合子为46.47%,107例的健康对照者AA纯合子为25.23%,AG杂合子为53.27%,GG纯合子为21.50%。 GD患者与对照者GG纯合子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GD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第1外显子第49位A基因和G基因频率分别为33.84%和66.16%,G基因组频率明显高于A基因(P<0.05);健康对照者A基因组频率和G基因组频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性别之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江西地区汉族人群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A/G多态性与GD发生存在正相关性。

    作者:朱凌燕;李莹;龚甜;刘建英;徐积兄;甘华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的两种给药方法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顺铂的两种给药方法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方法将5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静脉治疗组: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24h后继以顺铂75mg/m2静脉滴注;腹腔灌注组: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24h后继以顺铂100mg/m2腹腔灌注,第8d予紫杉醇60mg/m2腹腔灌注。每3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静脉治疗组CR 3例,PR 10例,总有效率50.0%;腹腔灌注组CR 7例,PR 15例,总有效率84.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大多数患者毒副反应较轻,多为Ⅰ°-Ⅱ°,少数Ⅲ°-Ⅳ°,但均能耐受。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消化道症状、关节肌肉痛等反应肾毒性、肌肉关节痛等不良反应腹腔灌注组较静脉滴注组发生率较高,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结论紫杉醇与顺铂腹腔灌注给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可能与腹腔内给药剂量增大有关。

    作者:邹厚文;罗会俊;余瑛;王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显示的优越性探讨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确诊的早期AS患者,均行骨盆平片、CT和MRI检查,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例早期AS患者,骨盆平片发现病变0级、Ⅰ级和Ⅱ级分别为32例、0例和6例;CT发现病变0级、Ⅰ级和Ⅱ级分别为13例、6例和19例;MRI发现病变0级、Ⅰ级和Ⅱ级分别为9例、11例和18例。骨盆平片各级病变与CT及MRI的各级病变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对显示异常病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各级病变显示对应比较,Ⅱ级病变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病变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于早期AS特别是对于<Ⅱ级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优势,可清晰显示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脂肪沉积、、软骨、滑膜及肌腱韧带异常,对于及时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欧阳锋;晏飞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产前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早产是影响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早产的发生率约为5%-15%,占新生儿死亡率的15%[1],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idiopathic re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而NRDS主要是由肺透明膜病变引起,故医学界又将NRDS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of newborn, HMD)。1972年,Graham Liggins[2]第一次报告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将HMD 的风险从25.8%降至9%,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正式发表公布: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胎肺成熟,降低早产儿HMD的发病率。下面就产前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作一综述。

    作者:辛思明(综述);刘淮(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甘油三酯的检测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与甘油三酯检测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6例,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开展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甘油三酯水平检测,而后进行分析。结果经对比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甘油三酯水平均较健康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则较健康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甘油三酯水平较未透析治疗者发生逐渐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则较未透析组发生明显升高(P<0.0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肾衰患者预后效果越差。结论对超敏C反应蛋白与甘油三酯水平进行准确检测,可为肾功能衰竭的诊断、病情以及预后效果评估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康利根;罗志强;朱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颈部淋巴结超声解剖分区与淋巴结超声特征结合对淋巴结定性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超声解剖分区与淋巴结超声特征相结合对淋巴结定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超声途径分别观察颈部I至VI区域的淋巴结超声回声特点,结合原发肿瘤在颈部淋巴结的引流特征分析。结果不同性质的颈部淋巴结病变具备各自超声特征声像;转移性淋巴结偏心性宽厚型皮质内杂乱镶嵌型回声极具特征,与鳞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高。不同恶性肿瘤的淋巴引流有客观规律性,使转移性淋巴结颈部分布各具区域特征。颈部淋巴结超声解剖分区与淋巴结超声表现相结合可以对淋巴结定性,同单独依据淋巴结超声特点定性诊断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解剖分区与淋巴结的超声特点相结合分析,对区别颈部淋巴结尤其是异常淋巴结中的良恶性病变极为重要,可以提高超声定性诊断颈部淋巴结的可靠性。

    作者:邱日锋;饶文康;余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传统机械通气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并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B组采用传统的机械通气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前后动脉血pH、PaO2、PaCO2、SaO2等及机械通气所致的并发症。结果 A组无患者死亡,B组1例死亡,两组生存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7.6d 和9.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为有创通气分别为2/21和6/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6d 和22.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保护性机械通气,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所致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王红鸾;蔡金莲;付强;喻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径路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上盏结石疗效的比较研究

    目的:对比不同径路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上盏结石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肾上盏结石患者,按照手术径路均分为第11肋上缘径路治疗组(A组)与第11肋下缘径路治疗组(B组),均进行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手术穿刺时间、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以及结石复发率分别为(5.60±1.22)min、100.00%、0.00%,与B组的(6.51±1.32)min、86.67%、6.67%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状,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结论经第11肋上缘径路治疗肾上盏结石,与第11肋下缘径路治疗法相比,能缩短经皮肾通道的距离,操作快捷,有效提高一次性结石清除率,疗效更确切。

    作者:张迪明;糜建萍;杨海静;陈江;文丰;赵令云;赖招鑫;欧阳冬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的疗效。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两组: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组(P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F组),每组40例。P组喷他佐辛0.5mg/kg缓慢静注,F组芬太尼1ug/kg缓慢静注,随后两组静脉给予异丙酚1-2mg/kg进行麻醉。观察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中体动,呼吸循环功能,不良事件(如呼吸暂停,眩晕,恶心呕吐,谵妄、定向力差),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中等音量唤醒指令+轻拍肩膀唤醒),满意度评分(术者操作和麻醉科医师满意度以及病人3者满意度评分的均值),异丙酚使用剂量和不良事件。结果 P组异丙酚使用剂量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少于F组,P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短于F组,P组满意度评分高于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的苏醒时间与F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电子胃镜检查术,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朱晶;张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126例分析

    目的:寻找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为预防产后出血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产妇126例作为研究组,从同期经阴道分娩非出血的产妇中随机选取1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结果经χ2(t)检验,经产妇、流产≥2次、文化程度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重度贫血、宫缩抑制剂的使用、软产道损伤、第3产程≥15min等是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在成年女性要开展性教育,避免多次人流;做好孕期保健,积极预防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及妊娠合并症,对产前贫血者,应尽可能在产前纠正;对文化程度低者要有针对性做心理辅导;对第3产程超过15min者,可行人工胎盘剥离术;作分阴侧切时应及时缝合好切口,对手术产、急产术后应常规检查阴道和宫颈等措施可有效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汪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性膜下血肿10例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10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均经钻颅血肿引流均治愈;余3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如果患者年龄偏大,颅脑损伤常较轻、积液量不多,经保守治疗或钻颅引流可治愈。

    作者:刘化文;万邹;宋增亮;姚勇;郑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3例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zit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病、治疗、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8月本院NICU收治的53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儿中胎龄<34周37例,占69.8%;24h内开始喂养者34例,占64.2%;非母乳喂养者41例,占77.4%;发病时间<2周36例,占67.9%;出生体重<1500g19例,其中I、Ⅱ期4例,Ⅲ期15例,存活8例(42.1%),≥1500g 34例,其中I、Ⅱ期20例,Ⅲ期14例,存活25例(73.5%),(P<0.01)。胎龄<34周的37例中,I、Ⅱ期13例,Ⅲ期24例,存活19例(51.4%),胎龄≥34周16例,其中I、Ⅱ期11例,Ⅲ期5例,存活14例(87.5%),(P<0.025)。53例NEC患儿共治愈31例,好转2例,死亡及放弃后死亡20例。结论 NEC好发于胎龄<34周者,多发生于生后2周内,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对有高危因素的患儿适当延迟喂养及母乳喂养可降低NEC的发病率。

    作者:陈丽萍;晁小云;王巧芳;曾立春;喻聪;李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本刊启用“网上采编系统”启示

    为提高本刊采编时效,加速推进本刊采编作业的现代化;为更加方便作者投稿,及时了解审稿进展,本刊于近日正式启用网上采编系统。本系统开通后,正式实现了本刊投、审、编网上一体化运作,整个采编流程更加透明、公开、高效,采、编、审互动更方便,更准确。这也标志我刊的软硬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