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于青;戴亮;雷建平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1年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4例4眼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均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注药治疗,其中1例摘除人工晶体。结果4例中2例眼内炎细菌培养阳性,均为表皮葡萄球菌。4例眼内炎均得到控制,恢复了良好的视功能,好达到0.8。结论结膜囊污染是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主要因素之一,规范操作并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可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注药术,尽量保留人工晶体对患者视功能的恢复有益。
作者:张倩;刘菲;付书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效果。方法将4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行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20例)与常规甲状腺手术(常规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美容效果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腔镜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9.2±25.7)min、(74.5±10.3)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2±7.2)ml、(37.3±6.5)ml(P<0.01);术后引流量分别为(82.5±25.3)ml、(40.3±19.5)ml(P<0.01);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0±1.3)d、(5.0±0.3)d(P>0.05);对切口满意率分别为90.0%与36.3%(P<0.00);两者均无甲状腺旁腺及喉返神经损伤及因术后大出血而再次手术等并发症。结论经胸乳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勒世联;孙明生;邓鹏;周启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评价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病人膝关节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手术治疗成功率、骨折愈合的情况并根据Hohl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价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价值。结果经过随访观察,15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Hohl评分为:11例优,4例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达100%;所有患者复查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无移位、无畸形、关节面无塌陷。结论选择膝关节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永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COPD和哮喘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皮质醇的变化,探讨其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OPD患者40例,其中轻症组15例,重症组25例;哮喘患者30例,其中控制组12例,未控制组18例;对照组3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于清晨8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数及血清皮质醇含量。结果(1)COPD组CD3+为(839.43±433.29)个/μl,CD4+为(439.43±246.99)个/μl,CD8+为(411.23±246.19)个/μl;哮喘组CD3+为(1080.67±623.78)个/μl,CD4+为(546.23±441.43)个/μl,CD8+为(524.43±226.89)个/μl;对照组CD3+为(1158.23±508.00)个/μl,CD4+为(586.40±351.33)个/μl,CD8+为(571.83±315.52)个/μl。 COPD组CD4+、CD8+T细胞数比对照组低(P<0.05);哮喘组CD3+、CD4+、CD8+T细胞计数比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清内源性皮质醇COPD组为(3.61±1.99)ng/ml,哮喘组为(5.88±3.16)ng/ml,对照组为(8.47±3.02) ng/ml。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1)COP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病情越重,下降越明显;COPD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亦下降明显。为干预COPD患者细胞免疫及使用外源性激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2)哮喘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对两者干预均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乾中;周海凤;徐晓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微创诊治顽固性鼻出血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2年月12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鼻出血56例在鼻内镜下检查,明确出血点后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微填塞或者鼻内镜下应用物理效应(微波)止血。结果除5例行2次行鼻内镜止血,其余均一次性止血成功,总治愈达100%,随访3-6个月无复发,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应用鼻内镜下止血,视野清晰,止血效果确切,尤其对于顽固的鼻出血。
作者:方小明;李剑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由上海市医学会、浙江省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山东省医学会、安徽省医学会、福建省医学会及江西省医学会(排名不分先后)联合主办,江西省医学会消化病及消化内镜分会承办的第十二届华东地区消化病学术大会将于2014年4月25日-4月27日在江西南昌召开。这是本年度华东地区消化界的一次盛会,会议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将有数位国内外消化及消化内镜领域的顶尖级专家就当前消化系统疾病的新进展、新理念和新技术作学术报告,并参加主持疑难病例分析会。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华东各省市以及江西省各地的消化、消化内镜及相关学科医护人员参加本次学术会议(参会代表可获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A/G多态性与Graves病(GD)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方法对99例GD患者和107例健康对照者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GD患者被研究99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外显子1的49位AA纯合子为14.14%,AG杂合子为39.39%,GG纯合子为46.47%,107例的健康对照者AA纯合子为25.23%,AG杂合子为53.27%,GG纯合子为21.50%。 GD患者与对照者GG纯合子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GD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第1外显子第49位A基因和G基因频率分别为33.84%和66.16%,G基因组频率明显高于A基因(P<0.05);健康对照者A基因组频率和G基因组频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性别之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江西地区汉族人群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A/G多态性与GD发生存在正相关性。
作者:朱凌燕;李莹;龚甜;刘建英;徐积兄;甘华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5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95例正常健康体检妇女(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受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及NK细胞(CD16++CD56+)数量情况,观察两组及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中上述细胞数量情况变化情况。结果宫颈癌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情况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3+、CD3+CD4+及CD16++CD56+细胞数量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性(P<0.05);外周血CD3+CD8+细胞数量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免疫功与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
作者:蔡艳平;谭金龙;吴美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雄性激素源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患者毛囊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毛囊活检方法获取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患者顶部、枕部以及非脱发者顶部毛囊及周围组织标本,观察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staining, HE)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雄性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结果患者顶部毛囊及周围组织中HE染色可见单一核细胞浸润,AR表达率79.17%,明显强于枕部(20.83%)和非脱发者顶部(20%)(P<0.05),患者枕部与非脱发者顶部毛囊及周围组织中AR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毛囊活检为AGA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手段,也为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患者早期防治提供了依据。
作者:梁皓;赵云杰;金磊;涂艳;陈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单药及丙戊酸钠和托吡酯(TMP)联合用药治疗儿童癫痫时VPA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3年6月间我院癫痫患儿单用VPA及VPA联用TMP治疗癫痫的病例,对VPA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及患儿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血药浓度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179例单用VPA的患儿中VPA血药浓度低于50μg/ml的有127例,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95例(74.80%),无效的有32例(25.20%),在50-100μg/ml 之间的有52例,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37例(71.15%),无效的有15例(28.85%),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10例(5.59%);69例VPA联用TMP 的患儿中VPA的血药浓度低于50μg/ml的有46例(66.7%),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34例(73.9%),无效的有12例(26.09%)。在50-100μg/ml之间的有23例,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17例(73.92%),无效的有6例(26.08%),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4例(5.80%)。结论当VPA与TMP联用时,与单用VPA相比,VPA的血药浓度对两组之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作者:欧阳伶;吴华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与甘油三酯检测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6例,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开展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甘油三酯水平检测,而后进行分析。结果经对比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甘油三酯水平均较健康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则较健康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甘油三酯水平较未透析治疗者发生逐渐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则较未透析组发生明显升高(P<0.0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肾衰患者预后效果越差。结论对超敏C反应蛋白与甘油三酯水平进行准确检测,可为肾功能衰竭的诊断、病情以及预后效果评估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康利根;罗志强;朱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经验。方法对23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行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加行直肠壁悬吊术,术后4周和术后1年分别评价疗效,并作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疗程12-26d,平均(15.05+10.20)d,术后未见后遗症及并发症。术后4周,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术后1年,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5%。两个时点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的基础上附加行直肠壁悬吊术近、远期疗效均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余灵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zit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病、治疗、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8月本院NICU收治的53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儿中胎龄<34周37例,占69.8%;24h内开始喂养者34例,占64.2%;非母乳喂养者41例,占77.4%;发病时间<2周36例,占67.9%;出生体重<1500g19例,其中I、Ⅱ期4例,Ⅲ期15例,存活8例(42.1%),≥1500g 34例,其中I、Ⅱ期20例,Ⅲ期14例,存活25例(73.5%),(P<0.01)。胎龄<34周的37例中,I、Ⅱ期13例,Ⅲ期24例,存活19例(51.4%),胎龄≥34周16例,其中I、Ⅱ期11例,Ⅲ期5例,存活14例(87.5%),(P<0.025)。53例NEC患儿共治愈31例,好转2例,死亡及放弃后死亡20例。结论 NEC好发于胎龄<34周者,多发生于生后2周内,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对有高危因素的患儿适当延迟喂养及母乳喂养可降低NEC的发病率。
作者:陈丽萍;晁小云;王巧芳;曾立春;喻聪;李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160例热性惊厥患儿按照是否复发分为未复发组95例和复发组65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热性惊厥类型,分析儿童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儿围产期异常、癫痫家族史、复杂性热性惊厥、贫血、脑电图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患儿首次发作平均年龄及发作时平均体温均明显低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热性惊厥复发与围产期异常、癫痫家族史、复杂性热性惊厥、贫血、脑电图异常、低龄和低体温有明显相关性,需采取有效预防性治疗干预。
作者:聂爱顺;江才华;刘早一;朱小明;骆宇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早产是影响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早产的发生率约为5%-15%,占新生儿死亡率的15%[1],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idiopathic re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而NRDS主要是由肺透明膜病变引起,故医学界又将NRDS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of newborn, HMD)。1972年,Graham Liggins[2]第一次报告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将HMD 的风险从25.8%降至9%,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正式发表公布: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胎肺成熟,降低早产儿HMD的发病率。下面就产前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作一综述。
作者:辛思明(综述);刘淮(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皮硝外敷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将3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6例,除观察组加用皮硝外敷外,2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IL-6水平和TNF-α水平等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感染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均明显缓解(P<0.05),肛门排气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5d血清CPK值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3d 、7d血清CRP水平也分别降于对照组(P<0.05),并且,其血清IL-6、TNF-α水平下降速度也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采用皮硝外敷可有效地缓解老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肠功能恢复和改善患者临床转归。
作者:谢小平;朱国民;吴厚斌;刘逸;揭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感染患儿的生物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23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G-)180株(77.25%),革兰阳性(G+)菌48株(20.60%),真菌5株(2.15%)。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36.05%)、肺炎克雷伯菌(28.33%)、表皮葡萄球菌(10.30%)。G-杆菌对β-内酰胺类制剂、第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性较高。 G+球菌对新生儿常用的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庆大霉素敏感性较高。结论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的分析,有利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李德元;陈婷婷;陈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患者急性大量出血时小剂量肝素对于防治休克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行择期剖宫产时急性出血量超过2000ml者,随机均分为肝素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肝素组患者静脉注射肝素500U,根据试管法测凝血时间≤10min者,追加肝素500U;对照组20例不用肝素。所有患者均采用抗休克治疗,成分输血,必要时切除子宫去除病因。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和术后转归。结果肝素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渗血)明显减少;D-二聚体呈下降趋势。对照组5例肾衰,1例死亡。结论小剂量肝素用于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有助于减少出血,防治肾衰、DIC等并发症。
作者:程良道;宋劼;张冰;陈蒙蒙;周群;王庆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磷酸化的ERK1/2(p-ERK1/2)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肺组织炎性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10只。 HE染色,半定量评定大鼠肺组织炎症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p-ERK1/2在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结果哮喘组大鼠肺组织炎性评分及p-ERK1/2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RK1/2主要表达于气道周围,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779,P<0.01)。结论哮喘大鼠的肺组织 p-ERK1/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提示p-ERK1/2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且与肺部炎症有一定关系。
作者:孙萍;吴颖;石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手术时间均较同类手术延长,其中27例剖宫产患者手术时间延长20-40min,15例妇科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延长30-70min;42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在150-600ml,平均260ml,术中无大出血发生。33例切口渗液少,予每日换药挤压切口至渗液流出后用桶状微波照射伤口30min,1次/d,不置引流条,结果愈合时间9-15d,平均12d;9例切口有大量渗液、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的患者,在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基础上,使用二联抗生素静点(至少5d),结果8例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20d,平均15.5d;1例行Ⅱ期缝合,愈合时间22d。结论对有切口脂肪液可能的高危患者,应充分做好术评估,加强营养、控制血糖,慎用电刀,术中应充分冲洗,局部加压包扎,放置引流条。对已发生切口脂肪液化者,应加压包扎,局部应用微波照射;对切口全层裂开者可进行彻底清创,应用抗生素,勤换药,局部应用微波照射。
作者:周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