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显示的优越性探讨

欧阳锋;晏飞虎

关键词:强直性, 脊柱炎, 骶髂关节,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确诊的早期AS患者,均行骨盆平片、CT和MRI检查,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例早期AS患者,骨盆平片发现病变0级、Ⅰ级和Ⅱ级分别为32例、0例和6例;CT发现病变0级、Ⅰ级和Ⅱ级分别为13例、6例和19例;MRI发现病变0级、Ⅰ级和Ⅱ级分别为9例、11例和18例。骨盆平片各级病变与CT及MRI的各级病变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对显示异常病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各级病变显示对应比较,Ⅱ级病变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病变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于早期AS特别是对于<Ⅱ级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优势,可清晰显示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脂肪沉积、、软骨、滑膜及肌腱韧带异常,对于及时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42例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高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效果。方法将4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行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20例)与常规甲状腺手术(常规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美容效果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腔镜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9.2±25.7)min、(74.5±10.3)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2±7.2)ml、(37.3±6.5)ml(P<0.01);术后引流量分别为(82.5±25.3)ml、(40.3±19.5)ml(P<0.01);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0±1.3)d、(5.0±0.3)d(P>0.05);对切口满意率分别为90.0%与36.3%(P<0.00);两者均无甲状腺旁腺及喉返神经损伤及因术后大出血而再次手术等并发症。结论经胸乳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勒世联;孙明生;邓鹏;周启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的两种给药方法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顺铂的两种给药方法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方法将5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静脉治疗组: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24h后继以顺铂75mg/m2静脉滴注;腹腔灌注组: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24h后继以顺铂100mg/m2腹腔灌注,第8d予紫杉醇60mg/m2腹腔灌注。每3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静脉治疗组CR 3例,PR 10例,总有效率50.0%;腹腔灌注组CR 7例,PR 15例,总有效率84.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大多数患者毒副反应较轻,多为Ⅰ°-Ⅱ°,少数Ⅲ°-Ⅳ°,但均能耐受。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消化道症状、关节肌肉痛等反应肾毒性、肌肉关节痛等不良反应腹腔灌注组较静脉滴注组发生率较高,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结论紫杉醇与顺铂腹腔灌注给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可能与腹腔内给药剂量增大有关。

    作者:邹厚文;罗会俊;余瑛;王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ERK1/2通路在哮喘大鼠的表达和作用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磷酸化的ERK1/2(p-ERK1/2)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肺组织炎性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10只。 HE染色,半定量评定大鼠肺组织炎症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p-ERK1/2在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结果哮喘组大鼠肺组织炎性评分及p-ERK1/2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RK1/2主要表达于气道周围,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779,P<0.01)。结论哮喘大鼠的肺组织 p-ERK1/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提示p-ERK1/2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且与肺部炎症有一定关系。

    作者:孙萍;吴颖;石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96例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微创诊治顽固性鼻出血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2年月12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鼻出血56例在鼻内镜下检查,明确出血点后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微填塞或者鼻内镜下应用物理效应(微波)止血。结果除5例行2次行鼻内镜止血,其余均一次性止血成功,总治愈达100%,随访3-6个月无复发,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应用鼻内镜下止血,视野清晰,止血效果确切,尤其对于顽固的鼻出血。

    作者:方小明;李剑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剂型的丙戊酸钠配伍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痫的探讨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单药及丙戊酸钠和托吡酯(TMP)联合用药治疗儿童癫痫时VPA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3年6月间我院癫痫患儿单用VPA及VPA联用TMP治疗癫痫的病例,对VPA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及患儿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血药浓度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179例单用VPA的患儿中VPA血药浓度低于50μg/ml的有127例,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95例(74.80%),无效的有32例(25.20%),在50-100μg/ml 之间的有52例,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37例(71.15%),无效的有15例(28.85%),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10例(5.59%);69例VPA联用TMP 的患儿中VPA的血药浓度低于50μg/ml的有46例(66.7%),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34例(73.9%),无效的有12例(26.09%)。在50-100μg/ml之间的有23例,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17例(73.92%),无效的有6例(26.08%),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4例(5.80%)。结论当VPA与TMP联用时,与单用VPA相比,VPA的血药浓度对两组之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作者:欧阳伶;吴华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本刊启用“网上采编系统”启示

    为提高本刊采编时效,加速推进本刊采编作业的现代化;为更加方便作者投稿,及时了解审稿进展,本刊于近日正式启用网上采编系统。本系统开通后,正式实现了本刊投、审、编网上一体化运作,整个采编流程更加透明、公开、高效,采、编、审互动更方便,更准确。这也标志我刊的软硬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皮硝外敷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作用

    目的:观察皮硝外敷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将3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6例,除观察组加用皮硝外敷外,2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IL-6水平和TNF-α水平等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感染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均明显缓解(P<0.05),肛门排气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5d血清CPK值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3d 、7d血清CRP水平也分别降于对照组(P<0.05),并且,其血清IL-6、TNF-α水平下降速度也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采用皮硝外敷可有效地缓解老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肠功能恢复和改善患者临床转归。

    作者:谢小平;朱国民;吴厚斌;刘逸;揭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126例分析

    目的:寻找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为预防产后出血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产妇126例作为研究组,从同期经阴道分娩非出血的产妇中随机选取1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结果经χ2(t)检验,经产妇、流产≥2次、文化程度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重度贫血、宫缩抑制剂的使用、软产道损伤、第3产程≥15min等是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在成年女性要开展性教育,避免多次人流;做好孕期保健,积极预防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及妊娠合并症,对产前贫血者,应尽可能在产前纠正;对文化程度低者要有针对性做心理辅导;对第3产程超过15min者,可行人工胎盘剥离术;作分阴侧切时应及时缝合好切口,对手术产、急产术后应常规检查阴道和宫颈等措施可有效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汪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本刊启用“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启示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3种行为。为了规范论文写作,促进科研诚信,防止抄袭、伪造、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本刊已启用“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对检测出有严重不端行为的稿件,编辑部将一律退稿。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90锶敷贴治疗鸡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90锶敷贴治疗鸡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鸡眼患者随机分成敷贴组和对照组,敷贴组32例共40处皮损,采用90锶敷贴治疗;对照组31例共42处皮损,行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种方法治疗鸡眼2个月后的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敷贴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P<0.05)。敷贴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分别为5%(2/40)、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17,P<0.01)。结论90锶敷贴治疗鸡眼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文晓琴;欧阳良;陈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胃镜下喷洒不同药物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胃镜下喷洒不同药物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于胃镜下喷洒超微大黄粉溶液与去甲肾上腺素,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喷洒超微大黄粉溶液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产生的疗效更确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振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宫颈癌免疫功能与临床分期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5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95例正常健康体检妇女(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受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及NK细胞(CD16++CD56+)数量情况,观察两组及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中上述细胞数量情况变化情况。结果宫颈癌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情况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3+、CD3+CD4+及CD16++CD56+细胞数量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性(P<0.05);外周血CD3+CD8+细胞数量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免疫功与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

    作者:蔡艳平;谭金龙;吴美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第十二届华东地区消化病学术大会将在江西南昌召开

    由上海市医学会、浙江省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山东省医学会、安徽省医学会、福建省医学会及江西省医学会(排名不分先后)联合主办,江西省医学会消化病及消化内镜分会承办的第十二届华东地区消化病学术大会将于2014年4月25日-4月27日在江西南昌召开。这是本年度华东地区消化界的一次盛会,会议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将有数位国内外消化及消化内镜领域的顶尖级专家就当前消化系统疾病的新进展、新理念和新技术作学术报告,并参加主持疑难病例分析会。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华东各省市以及江西省各地的消化、消化内镜及相关学科医护人员参加本次学术会议(参会代表可获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江西地区汉族人群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A/G多态性与Graves病相关性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A/G多态性与Graves病(GD)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方法对99例GD患者和107例健康对照者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GD患者被研究99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外显子1的49位AA纯合子为14.14%,AG杂合子为39.39%,GG纯合子为46.47%,107例的健康对照者AA纯合子为25.23%,AG杂合子为53.27%,GG纯合子为21.50%。 GD患者与对照者GG纯合子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GD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第1外显子第49位A基因和G基因频率分别为33.84%和66.16%,G基因组频率明显高于A基因(P<0.05);健康对照者A基因组频率和G基因组频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性别之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江西地区汉族人群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A/G多态性与GD发生存在正相关性。

    作者:朱凌燕;李莹;龚甜;刘建英;徐积兄;甘华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盐酸戊乙奎醚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6岁ASAI级患儿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和阿托品组,行骶管麻醉前5min分别肌注阿托品0.02mg/kg、氯胺酮5mg/kg和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氯胺酮5mg/kg。记录手术前、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术前用药后阿托品组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增高,长托宁组血压、心率基本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小儿骶管阻滞麻醉前用药是一种更安全、更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

    作者:江耀明;寻兵;张丁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60例儿童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160例热性惊厥患儿按照是否复发分为未复发组95例和复发组65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热性惊厥类型,分析儿童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儿围产期异常、癫痫家族史、复杂性热性惊厥、贫血、脑电图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患儿首次发作平均年龄及发作时平均体温均明显低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热性惊厥复发与围产期异常、癫痫家族史、复杂性热性惊厥、贫血、脑电图异常、低龄和低体温有明显相关性,需采取有效预防性治疗干预。

    作者:聂爱顺;江才华;刘早一;朱小明;骆宇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传统机械通气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并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B组采用传统的机械通气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前后动脉血pH、PaO2、PaCO2、SaO2等及机械通气所致的并发症。结果 A组无患者死亡,B组1例死亡,两组生存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7.6d 和9.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为有创通气分别为2/21和6/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6d 和22.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保护性机械通气,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所致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王红鸾;蔡金莲;付强;喻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的疗效。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两组: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组(P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F组),每组40例。P组喷他佐辛0.5mg/kg缓慢静注,F组芬太尼1ug/kg缓慢静注,随后两组静脉给予异丙酚1-2mg/kg进行麻醉。观察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中体动,呼吸循环功能,不良事件(如呼吸暂停,眩晕,恶心呕吐,谵妄、定向力差),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中等音量唤醒指令+轻拍肩膀唤醒),满意度评分(术者操作和麻醉科医师满意度以及病人3者满意度评分的均值),异丙酚使用剂量和不良事件。结果 P组异丙酚使用剂量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少于F组,P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短于F组,P组满意度评分高于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的苏醒时间与F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电子胃镜检查术,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朱晶;张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剂量肝素用于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患者急性大量出血时小剂量肝素对于防治休克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行择期剖宫产时急性出血量超过2000ml者,随机均分为肝素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肝素组患者静脉注射肝素500U,根据试管法测凝血时间≤10min者,追加肝素500U;对照组20例不用肝素。所有患者均采用抗休克治疗,成分输血,必要时切除子宫去除病因。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和术后转归。结果肝素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渗血)明显减少;D-二聚体呈下降趋势。对照组5例肾衰,1例死亡。结论小剂量肝素用于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有助于减少出血,防治肾衰、DIC等并发症。

    作者:程良道;宋劼;张冰;陈蒙蒙;周群;王庆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3例牙源性腺样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牙源性腺样瘤比较少见,仅占牙源性肿瘤的2%-7%,主要是位于颌骨内的一种独立的肿瘤,患者男女比例为1:1.9,多发生于10-19岁的青少年,几乎都位于骨内,上下颌骨均可发生,但以上颌骨多见,好发于颌骨前部[1]。肿瘤生长缓慢,致颌骨膨大,可引起面部变形,病变处可引起牙齿移位或松动。X线片显示颌骨为单房或多房边界清晰的透明区,常含有钙化斑或牙齿,临床常误诊为含牙囊肿而进行手术[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例牙源性腺样瘤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点,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及病理医师对该肿瘤的了解,从而减少误诊的几率,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合理治疗、更准确的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彭芳;王建;张功亮;黄金长;郭广秀;陈青;肖军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