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芳;胡飞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10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均经钻颅血肿引流均治愈;余3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如果患者年龄偏大,颅脑损伤常较轻、积液量不多,经保守治疗或钻颅引流可治愈。
作者:刘化文;万邹;宋增亮;姚勇;郑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磷酸化的ERK1/2(p-ERK1/2)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肺组织炎性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10只。 HE染色,半定量评定大鼠肺组织炎症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p-ERK1/2在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结果哮喘组大鼠肺组织炎性评分及p-ERK1/2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RK1/2主要表达于气道周围,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779,P<0.01)。结论哮喘大鼠的肺组织 p-ERK1/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提示p-ERK1/2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且与肺部炎症有一定关系。
作者:孙萍;吴颖;石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雄性激素源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患者毛囊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毛囊活检方法获取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患者顶部、枕部以及非脱发者顶部毛囊及周围组织标本,观察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staining, HE)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雄性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结果患者顶部毛囊及周围组织中HE染色可见单一核细胞浸润,AR表达率79.17%,明显强于枕部(20.83%)和非脱发者顶部(20%)(P<0.05),患者枕部与非脱发者顶部毛囊及周围组织中AR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毛囊活检为AGA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手段,也为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患者早期防治提供了依据。
作者:梁皓;赵云杰;金磊;涂艳;陈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90锶敷贴治疗鸡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鸡眼患者随机分成敷贴组和对照组,敷贴组32例共40处皮损,采用90锶敷贴治疗;对照组31例共42处皮损,行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种方法治疗鸡眼2个月后的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敷贴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P<0.05)。敷贴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分别为5%(2/40)、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17,P<0.01)。结论90锶敷贴治疗鸡眼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文晓琴;欧阳良;陈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评估生长抑素、大黄、泛影葡胺的联合应用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疗效。方法将75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予以:⑴常规保守治疗: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胃肠减压;⑵生理盐水50ml+生长抑素6mg持续静脉泵入;⑶76%泛影葡胺80ml胃管注入并夹管2h;⑷生大黄20g放入水中煮沸,冷却至30℃左右后灌肠,2次/d,300-500ml/次。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守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肥皂水灌肠、抗感染、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结果治疗组保守治疗有效37例,对照组保守治疗有效27例,治疗组首次肛门通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治疗组4例中转手术治疗,其中1例肠粘连松解术、3例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肠吻合,对照组7例中转手术治疗,其中2例肠粘连松解术、5例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肠吻合;治疗组无死亡,对照组1例因高龄患者全麻术后肺部感染合并心衰而死亡。结论生长抑素、大黄、泛影葡胺的联合应用治疗在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安全、经济、疗效协同的作用,在基层医院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谭洪育;黄凌敏;罗满生;雍铁山;张和林;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表达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与顺铂耐药的相关性。方法以2010年4月-2013年7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9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新鲜肿瘤组织标本的ERCC1表达水平,给予所有研究对象2个疗程的化疗,化疗方案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2个周期后,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79例NSCLC患者,37例ERCC1呈阳性表达,42例ERCC1呈阴性表达。(2)ERCC1阳性表达组与ERCC1阴性表达组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吸烟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RCC1阴性表达组的化疗疗效显著优于ERCC1阳性表达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检测ERCC1有助于预测患者对顺铂的耐药性。
作者:任剑;吕赛平;徐炎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提高本刊采编时效,加速推进本刊采编作业的现代化;为更加方便作者投稿,及时了解审稿进展,本刊于近日正式启用网上采编系统。本系统开通后,正式实现了本刊投、审、编网上一体化运作,整个采编流程更加透明、公开、高效,采、编、审互动更方便,更准确。这也标志我刊的软硬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6岁ASAI级患儿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和阿托品组,行骶管麻醉前5min分别肌注阿托品0.02mg/kg、氯胺酮5mg/kg和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氯胺酮5mg/kg。记录手术前、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术前用药后阿托品组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增高,长托宁组血压、心率基本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小儿骶管阻滞麻醉前用药是一种更安全、更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
作者:江耀明;寻兵;张丁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头颅CT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2脑出血患者,分析其CT检查结果,分别对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22例患者中基底节区脑出血多,为60例(49.2%),丘脑出血36例(29.5%),脑叶出血13例(10.7%),小脑出血6例(4.9%),脑干出血7例(5.7%),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死亡16例(26.7%),丘脑出血死亡7例(19.4%),脑叶出血死亡5例(38.4%),小脑出血死亡2例(33.3%),脑干出血死亡5例(71.4%),脑干出血死亡比例高(P<0.05)。49例患者脑出血破入脑室,死亡26例(53.1%),与未破入脑室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50ml18例,死亡17例,死亡率高,为94.4%。结论 CT检查方便、迅速,是检测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手段,而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系统是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爱华;邹南安;崔钢;黄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由上海市医学会、浙江省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山东省医学会、安徽省医学会、福建省医学会及江西省医学会(排名不分先后)联合主办,江西省医学会消化病及消化内镜分会承办的第十二届华东地区消化病学术大会将于2014年4月25日-4月27日在江西南昌召开。这是本年度华东地区消化界的一次盛会,会议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将有数位国内外消化及消化内镜领域的顶尖级专家就当前消化系统疾病的新进展、新理念和新技术作学术报告,并参加主持疑难病例分析会。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华东各省市以及江西省各地的消化、消化内镜及相关学科医护人员参加本次学术会议(参会代表可获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评价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病人膝关节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手术治疗成功率、骨折愈合的情况并根据Hohl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价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价值。结果经过随访观察,15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Hohl评分为:11例优,4例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达100%;所有患者复查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无移位、无畸形、关节面无塌陷。结论选择膝关节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永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西咪替丁片和酮替芬片联合服用,治疗组24例除采用对照组相同药物外,还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内服中药方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复发率17.6%,对照组复发率40%,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χ2=7.76,P<0.01)。结论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复发率低。
作者:李玄芳;胡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早产是影响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早产的发生率约为5%-15%,占新生儿死亡率的15%[1],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idiopathic re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而NRDS主要是由肺透明膜病变引起,故医学界又将NRDS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of newborn, HMD)。1972年,Graham Liggins[2]第一次报告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将HMD 的风险从25.8%降至9%,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正式发表公布: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胎肺成熟,降低早产儿HMD的发病率。下面就产前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作一综述。
作者:辛思明(综述);刘淮(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超声解剖分区与淋巴结超声特征相结合对淋巴结定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超声途径分别观察颈部I至VI区域的淋巴结超声回声特点,结合原发肿瘤在颈部淋巴结的引流特征分析。结果不同性质的颈部淋巴结病变具备各自超声特征声像;转移性淋巴结偏心性宽厚型皮质内杂乱镶嵌型回声极具特征,与鳞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高。不同恶性肿瘤的淋巴引流有客观规律性,使转移性淋巴结颈部分布各具区域特征。颈部淋巴结超声解剖分区与淋巴结超声表现相结合可以对淋巴结定性,同单独依据淋巴结超声特点定性诊断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解剖分区与淋巴结的超声特点相结合分析,对区别颈部淋巴结尤其是异常淋巴结中的良恶性病变极为重要,可以提高超声定性诊断颈部淋巴结的可靠性。
作者:邱日锋;饶文康;余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多排螺旋CT表现,提高对腹内疝影像表现的认识,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腹内疝的临床资料及多排螺旋CT表现。CT检查采用平扫及双期增强,并进行了多平面重组及大密度投影处理。结果19例术前CT检查均表现为肠梗阻,7例诊断为肠管发生绞窄。14例考虑腹内疝,其中网膜孔疝2例,十二指肠旁疝3例,大网膜裂孔疝4例,盲肠周围疝1例,肠粘连束带腹内疝4例。各型腹内疝的共性征象及其个性征象与手术结果及病理存在相关性。结论多排螺旋CT能明确诊断腹内疝,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张园;孙多成;汪新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手足口病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420例手足口病病例中,发生ITP者32例,其发生率为9.4‰,87.5%均在起病1周内出现紫癜症状;其中有12例为重症手足口病,且有1例出现现水肿及脑干脑炎症状死亡。结论手足口病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其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率高;出现紫癜症状早,且加重病情。
作者:郭毅;彭庆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确诊的早期AS患者,均行骨盆平片、CT和MRI检查,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例早期AS患者,骨盆平片发现病变0级、Ⅰ级和Ⅱ级分别为32例、0例和6例;CT发现病变0级、Ⅰ级和Ⅱ级分别为13例、6例和19例;MRI发现病变0级、Ⅰ级和Ⅱ级分别为9例、11例和18例。骨盆平片各级病变与CT及MRI的各级病变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对显示异常病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各级病变显示对应比较,Ⅱ级病变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病变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于早期AS特别是对于<Ⅱ级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优势,可清晰显示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脂肪沉积、、软骨、滑膜及肌腱韧带异常,对于及时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欧阳锋;晏飞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寻找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为预防产后出血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产妇126例作为研究组,从同期经阴道分娩非出血的产妇中随机选取1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结果经χ2(t)检验,经产妇、流产≥2次、文化程度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重度贫血、宫缩抑制剂的使用、软产道损伤、第3产程≥15min等是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在成年女性要开展性教育,避免多次人流;做好孕期保健,积极预防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及妊娠合并症,对产前贫血者,应尽可能在产前纠正;对文化程度低者要有针对性做心理辅导;对第3产程超过15min者,可行人工胎盘剥离术;作分阴侧切时应及时缝合好切口,对手术产、急产术后应常规检查阴道和宫颈等措施可有效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汪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经江西省医学会批准,江西省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成立大会拟于2014年6月27-29日在南昌市举行,会议将产生江西省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首届主委、副主委及秘书。会议同时举办《影像技术规范化操作》学习班,由省内、外专家现场授课、答疑。欢迎全省影像技术同仁踊跃参会(参会代表可获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胃镜下喷洒不同药物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于胃镜下喷洒超微大黄粉溶液与去甲肾上腺素,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喷洒超微大黄粉溶液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产生的疗效更确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振霖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