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贝拉唑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昌武

关键词: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老年人, 食管炎
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位反流性食管炎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雷贝拉唑组愈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转阴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在治疗老年人RE 方面比奥美拉唑效果更好、抑酸作用更稳定。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局部封闭与推拿相结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评价局部封闭与推拿相结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9月我院就诊的9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坚持每天进行上肢部位的推拿按摩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75.5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的局部注射治疗,局部封闭治疗与推拿相结合,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缓解疼痛、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杨明;荣国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机械通气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h患者180例,根据48h内有无发生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各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ARDS的发生率为16.11%(29/180);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原因、气管切开率、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率、SAPS 评分、呼吸频率、红细胞计数、肌酐、血糖、APTT、pH 值、PaCO2及 PaO2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DS组呼衰指数、肺顺应性、呼吸峰值及PEEP均明显高于非ARDS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衰指数、肺顺应性、呼吸峰值及PEEP均为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呼衰指数、肺顺应性、呼吸峰值及PEEP是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这一特点给予相应预防措施。

    作者:刘显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7-8月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160例,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60例骨科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术前30min-2h 使用抗菌药物仅为87例,占54.4%,手术开始后使用抗药菌物为30例,占18.8%。术中无追加用药,术后用药时间1-2d仅占42.5%,其余均超过3d。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频率高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结论我院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选药起点高、用药时机不合理、用药疗程长、联合用药等问题。

    作者:王国兰;周海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52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2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4.29%。患者年龄≥60岁、手术时间≥150min、术中输血、术前有其他内科合并症及ASA分级Ⅲ-Ⅳ级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内科合并症及术前ASA分级、手术时间及术中输血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理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药物治疗组(药物组)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组(支架组),对这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架组患者术后短暂性脑缺血9.38%,缺血性卒中12.5%、死亡发生率较药物治疗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支架组不同年龄者及是否存在高血压者可影响疗效(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效果会受患者年龄、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应给予关注。

    作者:张永成;陈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阿伦磷酸钠对去势大鼠股骨区域骨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伦磷酸钠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区域性骨密度(BMD)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40只6.5个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阿伦磷酸钠A组7mg/(kg·2周)、阿伦磷酸钠B组7mg/(kg·1周)。每周记录大鼠体重变化。治疗12周后,收集左侧股骨检测BMD和力学性能。结果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的总BMD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阿伦磷酸钠A组与B组总BMD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股骨近端BMD,阿伦磷酸钠A组与B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股骨干和股骨远端BMD,阿伦磷酸钠B组高于A组(均为P<0.05)。模型组的皮质骨厚度、大载荷、屈服载荷、刚度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1)。阿伦磷酸钠A组和B组皮质骨厚度(均为P<0.05)、大载荷(均为P<0.05)、屈服载荷(均为P<0.01)、刚度(均为P<0.05)高于模型组。阿伦磷酸钠A组和B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去势大鼠均存在股骨不同区域BMD和力学性能下降,阿伦磷酸钠A组和B组均可提高股骨BMD和力学性能,阿伦磷酸钠B组对提高股骨干和股骨远端BMD优于A组。

    作者:汤志利;席君;魏秋实;欧阳建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接诊的11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调查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术后妊娠、痛经缓解及月经恢复的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发现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术后妊娠率、痛经缓解率及月经恢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惠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美容修复前牙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IPS E-max press 铸瓷全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对21例患者75颗牙进行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修复后3、6、12个月复诊,对修复体的颜色、形态及有无继发龋等进行临床检查。结果96.0%的修复体颜色与邻牙匹配,97.3%的修复体形态完整,100%的无继发龋,98.7%的边缘适合;96.0%以上的修复体达到A级。结论前牙 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熊汗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SAP患者28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灌洗引流治疗组(简称引流组)(n=12)和常规保守治疗组(简称保守组)(n=16),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72h后引流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较保守组明显下降(P<0.05),血钙明显升高(P<0.05);引流组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总住院天数较保守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SAP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傅平;周凯;袁喜红;洪华章;王俊;李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4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对照组(C组)。 D组以0.37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共20ml,C组以0.375%罗哌卡因2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30min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OAA/S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T1-T3时HR、MAP降低,OA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升高,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延长,患者满意度升高(P<0.05),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较单纯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显著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

    作者:张恩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双盲随机数字法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地佐辛组(D组)和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组(PD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对应麻醉镇痛药物,观察各组患者全麻苏醒期间躁动、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及缓解情况等。结果3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平均年龄、平均体重以及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 PD组0级躁动比例显著高于P组和D组(P<0.05);对1级以上躁动患者追加相应药物后均未出现过度镇静现象,但P组、D组分别有6例、3例患者镇静不足,均显著高于PD组(P<0.05)。 D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P组和PD组。结论开胸术后使用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镇痛具有显著效果,可明显降低呼吸抑制、苏醒延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作者:李文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用于全麻下阑尾炎常规手术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下阑尾炎常规手术的超前镇痛效果及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阑尾炎常规手术的患者40例,ASAI-Ⅱ级,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在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15min注完;B组以同样的方式、时间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入室(T1)、麻醉诱导前(T2)、插管后即刻(T3)、切皮(T4)、拔管后即刻(T5)各组各时间点的MAP、HR;术中麻醉药用量;术后静脉镇痛的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T2时两组MAP降低,HR减慢,且A组MAP、HR T2时明显低于B组(P<0.05);与T2时比较,A组患者T3、T4、T5时MAP、HR无显著变化,B组T3、T4、T5时MAP升高且明显高于A组(P<0.05)、HR增快且明显快于A组(P<0.05);A组术后2h、6h、12h时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术后24hPCA按压次数高于A组(P<0.05);B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比A组多(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全麻下阑尾炎常规手术效果明显、安全平稳;可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提高术后镇痛效果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武光;张学康;李媛;程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本刊对使用“在线投稿系统”作者疑问的答复

    本刊“在线投稿系统”正式投入运营后,极大方便了作者投稿,使作者能密切跟踪审稿进程,了解审稿动态;同时也极大提高了编辑部处理稿件的效率。但有部分作者还不习惯使用,出现了一些问题。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江西省西湖区肠癌早诊早治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评估南昌市西湖区肠癌早诊早治项目实施效果。方法对南昌市西湖区年龄40-74岁的目标人群采用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试验( FOB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结果2011-2012年度,西湖区实际初筛数共计40884例,初筛阳性率12.81%。诊断性筛查人数1975例,完成率98.75%;发现肠癌病例数51例,检出率2.58%,其中早期病例数48例,早诊率94.12%;经内镜和病理诊断证实,其中非腺瘤性良性病变356例(18.03%),非进展期腺瘤78例(3.95%),进展期腺瘤45例(2.28%),早期癌和中晚期癌各3例(均占0.15%)。结论开展肠癌早诊早治项目,对于提高患者早诊与早治率,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杰;朱丽萍;罗玲燕;李艾;颜玮;吉路;陈轶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共同负荷联合输注血管收缩药对腰麻剖宫产术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胎儿的影响

    目的:比较共同负荷联合血管收缩药对腰麻剖宫产术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待产的单胎足月妊娠产妇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组泵注麻黄碱(8mg/ml),E+Ph组泵注麻黄碱复合去氧肾上腺素(麻黄碱4mg/ml+去氧肾上腺素50μg/ml),Ph组泵注去氧肾上腺素(100μg/ml),每组50例。监测麻醉前基础值(T0)、麻醉后1min(T1)、3min(T2)、5min(T3)、10min(T4)、20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产妇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胎儿娩出即刻进行脐动脉及脐静脉血血气分析,记录胎儿娩出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E组T2-T5时和E+Ph组T2-T4时产妇心率明显增快,而Ph组T2-T4时产妇心率明显减慢(P<0.05);与T0时比较,T3时3组产妇SBP和DBP明显升高,而T5-T6时3组产妇SBP和DBP呈现下降(P<0.05);与Ph组比较,E组T2-T5时和E+Ph组T2-T4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E组T4时产妇SBP和DBP轻度下降(P<0.05)。3组产妇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E组脐动脉和脐静脉血的pH值和碱剩余分别低于Ph组(P<0.05),而PCO2和乳酸浓度分别高于Ph组(均P<0.05),E+Ph组脐动脉和脐静脉血的碱剩余低于Ph组(P<0.05),而葡萄糖和乳酸浓度均高于Ph组(P<0.05)。3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均大于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同负荷联合输注血管收缩药能有效维持产妇在腰麻后血流动力学稳定,从胎儿安全性评价指标来看,与麻黄碱单独使用相比,去氧肾上腺素或去氧肾上腺素与麻黄碱联合使用对胎儿血气影响较小,能给胎儿提供更安全的生存环境。

    作者:黄重峰;焦丰;郭铭文;吴文颉;李铨华;段志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股沟型隐睾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腹股沟型隐睾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诊治的67例小儿腹股沟型隐睾患儿中的19例患儿采取腹腔镜技术治疗,另48例腹股沟手术治疗。术后并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评价疗效。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腹股沟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平均(62.5±5.5)min、(64.5±6.8)min,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8.0±1.5)d、(3.0±1.5)d,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瘢痕平均长分别为3cm、0,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出血发生。两组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未见下降睾丸回缩或萎缩,亦未见腹股沟斜疝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型隐睾睾丸下降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较开放手术具有微创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詹超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奈达铂同期调强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奈达铂联合调强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0月1日-2013年3月1日收治的71例年龄≥60岁,初诊且无远处转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其中Ⅲ期44例,Ⅳ期27例。随机分成新辅助化疗加奈达铂同期放疗组(观察组)36例,仅新辅助化疗加放疗组(对照组)35例。其中两组均在诱导化疗1-2个周期后行调强放射治疗,新辅助化疗:NDP90mg/m2,第1d,氟尿嘧啶(5-Fu)500mg/m2,第1-5d。观察组放疗期间每周予单药NDP30mg/m2,静脉滴注同期化疗增强放疗敏感性;对照组予相同方案新辅助化疗后加单纯放疗。结果两组均按计划完成放疗、化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两组鼻咽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残留情况对比,观察组鼻咽原发灶完全缓解率83.33%(30/36)高于对照组60%(21/35)(χ2=4.775,P<0.05);观察组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77.78%(28/36)高于对照组54.29%(19/35)(χ2=4.37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和口腔黏膜炎的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消化道反应、放射性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含奈达铂方案诱导化疗后,周剂量奈达铂联合同期调强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近期疗效肯定,可获得较理想的近期局部区域控制率,虽然急性黏膜炎和血液学毒性等不良反应增加,但可以耐受。

    作者:袁传平;傅浩;杨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丙泊酚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肺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丙泊酚和锌原卟啉同样经过尾静脉给药。将Wistar大鼠随机分入实验对照组(C组)、脂多糖组(L组)、脂多糖+丙泊酚组(LP组)和锌原卟啉组(LZ组)。给药前及开始后第3、6和12h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实验结束后观察肺湿/干重(W/D)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肺损伤轻重程度评分,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含量。结果实验前各组PaO2无明显差异,注射LPS后L组PaO2持续下降,和C组相比其PaO2显著降低(P<0.05)。实验结束后L组和C组相比其W/D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及HO-1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LP组和L组相比W/D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PaO2和HO-1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LZ组加入锌原卟啉后明显抑制丙泊酚以上保护作用。结论丙泊酚具有肺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其通过增加HO-1表达作用相关。

    作者:王曾庚;杨春丽;聂祥碧;郭经华;杨小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颅内动脉瘤施行控制性降压及脑保护等措施,预防术中脑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并比较诱导期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麻醉及降压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诱导及维持要达到平稳,术中施行控制性降压避免或减少了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围手术期的脑保护可以降低术后动脉痉挛和脑梗死发生率。

    作者:李艳;黄萍英;聂继英;黄映;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对患者机体创伤的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对患者机体创伤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3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往期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1d、3d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止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1dCRP、IL-6、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dCRP、IL-6、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仅CRP仍高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3dCRP、IL-6、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但仍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d实验组患者CRP、IL-6、L-8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3d实验组患者IL-6、L-8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作者:方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