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王国兰;周海星

关键词: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7-8月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160例,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60例骨科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术前30min-2h 使用抗菌药物仅为87例,占54.4%,手术开始后使用抗药菌物为30例,占18.8%。术中无追加用药,术后用药时间1-2d仅占42.5%,其余均超过3d。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频率高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结论我院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选药起点高、用药时机不合理、用药疗程长、联合用药等问题。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创伤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继发创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我科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将35例并发PTCI患者纳入PTCI组,其余144例纳入对照组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GCS评分、血压、血糖、颅骨骨折、脑疝(中、晚期,意识昏迷伴有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创伤性蛛网下腔出血等一般情况以及临床因素的差异,分析引起PTCI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入院GCS评分、入院低收缩压、脑疝、tSAH与重度颅脑损伤后PTCI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tSAH,低收缩压,GCS 3-5分,合并脑疝(按OR值由高至低排序)是影响PT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SAH、低收缩压、GCS 3-5分、合并脑疝(按OR值由高至低排序)是影响PTC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合并上述因素的患者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到积极预防及早期干预。

    作者:吴俊波;杨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美容修复前牙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IPS E-max press 铸瓷全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对21例患者75颗牙进行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修复后3、6、12个月复诊,对修复体的颜色、形态及有无继发龋等进行临床检查。结果96.0%的修复体颜色与邻牙匹配,97.3%的修复体形态完整,100%的无继发龋,98.7%的边缘适合;96.0%以上的修复体达到A级。结论前牙 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熊汗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本刊对使用“在线投稿系统”作者疑问的答复

    本刊“在线投稿系统”正式投入运营后,极大方便了作者投稿,使作者能密切跟踪审稿进程,了解审稿动态;同时也极大提高了编辑部处理稿件的效率。但有部分作者还不习惯使用,出现了一些问题。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63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3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方法以及产科结局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52例行单纯剖宫产患者为对照组,评价比较两组预后。结果63例中经阴道分娩11例,剖宫产52例,其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49例,同时并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因肌瘤生长部位特殊行单纯剖宫产术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值、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妊娠并子宫肌瘤,可根据肌瘤大小、生长部位等条件选择相应的分娩方式,对符合条件者在行剖宫产术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梁璐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发酵虫草菌粉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机理研究

    目的:探讨发酵虫草菌粉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虫草组,采用40%四氯化碳(CCl4)每周2次皮下注射6周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经灌胃给药6周后,在麻醉状态下采血,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虫草组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谷丙转氨酶(ALT)降低和白蛋白(ALB)升高作用明显(P<0.05),同时非常显著改善肝纤维化指标、MMP-1及TIMP-1(P<0.01)。结论发酵虫草菌粉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且与升高MMP-1及降低TIMP-1有关。

    作者:傅缨;熊耀斌;资晓飞;俞红;李维旭;杨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50例。结果5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的颅内宽颈动脉瘤,完全及大部分栓塞48例,部分栓塞2例;病人术后随访造影动脉瘤未显影,并未见与支架辅助栓塞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江顺福;曹铭华;吴明超;毛元潮;曹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2例报告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IHH)是指病因不明的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引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或促性腺激素的缺乏,不能刺激靶性腺发育而导致第二性征发率异常。

    作者:孙捷;陈厚仰;管湘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丙泊酚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肺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丙泊酚和锌原卟啉同样经过尾静脉给药。将Wistar大鼠随机分入实验对照组(C组)、脂多糖组(L组)、脂多糖+丙泊酚组(LP组)和锌原卟啉组(LZ组)。给药前及开始后第3、6和12h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实验结束后观察肺湿/干重(W/D)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肺损伤轻重程度评分,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含量。结果实验前各组PaO2无明显差异,注射LPS后L组PaO2持续下降,和C组相比其PaO2显著降低(P<0.05)。实验结束后L组和C组相比其W/D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及HO-1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LP组和L组相比W/D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PaO2和HO-1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LZ组加入锌原卟啉后明显抑制丙泊酚以上保护作用。结论丙泊酚具有肺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其通过增加HO-1表达作用相关。

    作者:王曾庚;杨春丽;聂祥碧;郭经华;杨小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接诊的11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调查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术后妊娠、痛经缓解及月经恢复的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发现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术后妊娠率、痛经缓解率及月经恢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惠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EA、CAl25、CAl53、ADA和Glu联合检测在结核性和癌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和评价CEA、CA125、CA153、ADA和Glu联合检测在结核性及癌性积液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结核性积液患者102例,癌性积液患者54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胸腹水及血清中的CA125、CA153、CEA,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 法)检测胸腹水标本的GIu,采用酶偶联谷氨酸脱氢酶反应连续监测法检测ADA。结果恶性积液患者积液CA153、CEA、ADA含量均明显增高,Glu明显偏低,而两者间CA125的差异无显著性;CEA、CA125、CA153、ADA的准确率均高于80%。结论单一检测某种指标,检验效能差,特异性差,而联合检测CEA、CA125、CA153、ADA和Glu提高了敏感性和特异性,应强调多种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及动态观察。

    作者:许华明;周淑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机械通气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h患者180例,根据48h内有无发生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各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ARDS的发生率为16.11%(29/180);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原因、气管切开率、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率、SAPS 评分、呼吸频率、红细胞计数、肌酐、血糖、APTT、pH 值、PaCO2及 PaO2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DS组呼衰指数、肺顺应性、呼吸峰值及PEEP均明显高于非ARDS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衰指数、肺顺应性、呼吸峰值及PEEP均为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呼衰指数、肺顺应性、呼吸峰值及PEEP是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这一特点给予相应预防措施。

    作者:刘显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双盲随机数字法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地佐辛组(D组)和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组(PD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对应麻醉镇痛药物,观察各组患者全麻苏醒期间躁动、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及缓解情况等。结果3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平均年龄、平均体重以及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 PD组0级躁动比例显著高于P组和D组(P<0.05);对1级以上躁动患者追加相应药物后均未出现过度镇静现象,但P组、D组分别有6例、3例患者镇静不足,均显著高于PD组(P<0.05)。 D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P组和PD组。结论开胸术后使用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镇痛具有显著效果,可明显降低呼吸抑制、苏醒延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作者:李文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江西省医学会首届临床药学分会在昌成立

    在中华医学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江西省医学会第59个专科分会-临床药学分会-宣告成立。5月9-10日,江西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成立大会在南昌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首届专科分会委员会,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药师曹力当选为首届临床药学分会主任委员。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局部封闭与推拿相结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评价局部封闭与推拿相结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9月我院就诊的9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坚持每天进行上肢部位的推拿按摩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75.5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的局部注射治疗,局部封闭治疗与推拿相结合,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缓解疼痛、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杨明;荣国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药物治疗组(药物组)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组(支架组),对这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架组患者术后短暂性脑缺血9.38%,缺血性卒中12.5%、死亡发生率较药物治疗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支架组不同年龄者及是否存在高血压者可影响疗效(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效果会受患者年龄、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应给予关注。

    作者:张永成;陈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共同负荷联合输注血管收缩药对腰麻剖宫产术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胎儿的影响

    目的:比较共同负荷联合血管收缩药对腰麻剖宫产术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待产的单胎足月妊娠产妇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组泵注麻黄碱(8mg/ml),E+Ph组泵注麻黄碱复合去氧肾上腺素(麻黄碱4mg/ml+去氧肾上腺素50μg/ml),Ph组泵注去氧肾上腺素(100μg/ml),每组50例。监测麻醉前基础值(T0)、麻醉后1min(T1)、3min(T2)、5min(T3)、10min(T4)、20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产妇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胎儿娩出即刻进行脐动脉及脐静脉血血气分析,记录胎儿娩出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E组T2-T5时和E+Ph组T2-T4时产妇心率明显增快,而Ph组T2-T4时产妇心率明显减慢(P<0.05);与T0时比较,T3时3组产妇SBP和DBP明显升高,而T5-T6时3组产妇SBP和DBP呈现下降(P<0.05);与Ph组比较,E组T2-T5时和E+Ph组T2-T4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E组T4时产妇SBP和DBP轻度下降(P<0.05)。3组产妇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E组脐动脉和脐静脉血的pH值和碱剩余分别低于Ph组(P<0.05),而PCO2和乳酸浓度分别高于Ph组(均P<0.05),E+Ph组脐动脉和脐静脉血的碱剩余低于Ph组(P<0.05),而葡萄糖和乳酸浓度均高于Ph组(P<0.05)。3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均大于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同负荷联合输注血管收缩药能有效维持产妇在腰麻后血流动力学稳定,从胎儿安全性评价指标来看,与麻黄碱单独使用相比,去氧肾上腺素或去氧肾上腺素与麻黄碱联合使用对胎儿血气影响较小,能给胎儿提供更安全的生存环境。

    作者:黄重峰;焦丰;郭铭文;吴文颉;李铨华;段志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52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2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4.29%。患者年龄≥60岁、手术时间≥150min、术中输血、术前有其他内科合并症及ASA分级Ⅲ-Ⅳ级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内科合并症及术前ASA分级、手术时间及术中输血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理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咳嗽、发热及腹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皮疹、胃肠道反应及局部疼痛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黄仲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雷贝拉唑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位反流性食管炎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雷贝拉唑组愈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转阴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在治疗老年人RE 方面比奥美拉唑效果更好、抑酸作用更稳定。

    作者:李昌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7-8月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160例,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60例骨科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术前30min-2h 使用抗菌药物仅为87例,占54.4%,手术开始后使用抗药菌物为30例,占18.8%。术中无追加用药,术后用药时间1-2d仅占42.5%,其余均超过3d。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频率高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结论我院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选药起点高、用药时机不合理、用药疗程长、联合用药等问题。

    作者:王国兰;周海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