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目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

李淑玲;钱思兰;黄北南;胡国凤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 目视管理, 分区, 工作流程, 物品
摘要:目视管理亦称为“看得见的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工作或生产活动,以简单快捷的方法传递、接收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1]。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心脏科室。为了减少日常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应用目视管理工具,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的环节监测,关注细节,达到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水平。2010年起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将目视管理模式用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46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组,每组23例。替吉奥胶囊组:替吉奥用法:每天80mg/m2,2次/d,4周一疗程,停药2周,6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 FOLFOX组: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d1;四氢叶酸200mg/m2,静脉滴注,d1-5,5-氟尿嘧啶500mg/m2持续静脉泵入12h,d1-5,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替吉奥胶囊组:CR 1例,PR 9例,SD 8例,PD 4例,总有效率45.5%;FOLFOX组:CR 0例,PR 7例,SD 8例,PD 7例,总有效率31.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3,P=0.353)。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82%、6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1,P=0.296)。替吉奥组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均低于FOLFOX组(P<0.05),替吉奥组与FOLFOX组Ⅲ°-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和2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7,P=0.039)。结论替吉奥治疗老年人晚期的胃癌较常规化疗更安全方便。

    作者:叶建明;王春丽;郭海亮;黄莉;王祥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65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SBP病史、血钠水平、总胆红素、Child-pugh分级具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低钠血症、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具有SBP病史、Child分级C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钠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出现肝肾综合征、具有SBP病史、Child分级C均是高危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

    作者:李宜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用于全麻下阑尾炎常规手术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下阑尾炎常规手术的超前镇痛效果及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阑尾炎常规手术的患者40例,ASAI-Ⅱ级,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在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15min注完;B组以同样的方式、时间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入室(T1)、麻醉诱导前(T2)、插管后即刻(T3)、切皮(T4)、拔管后即刻(T5)各组各时间点的MAP、HR;术中麻醉药用量;术后静脉镇痛的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T2时两组MAP降低,HR减慢,且A组MAP、HR T2时明显低于B组(P<0.05);与T2时比较,A组患者T3、T4、T5时MAP、HR无显著变化,B组T3、T4、T5时MAP升高且明显高于A组(P<0.05)、HR增快且明显快于A组(P<0.05);A组术后2h、6h、12h时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术后24hPCA按压次数高于A组(P<0.05);B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比A组多(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全麻下阑尾炎常规手术效果明显、安全平稳;可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提高术后镇痛效果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武光;张学康;李媛;程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63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3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方法以及产科结局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52例行单纯剖宫产患者为对照组,评价比较两组预后。结果63例中经阴道分娩11例,剖宫产52例,其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49例,同时并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因肌瘤生长部位特殊行单纯剖宫产术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值、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妊娠并子宫肌瘤,可根据肌瘤大小、生长部位等条件选择相应的分娩方式,对符合条件者在行剖宫产术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梁璐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增生症128例超声诊断体会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症的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的超声图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128例中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增生82.8%,子宫内膜息肉14.1%,子宫内膜癌3.1%。结论超声对子宫内膜增生症的诊断率较高,结合病理检查可以减少漏诊和误诊,为临床提供有利的治疗依据。

    作者:王永平;胡玉兰;肖立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紫杉醇脂质体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用药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是用卵磷脂等将紫杉醇进行包裹,脂质体包裹的抗癌药物进入临床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脂质体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具有制作简单、对机体无毒,能显著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及容易实现肿瘤靶向等优点。经过脂质体包裹后的药物,其溶解性增加,避免和极大的减少了溶媒引起的变态反应。笔者在对1例鼻咽癌患者的用药监护时,发现使用紫杉醇脂质体化疗时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并与医师、护士及时进行抢救,提供药学服务。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锋;朱超;肖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丙泊酚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肺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丙泊酚和锌原卟啉同样经过尾静脉给药。将Wistar大鼠随机分入实验对照组(C组)、脂多糖组(L组)、脂多糖+丙泊酚组(LP组)和锌原卟啉组(LZ组)。给药前及开始后第3、6和12h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实验结束后观察肺湿/干重(W/D)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肺损伤轻重程度评分,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含量。结果实验前各组PaO2无明显差异,注射LPS后L组PaO2持续下降,和C组相比其PaO2显著降低(P<0.05)。实验结束后L组和C组相比其W/D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及HO-1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LP组和L组相比W/D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PaO2和HO-1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LZ组加入锌原卟啉后明显抑制丙泊酚以上保护作用。结论丙泊酚具有肺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其通过增加HO-1表达作用相关。

    作者:王曾庚;杨春丽;聂祥碧;郭经华;杨小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江西省西湖区肠癌早诊早治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评估南昌市西湖区肠癌早诊早治项目实施效果。方法对南昌市西湖区年龄40-74岁的目标人群采用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试验( FOB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结果2011-2012年度,西湖区实际初筛数共计40884例,初筛阳性率12.81%。诊断性筛查人数1975例,完成率98.75%;发现肠癌病例数51例,检出率2.58%,其中早期病例数48例,早诊率94.12%;经内镜和病理诊断证实,其中非腺瘤性良性病变356例(18.03%),非进展期腺瘤78例(3.95%),进展期腺瘤45例(2.28%),早期癌和中晚期癌各3例(均占0.15%)。结论开展肠癌早诊早治项目,对于提高患者早诊与早治率,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杰;朱丽萍;罗玲燕;李艾;颜玮;吉路;陈轶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通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静脉内瘘术前、术后及其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肾内科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8例临床资料,使用超声筛选适合造瘘术的前臂血管,术后超声监测随访AVF血流量及内漏狭窄、血栓等并发症。结果头静脉内径大于或等于1.3mm、桡动脉内径大于或等于1.5mm 适合造瘘血管,血流量在430ml/min左右,即能满足血透要求,又能降低内瘘并发症。本组并发症是桡动脉细小斑块14例,内瘘血栓7例,内瘘口狭窄6例,瘘旁形成血肿2例,头静脉瘤样扩张9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对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的选择、吻合部位的确定、术后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监测分析以及内瘘合并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赖全图;顾萍;魏小昌;凌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颅内动脉瘤施行控制性降压及脑保护等措施,预防术中脑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并比较诱导期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麻醉及降压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诱导及维持要达到平稳,术中施行控制性降压避免或减少了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围手术期的脑保护可以降低术后动脉痉挛和脑梗死发生率。

    作者:李艳;黄萍英;聂继英;黄映;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50例。结果5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的颅内宽颈动脉瘤,完全及大部分栓塞48例,部分栓塞2例;病人术后随访造影动脉瘤未显影,并未见与支架辅助栓塞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江顺福;曹铭华;吴明超;毛元潮;曹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目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

    目视管理亦称为“看得见的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工作或生产活动,以简单快捷的方法传递、接收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1]。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心脏科室。为了减少日常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应用目视管理工具,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的环节监测,关注细节,达到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水平。2010年起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将目视管理模式用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淑玲;钱思兰;黄北南;胡国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发酵虫草菌粉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机理研究

    目的:探讨发酵虫草菌粉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虫草组,采用40%四氯化碳(CCl4)每周2次皮下注射6周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经灌胃给药6周后,在麻醉状态下采血,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虫草组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谷丙转氨酶(ALT)降低和白蛋白(ALB)升高作用明显(P<0.05),同时非常显著改善肝纤维化指标、MMP-1及TIMP-1(P<0.01)。结论发酵虫草菌粉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且与升高MMP-1及降低TIMP-1有关。

    作者:傅缨;熊耀斌;资晓飞;俞红;李维旭;杨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52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2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4.29%。患者年龄≥60岁、手术时间≥150min、术中输血、术前有其他内科合并症及ASA分级Ⅲ-Ⅳ级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内科合并症及术前ASA分级、手术时间及术中输血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理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双盲随机数字法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地佐辛组(D组)和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组(PD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对应麻醉镇痛药物,观察各组患者全麻苏醒期间躁动、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及缓解情况等。结果3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平均年龄、平均体重以及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 PD组0级躁动比例显著高于P组和D组(P<0.05);对1级以上躁动患者追加相应药物后均未出现过度镇静现象,但P组、D组分别有6例、3例患者镇静不足,均显著高于PD组(P<0.05)。 D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P组和PD组。结论开胸术后使用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镇痛具有显著效果,可明显降低呼吸抑制、苏醒延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作者:李文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管电流技术在副鼻窦CT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副鼻窦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付鼻窦CT检查患者,其中用固定管电流(FM)技术和ATCM技术各30例。 FM组管电流为200mA,ATCM组设定噪声指数(NI)值为4,管电流范围10-250mA,其余参数相同。对2种毫安技术的mA值、图像噪声、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CM组的剂量长度值(DLP)平均为(340.7±43.4)mGy·cm,较FM组的平均DLP(447.1±0.0)mGy·cm下降23.8%,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图像质量和图像噪声评价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鼻窦CT扫描应用ATCM技术,在获得图像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约23.8%,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包江萍;晏飞虎;付启义;杨井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江西省医学会首届临床药学分会在昌成立

    在中华医学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江西省医学会第59个专科分会-临床药学分会-宣告成立。5月9-10日,江西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成立大会在南昌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首届专科分会委员会,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药师曹力当选为首届临床药学分会主任委员。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雷贝拉唑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位反流性食管炎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雷贝拉唑组愈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转阴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在治疗老年人RE 方面比奥美拉唑效果更好、抑酸作用更稳定。

    作者:李昌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盲视鼻空肠管置入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盲视鼻空肠置入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对26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采用盲视方法进行空肠管置入术,并与对照组患者发生误吸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使用呼吸机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采用盲视方法进行空肠管置入术患者的误吸率、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应用盲视鼻空肠管置入法,可以大大降低VAP的发生率,减少病人使用呼吸机时间,有效缩短病人入住ICU时间,且成功率高,无需特殊技术的支持,是值得临床推荐的技术。

    作者:周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培美曲塞二钠D-异构体的测定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培美曲塞二钠的D-异构体。方法采用手性柱对其D-异构体进行分离测定。结果培美曲塞二钠和其D-异构体峰的分离度好;专属性强;D-异构体的检测限为0.266ng,定量限为0.82ng;中间精密度高;在0.05-1.0μg/ml的浓度范围内D-异构体溶液浓度与主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D-异构体的回收率为100.2%(n=9),RSD=0.3%;耐用性好。结论培美曲塞二钠D-异构体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培美曲塞二钠D-异构体的定量分析,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手段。

    作者:周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