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江萍;晏飞虎;付启义;杨井岗
目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药物治疗组(药物组)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组(支架组),对这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架组患者术后短暂性脑缺血9.38%,缺血性卒中12.5%、死亡发生率较药物治疗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支架组不同年龄者及是否存在高血压者可影响疗效(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效果会受患者年龄、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应给予关注。
作者:张永成;陈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共同负荷联合血管收缩药对腰麻剖宫产术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待产的单胎足月妊娠产妇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组泵注麻黄碱(8mg/ml),E+Ph组泵注麻黄碱复合去氧肾上腺素(麻黄碱4mg/ml+去氧肾上腺素50μg/ml),Ph组泵注去氧肾上腺素(100μg/ml),每组50例。监测麻醉前基础值(T0)、麻醉后1min(T1)、3min(T2)、5min(T3)、10min(T4)、20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产妇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胎儿娩出即刻进行脐动脉及脐静脉血血气分析,记录胎儿娩出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E组T2-T5时和E+Ph组T2-T4时产妇心率明显增快,而Ph组T2-T4时产妇心率明显减慢(P<0.05);与T0时比较,T3时3组产妇SBP和DBP明显升高,而T5-T6时3组产妇SBP和DBP呈现下降(P<0.05);与Ph组比较,E组T2-T5时和E+Ph组T2-T4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E组T4时产妇SBP和DBP轻度下降(P<0.05)。3组产妇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E组脐动脉和脐静脉血的pH值和碱剩余分别低于Ph组(P<0.05),而PCO2和乳酸浓度分别高于Ph组(均P<0.05),E+Ph组脐动脉和脐静脉血的碱剩余低于Ph组(P<0.05),而葡萄糖和乳酸浓度均高于Ph组(P<0.05)。3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均大于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同负荷联合输注血管收缩药能有效维持产妇在腰麻后血流动力学稳定,从胎儿安全性评价指标来看,与麻黄碱单独使用相比,去氧肾上腺素或去氧肾上腺素与麻黄碱联合使用对胎儿血气影响较小,能给胎儿提供更安全的生存环境。
作者:黄重峰;焦丰;郭铭文;吴文颉;李铨华;段志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咳嗽、发热及腹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皮疹、胃肠道反应及局部疼痛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黄仲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静脉内瘘术前、术后及其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肾内科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8例临床资料,使用超声筛选适合造瘘术的前臂血管,术后超声监测随访AVF血流量及内漏狭窄、血栓等并发症。结果头静脉内径大于或等于1.3mm、桡动脉内径大于或等于1.5mm 适合造瘘血管,血流量在430ml/min左右,即能满足血透要求,又能降低内瘘并发症。本组并发症是桡动脉细小斑块14例,内瘘血栓7例,内瘘口狭窄6例,瘘旁形成血肿2例,头静脉瘤样扩张9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对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的选择、吻合部位的确定、术后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监测分析以及内瘘合并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赖全图;顾萍;魏小昌;凌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副鼻窦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付鼻窦CT检查患者,其中用固定管电流(FM)技术和ATCM技术各30例。 FM组管电流为200mA,ATCM组设定噪声指数(NI)值为4,管电流范围10-250mA,其余参数相同。对2种毫安技术的mA值、图像噪声、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CM组的剂量长度值(DLP)平均为(340.7±43.4)mGy·cm,较FM组的平均DLP(447.1±0.0)mGy·cm下降23.8%,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图像质量和图像噪声评价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鼻窦CT扫描应用ATCM技术,在获得图像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约23.8%,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包江萍;晏飞虎;付启义;杨井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腹股沟型隐睾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诊治的67例小儿腹股沟型隐睾患儿中的19例患儿采取腹腔镜技术治疗,另48例腹股沟手术治疗。术后并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评价疗效。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腹股沟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平均(62.5±5.5)min、(64.5±6.8)min,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8.0±1.5)d、(3.0±1.5)d,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瘢痕平均长分别为3cm、0,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出血发生。两组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未见下降睾丸回缩或萎缩,亦未见腹股沟斜疝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型隐睾睾丸下降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较开放手术具有微创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詹超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7-8月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160例,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60例骨科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术前30min-2h 使用抗菌药物仅为87例,占54.4%,手术开始后使用抗药菌物为30例,占18.8%。术中无追加用药,术后用药时间1-2d仅占42.5%,其余均超过3d。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频率高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结论我院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选药起点高、用药时机不合理、用药疗程长、联合用药等问题。
作者:王国兰;周海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颅内动脉瘤施行控制性降压及脑保护等措施,预防术中脑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并比较诱导期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麻醉及降压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诱导及维持要达到平稳,术中施行控制性降压避免或减少了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围手术期的脑保护可以降低术后动脉痉挛和脑梗死发生率。
作者:李艳;黄萍英;聂继英;黄映;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培美曲塞二钠的D-异构体。方法采用手性柱对其D-异构体进行分离测定。结果培美曲塞二钠和其D-异构体峰的分离度好;专属性强;D-异构体的检测限为0.266ng,定量限为0.82ng;中间精密度高;在0.05-1.0μg/ml的浓度范围内D-异构体溶液浓度与主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D-异构体的回收率为100.2%(n=9),RSD=0.3%;耐用性好。结论培美曲塞二钠D-异构体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培美曲塞二钠D-异构体的定量分析,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手段。
作者:周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刊“在线投稿系统”正式投入运营后,极大方便了作者投稿,使作者能密切跟踪审稿进程,了解审稿动态;同时也极大提高了编辑部处理稿件的效率。但有部分作者还不习惯使用,出现了一些问题。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紫杉醇脂质体是用卵磷脂等将紫杉醇进行包裹,脂质体包裹的抗癌药物进入临床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脂质体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具有制作简单、对机体无毒,能显著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及容易实现肿瘤靶向等优点。经过脂质体包裹后的药物,其溶解性增加,避免和极大的减少了溶媒引起的变态反应。笔者在对1例鼻咽癌患者的用药监护时,发现使用紫杉醇脂质体化疗时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并与医师、护士及时进行抢救,提供药学服务。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锋;朱超;肖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视管理亦称为“看得见的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工作或生产活动,以简单快捷的方法传递、接收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1]。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心脏科室。为了减少日常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应用目视管理工具,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的环节监测,关注细节,达到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水平。2010年起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将目视管理模式用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淑玲;钱思兰;黄北南;胡国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盲视鼻空肠置入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对26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采用盲视方法进行空肠管置入术,并与对照组患者发生误吸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使用呼吸机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采用盲视方法进行空肠管置入术患者的误吸率、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应用盲视鼻空肠管置入法,可以大大降低VAP的发生率,减少病人使用呼吸机时间,有效缩短病人入住ICU时间,且成功率高,无需特殊技术的支持,是值得临床推荐的技术。
作者:周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发酵虫草菌粉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虫草组,采用40%四氯化碳(CCl4)每周2次皮下注射6周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经灌胃给药6周后,在麻醉状态下采血,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虫草组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谷丙转氨酶(ALT)降低和白蛋白(ALB)升高作用明显(P<0.05),同时非常显著改善肝纤维化指标、MMP-1及TIMP-1(P<0.01)。结论发酵虫草菌粉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且与升高MMP-1及降低TIMP-1有关。
作者:傅缨;熊耀斌;资晓飞;俞红;李维旭;杨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SAP患者28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灌洗引流治疗组(简称引流组)(n=12)和常规保守治疗组(简称保守组)(n=16),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72h后引流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较保守组明显下降(P<0.05),血钙明显升高(P<0.05);引流组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总住院天数较保守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SAP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傅平;周凯;袁喜红;洪华章;王俊;李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IPS E-max press 铸瓷全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对21例患者75颗牙进行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修复后3、6、12个月复诊,对修复体的颜色、形态及有无继发龋等进行临床检查。结果96.0%的修复体颜色与邻牙匹配,97.3%的修复体形态完整,100%的无继发龋,98.7%的边缘适合;96.0%以上的修复体达到A级。结论前牙 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熊汗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继发创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我科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将35例并发PTCI患者纳入PTCI组,其余144例纳入对照组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GCS评分、血压、血糖、颅骨骨折、脑疝(中、晚期,意识昏迷伴有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创伤性蛛网下腔出血等一般情况以及临床因素的差异,分析引起PTCI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入院GCS评分、入院低收缩压、脑疝、tSAH与重度颅脑损伤后PTCI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tSAH,低收缩压,GCS 3-5分,合并脑疝(按OR值由高至低排序)是影响PT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SAH、低收缩压、GCS 3-5分、合并脑疝(按OR值由高至低排序)是影响PTC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合并上述因素的患者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到积极预防及早期干预。
作者:吴俊波;杨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4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对照组(C组)。 D组以0.37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共20ml,C组以0.375%罗哌卡因2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30min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OAA/S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T1-T3时HR、MAP降低,OA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升高,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延长,患者满意度升高(P<0.05),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较单纯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显著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
作者:张恩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对患者机体创伤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3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往期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1d、3d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止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1dCRP、IL-6、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dCRP、IL-6、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仅CRP仍高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3dCRP、IL-6、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但仍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d实验组患者CRP、IL-6、L-8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3d实验组患者IL-6、L-8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作者:方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症的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的超声图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128例中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增生82.8%,子宫内膜息肉14.1%,子宫内膜癌3.1%。结论超声对子宫内膜增生症的诊断率较高,结合病理检查可以减少漏诊和误诊,为临床提供有利的治疗依据。
作者:王永平;胡玉兰;肖立禄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