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查国林;张华华;施秀芳

关键词:直肠癌,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指标准进行比较,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近5年收治的58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并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引流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明显短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个数等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率为9.38%,对照组为26.9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安全有效,在具有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大鼠神经行为学及脾脏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DEX鞘内注射对剖宫产大鼠神经行为学及脾脏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孕18d 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6只,CON组只进行麻醉,不进行剖宫产和鞘内注射;MOD组麻醉后进行剖宫产,进行鞘内注20μ生理盐水;DEX1,DEX2,DEX3组分别在麻醉后剖宫产大鼠,鞘内注射10μg/kg、30μg/kg、50μg/kg DEX,每组中的8只观察术前及术后12h、24h、48h右后肢PWT和PWL的变化。每组余下8只术后6h颈椎脱臼致死,取脾脏进行免疫组化检测c-fos表达。结果MOD组术后PWT、PWL较CON组明显降低(P<0.05),逐渐升高(P<0.05),DEX1、DEX2及DEX3组术后PWT、PWL较MOD组明显降低,和DEX注射剂量呈相关性,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升高(P<0.05)。 DEX1、DEX2、DEX3之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MOD组脾脏c-fos表达较CON组明显升高(P<0.05),鞘内注射DEX 后较MOD 组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相关。结论DEX鞘内注射能明显改善剖宫产大鼠疼痛敏化,脾脏c-fos表达降低,呈剂量相关性。

    作者:钟声宏;张春芳;詹鸿;刘先保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联合引流阀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0例10只眼药物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行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观察7-10d,待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后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Lucentis及引流阀植入后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术后眼压及视力的变化。结果玻璃体腔注射未出现与操作有关并发症,注射Lucentis药物后约5-7d后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可见萎缩或消失,行引流阀植入术后患者均感眼部疼痛好转,术后3个月复查,矫正视力提高6例,不提高者4例,植入引流阀3个月后眼压平均(13.6±4.2)mmHg,9例眼压控制在21mmHg以内,2例用2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恢复正常。结论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减少虹膜新生血管,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减少手术炎症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利于保护残留的视功能。

    作者:付劲松;谢程阳;李岚;闻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目的:观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检测胱抑素C(Cystain C,Cys C)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对56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并与非脑、脊髓病变患者34例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的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0.01)。急性脑梗死组内比较,大面积梗死组的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P<0.01),有意识障碍亚组的血清Cys水平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亚组(P<0.01),大面积梗死组的两亚治疗15d后的血清Cys C水平明显低于入院第1d(P<0.01)。结论血清Cys C水平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可作为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参考指标,对判断预后、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和平;王娟娟;陈春秀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多种方式联合固定髌骨粉碎型骨折6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钛镍合金聚髌器加克氏针和可吸收丝线荷包缝合联合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钛镍合金聚髌器加克氏针和可吸收丝线荷包缝合进行内固定。结果62例患者6-8周全部达到骨折愈合,无关节强直,无镍钛聚髌器脱落。按照改良的Bostman疗效评估标准评估,优40例,良17例,差5例,优良率91.9%。结论钛镍聚髌器加克氏针和可吸收丝线荷包缝合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特别是极粉碎性髌骨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功能恢复快,痊愈率高等特点。

    作者:邹恒锋;张衍敬;廖彩霞;肖春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围手术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统计两组各自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指标分为安全性指标和疗效性指标。结果不良事件方面,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事件共1例(0.3%),反映疗效性指标的不良事事件共46例(14.8%)。在安全性指标上,升高组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性指标方面,升高组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年龄和左室射血分数是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彬;洪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9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采用下腰痛JOA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评分,采用Macnab评分对患者术后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X线平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JOA评分较高,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改善的总有效率为100%,Macnab评分的优良率为89.8%。所有患者在5-9个月内发生了骨性融合,且未发生钉棒折断、松动。结论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建明;王卫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44例前颅窝底骨折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前颅窝底骨折颅底缺损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4例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3个月-24个月,对40例存活者进行CT或MRl检查,脑脊液漏及脑膜脑膨出症状均治愈,无颅内感染发生。死亡4例均为原发性颅脑损伤严重,死于脑疝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创伤性前颅窝底骨折所致颅底骨质缺损患者术中进行颅底重建,对预防颅内逆行感染及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等有重大意义。

    作者:刘化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南站街道高血压分级管理结合患者家属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结合患者家属干预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在本社区建档及管理的2049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中,按管理编号随机抽取400名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和一般分级随访管理,干预组结合患者家属干预管理和自我管理。结果经过3年的干预管理,干预组患者在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血压的控制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结合患者家属干预和自我管理,能有效提高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云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共96个肿块,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感觉、切口瘢痕长度。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感觉、切口瘢痕长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随访乳腺超声检查均无肿块残留及肿瘤复发,乳房无变形。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安全、有效,微创效果良好,是临床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可靠选择。

    作者:夏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3例SPN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记录平扫、增强后CT值、强化值以及廓清参数值。结果增强后30s、60s良、恶性肺结节CT值差异显著(P<0.05);各时相廓清参数的AUC为0.615-0.765,廓清率线性斜率指标诊断效能普遍高于廓清率和廓清值;CT增强扫描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检查手段,而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可更为准确、可靠的判断良恶性结节。

    作者:万新;涂为栋;祝美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牙周炎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比较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尿酸水平,探讨牙周炎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均无肾脏疾病、痛风等全身系统性疾病,且近期未进食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近3个月未进行抗生素治疗。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共110例,分为轻度组(CAL<3mm)60例,中重度组(CAL≥3mm)50例。对照组为无牙周炎的健康人群90人。研究对象均清晨空腹抽静脉血,通过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水平,收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牙周炎组血尿酸(360.28±16.36)μmol/L,中重度组血尿酸(430.50±15.48)μmol/L,对照组血尿酸(260.39±20.32)μmol/L,病例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增高与牙周炎密切相关,且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尿酸增高可能是牙周炎的高危因素之一,两者的因果关系及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罗洁;许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幼年附着点炎相关性关节炎52例临床特点分析与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幼年附着点炎相关性关节炎早期临床特点、诊断线索,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致残致畸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并初次诊断为ERA的52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分别采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进一步探讨该类患儿疾病初期的临床与辅助检查特点及诊治体会。结果本研究对象52例,其中男48例,女4例,所有患儿均以外周大关节炎伴或不伴肌腱附着点炎为首发表现,以下肢单关节受累为主。有20例出现附着点炎表现,占附着点炎的66%。有家族史10例。约有1/4的ERA患儿可同时伴有全身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贫血、消瘦、倦怠、乏力等症状。 ERA患儿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特点:所有血常规提示WBC轻度升高或正常;Hb轻度降低;ESR、CRP轻至中度升高。虹膜睫状体炎发生率为4%,骶髂关节炎发生率为25%,HLA-B27阳性率57.7%。如骶髂部疼痛,弯腰困难(Schober实验阳性),“4”实验阳性,应及早做骶髂关节CT扫描。全部患儿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抗风湿药:柳氮磺胺吡啶或MTX改善病情;部分患儿加用TNF-α拮抗剂治疗。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掌握其临床特征,不仅可以及时制订治疗方案,改善关节症状,而且早期干预对于提高儿童学习生活质量、避免残疾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素芬;邹峥;徐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八珍汤加减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八珍汤加减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病例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58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化疗(TP方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珍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情况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及药物对血液的毒性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1.7%,与对照组患者的48.3%相当(P>0.05);试验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93.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QO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降低,且试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8+、CD4+/CD8+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八珍汤加减联合化疗能够明显改善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向群;周志军;周向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食道裂孔疝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食道裂孔疝的安全性、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对28例患有食道裂孔疝的新生儿及小婴儿施行了腹腔镜下食道裂孔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手术年龄9-105d,平均(45±23)d;体重1.8-4.6kg,平均(3.3±1.1)kg。所有病例术前均经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手术在肝撑及牵引条辅助下,贲门食管区暴露理想,游离腹段食道2-4cm,4-0prolene线缝合修补食管裂孔,借助食管探条或操作钳直接测量修补后食管裂孔大小,胃底折叠360°包绕食管(Nissen)。结果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3-162min,平均(115±25)min;术中出血量2-5ml,术后24-72h进食,术后住院7-13d,平均(9±1.8)d。26例患儿获得术后随访3个月-3年,2例失访;1例复发,经开腹食道裂孔修补术治愈;6例患儿存在2次以上肺部感染;术后12个月营养状况达到同龄儿童标准的比例是95%(19/20)。结论腹腔镜手术在食道裂孔疝的治疗中具有微创、美观优势,适宜的操作器械、精细的术中操作是开展新生儿及小婴儿手术的基本要求。

    作者:陶俊峰;黄金狮;陶强;陈快;刘智文;樊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5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A),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CAG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两种检查,无过敏与并发症。 CTA发现486支冠状动脉狭窄,CAG发现457支冠状动脉狭窄,两种方式均显示狭窄401支。结果显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诊断价值,多因素分析发现心率、心率波动次数、心律不齐、屏气状态为影响图像质量主要因素。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江涛;王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磷酸肌酸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的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心肌损害患儿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所有患者使用常规抗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合用1,6-二磷酸果糖(FDP)进行治疗,治疗组合用磷酸肌酸钠(CP)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和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3.21%,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O、SV与对照组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L-18、IL-6、IL-17和TGF-β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肌酸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降低心肌酶谱水平;磷酸肌酸钠对心肌损害患儿的治疗作用可能和其调节IL-18、IL-6、IL-17和TGF-β水平以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温晓芳;李国英;李俊;邓慧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阿立哌唑单药与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单药与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联合碳酸锂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末分别采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各检测1次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锂浓度、血脂,心电图、脑电图,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BRMS 和CGI得分随着治疗时间而逐渐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显示,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之间在第2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6周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痊愈率方面也明显低于联合碳酸锂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结论阿立哌唑组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是安全有效的;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有效率和痊愈率均优于阿立哌唑单药组。

    作者:祝敬溪;瞿颖莹;许建君;魏英;顾冬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与其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360例,观察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结果勺型组患者发病后6个月NIHSS改善率和Barthel改善率均高于反勺型组和非勺型组患者,非勺型组患者发病后6个月Barthel改善率高于反勺型组患者(P<0.05);根据患者6个月后未死亡、死亡情况分组,发现入院时SBP、7d SBP均值、7d DBP均值、7d SBP连续性变异率、7d DBP连续性变异率5个项目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通过Logist回归分析,7d SBP均值、7d DBP均值、7d SBP连续性变异率、7d DBP连续性变异率是影响6个月死亡/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不同血压水平与预后有相关性。合理控制脑卒中患者血压,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作者:丁荣椿;李琦;尹九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双环醇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双环醇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双环醇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碱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对患者ALT、AST、GGT等生化指标和肝脏彩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GGT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肝脏超声分度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环醇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治疗酒精性肝炎有较好疗效,能够短期内有效改善患者肝脏功能、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酒精性肝炎有效的口服药物之一。

    作者:姜曼蕾;许飞;唐长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关节镜下辅助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行胫骨平台骨折微创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小切口复位空心螺钉或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关节内合并损伤镜下同时处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0.6个月。所有患者于3-4个月均达骨性愈合,随访期内无内固定物失效、创伤性关节炎和膝内外翻畸形,其中优38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为95.6%。结论应用关节镜下微创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复位固定满意,可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吴洪亮;孙贵才;刘明海;凌小鹏;涂远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