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荣椿;李琦;尹九元
目的:通过对1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的回顾,评价七氟醚麻醉对不同妇科病腹腔镜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80例,分为七氟醚及异丙酚两组,每组90例。监测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5min、切皮时、气腹后、拔管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手术时间、诱导时间、停药至喉罩拔除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呼之睁眼)、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术中疼痛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七氟醚组插管后5min、切皮时的MAP高于异丙酚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各时间段PETCO2低于异丙酚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及恢复时间无显著影响,拔除气管导管时的不良反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七氟醚诱导的复合麻醉吸入过程平稳,苏醒迅速,可以满足不同种类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要求。
作者:孙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对比剂自动推注系统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通过使用对比剂自动推注系统的新技术,观察患者的造影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记录观察工作人员被X射曝光的辐射次数及相关症状的表现。通过与传统手工推注对比剂方法相比较,分析对比剂自动化推注技术的优越性。结果(1)实验组中优、良、差级影像图像质量数分别为60/110(59.1%)、40/110(36.4%)、5/110(4.5%)。对照组中优、良、差级影像图像质量数为40/85(47.1%)、34/85(40.0%)、11/85(12.9%)。两组比较以实验组图像质量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中患者造影后出现轻、中、重度不良反应分别为35例(31.8%)、1例(0.9%),而对照组出现轻、中、重度不良反应分别为32例(37.6%)及1例(1.2%);两组患者均无大出血及输卵管破裂情况。两组患者造影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工作人员全部脱离被X线曝光辐射环境,对照组工作人员平均每例在机房被曝光时间为(60±30)s。实验组工作人员在操作室的辐射剂量处在绝对的安全范围。结论应用自动推注对比剂系统新技术可杜绝工作人员被X射线辐射损害机会,具有重要的防护意义,同时能获得更好的影像图像质量,该技术明显优于传统的人工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为提高女性不孕症诊断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易容;王文华;易国琼;谢志丹;周晟;黎萍;刘红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儿科门急诊及住院的急性腹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小儿腹泻贴贴于脐部,1贴/12h,共用5d;对照组加用蒙脱石散剂,共用5d。观察两组治疗第3d、第5d的有效率。结果两组疗效均好,小儿腹泻贴的第3d、第5d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贴可操作性强,治疗方便、解决了患儿长时间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的困难,减轻了患儿痛苦,提高了用药依从性,易于患儿接受,疗效好,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刘昌宝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SA 灰区值时,MRI+MRS 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中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PSA4-10ng/ml 患者行MRI+MRS检查,对MRI 异常和(或)MRS 检查(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0.75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MRI+MRS无异常者,有手术指征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行病理检查,无手术指征定期随访。结果73例MRI异常和(或)Cho+Cre/Cit≥0.75穿刺后,12例前列腺癌,其中1例前列腺癌患者MRI示前列腺肿瘤已侵及前列腺包膜,19例MRI+MRS无异常者术后病理1例前列腺癌。阳性组(前列腺癌组)Cho+Cre/Cit值与阴性组(前列腺增生)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PSA4-10ng/ml前列腺增生患者,常规行MRI+MRS,有助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以Cho+Cre/Cit≥1.29为穿刺的佳临界值,但有待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及界定。
作者:余知灵;吴敏红;刘彩玲;顾红勇;林鹏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64例急性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治疗,研究组加以中医补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应用中医补法方法,有利于促进患者骨科疾病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细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并地塞米松注射同时联合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例通过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瘤体行平阳霉素(0.2-0.3mg/kg)并地塞米松(0.5mg/kg)注射,同时2次/d喂服小剂量普萘洛尔[1.0-1.5mg(/kg·d)],每月门诊复诊,观察和记录血管瘤瘤体大小、颜色、面积、厚度、质地及表皮温度的变化等,了解和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按4级评分法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0例患儿服药3-12个月,疗效: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6例、Ⅳ级12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12例完全消退。结论平阳霉素并地塞米松注射联合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近期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谭梅军;袁华;邹筠;付荣华;祝顺武;徐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X 线测量评估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短种植体的临床观察。方法45例患者接受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60枚Bicon短种植体(60枚种植体都小于或等于8mm),术后3个月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术后3个月到3年进行临床及X 线检查随访。结果种植体术后3年成功率为100%,种植体稳定且能负担固定修复体的咬合。 X 线片显示所有种植体底部及周围均有硬组织包绕,且牙槽嵴顶水平稳定,垂直骨吸收量<1 mm。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短种植体能减少术后反应,近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扩大了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种植适应证范围。
作者:魏洪武;郭水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应用技术,比较球囊膨胀支架和自膨式支架的不同特点以及如何选择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22个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22个颅内宽颈动脉瘤完全闭塞18个,大部闭塞(95%)4个,1例患者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有16例患者在3-6个月复查,无1例复发。结论应用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提高疗效,增加了安全性,并使操作更简单;球囊膨胀支架(AVE)硬度大,支撑力强,填塞弹簧圈时较有信心,但输送时谨防血管损伤,且不易通过弯曲的血管,适用于较易到达、需填塞多量弹簧圈的动脉瘤,自膨式支架(Neuroform、Codman、Leo等)均具有良好的柔顺性,容易通过迂曲血管,透视性好,易观察,释放过程较AVE简单,但支撑力不够,填塞大弹簧圈或数量多的弹簧圈时,警惕支架塌陷。
作者:甘智龙;王钢;王俊;徐明娟;苏林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内固定方式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克氏针张力带组(A组)97例和空心螺钉张力带组(B组)54例。随访6-18个月,对2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情况、术后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无差别的情况下(P>0.05),空心螺钉张力带组在愈合时间、愈合率均优于克氏针张力带组;且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组对髌骨及膝关节部位刺激较轻(仅4/54),解剖复位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31.48%vs 63.92%),且优良率(68.04%vs 85.19%)明显高于克氏针张力带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螺钉张力带较当前流行使用的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更适合治疗髌骨骨折,其固定效果可靠,疗效高,并发症较少。
作者:许振波;黄海明;吴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药薰洗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诊断为踝关节骨折术后僵硬患者采用中药薰洗配合手法松解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参照Baird踝关节评分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本组优20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结论中药薰洗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僵硬,可以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新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调查戒烟行动期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23例戒烟行动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戒烟行动期患者抑郁发生率为33.33%,抑郁标准分为48.12±9.27,分析发现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职业、不同烟草依赖程度的患者抑郁得分存在差异;此外患者抑郁标准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关系(r=-0.19,P<0.05)。结论戒烟行动期患者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加强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有助于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周胜亮;许萍;李平;徐春燕;胡招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常见CT表现。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并与在我院进行脑部CT检查的4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脑萎缩发生率(52.31%)高于对照组(2.50%),两组脑萎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7.64,P<0.05)。脑萎缩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家族史、性格、起病形式、症状亚型及用药情况无明显的关系(P>0.05);不同年龄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萎缩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8.87,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高,脑萎缩发生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萎缩发生率高于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χ2=4.60,P<0.05);不同病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萎缩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3.54,P<0.05),5年以上病程患者脑萎缩发生率明显高于5年以下者。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萎缩发生率高于常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萎缩发生率与其年龄、主要症状、病程有关。
作者:艾腾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索清肝抑脂汤(QYT)抗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清肝抑脂汤高剂量组,清肝抑脂汤低剂量组。首先建立慢性肝损伤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0%CCl4溶液,0.1ml/10g,每周2次,共6周。在建模的同时,各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末次给药后次日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酶的活性;同时取肝脏,常规病理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清肝抑脂汤能改善肝损伤程度;清肝抑脂汤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P<0.05,P<0.01)和AST(P<0.05,P<0.01)酶活性。结论清肝抑脂汤能显著降低受试小鼠血清ALT,AST及ALP酶活性,清肝抑脂汤对CCl4所致小鼠慢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历;张凌云;赖春花;肖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9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采用下腰痛JOA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评分,采用Macnab评分对患者术后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X线平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JOA评分较高,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改善的总有效率为100%,Macnab评分的优良率为89.8%。所有患者在5-9个月内发生了骨性融合,且未发生钉棒折断、松动。结论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建明;王卫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SLIPA喉罩通气静脉全麻在乳腺肿块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实施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T0、T1、T3、T5时的SBP、DBP、HR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2、T4时A组的SBP、DBP低于B组,A组的HR值慢于B组(P<0.05),T0-T5时的SPO2、PETCO2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LIPA喉罩通气静脉全麻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
作者:张冰;程良道;徐小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肝衰竭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侯群[1]。肝衰竭起病急骤、病情重、进展快、疗效差、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因此,准确判断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对提高治疗成本/效果、合理应用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减少或防止医疗资源浪费及判断肝移植适当时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早期诊断肝衰竭、判断肝损害程度及其预后成为对肝衰竭诊疗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将介绍CTP评分、MELD评分、King’s College Hospital标准(KCH标准)、Clichy标准、SOFA评分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等,并对它们在判断肝衰竭预后的意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谢能文(综述);何金秋(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患者随机均分成A、B两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20mg/d口服,于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12周抽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APN的水平,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 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于4周、12周抽血检测血浆APN,分别为(4.92±0.86)mg/L和(5.12±0.91)mg/L,较服药前(4.48±0.78)mg/L均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20mg/d口服,于4周、12周抽血检测APN,分别为(5.11±0.48)mg/L和(5.67±0.72)mg/L,较服药前(4.52±0.59)mg/L均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瑞舒伐他汀可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APN的水平。
作者:蔡新勇;王赎;李林峰;王洪;洪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改善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对1例二次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全面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监护,检查监护后患者用药情况及各项指标。结果患者经全面药学监护,其免疫抑制治疗、护肝、降压及相关支持治疗及时而有效,无不良反应发生,病情稳定。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调整患者临床药物使用情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监护,改善用药依从性,可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郭春钰;魏桂林;陈芳辉;刘培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方法采用6个月纵向研究设计,共选定2个观察时间点:T1,发生脑卒中后的第2周;T2,发生脑卒中后的第6个月。在T1时间点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Barthel指数(BI)6个量表进行调查。T2时间点对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Barthel指数(BI)量表进行追踪调查。结果 T1和T2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2.5%和56.6%。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共有4个变量可解释T2时卒中后抑郁62%的差异,其相关因素包括:在T1时抑郁症状的水平、消极的应对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以及在T2时的Barthel指数。结论卒中早期即发生抑郁、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以及卒中后6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6个月时更易患卒中后抑郁。
作者:余政;张梅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单药与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联合碳酸锂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末分别采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各检测1次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锂浓度、血脂,心电图、脑电图,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BRMS 和CGI得分随着治疗时间而逐渐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显示,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之间在第2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6周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痊愈率方面也明显低于联合碳酸锂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结论阿立哌唑组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是安全有效的;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有效率和痊愈率均优于阿立哌唑单药组。
作者:祝敬溪;瞿颖莹;许建君;魏英;顾冬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