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七氟醚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用于妇科病腹腔镜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对比

孙建国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妇科手术, 七氟醚, 吸入式麻醉, 苏醒
摘要:目的:通过对1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的回顾,评价七氟醚麻醉对不同妇科病腹腔镜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80例,分为七氟醚及异丙酚两组,每组90例。监测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5min、切皮时、气腹后、拔管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手术时间、诱导时间、停药至喉罩拔除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呼之睁眼)、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术中疼痛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七氟醚组插管后5min、切皮时的MAP高于异丙酚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各时间段PETCO2低于异丙酚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及恢复时间无显著影响,拔除气管导管时的不良反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七氟醚诱导的复合麻醉吸入过程平稳,苏醒迅速,可以满足不同种类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要求。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隐性失血及静脉血栓影响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隐性失血和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切皮前10min按照10mg/kg的剂量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照组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结果术后3d内观察组患者血红细胞比容(Hct)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患者,术后4d观察组患者Hct回升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h纤维蛋白原、PT和APTT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隐形失血量,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例数,值得临床选用。

    作者:陈川;汪昌发;柯文坤;杜区成;李明;桂燃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性砷化氢中毒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控制溶血,合理输液,维持尿量,碱化尿液,血液透析在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救治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5例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15例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控制溶血,合理输液,维持尿量,碱化尿液,血液透析是救治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的关键所在。

    作者:何钦;王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Lutembacher综合征1例

    Lutembacher综合征,即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狭窄,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在房间隔缺损中约占2%-6%。国内文献对本病少见报道,笔者近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继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治疗积累经验。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4例RDS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地塞米松,盐酸氨溴索30mg/(kg·d),以5%葡萄糖溶液20ml稀释后分4次实施静脉注射,每次时间大于5min,持续3-6d;地塞米松剂量0.3-0.5mg/(kg·d)。比较两组患儿72hX线好转率、治疗稳定时间、患儿肺炎发生率、治愈率及有效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72hX线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稳定时间、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效果显著,而且成本低廉,使用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青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关节镜下辅助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行胫骨平台骨折微创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小切口复位空心螺钉或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关节内合并损伤镜下同时处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0.6个月。所有患者于3-4个月均达骨性愈合,随访期内无内固定物失效、创伤性关节炎和膝内外翻畸形,其中优38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为95.6%。结论应用关节镜下微创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复位固定满意,可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吴洪亮;孙贵才;刘明海;凌小鹏;涂远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一种孕妇乳母型蛋白质粉的毒理学安全评价和增强免疫力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孕妇乳母型蛋白质粉的安全性以及对小鼠免疫功能[1]的调节作用,为保健食品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保健食品的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2003)》对受试物进行了毒理学安全评价和增强免疫力功能的实验研究。结果受试物急性毒性的MTD大于15g/kgBW,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为阴性,未见受试物对大鼠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生化有生物学意义的影响。受试物能提高小鼠的抗体生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促进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功能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增强小鼠NK细胞活性。结论受试物属无毒物,无遗传毒性,并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功能。

    作者:吴争;夏芝璐;张维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食道裂孔疝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食道裂孔疝的安全性、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对28例患有食道裂孔疝的新生儿及小婴儿施行了腹腔镜下食道裂孔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手术年龄9-105d,平均(45±23)d;体重1.8-4.6kg,平均(3.3±1.1)kg。所有病例术前均经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手术在肝撑及牵引条辅助下,贲门食管区暴露理想,游离腹段食道2-4cm,4-0prolene线缝合修补食管裂孔,借助食管探条或操作钳直接测量修补后食管裂孔大小,胃底折叠360°包绕食管(Nissen)。结果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3-162min,平均(115±25)min;术中出血量2-5ml,术后24-72h进食,术后住院7-13d,平均(9±1.8)d。26例患儿获得术后随访3个月-3年,2例失访;1例复发,经开腹食道裂孔修补术治愈;6例患儿存在2次以上肺部感染;术后12个月营养状况达到同龄儿童标准的比例是95%(19/20)。结论腹腔镜手术在食道裂孔疝的治疗中具有微创、美观优势,适宜的操作器械、精细的术中操作是开展新生儿及小婴儿手术的基本要求。

    作者:陶俊峰;黄金狮;陶强;陈快;刘智文;樊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半自动活检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半自动活检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半自动切割活检针对59例浅表肿大淋巴结徒手穿刺活检。将穿刺组织的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评价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效果。结果59例病例中共对59个肿大淋巴结进行穿刺活检,病例取材成功率为100%(59/59),穿刺取材成功率为80.14%(113/141),穿刺病理组织学诊断满意率为98.31%(58/59)。穿刺病理组织学结果:淋巴结转移性癌35例(阳性),非淋巴结转移癌24例(阴性)。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淋巴结转移癌36例(A组),非淋巴结转移癌23例(B组)。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敏感度为97.22%(35/36),特异度为95.83%(23/24),准确率为98.31%(58/59)。结论超声引导下半自动活检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具有敏感度高、特异度高、准确率高的特点。该技术安全,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林胜;李晓春;李婉青;刘晓玲;孙斌;黄友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正畸与种植联合治疗错畸形伴牙列缺失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正畸与种植联合治疗错畸形伴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错颌畸形伴牙列缺失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先开辟种植义齿修复间隙,而后行种植修复缺失牙。结果22例患者经正畸种植联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咬合功能和美观效果,种植义齿稳定。结论对错畸形伴牙列缺失的患者,采用正畸与种植联合治疗的方法,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矫治效果。

    作者:郑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microRNA-155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microRNA-155(miR-155)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55与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其在RA发病及疾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抽取50例初发RA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分离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和纯化miRNA,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55的表达,以小分子RNA U6作为内对照,对miR-155的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同时收集RA患者有关的临床参数,统计分析miR-155的表达水平与RA合并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对RA活动组中,随机分为甲氨蝶呤(MTX)单药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单药治疗组,两组随访观察12周,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miR-155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RA患者中PBMC中miR-155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同时RA患者miR-155的表达与患者活动度有关,与肺间质病变等无明显相关,RA患者TNF-α抑制剂单药治疗组中,miR-155的表达较治疗前下降,而在甲氨蝶呤治疗组中无明显下降。结论 miR-155在RA的PBMC中异常高表达,且与RA的活动度相关,提示miR-155可能可作为RA诊断及RA活动的一个预测指标。 miR-155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参与了TNF-α的致炎过程。

    作者:施春花;王友莲;付强;杨明峰;尚可;皮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64层CT对儿童腺样体肥大低剂量扫描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儿童腺样体肥大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临床疑似腺样体肥大儿童行64层螺旋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比两种剂量扫描的鼻咽气腔前后径A/N比值和鼻咽气腔有效气道的前后径(D值)及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之间鼻咽气腔前后径A/N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981);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鼻咽气腔有效气道的前后径(D值)无统计学差异(P=0.199)。低剂量CT扫描显示儿童鼻咽部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6.93mGy,常规剂量CTDIvol为27.92mGy。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相比,其CTDIvol降低了约75%的辐射剂量。结论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腺样体肥大的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均相同,故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临床疑似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完全能替代常规剂量的64层螺旋CT扫描。

    作者:黄冰;杨玲;桂绍高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前后肺淤血X线表现变化分析

    目的:分析12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前后肺淤血X线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62例二尖瓣置换病例和64例联合瓣膜置换病例(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按术后复查的X线表现分成2组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所得χ2值为6.13, P<0.05。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肺淤血愈合率不相同,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术后肺淤血愈合率高于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术后肺淤血愈合率。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半个月,单纯二尖瓣病变术后肺淤血有明显改变。部分患者肺淤血未减轻主要考虑为术前病史长,心功能差,以及早期并发症的影响,还有远期遗留左心房增大、肺动脉高压、风湿活动、服药不规律等因素。

    作者:罗艳;詹亚琨;梁利民;徐昌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二次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

    目的:探讨改善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对1例二次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全面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监护,检查监护后患者用药情况及各项指标。结果患者经全面药学监护,其免疫抑制治疗、护肝、降压及相关支持治疗及时而有效,无不良反应发生,病情稳定。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调整患者临床药物使用情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监护,改善用药依从性,可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郭春钰;魏桂林;陈芳辉;刘培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第二次江西省高血压学术会议的会议在南昌召开

    2014年10月18日,江西省内160多名从事高血压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相聚在南昌,参加第二次江西省高血压学术会议暨健康血压中国行(南昌站)活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七氟醚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用于妇科病腹腔镜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对比

    目的:通过对1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的回顾,评价七氟醚麻醉对不同妇科病腹腔镜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80例,分为七氟醚及异丙酚两组,每组90例。监测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5min、切皮时、气腹后、拔管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手术时间、诱导时间、停药至喉罩拔除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呼之睁眼)、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术中疼痛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七氟醚组插管后5min、切皮时的MAP高于异丙酚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各时间段PETCO2低于异丙酚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及恢复时间无显著影响,拔除气管导管时的不良反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七氟醚诱导的复合麻醉吸入过程平稳,苏醒迅速,可以满足不同种类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要求。

    作者:孙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621例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进行临床分析,为I类切口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621例,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7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对照组342例患者在围手术不使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无显著差别。结论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是安全的。

    作者:涂黄;李小珍;詹亚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围手术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统计两组各自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指标分为安全性指标和疗效性指标。结果不良事件方面,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事件共1例(0.3%),反映疗效性指标的不良事事件共46例(14.8%)。在安全性指标上,升高组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性指标方面,升高组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年龄和左室射血分数是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彬;洪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SLIPA喉罩通气在乳腺肿块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LIPA喉罩通气静脉全麻在乳腺肿块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实施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T0、T1、T3、T5时的SBP、DBP、HR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2、T4时A组的SBP、DBP低于B组,A组的HR值慢于B组(P<0.05),T0-T5时的SPO2、PETCO2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LIPA喉罩通气静脉全麻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

    作者:张冰;程良道;徐小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3例SPN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记录平扫、增强后CT值、强化值以及廓清参数值。结果增强后30s、60s良、恶性肺结节CT值差异显著(P<0.05);各时相廓清参数的AUC为0.615-0.765,廓清率线性斜率指标诊断效能普遍高于廓清率和廓清值;CT增强扫描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检查手段,而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可更为准确、可靠的判断良恶性结节。

    作者:万新;涂为栋;祝美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微造瘘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并重度肾积水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微造瘘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并重度肾积水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并重度肾积水患者采用微造瘘经皮肾镜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其中2例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可采用电凝钩切开狭窄段。结果43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顺利实施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建立通道后确定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时间为(16±8)min,手术时间为(54±11)min,结石清除率为93.0%,无感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1.5年随访,观察可见肾积水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实施微造瘘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并重度肾积水,严重的感染、出血并发症发生,肾积水情况明显改善。

    作者:胡汪;张卓;李勋钢;颜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