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争;夏芝璐;张维民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内固定方式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克氏针张力带组(A组)97例和空心螺钉张力带组(B组)54例。随访6-18个月,对2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情况、术后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无差别的情况下(P>0.05),空心螺钉张力带组在愈合时间、愈合率均优于克氏针张力带组;且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组对髌骨及膝关节部位刺激较轻(仅4/54),解剖复位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31.48%vs 63.92%),且优良率(68.04%vs 85.19%)明显高于克氏针张力带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螺钉张力带较当前流行使用的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更适合治疗髌骨骨折,其固定效果可靠,疗效高,并发症较少。
作者:许振波;黄海明;吴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恩再适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可行性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神经营养治疗(口服维生素B1和甲钴胺),对照组口服常规止痛药吲哚美辛片25mg,3次/d,疗程14d;观察组采用恩再适注射液3ml加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注射,1次/d,疗程14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以及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疼痛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再适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疼痛缓解明显,总有效率高,在促进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上也有一定作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作者:陈和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64例急性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治疗,研究组加以中医补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应用中医补法方法,有利于促进患者骨科疾病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细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进行临床分析,为I类切口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621例,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7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对照组342例患者在围手术不使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无显著差别。结论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是安全的。
作者:涂黄;李小珍;詹亚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研究microRNA-155(miR-155)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55与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其在RA发病及疾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抽取50例初发RA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分离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和纯化miRNA,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55的表达,以小分子RNA U6作为内对照,对miR-155的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同时收集RA患者有关的临床参数,统计分析miR-155的表达水平与RA合并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对RA活动组中,随机分为甲氨蝶呤(MTX)单药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单药治疗组,两组随访观察12周,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miR-155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RA患者中PBMC中miR-155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同时RA患者miR-155的表达与患者活动度有关,与肺间质病变等无明显相关,RA患者TNF-α抑制剂单药治疗组中,miR-155的表达较治疗前下降,而在甲氨蝶呤治疗组中无明显下降。结论 miR-155在RA的PBMC中异常高表达,且与RA的活动度相关,提示miR-155可能可作为RA诊断及RA活动的一个预测指标。 miR-155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参与了TNF-α的致炎过程。
作者:施春花;王友莲;付强;杨明峰;尚可;皮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羟胆骨化醇[25-(OH)D3]、总免疫球蛋白E(TIgE)及特异性IgE(sIg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18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为哮喘组,哮喘组根据年龄分为婴幼儿组(<5岁)60例及儿童组(≥5岁)120例,分别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采用免疫印迹法)、血清总IgE,血清25-(OH)D3的检测及肺功能(5岁以上)及气道阻力测定(5岁以下),比较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哮喘组血清25-(OH)D3含量(28.14±9.34) 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74.41±10.75)nmol/mL,且TIgE含量(300.01±102.13)I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8.12±45.12)I-U/mL,哮喘组sIgE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血清25-(OH)D3与TIgE呈负相关(r=-0.655,P<0.01),血清25-(OH)D3水平与sIgE阳性之间存在相关性(χ2=19.432,P<0.01)。儿童组sIgE阳性中食入性过敏原占25.86%,吸入性占74.14%;婴幼儿组sIgE阳性中食入性过敏原占70.21%,吸入性占29.79%;两组sIgE阳性吸入性、食入性过敏原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5)。哮喘患者血清25-(OH)D3与FEV1%pred呈正相关(r=0.568,P<0.01)。哮喘患者血清25-(OH)D3与气道阻力呈负相关(r=-0.439,P<0.01)。结论血清25-(OH)D3缺乏及不足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存在联系,推断血清25-(OH)D3水平增高可以抑制IgE的过度表达,纠正血清25-(OH)D3水平缺乏、不足,可能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减少过敏发生率,故补充维生素D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爱民;陈强;刘建梅;李岚;张帆;吴丹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单药与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联合碳酸锂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末分别采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各检测1次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锂浓度、血脂,心电图、脑电图,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BRMS 和CGI得分随着治疗时间而逐渐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显示,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之间在第2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6周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痊愈率方面也明显低于联合碳酸锂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结论阿立哌唑组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是安全有效的;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有效率和痊愈率均优于阿立哌唑单药组。
作者:祝敬溪;瞿颖莹;许建君;魏英;顾冬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采供血机构各层级人员的培训需求,为采供血机构人员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江西地区采供血机构321名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岗位、工龄、年龄、学历、职称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采供血人员培训需求调查数据分析,能够建立采供血机构层级培训体系,有效提高采供血人员知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采供血机构战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彭继红;刘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幼年附着点炎相关性关节炎早期临床特点、诊断线索,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致残致畸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并初次诊断为ERA的52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分别采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进一步探讨该类患儿疾病初期的临床与辅助检查特点及诊治体会。结果本研究对象52例,其中男48例,女4例,所有患儿均以外周大关节炎伴或不伴肌腱附着点炎为首发表现,以下肢单关节受累为主。有20例出现附着点炎表现,占附着点炎的66%。有家族史10例。约有1/4的ERA患儿可同时伴有全身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贫血、消瘦、倦怠、乏力等症状。 ERA患儿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特点:所有血常规提示WBC轻度升高或正常;Hb轻度降低;ESR、CRP轻至中度升高。虹膜睫状体炎发生率为4%,骶髂关节炎发生率为25%,HLA-B27阳性率57.7%。如骶髂部疼痛,弯腰困难(Schober实验阳性),“4”实验阳性,应及早做骶髂关节CT扫描。全部患儿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抗风湿药:柳氮磺胺吡啶或MTX改善病情;部分患儿加用TNF-α拮抗剂治疗。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掌握其临床特征,不仅可以及时制订治疗方案,改善关节症状,而且早期干预对于提高儿童学习生活质量、避免残疾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素芬;邹峥;徐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心肌损害患儿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所有患者使用常规抗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合用1,6-二磷酸果糖(FDP)进行治疗,治疗组合用磷酸肌酸钠(CP)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和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3.21%,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O、SV与对照组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L-18、IL-6、IL-17和TGF-β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肌酸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降低心肌酶谱水平;磷酸肌酸钠对心肌损害患儿的治疗作用可能和其调节IL-18、IL-6、IL-17和TGF-β水平以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温晓芳;李国英;李俊;邓慧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8例患者,74例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作为观察组,74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结节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2.5±13.6)ml、(114.2±21.3)ml,结果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相比则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1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3例,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4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7例;两组复发分别为1例和12例。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4%和14.8%,结节复发率分别为1.4%和13.2%,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节复发率低、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克俭;郭梅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中的应用,分析变异因素,提高临床路径实施的质量。方法对完成治疗的93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路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变异因索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3例中共有40例患者发生了住院时间延长导致住院时间发生负性变异,变异率为43.01%,其中病人/家属因素、系统因素、医生/护士因素、出院计划因素分别为18例(46%)、12例(22.5%)、9例(30.0%)、1例(2.5%)。结论通过对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路径的实施及变异情况的分析,可及时查明变异原因,及时有效地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变异,保证临床路径顺利实施。
作者:刘霞;章新华;许明君;王祥财;王钇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高眼压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60例因头痛测眼压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中6例在延迟强化或维持治疗中强化化疗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高眼压患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儿均在口服地塞米松1-2周期间出现头痛、眼压升高等表现;经局部或联合全身应用降眼压药物后,头痛消失,眼压正常,激素按化疗方案进行、症状无复发。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需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尤其是延迟强化中出现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行眼科检查,一旦发现高眼压,给予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糖皮质激素可按化疗方案进行。
作者:黄正刚;陈启文;吴星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尿酸水平,探讨牙周炎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均无肾脏疾病、痛风等全身系统性疾病,且近期未进食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近3个月未进行抗生素治疗。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共110例,分为轻度组(CAL<3mm)60例,中重度组(CAL≥3mm)50例。对照组为无牙周炎的健康人群90人。研究对象均清晨空腹抽静脉血,通过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水平,收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牙周炎组血尿酸(360.28±16.36)μmol/L,中重度组血尿酸(430.50±15.48)μmol/L,对照组血尿酸(260.39±20.32)μmol/L,病例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增高与牙周炎密切相关,且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尿酸增高可能是牙周炎的高危因素之一,两者的因果关系及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罗洁;许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患者随机均分成A、B两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20mg/d口服,于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12周抽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APN的水平,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 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于4周、12周抽血检测血浆APN,分别为(4.92±0.86)mg/L和(5.12±0.91)mg/L,较服药前(4.48±0.78)mg/L均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20mg/d口服,于4周、12周抽血检测APN,分别为(5.11±0.48)mg/L和(5.67±0.72)mg/L,较服药前(4.52±0.59)mg/L均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瑞舒伐他汀可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APN的水平。
作者:蔡新勇;王赎;李林峰;王洪;洪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并地塞米松注射同时联合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例通过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瘤体行平阳霉素(0.2-0.3mg/kg)并地塞米松(0.5mg/kg)注射,同时2次/d喂服小剂量普萘洛尔[1.0-1.5mg(/kg·d)],每月门诊复诊,观察和记录血管瘤瘤体大小、颜色、面积、厚度、质地及表皮温度的变化等,了解和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按4级评分法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0例患儿服药3-12个月,疗效: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6例、Ⅳ级12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12例完全消退。结论平阳霉素并地塞米松注射联合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近期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谭梅军;袁华;邹筠;付荣华;祝顺武;徐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与社会心理干预组(综合治疗组),每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的第12周采用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采用数字划销测验(CT)、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以GAF和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综合治疗组在这些方面的改善优于药物治疗组,并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会心理干预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作者:魏丹;胡茂荣;曲志君;范长发;陈明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双环醇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双环醇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碱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对患者ALT、AST、GGT等生化指标和肝脏彩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GGT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肝脏超声分度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环醇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治疗酒精性肝炎有较好疗效,能够短期内有效改善患者肝脏功能、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酒精性肝炎有效的口服药物之一。
作者:姜曼蕾;许飞;唐长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改善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对1例二次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全面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监护,检查监护后患者用药情况及各项指标。结果患者经全面药学监护,其免疫抑制治疗、护肝、降压及相关支持治疗及时而有效,无不良反应发生,病情稳定。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调整患者临床药物使用情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监护,改善用药依从性,可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郭春钰;魏桂林;陈芳辉;刘培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共96个肿块,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感觉、切口瘢痕长度。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感觉、切口瘢痕长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随访乳腺超声检查均无肿块残留及肿瘤复发,乳房无变形。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安全、有效,微创效果良好,是临床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可靠选择。
作者:夏爽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