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星
目的:探讨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三阴性乳腺癌(观察组)18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照组)58例,回顾性分析其DCE-MRI及DWI图像资料。对比两组患者肿瘤病灶的强化模式、TIC-曲线特征及ADC值3项指标的差异。结果(1)MRI强化特点:观察组以环形强化为主要特征,而对照组以不均匀强化为主要特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IC-曲线观察组多为流出型,对照组多为流出型及平台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WI通过测量ADC值来量化分析,观察组ADC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以环形强化为主、ADC值较低,联合3.0T DCE-MRI及DWI有助于提高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
作者:舒虹;段文峰;廖茜;徐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 FTS)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20例)和FTS组(20例)。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d和第7d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CD4+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和第7d CRP较术前均升高( P<0.05),与FTS组对比,对照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于术后第3d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FTS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第7d,FTS组免疫球蛋白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d CD4+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5),与FTS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第7d,FTS组CD4+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应用FTS理念可保护免疫功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傅平;周凯;洪华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蜂王浆对铅中毒小鼠促排铅的作用。方法口服醋酸铅溶液40mg/L染毒15d,建立铅中毒模型后,灌胃给药不同剂量蜂王浆及阳性对照药物EDTA 30d,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液铅含量,观察及统计蜂王浆对铅中毒小鼠血液促排铅作用。结果铅中毒小鼠给药30d,血液中的铅含量明显下降,蜂王浆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蜂王浆对铅中毒小鼠血铅有较明显的促排作用。
作者:余爱民;李巍;粟永波;黄强;刘志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改善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对1例二次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全面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监护,检查监护后患者用药情况及各项指标。结果患者经全面药学监护,其免疫抑制治疗、护肝、降压及相关支持治疗及时而有效,无不良反应发生,病情稳定。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调整患者临床药物使用情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监护,改善用药依从性,可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郭春钰;魏桂林;陈芳辉;刘培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进行临床分析,为I类切口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621例,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7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对照组342例患者在围手术不使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无显著差别。结论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是安全的。
作者:涂黄;李小珍;詹亚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人工冬虫夏草制剂对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虫草制剂对糖尿病肾病的肾保护和抗纤维化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24只成模组随机分为DN模型组,虫草组,虫草组予400mg/(kg·d)灌胃给药,分别于第2、4、8周处死大鼠(每组4只)分别检测血糖值、体重、24h 尿微量蛋白、肌酐(Scr)含量、肾脏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结果 DN模型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显著增加(P<0.01)现高表达。虫草治疗组与DN模型组比较,虫草治疗组尿微量蛋白排泄率显著减少(P<0.01)Scr 水平降低(P<0.01),肾组织病理改变减轻,肾组织内TGF-β1和CTGF表达下调(P<0.05或P<0.01)。结论虫草制剂对DN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使TGF-β1/CTGF的表达下调而实现的。
作者:张莉;鄢艳;胡秀华;何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前颅窝底骨折颅底缺损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4例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3个月-24个月,对40例存活者进行CT或MRl检查,脑脊液漏及脑膜脑膨出症状均治愈,无颅内感染发生。死亡4例均为原发性颅脑损伤严重,死于脑疝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创伤性前颅窝底骨折所致颅底骨质缺损患者术中进行颅底重建,对预防颅内逆行感染及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等有重大意义。
作者:刘化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本院诊治的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45例患者分为A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及B组(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别。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减少,切口长度小,术后负重时间提前(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未见显著差别(P>0.05);A组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及髋内翻,B组内固定物松动及髋内翻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P>0.05);两组术后3个月关节优良率分别为88.0%和85.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对机体损伤小,更适合老年体弱手术者。
作者:郑常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不同温度的生理盐水(NS)对自体回收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旨在探讨自体回收红细胞质量的影响因素,改进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方法选择5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术中均行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根据洗涤液温度的不同,随机分为常温25℃组(C组)和控温4℃组(D组),每组25例。检测两组回收前术野血、回收洗涤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电子显微镜下红细胞形态。结果与回收前术野血比较,两组回收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与D组比较,C组回收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回收前术野血比较,两组回收洗涤后自体红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有少量红细胞边缘出现不规整,大多数保持双凹圆盘状。但与D组比较,C组回收红细胞中非双凹红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5)。结论采用4℃NS作为洗涤液,可减轻自体回收红细胞形态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损害。通过改良洗涤液温度能改善回收红细胞的质量,促进组织供氧,稳定机体内环境。
作者:邓福谋;徐国海;周志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在妇科手术中进行皮内缝合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50例采用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皮内缝合(观察组),另50例采用普通4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层(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拆线时间及术后6个月瘢痕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50例切口全部甲级愈合,无感染伤口,无缝线反应;对照组:甲级愈合45例,乙级愈合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切口拆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随访切口瘢痕,观察组50例切口呈直线状,瘢痕细微,瘢痕与周围皮肤颜色相近,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用于妇科手术皮内缝合,组织相容性好,无缝线反应,切口愈合快,可提早拆线,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周海红;饶文琴;杨全英;游选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12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前后肺淤血X线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62例二尖瓣置换病例和64例联合瓣膜置换病例(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按术后复查的X线表现分成2组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所得χ2值为6.13, P<0.05。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肺淤血愈合率不相同,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术后肺淤血愈合率高于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术后肺淤血愈合率。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半个月,单纯二尖瓣病变术后肺淤血有明显改变。部分患者肺淤血未减轻主要考虑为术前病史长,心功能差,以及早期并发症的影响,还有远期遗留左心房增大、肺动脉高压、风湿活动、服药不规律等因素。
作者:罗艳;詹亚琨;梁利民;徐昌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与阿司匹林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所致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方法76例血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补肾活血中药,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两组均口服黄体酮胶囊,肌注绒促性素至孕84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4.2%,对照组有效率为76.3%,P=0.01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所致复发性流产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
作者:黄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共96个肿块,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感觉、切口瘢痕长度。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感觉、切口瘢痕长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随访乳腺超声检查均无肿块残留及肿瘤复发,乳房无变形。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安全、有效,微创效果良好,是临床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可靠选择。
作者:夏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宫颈癌患者放疗前预置双J管防治肾积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病理活检确诊为Ⅱ-Ⅳ期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临床研究组。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放射治疗,但临床研究组放疗前均预置双侧输尿管内支架管,对比研究宫颈癌患者放疗前预置双J管防治肾积水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临床研究组术后远期并发肾积水、肾结石、肾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早期并发放疗相关不良事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研究组中无插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宫颈癌患者放疗前预置双J管可明显减少放疗后肾积水、肾结石及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明芳;蒋晏英;戴红春;徐白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羟胆骨化醇[25-(OH)D3]、总免疫球蛋白E(TIgE)及特异性IgE(sIg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18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为哮喘组,哮喘组根据年龄分为婴幼儿组(<5岁)60例及儿童组(≥5岁)120例,分别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采用免疫印迹法)、血清总IgE,血清25-(OH)D3的检测及肺功能(5岁以上)及气道阻力测定(5岁以下),比较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哮喘组血清25-(OH)D3含量(28.14±9.34) 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74.41±10.75)nmol/mL,且TIgE含量(300.01±102.13)I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8.12±45.12)I-U/mL,哮喘组sIgE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血清25-(OH)D3与TIgE呈负相关(r=-0.655,P<0.01),血清25-(OH)D3水平与sIgE阳性之间存在相关性(χ2=19.432,P<0.01)。儿童组sIgE阳性中食入性过敏原占25.86%,吸入性占74.14%;婴幼儿组sIgE阳性中食入性过敏原占70.21%,吸入性占29.79%;两组sIgE阳性吸入性、食入性过敏原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5)。哮喘患者血清25-(OH)D3与FEV1%pred呈正相关(r=0.568,P<0.01)。哮喘患者血清25-(OH)D3与气道阻力呈负相关(r=-0.439,P<0.01)。结论血清25-(OH)D3缺乏及不足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存在联系,推断血清25-(OH)D3水平增高可以抑制IgE的过度表达,纠正血清25-(OH)D3水平缺乏、不足,可能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减少过敏发生率,故补充维生素D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爱民;陈强;刘建梅;李岚;张帆;吴丹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幼年附着点炎相关性关节炎早期临床特点、诊断线索,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致残致畸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并初次诊断为ERA的52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分别采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进一步探讨该类患儿疾病初期的临床与辅助检查特点及诊治体会。结果本研究对象52例,其中男48例,女4例,所有患儿均以外周大关节炎伴或不伴肌腱附着点炎为首发表现,以下肢单关节受累为主。有20例出现附着点炎表现,占附着点炎的66%。有家族史10例。约有1/4的ERA患儿可同时伴有全身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贫血、消瘦、倦怠、乏力等症状。 ERA患儿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特点:所有血常规提示WBC轻度升高或正常;Hb轻度降低;ESR、CRP轻至中度升高。虹膜睫状体炎发生率为4%,骶髂关节炎发生率为25%,HLA-B27阳性率57.7%。如骶髂部疼痛,弯腰困难(Schober实验阳性),“4”实验阳性,应及早做骶髂关节CT扫描。全部患儿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抗风湿药:柳氮磺胺吡啶或MTX改善病情;部分患儿加用TNF-α拮抗剂治疗。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掌握其临床特征,不仅可以及时制订治疗方案,改善关节症状,而且早期干预对于提高儿童学习生活质量、避免残疾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素芬;邹峥;徐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并地塞米松注射同时联合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例通过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瘤体行平阳霉素(0.2-0.3mg/kg)并地塞米松(0.5mg/kg)注射,同时2次/d喂服小剂量普萘洛尔[1.0-1.5mg(/kg·d)],每月门诊复诊,观察和记录血管瘤瘤体大小、颜色、面积、厚度、质地及表皮温度的变化等,了解和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按4级评分法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0例患儿服药3-12个月,疗效: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6例、Ⅳ级12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12例完全消退。结论平阳霉素并地塞米松注射联合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近期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谭梅军;袁华;邹筠;付荣华;祝顺武;徐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统计两组各自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指标分为安全性指标和疗效性指标。结果不良事件方面,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事件共1例(0.3%),反映疗效性指标的不良事事件共46例(14.8%)。在安全性指标上,升高组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性指标方面,升高组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年龄和左室射血分数是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彬;洪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研究microRNA-155(miR-155)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55与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其在RA发病及疾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抽取50例初发RA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分离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和纯化miRNA,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55的表达,以小分子RNA U6作为内对照,对miR-155的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同时收集RA患者有关的临床参数,统计分析miR-155的表达水平与RA合并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对RA活动组中,随机分为甲氨蝶呤(MTX)单药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单药治疗组,两组随访观察12周,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miR-155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RA患者中PBMC中miR-155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同时RA患者miR-155的表达与患者活动度有关,与肺间质病变等无明显相关,RA患者TNF-α抑制剂单药治疗组中,miR-155的表达较治疗前下降,而在甲氨蝶呤治疗组中无明显下降。结论 miR-155在RA的PBMC中异常高表达,且与RA的活动度相关,提示miR-155可能可作为RA诊断及RA活动的一个预测指标。 miR-155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参与了TNF-α的致炎过程。
作者:施春花;王友莲;付强;杨明峰;尚可;皮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在ⅢA慢性前列腺炎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提高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确诊为ⅢA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6例,根据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WBC)计数,分为轻度(10≤WBC<20/HP)、中度(20≤WBC<30/HP)和重度(WBC≥30/HP),探讨各组患者血清fPSA、tPSA 和fPSA/tPSA 与疾病轻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比较以上指标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血清fPSA和tPSA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fPSA/tPSA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经治疗后血清fPSA和tPSA水平逐渐降低,fPSA/tPSA值逐渐增加,就诊时与治疗8周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在ⅢA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过程中,应动态检查血清fPSA、tPSA和fP-SA/tPSA,可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及临床治疗情况。
作者:周道平;吴银华;刘云松;张龙泳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