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康复外科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傅平;周凯;洪华章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结直肠肿瘤,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 FTS)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20例)和FTS组(20例)。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d和第7d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CD4+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和第7d CRP较术前均升高( P<0.05),与FTS组对比,对照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于术后第3d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FTS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第7d,FTS组免疫球蛋白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d CD4+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5),与FTS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第7d,FTS组CD4+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应用FTS理念可保护免疫功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64例急性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治疗,研究组加以中医补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应用中医补法方法,有利于促进患者骨科疾病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细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快速康复外科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 FTS)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20例)和FTS组(20例)。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d和第7d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CD4+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和第7d CRP较术前均升高( P<0.05),与FTS组对比,对照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于术后第3d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FTS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第7d,FTS组免疫球蛋白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d CD4+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5),与FTS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第7d,FTS组CD4+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应用FTS理念可保护免疫功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傅平;周凯;洪华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气胸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分析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中的心电图特点,以明确其在自发性气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经X线胸片证实为气胸的患者行心电图检查,比较左右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心电图特征。结果38例中,有33例(86.84%)出现了胸导联QRS波振幅的周期性改变,振幅改变的差值在0.3-0.8mv,平均为(0.54±0.21)mv;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共18例(47.37%),左侧气胸11例(50%),右侧气胸7例(43.75%)。左侧气胸中有18例(81.81%)以SVl和SV2的振幅改变较为显著,其振幅改变差值平均为(0.55±0.22)mv,且胸导联QRS波振幅绝对值Vl+V2>V3+v4>V5+V6,为22例(100%);呈顺钟转位22例(100%)。右侧气胸中有13例(81.25%)以RV5的振幅改变较为显著,其振幅改变差值平均为(0.47±0.20)mv;有5例(31.25%)表现SVl振幅周期性改变,平均振幅改变为(0.35±0.10)mv;3例(18.75%)表现RV5及SVl振幅均改变,逆钟向转位13例(81.25%)。结论左、右侧气胸有各自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出现胸导联QRS波振幅周期性改变可提示胸腔及肺部两侧压力不平衡使心脏出现摆动,对鉴别心脏疾病、气胸及禁止行胸片的孕妇气胸等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雷礼琴;朱婉红;余瑶;李星;聂欣婷;江梦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X线小肠插管造影与CT小肠造影诊断克罗恩病的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小肠克罗恩病的X线和CT造影表现,进行比较并探讨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病理诊断为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资料,分析两种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X线小肠插管造影主要表现为节段性病变、多发纵行裂隙溃疡、卵石征;CT小肠造影主要表现为节段性病变、肠管壁增厚并强化、梳征、肠管周围蜂窝织炎和脓肿等肠腔外并发症。结论 X线小肠插管造影易于显示克罗恩病的纵行溃疡和卵石征,在发现早期病灶和小肠功能的显示上有优势,CT小肠造影能显示小肠壁及肠腔外的病变,并能评判病变的活动性。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克罗恩病的诊断准确率、早期发现并发症并能评价治疗效果。

    作者:陈暐;芦春花;程玉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蜂王浆对铅中毒小鼠的促排铅作用

    目的:研究蜂王浆对铅中毒小鼠促排铅的作用。方法口服醋酸铅溶液40mg/L染毒15d,建立铅中毒模型后,灌胃给药不同剂量蜂王浆及阳性对照药物EDTA 30d,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液铅含量,观察及统计蜂王浆对铅中毒小鼠血液促排铅作用。结果铅中毒小鼠给药30d,血液中的铅含量明显下降,蜂王浆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蜂王浆对铅中毒小鼠血铅有较明显的促排作用。

    作者:余爱民;李巍;粟永波;黄强;刘志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维格列汀联用其他口服药治疗2型糖尿病1例

    1病案报道患者,男,57岁。患者于2000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尿,4000-6000ml/d,多饮、多食,主食1.5-2斤/d,体重1周内下降10余斤,多次查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二甲双胍片:500mg,3次/d,因腹胀、腹泻明显而停用,后改为消渴丸8粒,3次/d治疗,控制饮食,饭量每日6-7两,每日游泳半小时。血糖控制尚可,无低血糖反应。此后先后服用阿卡波糖50mg3次/d和克糖胶囊(自购中成药,无通用名)2粒3次/d,血糖控制不佳。2009年起先后改用诺和锐30、甘精胰岛素(具体剂量不详),因皮肤出现明显硬结停用。2013年5月22日,换用优泌乐2512U(早),8u (晚),格列美脲2mg1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未出现硬结,空腹血糖控制在6.0-8.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9-12mmol/L。2013年6月19日,患者注射优泌乐25后10min突然出现全身性红色皮疹,胸口麻木、呼吸困难。当时神志清楚,血压80/40mmHg,心率119次/min,休息30min 后自行缓解,立即停用优泌乐25胰岛素方案,并住院治疗。入院查体:T:36.0℃P:89次/min R:18次/min Bp (卧位):120/80mmHg,立位:110/70mmHg,神清,身高:168cm体重:72kg体重指数:25.5kg/m2神清,甲状腺未触及肿大,无黑棘皮征。心肺腹无异常,左侧足背动脉明显减弱,右侧正常,双侧胫部以下温度觉减退,无水肿。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有慢性胃炎病史,有青霉素过敏史。无糖尿病家族史。不饮酒,嗜烟,10余支/d。影像学检查:颈动脉超声:双侧颈总动脉管膜增厚、毛糙并左侧斑块形成。双下肢超声:下肢动脉内膜增厚伴多发硬化斑块形成。实验室检查:入院时查空腹:6.28-8.6mmol/L,三餐2h 后控制在:11.0-13.8mmol/L, HbA1c:6.8%。空腹C肽:3ng/ml(正常值:0.6-3.8ng/ml),60min:10.2ng/ml,2h:8.82ng/ml,初步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入院后逐步调整降糖方案为格列美脲4mg1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阿卡波糖50mg3次/d。患者血糖控制尚可,但于6月24日,7月1日及7月5日发生中餐前出冷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6月24日中餐前血糖3.8mmol/L,7月1日及7月5中餐前血糖未监测),于7月6日调整为维格列汀50mg2次/d,格列美脲2mg1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阿卡波糖50mg3次/d。并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1/晚,调脂及稳定斑块治疗;银杏叶片2片,3次/d (因该患者既往有慢性糜烂性胃炎,故未给予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调整方案后,无低血糖发生。7月15日查血糖:空腹7.0mmol/L,早餐后2h:7.7mmol/L,午餐后2h:8.1mmol/L,晚餐后2h:9.2mmol/L,睡前6.8mmol/L,停用阿卡波糖50mg3次/d,余治疗不变,7月30日查血糖:空腹6.2mmol/L,三餐后2h:7.0-8.2mmol/L,睡前6.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3%,目前定期监测血糖一直控制平稳,无低血糖反应,无酮症酸中毒发生。

    作者:张维强;刘建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南站街道高血压分级管理结合患者家属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结合患者家属干预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在本社区建档及管理的2049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中,按管理编号随机抽取400名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和一般分级随访管理,干预组结合患者家属干预管理和自我管理。结果经过3年的干预管理,干预组患者在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血压的控制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结合患者家属干预和自我管理,能有效提高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云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64层CT对儿童腺样体肥大低剂量扫描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儿童腺样体肥大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临床疑似腺样体肥大儿童行64层螺旋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比两种剂量扫描的鼻咽气腔前后径A/N比值和鼻咽气腔有效气道的前后径(D值)及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之间鼻咽气腔前后径A/N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981);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鼻咽气腔有效气道的前后径(D值)无统计学差异(P=0.199)。低剂量CT扫描显示儿童鼻咽部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6.93mGy,常规剂量CTDIvol为27.92mGy。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相比,其CTDIvol降低了约75%的辐射剂量。结论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腺样体肥大的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均相同,故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临床疑似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完全能替代常规剂量的64层螺旋CT扫描。

    作者:黄冰;杨玲;桂绍高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MRI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诊断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三阴性乳腺癌(观察组)18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照组)58例,回顾性分析其DCE-MRI及DWI图像资料。对比两组患者肿瘤病灶的强化模式、TIC-曲线特征及ADC值3项指标的差异。结果(1)MRI强化特点:观察组以环形强化为主要特征,而对照组以不均匀强化为主要特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IC-曲线观察组多为流出型,对照组多为流出型及平台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WI通过测量ADC值来量化分析,观察组ADC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以环形强化为主、ADC值较低,联合3.0T DCE-MRI及DWI有助于提高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

    作者:舒虹;段文峰;廖茜;徐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PSA灰区值时MRI+MRS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中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SA 灰区值时,MRI+MRS 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中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PSA4-10ng/ml 患者行MRI+MRS检查,对MRI 异常和(或)MRS 检查(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0.75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MRI+MRS无异常者,有手术指征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行病理检查,无手术指征定期随访。结果73例MRI异常和(或)Cho+Cre/Cit≥0.75穿刺后,12例前列腺癌,其中1例前列腺癌患者MRI示前列腺肿瘤已侵及前列腺包膜,19例MRI+MRS无异常者术后病理1例前列腺癌。阳性组(前列腺癌组)Cho+Cre/Cit值与阴性组(前列腺增生)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PSA4-10ng/ml前列腺增生患者,常规行MRI+MRS,有助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以Cho+Cre/Cit≥1.29为穿刺的佳临界值,但有待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及界定。

    作者:余知灵;吴敏红;刘彩玲;顾红勇;林鹏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牙周炎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比较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尿酸水平,探讨牙周炎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均无肾脏疾病、痛风等全身系统性疾病,且近期未进食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近3个月未进行抗生素治疗。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共110例,分为轻度组(CAL<3mm)60例,中重度组(CAL≥3mm)50例。对照组为无牙周炎的健康人群90人。研究对象均清晨空腹抽静脉血,通过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水平,收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牙周炎组血尿酸(360.28±16.36)μmol/L,中重度组血尿酸(430.50±15.48)μmol/L,对照组血尿酸(260.39±20.32)μmol/L,病例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增高与牙周炎密切相关,且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尿酸增高可能是牙周炎的高危因素之一,两者的因果关系及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罗洁;许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欢迎订阅《江西医药》、《实验与检验医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对比剂自动化推注系统新技术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应用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对比剂自动推注系统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通过使用对比剂自动推注系统的新技术,观察患者的造影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记录观察工作人员被X射曝光的辐射次数及相关症状的表现。通过与传统手工推注对比剂方法相比较,分析对比剂自动化推注技术的优越性。结果(1)实验组中优、良、差级影像图像质量数分别为60/110(59.1%)、40/110(36.4%)、5/110(4.5%)。对照组中优、良、差级影像图像质量数为40/85(47.1%)、34/85(40.0%)、11/85(12.9%)。两组比较以实验组图像质量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中患者造影后出现轻、中、重度不良反应分别为35例(31.8%)、1例(0.9%),而对照组出现轻、中、重度不良反应分别为32例(37.6%)及1例(1.2%);两组患者均无大出血及输卵管破裂情况。两组患者造影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工作人员全部脱离被X线曝光辐射环境,对照组工作人员平均每例在机房被曝光时间为(60±30)s。实验组工作人员在操作室的辐射剂量处在绝对的安全范围。结论应用自动推注对比剂系统新技术可杜绝工作人员被X射线辐射损害机会,具有重要的防护意义,同时能获得更好的影像图像质量,该技术明显优于传统的人工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为提高女性不孕症诊断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易容;王文华;易国琼;谢志丹;周晟;黎萍;刘红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拉贝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拉贝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达到降压指征,均给予硫酸镁解痉治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拉贝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和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早产、剖宫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率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拉贝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作者:朱翠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支架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应用技术,比较球囊膨胀支架和自膨式支架的不同特点以及如何选择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22个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22个颅内宽颈动脉瘤完全闭塞18个,大部闭塞(95%)4个,1例患者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有16例患者在3-6个月复查,无1例复发。结论应用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提高疗效,增加了安全性,并使操作更简单;球囊膨胀支架(AVE)硬度大,支撑力强,填塞弹簧圈时较有信心,但输送时谨防血管损伤,且不易通过弯曲的血管,适用于较易到达、需填塞多量弹簧圈的动脉瘤,自膨式支架(Neuroform、Codman、Leo等)均具有良好的柔顺性,容易通过迂曲血管,透视性好,易观察,释放过程较AVE简单,但支撑力不够,填塞大弹簧圈或数量多的弹簧圈时,警惕支架塌陷。

    作者:甘智龙;王钢;王俊;徐明娟;苏林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SLIPA喉罩通气在乳腺肿块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LIPA喉罩通气静脉全麻在乳腺肿块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实施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T0、T1、T3、T5时的SBP、DBP、HR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2、T4时A组的SBP、DBP低于B组,A组的HR值慢于B组(P<0.05),T0-T5时的SPO2、PETCO2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LIPA喉罩通气静脉全麻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

    作者:张冰;程良道;徐小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多种方式联合固定髌骨粉碎型骨折6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钛镍合金聚髌器加克氏针和可吸收丝线荷包缝合联合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钛镍合金聚髌器加克氏针和可吸收丝线荷包缝合进行内固定。结果62例患者6-8周全部达到骨折愈合,无关节强直,无镍钛聚髌器脱落。按照改良的Bostman疗效评估标准评估,优40例,良17例,差5例,优良率91.9%。结论钛镍聚髌器加克氏针和可吸收丝线荷包缝合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特别是极粉碎性髌骨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功能恢复快,痊愈率高等特点。

    作者:邹恒锋;张衍敬;廖彩霞;肖春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5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A),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CAG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两种检查,无过敏与并发症。 CTA发现486支冠状动脉狭窄,CAG发现457支冠状动脉狭窄,两种方式均显示狭窄401支。结果显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诊断价值,多因素分析发现心率、心率波动次数、心律不齐、屏气状态为影响图像质量主要因素。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江涛;王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磷酸肌酸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的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心肌损害患儿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所有患者使用常规抗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合用1,6-二磷酸果糖(FDP)进行治疗,治疗组合用磷酸肌酸钠(CP)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和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3.21%,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O、SV与对照组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L-18、IL-6、IL-17和TGF-β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肌酸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降低心肌酶谱水平;磷酸肌酸钠对心肌损害患儿的治疗作用可能和其调节IL-18、IL-6、IL-17和TGF-β水平以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温晓芳;李国英;李俊;邓慧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认知障碍患者的头颅MRI表现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认知障碍患者的头颅MRI表现。方法选择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4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选取伴有认知障碍的23例患者为试验组,未伴有认知障碍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头颅 MRI 检查,对病灶部位进行测量,观察病灶数目、病灶体积,合并脑萎缩情况及伴有脑白质疏松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平均病灶数目和平均病灶体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病灶部位位于侧脑室旁、额叶、丘脑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试验组患者头颅MRI的哈氏值和侧脑室体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伴有脑白质疏松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χ2=5.02,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认知障碍患者在头颅MRI中可见病灶数目明显增多,病灶体积较大,伴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严重。

    作者:邹南安;刘小红;王爱华;刘锋;李丰章;易国琼;王奕;崔钢;王敬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