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筠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应用技术,比较球囊膨胀支架和自膨式支架的不同特点以及如何选择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22个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22个颅内宽颈动脉瘤完全闭塞18个,大部闭塞(95%)4个,1例患者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有16例患者在3-6个月复查,无1例复发。结论应用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提高疗效,增加了安全性,并使操作更简单;球囊膨胀支架(AVE)硬度大,支撑力强,填塞弹簧圈时较有信心,但输送时谨防血管损伤,且不易通过弯曲的血管,适用于较易到达、需填塞多量弹簧圈的动脉瘤,自膨式支架(Neuroform、Codman、Leo等)均具有良好的柔顺性,容易通过迂曲血管,透视性好,易观察,释放过程较AVE简单,但支撑力不够,填塞大弹簧圈或数量多的弹簧圈时,警惕支架塌陷。
作者:甘智龙;王钢;王俊;徐明娟;苏林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1病案报道患者,男,57岁。患者于2000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尿,4000-6000ml/d,多饮、多食,主食1.5-2斤/d,体重1周内下降10余斤,多次查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二甲双胍片:500mg,3次/d,因腹胀、腹泻明显而停用,后改为消渴丸8粒,3次/d治疗,控制饮食,饭量每日6-7两,每日游泳半小时。血糖控制尚可,无低血糖反应。此后先后服用阿卡波糖50mg3次/d和克糖胶囊(自购中成药,无通用名)2粒3次/d,血糖控制不佳。2009年起先后改用诺和锐30、甘精胰岛素(具体剂量不详),因皮肤出现明显硬结停用。2013年5月22日,换用优泌乐2512U(早),8u (晚),格列美脲2mg1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未出现硬结,空腹血糖控制在6.0-8.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9-12mmol/L。2013年6月19日,患者注射优泌乐25后10min突然出现全身性红色皮疹,胸口麻木、呼吸困难。当时神志清楚,血压80/40mmHg,心率119次/min,休息30min 后自行缓解,立即停用优泌乐25胰岛素方案,并住院治疗。入院查体:T:36.0℃P:89次/min R:18次/min Bp (卧位):120/80mmHg,立位:110/70mmHg,神清,身高:168cm体重:72kg体重指数:25.5kg/m2神清,甲状腺未触及肿大,无黑棘皮征。心肺腹无异常,左侧足背动脉明显减弱,右侧正常,双侧胫部以下温度觉减退,无水肿。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有慢性胃炎病史,有青霉素过敏史。无糖尿病家族史。不饮酒,嗜烟,10余支/d。影像学检查:颈动脉超声:双侧颈总动脉管膜增厚、毛糙并左侧斑块形成。双下肢超声:下肢动脉内膜增厚伴多发硬化斑块形成。实验室检查:入院时查空腹:6.28-8.6mmol/L,三餐2h 后控制在:11.0-13.8mmol/L, HbA1c:6.8%。空腹C肽:3ng/ml(正常值:0.6-3.8ng/ml),60min:10.2ng/ml,2h:8.82ng/ml,初步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入院后逐步调整降糖方案为格列美脲4mg1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阿卡波糖50mg3次/d。患者血糖控制尚可,但于6月24日,7月1日及7月5日发生中餐前出冷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6月24日中餐前血糖3.8mmol/L,7月1日及7月5中餐前血糖未监测),于7月6日调整为维格列汀50mg2次/d,格列美脲2mg1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阿卡波糖50mg3次/d。并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1/晚,调脂及稳定斑块治疗;银杏叶片2片,3次/d (因该患者既往有慢性糜烂性胃炎,故未给予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调整方案后,无低血糖发生。7月15日查血糖:空腹7.0mmol/L,早餐后2h:7.7mmol/L,午餐后2h:8.1mmol/L,晚餐后2h:9.2mmol/L,睡前6.8mmol/L,停用阿卡波糖50mg3次/d,余治疗不变,7月30日查血糖:空腹6.2mmol/L,三餐后2h:7.0-8.2mmol/L,睡前6.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3%,目前定期监测血糖一直控制平稳,无低血糖反应,无酮症酸中毒发生。
作者:张维强;刘建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幼年附着点炎相关性关节炎早期临床特点、诊断线索,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致残致畸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并初次诊断为ERA的52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分别采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进一步探讨该类患儿疾病初期的临床与辅助检查特点及诊治体会。结果本研究对象52例,其中男48例,女4例,所有患儿均以外周大关节炎伴或不伴肌腱附着点炎为首发表现,以下肢单关节受累为主。有20例出现附着点炎表现,占附着点炎的66%。有家族史10例。约有1/4的ERA患儿可同时伴有全身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贫血、消瘦、倦怠、乏力等症状。 ERA患儿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特点:所有血常规提示WBC轻度升高或正常;Hb轻度降低;ESR、CRP轻至中度升高。虹膜睫状体炎发生率为4%,骶髂关节炎发生率为25%,HLA-B27阳性率57.7%。如骶髂部疼痛,弯腰困难(Schober实验阳性),“4”实验阳性,应及早做骶髂关节CT扫描。全部患儿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抗风湿药:柳氮磺胺吡啶或MTX改善病情;部分患儿加用TNF-α拮抗剂治疗。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掌握其临床特征,不仅可以及时制订治疗方案,改善关节症状,而且早期干预对于提高儿童学习生活质量、避免残疾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素芬;邹峥;徐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360例,观察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结果勺型组患者发病后6个月NIHSS改善率和Barthel改善率均高于反勺型组和非勺型组患者,非勺型组患者发病后6个月Barthel改善率高于反勺型组患者(P<0.05);根据患者6个月后未死亡、死亡情况分组,发现入院时SBP、7d SBP均值、7d DBP均值、7d SBP连续性变异率、7d DBP连续性变异率5个项目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通过Logist回归分析,7d SBP均值、7d DBP均值、7d SBP连续性变异率、7d DBP连续性变异率是影响6个月死亡/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不同血压水平与预后有相关性。合理控制脑卒中患者血压,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作者:丁荣椿;李琦;尹九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认知障碍患者的头颅MRI表现。方法选择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4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选取伴有认知障碍的23例患者为试验组,未伴有认知障碍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头颅 MRI 检查,对病灶部位进行测量,观察病灶数目、病灶体积,合并脑萎缩情况及伴有脑白质疏松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平均病灶数目和平均病灶体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病灶部位位于侧脑室旁、额叶、丘脑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试验组患者头颅MRI的哈氏值和侧脑室体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伴有脑白质疏松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χ2=5.02,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认知障碍患者在头颅MRI中可见病灶数目明显增多,病灶体积较大,伴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严重。
作者:邹南安;刘小红;王爱华;刘锋;李丰章;易国琼;王奕;崔钢;王敬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对比剂自动推注系统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通过使用对比剂自动推注系统的新技术,观察患者的造影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记录观察工作人员被X射曝光的辐射次数及相关症状的表现。通过与传统手工推注对比剂方法相比较,分析对比剂自动化推注技术的优越性。结果(1)实验组中优、良、差级影像图像质量数分别为60/110(59.1%)、40/110(36.4%)、5/110(4.5%)。对照组中优、良、差级影像图像质量数为40/85(47.1%)、34/85(40.0%)、11/85(12.9%)。两组比较以实验组图像质量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中患者造影后出现轻、中、重度不良反应分别为35例(31.8%)、1例(0.9%),而对照组出现轻、中、重度不良反应分别为32例(37.6%)及1例(1.2%);两组患者均无大出血及输卵管破裂情况。两组患者造影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工作人员全部脱离被X线曝光辐射环境,对照组工作人员平均每例在机房被曝光时间为(60±30)s。实验组工作人员在操作室的辐射剂量处在绝对的安全范围。结论应用自动推注对比剂系统新技术可杜绝工作人员被X射线辐射损害机会,具有重要的防护意义,同时能获得更好的影像图像质量,该技术明显优于传统的人工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为提高女性不孕症诊断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易容;王文华;易国琼;谢志丹;周晟;黎萍;刘红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与阿司匹林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所致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方法76例血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补肾活血中药,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两组均口服黄体酮胶囊,肌注绒促性素至孕84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4.2%,对照组有效率为76.3%,P=0.01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所致复发性流产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
作者:黄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不同温度的生理盐水(NS)对自体回收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旨在探讨自体回收红细胞质量的影响因素,改进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方法选择5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术中均行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根据洗涤液温度的不同,随机分为常温25℃组(C组)和控温4℃组(D组),每组25例。检测两组回收前术野血、回收洗涤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电子显微镜下红细胞形态。结果与回收前术野血比较,两组回收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与D组比较,C组回收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回收前术野血比较,两组回收洗涤后自体红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有少量红细胞边缘出现不规整,大多数保持双凹圆盘状。但与D组比较,C组回收红细胞中非双凹红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5)。结论采用4℃NS作为洗涤液,可减轻自体回收红细胞形态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损害。通过改良洗涤液温度能改善回收红细胞的质量,促进组织供氧,稳定机体内环境。
作者:邓福谋;徐国海;周志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3例SPN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记录平扫、增强后CT值、强化值以及廓清参数值。结果增强后30s、60s良、恶性肺结节CT值差异显著(P<0.05);各时相廓清参数的AUC为0.615-0.765,廓清率线性斜率指标诊断效能普遍高于廓清率和廓清值;CT增强扫描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检查手段,而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可更为准确、可靠的判断良恶性结节。
作者:万新;涂为栋;祝美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正畸与种植联合治疗错畸形伴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错颌畸形伴牙列缺失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先开辟种植义齿修复间隙,而后行种植修复缺失牙。结果22例患者经正畸种植联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咬合功能和美观效果,种植义齿稳定。结论对错畸形伴牙列缺失的患者,采用正畸与种植联合治疗的方法,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矫治效果。
作者:郑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方法采用6个月纵向研究设计,共选定2个观察时间点:T1,发生脑卒中后的第2周;T2,发生脑卒中后的第6个月。在T1时间点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Barthel指数(BI)6个量表进行调查。T2时间点对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Barthel指数(BI)量表进行追踪调查。结果 T1和T2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2.5%和56.6%。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共有4个变量可解释T2时卒中后抑郁62%的差异,其相关因素包括:在T1时抑郁症状的水平、消极的应对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以及在T2时的Barthel指数。结论卒中早期即发生抑郁、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以及卒中后6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6个月时更易患卒中后抑郁。
作者:余政;张梅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单药与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联合碳酸锂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末分别采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各检测1次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锂浓度、血脂,心电图、脑电图,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BRMS 和CGI得分随着治疗时间而逐渐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显示,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之间在第2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6周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痊愈率方面也明显低于联合碳酸锂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结论阿立哌唑组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是安全有效的;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有效率和痊愈率均优于阿立哌唑单药组。
作者:祝敬溪;瞿颖莹;许建君;魏英;顾冬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宫颈癌患者放疗前预置双J管防治肾积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病理活检确诊为Ⅱ-Ⅳ期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临床研究组。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放射治疗,但临床研究组放疗前均预置双侧输尿管内支架管,对比研究宫颈癌患者放疗前预置双J管防治肾积水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临床研究组术后远期并发肾积水、肾结石、肾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早期并发放疗相关不良事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研究组中无插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宫颈癌患者放疗前预置双J管可明显减少放疗后肾积水、肾结石及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明芳;蒋晏英;戴红春;徐白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SA 灰区值时,MRI+MRS 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中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PSA4-10ng/ml 患者行MRI+MRS检查,对MRI 异常和(或)MRS 检查(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0.75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MRI+MRS无异常者,有手术指征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行病理检查,无手术指征定期随访。结果73例MRI异常和(或)Cho+Cre/Cit≥0.75穿刺后,12例前列腺癌,其中1例前列腺癌患者MRI示前列腺肿瘤已侵及前列腺包膜,19例MRI+MRS无异常者术后病理1例前列腺癌。阳性组(前列腺癌组)Cho+Cre/Cit值与阴性组(前列腺增生)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PSA4-10ng/ml前列腺增生患者,常规行MRI+MRS,有助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以Cho+Cre/Cit≥1.29为穿刺的佳临界值,但有待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及界定。
作者:余知灵;吴敏红;刘彩玲;顾红勇;林鹏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半自动活检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半自动切割活检针对59例浅表肿大淋巴结徒手穿刺活检。将穿刺组织的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评价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效果。结果59例病例中共对59个肿大淋巴结进行穿刺活检,病例取材成功率为100%(59/59),穿刺取材成功率为80.14%(113/141),穿刺病理组织学诊断满意率为98.31%(58/59)。穿刺病理组织学结果:淋巴结转移性癌35例(阳性),非淋巴结转移癌24例(阴性)。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淋巴结转移癌36例(A组),非淋巴结转移癌23例(B组)。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敏感度为97.22%(35/36),特异度为95.83%(23/24),准确率为98.31%(58/59)。结论超声引导下半自动活检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具有敏感度高、特异度高、准确率高的特点。该技术安全,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林胜;李晓春;李婉青;刘晓玲;孙斌;黄友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儿血乳酸水平变化和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2例脓毒症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儿确立诊断时血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愈组治疗6h和12h血乳酸水平分别为(3.84±0.52)mmol/L、(3.12±0.31)mmol/L;死亡组治疗6h和12h血乳酸水平分别为(5.26±0.64)mmol/L、(5.73±0.51)mmol/L,两组患儿治疗6h和12h的血乳酸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其P<0.05。结论治疗12h后患儿血乳酸水平仍高于4mmol/L预后差,治疗12h血乳酸水平高低对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夏桂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5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A),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CAG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两种检查,无过敏与并发症。 CTA发现486支冠状动脉狭窄,CAG发现457支冠状动脉狭窄,两种方式均显示狭窄401支。结果显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诊断价值,多因素分析发现心率、心率波动次数、心律不齐、屏气状态为影响图像质量主要因素。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江涛;王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Lutembacher综合征,即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狭窄,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在房间隔缺损中约占2%-6%。国内文献对本病少见报道,笔者近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继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并地塞米松注射同时联合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例通过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瘤体行平阳霉素(0.2-0.3mg/kg)并地塞米松(0.5mg/kg)注射,同时2次/d喂服小剂量普萘洛尔[1.0-1.5mg(/kg·d)],每月门诊复诊,观察和记录血管瘤瘤体大小、颜色、面积、厚度、质地及表皮温度的变化等,了解和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按4级评分法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0例患儿服药3-12个月,疗效: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6例、Ⅳ级12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12例完全消退。结论平阳霉素并地塞米松注射联合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近期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谭梅军;袁华;邹筠;付荣华;祝顺武;徐维 刊期: 2014年第11期